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堅持北伐,諸葛亮為什麼一直堅持北伐

時間 2022-01-28 15:22:23

1樓:不明

對於諸葛亮的《出師表》,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那是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前向劉禪的陳表,說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但可能很少人知道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前還寫了一篇《出師表》,《三國志諸葛亮傳》沒有記載,記載在《漢晉春秋》中,史稱《後出師表》。

劉備死後,蜀漢朝中反對北伐者就不在少數,認為蜀漢隨地小人少,但佔據地形優勢易守難攻,就此偏安一隅過太平日子不好麼?為什麼要傾全國之力興兵北伐。第一次北伐失敗後這種反對聲音更多,認為蜀漢本來實力就不如魏國,第一次北伐失敗了就不要再打了,不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言下之意是你諸葛亮根本就不是那塊料。

諸葛亮為了駁斥這些反對的意見,寫了這篇《後出師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諸葛亮是怎麼說的。

一、「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第一句話就講的很明確了,不北伐,肯定被滅,北伐或許還有一線生機。縱觀諸葛亮五次北伐,都是在別國的土地上打,漢中和益州的經濟才沒有遭受戰爭的破壞。如果消極防守不北伐,縱使有地形優勢,但總避免不了戰爭帶來的破壞。

二、縱然像漢高祖劉邦那樣的才能,又有謀臣良將輔佐,也是數次陷入危難當中,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才平定天下。現在蜀漢劉禪沒有漢高祖的魄力與能力,又沒有陳平張良這樣優秀的謀臣,要想不動干戈坐著就收復天下,這簡直是痴人說夢。

三、當初江東劉繇王朗在江東都有著很大的實力,兩人經綸滿腹,動輒引用聖人語言;志向高遠,說起天下亂世也是義憤填膺,但面對孫策的攻勢卻消極對待「今歲不徵,明年不戰」,坐視孫策做大,最後被孫策所滅。不北伐,下場就跟劉繇王朗的下場一樣。

四、曹操能力很強,才智過人,用兵很厲害,有著孫子吳起的風範。即使這樣曹操也數次遇險,宛城遇張繡,濮陽逢呂布,丟盔棄甲於赤壁,割鬚棄袍於潼關。哪次不是敗得相當難看,哪次不是死裡逃生。

今天我諸葛亮自認才能不及曹操,想要一點風險都不冒,一次失敗都不能承受,**有這麼容易的事。

五、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李服背叛了他,任用夏侯淵守漢中夏侯淵敗亡。曹操是劉備唯一敬重的對手,尚有這些汙點,何況我諸葛亮才能不及,哪有每戰必勝的道理。

六、諸葛亮從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屯兵漢中起,短短幾年就失去了趙雲為首的一大批戰將,「突將無前」,現在尚留有一千餘騎兵,這些還是多年征戰從各地糾合起來的老班底,不是益州本地募集的。等現在不北伐,再過幾年這些僅有的資源老的老死的死就剩下沒多少了。到那時用什麼來攻敵致勝?

七、蜀漢地小人少,民窮兵疲,正是應該堅持北伐掌握戰爭主動權或許可能絕處逢生,如果想以一州之地跟魏國打持久戰拼消耗,這怎麼可能呢。

八、當初劉備在荊州敗亡,曹操自認為天下可扶手而定,然而劉備聯結東吳在赤壁戰勝了曹操,隨後西取巴蜀,帥兵北伐攻取漢中,斬殺夏侯淵。關羽率領荊州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連連失利,眼瞅著可以光復中原再興漢室。然而突然遭受東吳背叛盟約,關羽身死,荊州易主,夷陵慘敗,曹丕稱帝。

這些事又有誰能預見呢?我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得失,又有誰能預料。

所以,我們現在是看到了結果,有些人就認為諸葛亮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還不如安安穩穩在蜀中過太平日子,省的勞民傷財。魏國打過來,投降就是了,做個「順民」有何不可。所以他們也認為岳飛、文天祥之流都是逆歷史潮流做無用功。

但你要知道,如果沒有這樣的英雄人物流傳下來的民族氣節,侵華戰爭我們拿什麼取勝?拿什麼建立新中國?沒有這樣得精神氣節,「偽滿皇帝」溥儀,「曲線救國」汪精衛怎麼會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放在當時的大環境中。不要用什麼「逆歷史潮流」,「破壞民族團結」來汙衊我們的英雄人物!

以今繩古,是為誣古!

