諸葛亮的失敗,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時間 2022-08-03 16:17:33

1樓:其人

首先,本人從來都是認同諸葛亮是個有才幹的人,只是有才幹的人是否就一定什麼都能成功?這點也是未必的,人之所以會成功是須有三點:才幹、條件的配合、條件的掌握,有了這三點,沒有不成功的道理,相反,三點全無或三點缺一,那麼成敗根本就不會在預計之內,凡事也只有聽天由命。

一、才幹,代表著人的智慧型、應變、籌謀、處理、洞察、意識、分析等能力。

二、條件,代表著萬事萬物的規律、當前形勢、實時局面、可取之處、可捨之處、用具、設施、經濟、外交、輔助力、隱患、天時、地利、阻力、重點、輕處等等。

三、配合,代表著條件的存在。

四、掌握,代表著所存在條件的了解。

人要成事,所面對的敵人就只是事情,事情只是個死物,事情不懂得變化,只要你知識以上三點,萬事可成,不過如果是說要對敵,那麼敵人就是人,這時條件就都掌控於人的手中,你能掌握,敵人也能掌握,條件會配合於你,也會配合於敵人,這時候條件就是有一定的不規則變化,這是人為能造成的,雙方的成敗就重於誰先搶先佔據了優勢,誰先有辦法把當時的條件導向成對方的死局條件上去,成功地導向就是成功的關鍵。

說了以上那麼多象是沒關係的事情,是想說明諸葛亮失敗的原因,不過說他失敗應該不很貼切,我想應該用(未能成功)來形容為貼切一點,這說法所根據的是他早死,死時虛齡五十四歲,但他一不為戰死,二不為被暗殺,故此不能證明是因戰而死,他到底得何病而死這點並沒有任何記載,是否本來身體就有隱病還是真的過勞死呢?沒有人能知道,病死就代表戰敗的說法不合符情理,故此只要這麼說,諸葛亮之所以未能成功統一三國的原因重點是歸究於他的早死。

大家的視點都會落在北伐戰役中,諸葛亮共發起過六次北伐,其中親兵北伐有五次,派遣魏延出偏師北伐一次,五次親兵北伐中能攻出祁山的只有兩次,他為何要違背一向謹慎的戰略思想作以弱攻強的舉動?有些人說他是以攻為守,有些人說他是自尋死路,有些人說他是想以戰爭作平息蜀漢內部矛盾等等,其實只要分析一下當時三國的形勢局面就有答案,魏國雖強但領域廣闊,其當時的強勢也只能自保,而未達到平定天下的勢態,西有蜀漢和各小數簇群威脅,東有孫吳虎視,故此魏國當時最需要的就是發展國力,以自身優越的基礎作養息從而進一步把三國的國力距離拉遠,如果它當時的六十萬軍力足可布防全國的話,那麼再發展增長六十萬兵力時就可以同時兼顧攻守,到了那個時候,按照三國的人口增長比例推算,蜀國兵力增長後的總數最多不超二十萬,吳國兵力增長後的總數也最多四十餘萬,如果魏國要先攻蜀國,那麼留守五十萬兵力於國內己足夠有餘,這時候能調動攻蜀的兵力已達七十萬,蜀漢必然被破;如果魏國要先攻吳國,那麼留守三十萬兵力於國內已足夠有餘,這時候能調動攻吳的兵力就有九十萬,吳國危已;吳蜀任何一國被滅,則兩國就等於完了,這是諸葛亮看到的前途形勢,所以他是必須要於這種情況出現之前主動發起戰事,一則,趁著魏國的羽翼未成就要對其作出攻擊,二則即使攻擊不成,魏國也不會敢於反擊,因其沒有趕盡殺絕的力量,故此,諸葛亮所採取的戰略就是能進則進,不能進則退,退則無險,今次打進去,打不出利來就退走,下次再打再尋找戰機,他敢於多番侵擾魏國是因看準了魏國的無力反擊的形勢,當然也是依仗自己的才智謀略,還有個重點就是製造魏國的混亂作給予其它國家有攻擊魏國的機會,這是條連環計,而再看魏國被攻時的局面也是正好證明諸葛亮所分析的形勢是正確的,魏國就是守著算了,那它明明有壓到性的兵力優勢,為何還要採取這些下策呢,一者,的確當時魏國的情況很明顯也是不能調動出完全壓倒性的兵力來對抗諸葛亮,這就是上邊說諸葛亮料到的魏國實時形勢了,二者曹真、司馬懿的才智不及諸葛亮,故此多番戰役中雖然兵力優勝一些,但就無法擊潰蜀軍,甚至正面交鋒屢屢失利,損兵折將,害得張頜都賠上了性命,以至蜀軍於魏境來去自如,到後來魏軍掉棄一切戰鬥策略,採取堅壁阻止蜀軍前進就算了,有人說司馬懿好啊,軍事天才,懂得以逸待勞等蜀軍糧盡退兵,這不可笑嗎?自己兵力優勝於敵方,不圍不打,不進不退,這不說是硬著頭皮來迎戰還說成是良策,實在不堪啊,試想一下,蜀軍八萬人來攻,魏軍率二十萬眾迎擊,雙方就是膠著之勢,魏軍消耗的軍響是蜀軍的三倍,這樣何利之有?

