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伐魏為什麼不能成功,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

時間 2022-03-20 13:24:15

1樓:匿名使用者

今人事,聽天命而已,否則他早就是曹操的大丞相了,沒聽司馬徽說,得其時不得其主

2樓:匿名使用者

偽命題諸葛亮失敗了嘛?

陳壽不是說了麼?

「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宇內」

就像我黨的最高目標是共產主義社會,退而求其次的目標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我黨第一代領導人沒有建設成共產主義社會,難道我黨失敗了?

諸葛亮沒有完成最高目標「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但「退欲跨陵邊疆,**宇內」完成的相當出色吧

3樓:魔羯薇薇

經濟遠低於魏國

戰略太保守

4樓:零星雪雪

唉·~~ 我說歸根到底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國中,讓我最遺憾的是,上方谷火燒司馬氏,竟然天下大雨.....唉~~~~

5樓:匿名使用者

1.魏蜀國力差距,蜀國只有乙個益州,魏國占有天下大部分土地;蜀國在益州之地上的人口遠小於魏國的人口,人口差距大自然兵力差距也大。

2.人力資源差距,魏國占有天下十分之七八的土地,人才的數量也與之相應,蜀國的人才數量不可與之比擬。

3.戰術限制:以蜀徵魏,路途遙遠,補給輜重不能跟上。

總之,我覺得諸葛亮伐魏的目的不是在攻擊,而是在以攻代守,保住蜀國多年。

6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伐魏不能成功原因:

蜀的經濟《魏的經濟

應該有失策的因素--用馬謖及馬謖"紙上談兵"導致失誤.

[畢竟蜀中基本無大將了].

當然糧草是最重要的糧盡只能返回.

在乙個便是天下歸心.魏的根基暫時穩定了.

司馬懿除疑心之外其計謀不亞於諸葛亮.

諸葛亮急於求成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知自己時日不多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蜀國國力本不如魏國。蜀國只有成都平原較為低平,可以作為產量區。但其他地區全是山地,不適合產糧。

而魏國全國都適合產糧。還有蜀國人口不到一百萬,魏國卻有兩百萬以上人口。根本沒得比。

8樓:

大概當時蜀國為攻方,而魏國屬於守方。攻方消耗比較大,並且當時的魏國的國力發展也不錯,蜀國諸葛無法實施閃電戰或其他速勝戰略,此消彼長加上諸葛身體因素,諸葛伐魏未能成功...

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

9樓:金果

失敗原因: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作《出師表》有提到「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但是事實上自蜀漢經歷襄樊、夷陵兩次大敗後,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已經國富民強,而諸葛亮平定南中四郡,又給蜀漢在軍隊上和物資上都得到了比較大的補充。

但是諸葛亮失敗的原因卻是多種多樣的,第一次因為馬謖失街亭,第二次因為糧草不濟,第三次諸葛亮占領武都、陰平二郡,但諸葛亮見好就收,第五次諸葛亮雖然在渭水屯田,準備長期與司馬懿相持,但是諸葛亮卻因操勞過度而死,蜀漢又不得不退軍。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能成功?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10樓:創作者

因為用人不當,再加上自己身體不行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1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為爭奪中原而「六出祁山」是所謂的北伐每次都有其具體原因,又有其歷史背景和必然性228年1月出祁山,後因街亭兵敗退軍;

22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20餘日未下糧盡退兵;

229年春,進攻占領陰平、武都兩郡而歸,雙方未交戰;

231年2月出祁山,後因糧盡退兵;

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後因諸葛亮病死而退軍。

另有230年7月防禦魏軍對漢中的進攻,雙方因大雨未交戰,後來蜀軍的反擊作戰史書未記載諸葛亮直接參加。

這是導致各次失敗的原因

總體原因:蜀國經過連年的征戰,實際已經國庫空虛,物資匱乏,國家的政治在阿斗那裡變得亂七八糟,而諸葛亮為報「先帝之恩」實現他復興漢室的願望而強曰「天下有變」,其實當時北方的魏國一直在休養生息,或者說沒有什麼大的行動

北伐其實是蜀國最後的「拼命一搏」,可是街亭之失和魏延謀反,給了本來就不是很有把握的仗更大的變數,諸葛亮最後強出兵其實是希望以弱勝強,寄希望於對手的失誤,可是司馬懿一直沒有再給他機會,最終病逝五丈原

12樓:

1.蜀漢國力不行,北伐到了後期就是國力的大比拼,魏國疆域大,國力強

2.蜀漢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3.蜀漢糧草無法接替上去,後期就是缺糧

諸葛亮六次出蜀國北伐為什麼不能成功?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成功

13樓:

沒有乙個穩定的後方呀

14樓:

諸葛亮北伐中原最後失敗了,演出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歷史悲劇。以諸葛亮的才智,劉備的仁義,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的勇猛,卻為什麼不能北伐成功、興復漢室?這裡有天時也有人謀二方面的問題!

