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為何不帶上諸葛亮,為什麼劉備伐吳的時候諸葛亮不去?

時間 2022-02-15 01:24:21

1樓:亭外故柳

熟悉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關羽兵敗被殺,張飛又被部下刺殺,新仇加舊恨,劉備舉全國之兵討伐東吳,最終大敗而歸。但《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算無遺策。不禁有很多人疑惑,諸葛亮這麼厲害,劉備為什麼不帶上他呢?

可能很多人會說有諸葛亮坐鎮益州,就不怕魏國趁機來攻打。其實這個原因基本可以忽略,因為曹丕一旦在劉備東征時發兵,劉備肯定會回師益州,那麼孫劉兩家兩敗俱傷的目的就達不到,為何要那麼做呢?

在此,小編總結了兩點重要的原因。

一、後方需要有人打理政務,督辦糧草,做好後勤**,而這個人恰好就是諸葛亮。別的不說,諸葛亮治理國家,管理內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就像曹操把後方交給荀_,劉備把諸葛亮留在後方放心的很。

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帶上諸葛亮也沒多大用!諸葛亮名傳千古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是忠。

歷朝歷代都在稱頌他的忠,而不是說他軍事才能多厲害。《三國志》「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劉曄:

「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諸葛亮有戰略眼光,精通內政,但軍事並不是他所擅長的,所以還不如留諸葛亮在益州。

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藍圖,而為劉備實現這個藍圖的謀士是法正,法正才是劉備的第一謀士。可惜法正早逝,否則劉備東征一定會帶上法正,勝敗猶未可知。

2樓:喜腦弓子

蜀漢以舉國之力伐吳,後方空虛,必須有一位重臣坐鎮。而且,諸葛亮反對伐吳,不便帶去

為什麼劉備伐吳的時候諸葛亮不去??

3樓:萱雨茉

在劉備伐吳的時候,諸葛亮是因為要保障軍需留守後方,鎮守大本營,故而沒有去。我記得三國志裡面有一句話這樣說的:「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其中以亮為軍師,可以看出劉備從始至終都是把諸葛亮當作謀士,軍師,也就是丞相來用的。當時需要諸葛亮在成都保證糧草充足,更何況當時他已經是丞相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諸葛亮也是很讓劉備信任的,在這一時期,劉備身邊剩下的人也只有諸葛亮,趙雲,黃忠,這些比較可靠的。自古就有攘外,必先安內。如果把諸葛亮也帶上,那誰還能來鎮守後方呢?

再者說,當時的曹胚已經做好了,既可攻打蜀國又可以討伐吳的萬全準備。如果劉備在前線不幸戰敗,那後方再沒有乙個能穩定局勢的聰慧之人,那蜀國怕是徹底沒救了,所以諸葛亮就是最佳人選。

所以劉備為了保護自己很不容易才得到的益州基業,諸葛亮就必須留鎮後方來治理朝政,保證糧草弓箭的需用,做乙個蕭何的意義要遠大於他在戰場上做乙個張良一樣的大軍參與軍事。

由此可以看出,劉備出征沒有帶上諸葛亮,反而是將蜀漢的政權全權交付給他。這是劉備對諸葛亮能力的認可,更是對他忠誠上的信任。也是對立場不同的諸葛亮的一種保護,這樣也讓諸葛亮感激涕零,必定對蜀國,對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4樓:亭外故柳

熟悉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關羽兵敗被殺,張飛又被部下刺殺,新仇加舊恨,劉備舉全國之兵討伐東吳,最終大敗而歸。但《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算無遺策。不禁有很多人疑惑,諸葛亮這麼厲害,劉備為什麼不帶上他呢?

可能很多人會說有諸葛亮坐鎮益州,就不怕魏國趁機來攻打。其實這個原因基本可以忽略,因為曹丕一旦在劉備東征時發兵,劉備肯定會回師益州,那麼孫劉兩家兩敗俱傷的目的就達不到,為何要那麼做呢?

在此,小編總結了兩點重要的原因。

一、後方需要有人打理政務,督辦糧草,做好後勤**,而這個人恰好就是諸葛亮。別的不說,諸葛亮治理國家,管理內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就像曹操把後方交給荀_,劉備把諸葛亮留在後方放心的很。

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帶上諸葛亮也沒多大用!諸葛亮名傳千古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是忠。

歷朝歷代都在稱頌他的忠,而不是說他軍事才能多厲害。《三國志》「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劉曄:

「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諸葛亮有戰略眼光,精通內政,但軍事並不是他所擅長的,所以還不如留諸葛亮在益州。

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藍圖,而為劉備實現這個藍圖的謀士是法正,法正才是劉備的第一謀士。可惜法正早逝,否則劉備東征一定會帶上法正,勝敗猶未可知。

