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國時期劉備伐吳,諸葛亮為何不出面阻止

時間 2022-02-13 22:11:05

1樓:四顧無人燈下黑

這個我們只要知道劉備伐吳的原因就不難理解諸葛亮為什麼不阻止了。當時劉備三兄弟結義已經過去很久了,劉備自己也是已到暮年,最重視的就是當年桃園結下的友誼。後來東吳設計把關羽給殺了,劉備當然是勃然大怒,氣急攻心,下定決心要為關羽報仇。

這時候諸葛亮是不可能去阻止的,因為他和劉備的君臣關係沒有他們的兄弟之義重要。

公元二百一十九年,大將關羽從江陵起兵,向北方的襄樊一帶進軍。在這次作戰中,關羽盡顯名將本色,乾脆利落地將龐德斬於馬下,並生擒了大將于禁。敵軍聽到關羽名字,無不膽戰心驚,四散奔逃。

但是,戰事瞬息萬變,激戰正酣的關羽無暇後顧,放鬆了對後方江陵的警戒。

關羽的樊城之戰,在大好形勢下被東吳偷襲,結果是全軍覆沒,丟掉了荊州。劉備想為關羽報仇,親自東征伐吳,結果又在夷陵之戰中慘敗。這兩次戰役,讓劉備的蜀漢國元氣大傷,成了三國當中人口、兵力最少的一方。

諸葛亮當時從他的決定上,也已經表現出,他本人是不主張攻打荊州的,因為當時東吳的力量非常的強大,荊州是他們戰略上的重要位置,他們一定會誓死拼命這個重要的地區,早已經料到劉備去了是沒有任何的便宜可以佔到。

可惜諸葛亮不是諫臣,他只是乙個臣相,他不能越權去勸阻劉備,劉備下什麼命令,他只能去接受和落實,雖然他的地位很高,但在劉備手底下,也不過是乙個大臣而已,如果說作為結拜兄弟的關羽和張飛等人有資格勸一下劉備,那麼諸葛亮是沒有這樣的資格的,因為他不是劉備的兄弟。

2樓:張海燕學姐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神機妙算,如果不出面阻止,說明他對此次劉備伐吳是有把握的,所以他才不出面阻止。

3樓:lw啊雙子

古代三國時期劉備伐吳,諸葛亮不出面阻止,可能是劉備伐吳的決心誰也動搖不了,也有可能諸葛亮早就算到了這一步。

4樓:

對於一定的軍事知識,我們不一定要去了解,但是如果諸葛亮不出面阻止的話,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思考。

5樓:給你宇宙

我感覺既然諸葛亮沒有出面阻止,那可能他本來就有這個打算,所以劉備在出征討伐吳國的時候他才沒有阻止劉備。

6樓:旁樂苼

諸葛亮是一名軍事奇才,他已經提前料到了討伐吳國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就沒有出面阻止。

7樓:寇九分兒

諸葛亮是乙個聰慧有戰略的人,劉備伐吳諸葛亮不阻止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作為忠臣,他肯定不會對自己國家不利。

8樓:松鼠小站

可能是為諸葛亮覺得他就算是出面勸阻,也沒有很大的作用,或者是說他覺得劉備此時伐吳後果不會很嚴重。

9樓:阿阿阿阿阿火丶

諸葛亮為什麼要阻止呢?諸葛亮是站在劉備這一邊的,既然他沒有阻止,那就說明劉備去討伐吳,是對蜀國有利的。我覺得諸葛亮的忠心還是不用質疑的。

10樓:tomo的女朋友

那是因為諸葛亮本身就特別的有智慧型,他跟隨劉備多年深知劉備的脾氣,當時劉備特別憤怒,任何人都不能勸阻,而且趙雲說的頭頭是道,但是也不能說服劉備,如果諸葛亮再去勸阻的話,只會變得更加混亂,所以他閉口不言。

11樓:固話

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吧,一是他沒辦法阻止,因為劉備畢竟是他的上司,如果一意孤行他也沒辦法;二是可能他本來也有這個打算吧。