2樓:金花資訊

虎嘯龍吟諸葛亮堅持北伐原因

有人說,諸葛亮北伐毫無建樹,根本就是浪費蜀國國力。沒北伐,蜀國還能活的久些,但諸葛有他的苦衷,他不得不北伐。

理想,諸葛一生都是在為興復漢室這個理想奮鬥,他為了理想奮鬥的意義,已經遠遠大於劉備託孤和整個蜀國的意義。

現實,蜀國不去主動進攻魏國,全力防守。或許可以避免國力的浪費,但政治形勢卻是極大惡化,自居正統的蜀國偏安不動,在國內怎麼給那些漢室志士交待,怎麼解釋自己的政治口號:「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國外,魏國會更加在戰略上藐視蜀國。

諸葛亮的北伐並不是毫無意義,它的價值就在於使魏國不敢正視蜀國數十年,司馬昭要打蜀國,群起反對,連鄧艾都認為不行,就乙個鍾會支援。沒北伐,蜀國提早滅亡也不是不可能的。這都是諸葛北伐的意義。

諸葛亮北伐,也完全是為了實現劉備救復漢室的遺願。劉備是漢室後裔,在他生前,立志要消滅曹魏政權,復興漢室。可是他這個巨集願未及實現便死去了。

臨死之前,他把諸葛亮召到永安宮託孤屬以後事。

諸葛亮。後主劉禪即位,改元建興,封武鄉侯,開府治事。「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從此,諸葛亮成為蜀漢事實上的決策者。此時,諸葛亮42歲。

當政之後,諸葛亮首先和吳國停戰,再度交好,這樣就解除了來自東面的威脅。「安居平五路」解決了燃眉之急。然後在國內致力發展生產,積蓄軍糧。然後便開始了所謂的「連年征伐」。

然蜀漢處於劣勢,那麼就應該全力發展內政為上,以逸待勞。但是曹魏政權會如宋襄公一樣任你發展,等到你發展好了再和你開戰?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放棄軍事就是自取滅亡。在這種意義上講,北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從表面看來,當時天下呈三分之勢,相互牽制。但實際上,在劉備東征失利後,蜀漢的形勢是最嚴峻的。猇亭一戰,大軍死傷過半,本來就危險的蜀漢猶如雪上加霜。

最後,北伐是以弱敵強,以寡敵眾,以遠襲近,以勞對逸,且時無名將,對手正值人傑司馬懿,懿又恰恰抓住了蜀軍的弱點,以持久戰來對陣。所以,諸葛亮多次北伐雖然取得某些區域性勝利,但終於未能定大局。

諸葛亮為什麼一直堅持北伐

3樓:歷史天天見

我覺得諸葛亮本來的想法就是三足鼎立。北方大部分都是曹魏的勢力,北方人口密集,而且漢室的真正的根基也在北方,如果不北伐,對於劉備來說,總是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雖然因為戰亂的原因,北方的人口大幅度的銳減,經濟也發展不起來。但是我覺得諸葛亮很有遠見,他知道一旦北方經濟人口得到全面的恢復,那麼收復南方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南部再割炬一方,占地為王,也抵不過北方的討伐的。

為了能夠更好的穩定江山,必須進行北伐,北伐可以一定程度上減緩北方的恢復。而且別忘了往事他們打得旗號【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為了能夠讓劉備統一北方,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就算失敗也必須北伐,否則,別人會覺得劉備不過是想擁兵自重,自立為王罷了,根本不想復興漢室。

雖然戰爭勞民傷財,但是可以在戰爭中挑選出更好的人來輔佐劉備。再說關中,關中有馬匹,行軍打仗最缺戰馬,能夠占領北方軍事實力能夠得到很大的恢復。其實曹魏的兵制真的不行,當兵的平時沒仗打就種田幹活,老婆孩子就是人質,當兵的死了,老婆馬上就改嫁了。

這樣的制度很容易引起軍人的不滿,所以諸葛亮也是看在這一點上,才敢勇敢的北伐。雖然失敗了,但是如果諸葛亮不死,北伐是有可能成功的。可惜,天不時地不利人也不和,前者戰爭耗盡大量元氣,中間諸葛亮一身病痛,最後還有個扶不起的劉阿斗。

這真是沒法打。

綜上所述,我覺得北伐是必須的,而且利大於弊,沒有不去做的道理。雖然失敗了,但是不能否認北伐是劉備蜀漢王朝必須經歷的一步。

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的北伐絕非以攻為守,如果單純是以攻為守,憑藉他的本事難道守不住西川,又何必勞民傷財來北伐,這顯然不合理,唯一的解釋就是想看看憑藉他的本事能否扭轉天命不在蜀國的定數,打得贏自然好,打不贏,客觀上也確實有了以攻為守的效果,因此堅持北伐

5樓:徐佳順

諸葛亮北伐的原因:

主觀原因:履行職分,報答先帝;

客觀原因: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文臣武將都已經安排妥當。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諸葛亮想統一天下。