而魏軍盼望蜀軍是自動斷糧,蜀軍也是真的斷糧了,但這種斷糧並非魏軍的計謀所至,而是運輸的道路或蜀國後勤人員的問題造成的,這點上相信魏軍每天都是要燒香求倉天庇佑才會發生的情況了,一旦不蜀軍運糧不發生這些意外的話,那麼可能不久就要輪到魏軍糧草**出現問題的了,故此說,司馬懿採用等待蜀軍斷糧的戰略是沒辦法中的辦法,未成功前就只得50%的機會,而餘下的50%失敗機會一旦發生,就不用說,打不夠打,吃沒得吃,絕對兵敗如山倒,他的戰略方針可以說是沒有退路的,相比諸葛亮的北伐戰的進可攻退可守戰略方針差得遠了,去到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就再不依賴運糧的途徑,乾脆於五丈原屯田進行持久鬥持久,這也是司馬懿不能運用的方式,因一直以來,魏軍都是處於高度防守的狀態,每天都擔心諸葛亮不知又從何處攻來,他不象蜀軍,不重於防守,可以全面重於屯田供糧,加上這個司馬懿被諸葛亮嚇怕了,即使得到蜀軍疏於防範的訊息,相信他也不一定敢完全相信,又怕是諸葛亮的詭計,故此他還是不敢出擊蜀營,還是終日疑神疑鬼地過活,那怎樣能放開防禦作全面屯田來解決糧食的問題呢,要是一味靠後方**,那麼龐大的軍隊不一會就吃光國庫的軍響了,這又怎樣持久,故此孫子兵法從不主張兵力強大還作什麼以逸待勞戰術的,這首先是出於國家經濟的角度考慮,戰役中自己耗損經濟是對方的幾倍,而且這不是乙個二個人吃飯的問題,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啊,國庫一空,內必成亂,不戰自敗也,因這時鬥的是戰爭而不是經濟發展,所以說司馬懿這種戰術若一味地進下去,誰先死這個問題就沒有絕對的了,他幸運的是這個時候諸葛亮卻死去了,魏國的大圍得解了。

經過以上的分析,諸葛亮的北伐戰本來就是魏蜀兩方都打算了是一場持久戰,倘若再進行個十幾二十年,結果可想而知了,就算結果無法預料,但事實上當時的魏軍氣勢是盡失了,主帥怕了主帥,要一直打下去,這場仗如無意外的話,魏軍失敗是遲早的問題了,而諸葛亮的北伐因為他一死而結束,就當是說他失敗了,那麼失敗的原就是他過早的辭世而已。也就是說諸葛亮這麼早就死了,失敗。

2樓:匿名使用者

太善良,太忠心,太聰明,後階段沒有對時局有正確的認識兼目光短淺用人不當,葬送了他一手建的蜀漢!阿斗太傻,也是乙個原因,但並非決定性的因素。

3樓:**之王

不佔天時,再加上庸後主必敗無疑

4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扶不上牆不起的阿斗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為爭奪中原而「六出祁山」是所謂的北伐每次都有其具體原因,又有其歷史背景和必然性228年1月出祁山,後因街亭兵敗退軍;

22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20餘日未下糧盡退兵;

229年春,進攻占領陰平、武都兩郡而歸,雙方未交戰;

231年2月出祁山,後因糧盡退兵;

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後因諸葛亮病死而退軍。

另有230年7月防禦魏軍對漢中的進攻,雙方因大雨未交戰,後來蜀軍的反擊作戰史書未記載諸葛亮直接參加。

這是導致各次失敗的原因

總體原因:蜀國經過連年的征戰,實際已經國庫空虛,物資匱乏,國家的政治在阿斗那裡變得亂七八糟,而諸葛亮為報「先帝之恩」實現他復興漢室的願望而強曰「天下有變」,其實當時北方的魏國一直在休養生息,或者說沒有什麼大的行動

北伐其實是蜀國最後的「拼命一搏」,可是街亭之失和魏延謀反,給了本來就不是很有把握的仗更大的變數,諸葛亮最後強出兵其實是希望以弱勝強,寄希望於對手的失誤,可是司馬懿一直沒有再給他機會,最終病逝五丈原

6樓:

1.蜀漢國力不行,北伐到了後期就是國力的大比拼,魏國疆域大,國力強

2.蜀漢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3.蜀漢糧草無法接替上去,後期就是缺糧

諸葛亮為什麼失敗

7樓:超級小學的學生

諸葛亮後期北伐興無名之師,必敗。

劉備乙個編草鞋的,為什麼能當蜀王?