12樓:六道鳴人

正史的話,主要原因是在政治方面,劉備其實是不想伐吳的、但是荊州已經被孫吳占領了,劉備很多荊州的將領就勸劉備伐吳取回荊州,諸葛亮作為荊州集團的代表肯定是不好說什麼,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就是為了奪回荊州。而且劉備伐吳奪荊州,也是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所以諸葛亮不阻止很正常。

諸葛亮為什麼不親自阻止劉備伐吳,只是嘆息法孝直若在,必能製主上東行也。」

13樓:君子空情

諸葛亮阻止了,是劉備自己不聽,一味的想伐吳。很多人的觀點都是劉備伐吳是為了給關羽報仇(當然這也是其中乙個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但我覺得實際上還是劉備因為看到了伐吳的後果,假若他成功的伐吳,占領了東吳的江東,那麼他的實力將會得到質的提公升,江東的人力、物力、財力將會劉備所用。這樣的話,他就會比盤踞中原廣大地區的曹操的實力大得多,滅曹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而且他認為東吳沒什麼有能力的人物來帶領東吳狙擊他,周瑜死了,魯肅也掛了,就連能拿得出場面呂蒙也沒了。在劉備看來,在他取得漢中,震懾曹操後,此時是最好的伐吳機會了。我個人認為劉備此時可能認為繼續攻擊曹操會使自己和曹操兩人的實力都大受打擊,而這是東吳最願意看到的情況,所以他就想先壓制一下東吳集團,如果可以的話,把東吳一鍋端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所以他堅決認為壓制東吳是此時最好的做法,而他的部下如李嚴等都是堅決擁護他的東吳政策的,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按在東吳政策他會取得成功的。但諸葛亮就不這麼認為,他以為在他們剛失了荊州,亡了上將關羽的情況下,士兵的士氣低落,不適合大戰,而且他的認為成大事的話必先滅曹。這樣他的觀點就和老闆劉備的觀點相反了,他們也曾討論過兩種方案的可行性,劉備最後在各種條件下還是覺得他的政策的可行性比諸葛亮的要大,所以他最終也就採取了他的東吳策略。

而益州新定,需要一位大才來鎮守,所以劉備就安排了諸葛亮作為他的後勤總管,自己就帶了關張二子、黃忠、馬良還有李嚴等人東進伐吳。

14樓:沉默軍團

劉備的官僚集團是分3部分的.第一部分是以關羽,張飛等為首的勢力,這部分人數少但是地位高,作用突出.第2部分就是東州集團.

就是劉備在荊州收羅的人才.這部分人員較多,但是作用不大.第3部分,就是以法正,孟達為首的四川勢力.

這部分勢力人數眾多,作用大,是劉備在四川的統治基石.而法正在迎接劉備入川的時候立了大功,又是蜀郡太守地位崇高,再加上是四川地方勢力的首領人物,在劉備面前那是相當有地位.其地位要高於諸葛亮.

在劉備準備伐吳的時候,第一部分勢力已經消耗殆盡,沒有什麼傑出的人物.第二部分也是如此.所以當時是起川軍70萬,川將數百員.

用的是四川的主力.而法正要是還活著的話,他的話對川軍的影響是起很大作用的.有時候是比劉備說話管用的.

因為在三國時期,軍隊效忠的不是皇帝,而是主將.法正文能定國(幫助劉備取四川),武能安邦(幫助黃忠智斬夏侯淵)是川軍的領軍人物.其影響力之大,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所以諸葛亮才說如果法孝直在就可以阻止主公.樓主,可以參看下三國演義第66回的最後一段.

為什麼諸葛亮認為法正才可以阻止劉備伐吳?