諸葛亮為什麼一直堅持北伐

7樓:天上飛

諸葛亮堅持北伐的原因如下:

1、繼承劉備遺志

北伐這幾次戰爭都是在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掌握了兵權,可以這麼說,沒有當時的劉備就沒有現在的諸葛亮。諸葛亮做的一切其實就是圍繞劉備前期的一些指導思想來做的。

劉備的理念就是恢復漢朝的統治,關羽這些大將都是因為劉備的這些口號才跟在了他身邊,當劉備死後,那邊諸葛亮掌握大權後也必須跟著這個思想一直做下去,這是諸葛亮堅持北化的第乙個動機。

2、調和蜀漢內部的矛盾

蜀漢這些軍隊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就是劉備自己帶的軍隊,稱外來人,客人。一部分是本地人,諸葛亮就利用北伐戰爭慢慢的提公升外部人的地位,這樣下來外來人實力就會慢慢壓倒本地人。

3、充分利用現有人才

當諸葛亮接收蜀漢的時候算個爛攤子,人才呢也在慢慢的流失,現在大將要不老去,要不死去,要不走了,如果在等過幾年或者十多年,那個時候拿什麼戰爭,連大將都沒有了。現在魏國已經占領了大半個江山了,在不北伐就來不及了。

4、政治正確

在劉備稱帝之前,實際上整個中國還是在漢朝民意之下維持的這麼乙個統治,但是自從曹丕串漢之後,這個漢朝整個中原地區實際上分劃成兩派的,一派忠心曹魏,另一派還是向著大漢朝的子民,所以諸葛亮北伐還是向著民心的。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那麼十年二十年以後,那麼這部分向著大漢朝的子民都老去死去後,再去北伐,就沒有民意支援了,也不能打著當初劉備的口號匡扶漢室。這樣諸葛亮的戰爭就不叫討伐戰爭了,應該叫侵略戰爭了。

5、現實所迫

不攻曹魏,蜀漢必亡。自從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孫資的建議,對蜀國採取據守要塞,大力恢復魏國實力。諸葛亮已經意識到,如果讓曹魏有時間發展國力,那麼漢魏兩國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蜀國只能坐以待斃。只有出蜀,占領雍州、涼州,一來可以獲得秦川駿馬,組織騎兵、二來作戰之時有迂迴空間,發動大規模作戰、三來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騎軍部隊實力。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沒有成功,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沒有成功?

根本原因還是實力差距太大。自身底子太薄,扛不住太大的損失。戰術上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戰略上的巨大缺陷。諸葛亮北伐中原最後失敗了,演出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的歷史悲劇。以諸葛亮的才智,劉備的仁義,關羽 張飛 趙雲 馬超 黃忠的勇猛,卻為什麼不能北伐成功 興復漢室?這裡有天時也有人謀二方面的問...

諸葛亮為什麼要不斷北伐,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諸葛亮之所以明知北伐有種種不利因素,而且要在對於蜀國而言北伐並非如此必要的情況下,不斷出兵北伐,根本上是由蜀國的立國精神與統治必要決定的。關於魏蜀吳三國的立國精神,我們從它們各自的國號就可以窺到一斑。魏 吳 都是地域性符號,這兩個字主要標示各自的地域。曹丕以 魏 為國號,當然主要是由於曹操受封魏王 ...

諸葛亮為什麼失敗,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

諸葛亮後期北伐興無名之師,必敗。劉備乙個編草鞋的,為什麼能當蜀王?因為劉備能籠絡人心,劉備德望高於劉表,得蜀漢是實至名歸,更是輕而易舉。歷史向來是眷顧強者,諸葛亮後期北伐完全是為一己權利之慾。後期曹魏沒有進兵蜀漢的想法,諸葛亮守住蜀漢沒有任何問題。魏國佔據堅守城池,豈是那麼好拿下的。諸葛亮北伐明面上...

諸葛亮的失敗,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首先,本人從來都是認同諸葛亮是個有才幹的人,只是有才幹的人是否就一定什麼都能成功?這點也是未必的,人之所以會成功是須有三點 才幹 條件的配合 條件的掌握,有了這三點,沒有不成功的道理,相反,三點全無或三點缺一,那麼成敗根本就不會在預計之內,凡事也只有聽天由命。一 才幹,代表著人的智慧型 應變 籌謀 ...

諸葛亮伐魏為什麼不能成功,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

今人事,聽天命而已,否則他早就是曹操的大丞相了,沒聽司馬徽說,得其時不得其主 偽命題諸葛亮失敗了嘛?陳壽不是說了麼?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宇內 就像我黨的最高目標是共產主義社會,退而求其次的目標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我黨第一代領導人沒有建設成共產主義社會,難道我黨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