分五點來說吧!

第一:戰略方針的失誤,劉備即使佔據荊州和西川,一路由荊襄北進,一路再出祁山,直到宛城、洛陽,之間的距離太遠,戰略上配合作用並不大。

第二:就天時來說,曹魏有統一的中原大地,早已具備安定的後方,兵多將廣,後備力量充足,又率先迎來漢獻帝,把握住了先機,充分占有了天時。而西蜀成氣候太晚,草創而成,已失去先機之力了,想後發制人,困難太大!

第三:就地利來說,中原人力、物力極為充足,不僅廣闊而迴旋餘地,而且關中地區又易守難攻;西蜀北伐,戰線太長,千里運糧,補給困難,國力、民力很快耗盡。一旦斷糧,不戰自退。

第四:就將才來說,諸葛亮本人當然才智超群,無話可說,西蜀早期又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華夏名將,實力是不小,但是與曹魏相比還是弱了些;到了後期,由於長期征戰,西蜀因為地狹人少,人才匱乏,最後竟然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艱難局面。反觀曹魏,地廣人眾,才人濟濟,才智之士不斷湧出,能征慣戰的將才承前啟後,源源不斷。

西蜀**是對手?

第五:就法度來說,西蜀早期清明,因為有明主劉備,更有賢相諸葛亮,所以朝廷上下政治修明,國家勢力穩固。後期雖然有諸葛亮、姜維輔佐,但是因為後主昏庸,國家勢力減弱。

而曹魏雖有曹氏、司馬氏的權力爭鬥,但是政治、法度始終比較穩定,國家治理還是可以的,因此國力始終保持強盛之勢,這樣西蜀怎麼會有可乘之機呢?

上面五點,再加上西蜀在外交上的失誤,關羽導致與東吳不和,大意失荊州;夷陵之戰,西蜀被火燒連營七百里,互相殘殺,力量消耗,缺乏重要的戰略配合;還有用人上的失誤,錯用馬謖而失街亭,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諸葛亮、姜維的北伐最終以失敗告終!可惜!可嘆!可悲!

15樓:mr阿修羅

蜀國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都是三國中最弱的,可是卻向最強的魏國挑戰,必然不能成功,況且蜀國想重興漢室,這是逆歷史潮流而動,不會成功的.

16樓:西晃雲

某事在人,成事在天。

17樓:小兔的知道

出樓上觀點之外,諸葛亮用人方面有不當的嫌疑

諸葛亮伐魏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諸葛亮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荊州戰後,蜀漢成為三國中最小的政權。它的主要敵人事曹魏。曹魏的人力物力軍力比蜀漢要強大的多。在這種情況下,擺在蜀漢前面的戰略決策只有倆個 一是依靠荊州的地理條件,閉關固守,其結果很可能是 坐而待斃 二是勵精圖治,建立穩固的後方,東連孫吳,乘曹魏無心吞滅時,削弱對方,壯大自己。諸葛亮選擇的是後者。他竭...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沒有成功,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沒有成功?

根本原因還是實力差距太大。自身底子太薄,扛不住太大的損失。戰術上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戰略上的巨大缺陷。諸葛亮北伐中原最後失敗了,演出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的歷史悲劇。以諸葛亮的才智,劉備的仁義,關羽 張飛 趙雲 馬超 黃忠的勇猛,卻為什麼不能北伐成功 興復漢室?這裡有天時也有人謀二方面的問...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人去魏營,諸葛亮為什麼不派人去魏營

呵呵,老兄,你想法是好,可實際上成功率很低的。如果這麼容易就可以得成,那都去選用毒大勢當元帥了。舉個例子吧 皇帝用膳時有一套制度,先用銀針插試,沒有問題。再御膳房太監嘗試各飯菜,沒問題後皇帝再用膳。而且出入御膳房的人員都要記錄下來.如果出現問題,御膳房的廚師,太監,宮女全部滅族。根據出入人員記錄,肯...

諸葛亮六次出蜀國北伐為什麼不能成功

諸葛亮 六出祁山 沒有完成 北定中原 統一大業的原因並非戰略之失,而是有其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原因。1 建興十二年 234 諸葛亮在日夜操勞下病役於伐魏前線五丈原草營,這不僅對蜀漢伐魏不利,且對蜀漢政治本身是一重大損失。雖有姜維接替前線指揮,但總顯人才匱乏,後繼無人。2 在三國鼎立中蜀漢政權相對而言...

擁有大智慧型的諸葛亮,為什麼沒有看出強行伐魏會失敗?

他知道這次行動成功率不高,但是自己時日不多,只能搏一搏了,但是上天不助諸葛亮,所以失敗了。擁有大智慧型的諸葛亮也不是萬能的,當時已經在伐魏的路上了,如果不主動進攻等待的只有被進攻,可惜的是大業未成身先死。擁有大智慧型的諸葛亮師從何人?他有沒有師兄弟?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扭轉乾坤之能,神鬼莫測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