5樓:小貓不吃醋

諸葛亮其實也是有自己的謀略的,如果兩人都去,那必然沒人看家了,所以只讓劉備去了。

6樓:愛八卦的小盆友

因為諸葛亮作為後背人員有他要做的事情,他只需要獻上計謀而已沒有必要劉備去哪他就要去哪。

7樓:職場規劃冥王星

為了伐吳沒必要傾盡全力,如果連諸葛亮都去了前線,那對於軍隊來說後方也變成了乙個薄弱點。

8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是最後一步棋,守好後方,保證後方無憂才是最重要的

9樓:情感中的小確幸

總不能打仗家裡不留人啊,一不小心被偷襲怎麼辦,諸葛亮留在家裡可以穩定軍心。

10樓:瞎胡扯的大腸

肯定是需要諸葛亮留守後方的啊,另外如果後背力量不足,也無法保障前線打仗的資源。

11樓:暮安安

需要諸葛亮留守後方、保障軍需外,更大原因是諸葛亮從出山效力劉備起,就一直主張聯合孫吳,共抗曹操,並且還是締結孫劉聯盟的直接**手。

12樓:啊洋的道長吶

諸葛亮他當時肯定是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的,他也不能總是管著劉備做什麼事。

13樓:明明

行軍打仗,糧草先行。軍需的保證對於打仗是十分重要的,後方必須有乙個有能力的人留守。

14樓:職場解惑七七

諸葛亮作為謀士,國家打仗他作為重要的後備人員,並不需要諸葛亮去戰爭的前線。

15樓:11熊

因為諸葛亮只善於用腦,不善於動武,所以他去了也是添亂,計謀想好了就行。

為什麼劉備伐吳諸葛亮不帶兵?

16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為什麼不跟著劉備一起伐吳呢?

1.伐吳的後果。

伐吳,會使蜀國元氣大傷,國力衰減,加速蜀國的滅亡。

伐吳,會逼迫吳國和魏國聯合,蜀國要面對的是魏國的乘虛而入和吳國的正面反擊。魏國的國力最為強盛,兵強將廣,乘虛而入的魏國可以輕易滅掉空虛的蜀國(諸葛亮死後,魏國滅蜀只用了兩路兵)。吳國的正面反擊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謂關係到國家存亡,吳國的將士必定死戰,蜀國將會受到吳國最猛烈的反擊(吳國先前一把火燒跑了曹操,之後又一把火燒跑了劉備,都是保家衛國的戰爭)。

另一方面,蜀國剛剛建立(劉備奪劉璋和張魯的地盤,人心是否臣服是個問題),政權不穩固,久經戰事,百廢待興,諸葛亮需要留在蜀國搞建設。

2.吳國能被蜀國吞掉嗎?

答案是不能,蜀國的實力很弱小(**裡「擁劉反曹」,把蜀國的國力描寫的很強大,其實不是這樣的),劉備起兵伐吳,就算順利的話,最多也就只能收回來個荊州,而且能不能守住還是問題,根本無法撼動吳國的根基,這跟蜀國的兵力關係不大,而跟蜀國的綜合國力關係很大,蜀國的綜合國力在三個國家中是最弱小最落後的。

就算劉備沒有被「火燒連營七百里」,挺過了火計,那麼劉備能打持久戰嗎?偌大的東吳,豈是一朝一夕能滅掉的?持久戰是必須的,但是蜀國的國力不如吳國,打持久戰對於蜀國來說等於是慢性*。

最終蜀國會被吳國拖垮。

諸葛亮心裡知道,起兵伐吳只是浪費而已(之後的伐魏也是),只是沒有想到劉備會浪費的這麼徹底,把蜀國本來就不多的「資本」浪費殆盡。結局猜到了,但是沒猜到竟然會這麼慘,諸葛亮以為劉備「碰釘子」後就會回來,結果卻是這個「釘子」直接讓劉備全軍覆沒。

3.伐吳能避免嗎?

答案是不能,關羽是劉備的義兄弟,劉、關、張結拜時候的誓言是「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這三個人同生死共命運,在亂世中結下了比親兄弟還要深的情誼。關羽的死讓劉備瘋癲了,什麼都不顧了,於是就把蜀國的全部家底拉出去攻打吳國。諸葛亮死勸,不管用,趙雲勸諫,不管用,劉備的舉動可以理解,但是不應該是乙個政治家,乙個掌管國家大權的人應該有的舉動。

既然伐吳不能避免,伐了又伐不過,諸葛亮去不去已經不重要了,伐吳的結果是必定失敗,諸葛亮還不如呆在家裡防範魏國。

4.蜀國的戰略

諸葛亮的戰略主張是「聯吳伐魏」,關羽守護荊州的時候,諸葛亮曾經下達過「八字方針」,即為:東和孫權,北據曹操。如果關羽遵循這「八字方針」,荊州可保無虞,但是關羽卻讓自大沖毀了理智,關鍵時刻忘記了「八字方針」,與吳國為敵,失去了外援。

17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伐吳是因為關張二人被東吳所害,念及桃園結義之情,玄德肝腸寸斷,憤而發兵,卻被孔明制止,心中一時惱怒,加之魏曹丕在旁虎視眈眈,蜀中乃後方大本營,需人守護,孔明無疑是最佳人選。這點從後來曹丕封孫權為王,加九錫,可見,魏曹丕虎視眈眈,伺機而動,有句「蜀勝則吞吳,吳勝則吞蜀」為例。