因為劉備能籠絡人心,劉備德望高於劉表,得蜀漢是實至名歸,更是輕而易舉。

歷史向來是眷顧強者,諸葛亮後期北伐完全是為一己權利之慾。後期曹魏沒有進兵蜀漢的想法,諸葛亮守住蜀漢沒有任何問題。魏國佔據堅守城池,豈是那麼好拿下的。

諸葛亮北伐明面上對手是司馬懿,可即使沒有司馬懿,以魏國的兵力和人才,肯定會推舉出第二個司馬懿,舉全國之力抵擋蜀漢,依舊擋住諸葛亮北伐。

所以諸葛亮失敗在於以一己之私勞民傷財,不顧客觀規律,逆勢而為,是自取滅亡,注定失敗。

8樓:所羅門

戰爭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比拼,兵力來自人口,人才是主要因素。蜀國180萬,東吳360萬,魏國940萬。蜀國地勢也比不了東吳跟魏國,國民生產總值較低。

諸葛亮出師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為了完成劉備的遺願,第二原因就是練兵。這兩個原因梁巨集達老師在故事會說過,這裡我就不細說了。就當時的情況諸葛亮如果不借助國外勢力是必敗的,這個事情告訴我們謀略必須要有實力,拳術再精力量不夠也是枉然。

9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諸葛亮的失敗原因有很多,其一就是赤壁之戰後劉關張都膨脹了,其二就是關羽膨脹丟了荊州,劉備膨脹一意孤行,張飛膨脹復仇心切只顧兄弟情沒管手下士卒,導致了亂七八糟最後被劉備被算計那時候四大將軍都死了,其三劉禪算是個明主,看了諸葛亮的出師表,決定把命運交給了諸葛亮,其實蜀漢的統治者不是劉禪而是諸葛亮!最終諸葛亮明知道會失敗還得打原因就是為了讓劉備那群過來的外人能立得住位置!諸葛亮這原因很多,其次,諸葛亮屬於戰略家,但不是軍事家!

戰略布陣可以,但打仗諸葛亮太外行了!再加上先天劉備把家底都敗光了!自然注定會失敗!

10樓:匿名使用者

他沒有培養人才,他在蜀國修生養息的同時沒有注意培養一些可靠的人才,太自我,只相信自己。導致後來數次北伐,後院**,軍心不穩,導致失敗,他完全可以培養一些親信,然後穩住阿斗,自己可以在外面自由發揮而不用擔心家裡的事情。所以成也自我,敗也自我。

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11樓:戀之海海之戀

說的不對說錯了,如果關羽沒有丟荊州,劉備沒有一意孤行親自領72萬大軍去打東吳全軍覆沒,讓蜀國元氣大傷,諸葛亮又怎麼會失敗,如果劉備的兒子不是昏庸無能,聽信讒言,諸葛亮又怎麼會失敗!

諸葛亮為什麼失敗,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

諸葛亮後期北伐興無名之師,必敗。劉備乙個編草鞋的,為什麼能當蜀王?因為劉備能籠絡人心,劉備德望高於劉表,得蜀漢是實至名歸,更是輕而易舉。歷史向來是眷顧強者,諸葛亮後期北伐完全是為一己權利之慾。後期曹魏沒有進兵蜀漢的想法,諸葛亮守住蜀漢沒有任何問題。魏國佔據堅守城池,豈是那麼好拿下的。諸葛亮北伐明面上...

諸葛亮北伐都是怎麼失敗的,諸葛亮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三國志 中記載的四次北伐,失敗之原因大體都是 糧草不濟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用錯人,派馬謖守街亭,孟達舉事不利第二次北伐,李嚴籌集糧草不當第三次,第四次,主要都是糧草的問題。第五次北伐,宦官釀禍,後主劉禪聽信讒言,招諸葛亮回京。第六次北伐,鬱鬱而終。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姜維北伐失敗以及蜀漢滅亡的原因...

諸葛亮為什麼要不斷北伐,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諸葛亮之所以明知北伐有種種不利因素,而且要在對於蜀國而言北伐並非如此必要的情況下,不斷出兵北伐,根本上是由蜀國的立國精神與統治必要決定的。關於魏蜀吳三國的立國精神,我們從它們各自的國號就可以窺到一斑。魏 吳 都是地域性符號,這兩個字主要標示各自的地域。曹丕以 魏 為國號,當然主要是由於曹操受封魏王 ...

諸葛亮北伐有幾次,原因,結果,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

原因很簡單 為了收復中原,光臨漢室,還因為為了防止蜀國處於被動地位。1 建興六年 228 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 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 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 隴右的南安 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諸葛亮的失敗之處,諸葛亮為什麼失敗

諸葛亮最大的優點就是,諸葛一生唯謹慎,但是也是他最大的缺點 凡事不分鉅細都要親自過問,做一些明知不可為的事 管的太多,積勞成疾。大事未成就掛了。諸葛亮為什麼失敗 諸葛亮後期北伐興無名之師,必敗。劉備乙個編草鞋的,為什麼能當蜀王?因為劉備能籠絡人心,劉備德望高於劉表,得蜀漢是實至名歸,更是輕而易舉。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