18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劉備為關羽的死想打東吳時,百官勸阻,劉備猶豫了,但張飛前來質問劉備是否忘了昔日桃園之誓,若劉備不去他親自去。劉備同意同張飛同去,並叫張飛少飲酒少鞭撻健兒。次日,劉備整兵,學士秦宓苦諫,劉備大怒曰:

「朕欲興兵,爾何出此不利之言!」,隨讓武士推出斬首。孔明聞知,即上表救秦宓。

劉備看完拋於地,隧命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馬超和馬岱助魏延守漢中,趙雲為後應,監督糧草。就這樣劉備沒有帶孔明,最後導致大敗。

劉備伐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

19樓:

歷史原因是劉備從沒當諸葛亮是軍師來用,劉備自有軍師始,遠征從來不帶諸葛亮

奪取荊州用的是馬良等荊州人士,奪取西川用的是龐統,奪取東川用的是法正,伐吳帶的也是馬良等人

在劉備眼中,諸葛亮最擅長是打理內務,而歷史上的諸葛亮也的確內政是鬼才,軍事是人才,也就是軍事稍遜,不過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演義原因基本沒有說過,新三國給觀眾的解釋是將帥不和以及留在國內打理內政和作為遠征軍後勤補給

樓上的說鎮守成都和防備漢中都可以成為演義的解釋,但歷史就不大可能了

20樓:喜腦弓子

蜀漢以舉國之力伐吳,後方空虛,必須有一位重臣坐鎮。而且,諸葛亮反對伐吳,不便帶去

2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龐統不死,他帶諸葛亮或者龐統我認為可以打敗吳國,諸葛亮要在成都防曹操

22樓:黑

如果諸葛亮跟著劉備出去了,曹呸就會趁勢大舉進攻漢中,蜀國失了漢中就等於只能守,不能攻了

演繹裡有一句話:「丞相孔明保太子守兩川,魏延為漢中太守,以當魏兵。」這就原因了

23樓:文天易

三國演義沒有解釋,諸葛亮也沒有提出要跟著去!

其實吳國魯肅和蜀漢諸葛亮都是主張聯合抗擊曹操,劉備什麼也不聽就伐吳所以這倆人都無語啦!

24樓:

諸葛亮要留下來顧全大局啊!!!!!當時法正已死,如果再把諸葛亮帶上那你讓誰坐鎮成都?

25樓:2008龍天

因為他怕諸葛亮去阻止他去伐吳

劉備伐吳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劉備大軍伐吳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章武元年秋七月,劉備 帥諸軍伐吳 開始了他軍事生涯中最為絢麗的演出 誇張地說,劉備是在馬背上走完了他的一生,似乎他的八字不大好,從幽州到徐州,從冀州到荊州,最後是益州,輾轉流離了大半個中國,才在西南一隅找到個了落腳點,而且這邊屁股才剛坐熱乎,前老巢 荊州 就給盟友孫權給端了,如此飄零顛簸了一生,劉備...

夷陵之戰後曹丕為何伐吳?三軍大軍伐吳為何毫無成果

夷陵之戰前孫權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所以就承認了曹丕篡漢。於是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在夷陵之戰時沒有趁火打劫,曹魏和東吳進入了蜜月期。但是夷陵之戰過後東吳蠢蠢欲動,試圖重新恢復與蜀漢的邦交關係 因為在這場戰爭的過程當中,曹丕已經發現了東吳的實力是比較差的,之所以沒有成果,是因為對方躲避了戰爭。因為當時吳國剛...

古代三國時期劉備伐吳,諸葛亮為何不出面阻止

這個我們只要知道劉備伐吳的原因就不難理解諸葛亮為什麼不阻止了。當時劉備三兄弟結義已經過去很久了,劉備自己也是已到暮年,最重視的就是當年桃園結下的友誼。後來東吳設計把關羽給殺了,劉備當然是勃然大怒,氣急攻心,下定決心要為關羽報仇。這時候諸葛亮是不可能去阻止的,因為他和劉備的君臣關係沒有他們的兄弟之義重...

趙雲身為完美武將,為什麼反對劉備伐吳?

因為趙雲性格的趨使,為人向來剛正不阿,敢於直言。從益州東進荊州,只有一條通道,就是長江三峽,劉備當時並不具備可與東吳抗衡的水軍,只能走陸路。走陸路,就不得不面對狹窄的三峽。但是如果在三峽被吳軍堵了的話,那就鐵定打敗仗。因為劉備伐吳這個事本來就是欠考慮的,如此莽撞行事,只會失敗,所以趙雲很直接地反對了...

歷史上劉備伐吳是為關羽報仇麼,劉備打東吳的目的,真的是為關羽報仇嗎?

劉備給關羽張飛報仇只是劉備伐吳的藉口.敷衍人的 劉備打東吳的目的,真的是為關羽報仇嗎?不是為報仇,而是劉備的時間不多了。想快點統一三國,達到自己的目的。劉備正式稱帝,建立了名正言順的蜀漢帝國 正統 部隊經過兩年的休整 補充,雖無法再達到當年鼎盛時期的兵力,但是也足以組建乙個強大的機動兵團,進行出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