15樓:但厹

細節問題有很多,諸葛亮作為荊州系的代表人物,本來是很受重用的,不過在戰術上,劉備可能認為諸葛亮並不擅長(事實上也是如此),進巴蜀的時候,劉備是帶了龐統而不是諸葛亮,所以即便是諸葛亮陪著劉備取了西川,但是在軍事問題上,劉備更倚重的巴蜀派的法正。作為伐吳這樣乙個大的軍事行動而言,劉備看重的不是能不能打,而是能不能打贏,在這個問題上,顯然劉備會更相信擅長此道的法正。

劉備在進入西川後大力的啟用巴蜀派,這一方面是平衡的結果,以巴蜀制約荊州,當領導的都喜歡玩這招,另一方面也是劉備得以迅速吸收巴蜀勢力集團的需要,所以在這點上,諸葛亮看的很清楚,聰明的韜光養晦起來。而且法正這個人的確很有本事,不僅在劉備取得西川時立下大功,他的政見和軍事才華更是得到了劉備的欣賞,乾柴烈火。所以在進入西川之後,劉備對法正的信任及重視程度,要超過了諸葛亮。

總的來說,劉備是乙個提防心很重的君主,這一點從他對馬超的態度便可看出,諸葛亮之所以感嘆這一句話,主要還是由於他感覺到了劉備在防備著自己,自己不能暢所欲言的緣故。

劉備執意伐吳,諸葛亮為何不勸阻?

16樓:度度

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眾多大臣的反對,執意東征伐吳,結果在夷陵被東吳將領陸遜打敗,全軍覆沒。夷陵之戰,不僅使蜀漢國元氣大傷,也間接導致了劉備憂憤而死。

不成想劉備帶的70萬大軍竟然給東吳的5萬士兵給滅了?諸葛亮是沒料到劉備帶兵能力這麼次。本想乘關羽被殺之名和曹操聯手分掉東吳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因為諸葛亮知道反對也沒用,只能盡可能的去做好,還有劉備自己對自己太自信了,認為自己打了一輩子仗就會打仗,結果沒有結果了。其實這裡最能表現的就是劉備只有讀心之能,沒有軍事政治才能。

諸葛亮之所以在發兵前不勸阻劉備,其實才表明諸葛亮讀懂了劉備的心思。劉備是打著給關羽報仇的幌子滅吳。試想,如果諸葛說出這個實情,豈不自打嘴巴,劉備伐吳的理因是為生死兄弟報仇,可不是簡單的為了圖謀吳國地盤。

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滅吳。以當時蜀國的實力滅吳也不是沒可能,比如當時吳國為了抵禦蜀國上表降魏,可見當時局勢的緊張。只是戰爭瞬息萬變,走錯一步滿盤皆輸。

三國裡劉備帶蜀國伐吳國時諸葛亮為什麼說:「若法孝直在,則能止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17樓:長弓射雙月

法正是病死的。這點不用懷疑。

諸葛亮說這句話,是因為法正有個特點,是所有蜀國**都不具備的。

那就是敢於直柬。

法正為人正直,性格坦率,雖然劉備是老大,他是跟班,但劉備犯了錯誤,法正敢於直接指出劉備的問題所在,並嚴格批評劉備。而劉備還總是聽法正的話,因為他知道,雖然法正言辭激烈,但所講的都在理。

所以說「若法孝直在,則能止上令不東行」。

而且法正的軍事智謀也很超群,比如定軍山一戰,黃忠斬了夏侯淵,當時的軍師就是法正,多虧了他的妙計,黃忠此戰才能如此順利。

所以說「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18樓:歐陽子志

法孝指法正,為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諫,他與劉備的關係就和唐太宗與魏徵一般,有他在的話劉備就不會意氣用事伐吳,敗走白帝城,間接導致後來蜀國的覆滅;

史料記載,法正病危於220年,正常死亡;諸葛亮說這句話完全是無力之談,沒辦法,主公不聽話,一方面是對劉備的恨鐵不成鋼,另一方面是對法正剛正不阿,敢於直諫精神的讚揚。說句題外話,即便法正在的話,也勸不住劉備,畢竟關羽沒了,劉備表示很受傷,要給他娘的東吳來一炮。

19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漢中之戰一次劉備與曹操交鋒時,劉備處於劣勢,但劉備仍然親冒箭矢,不肯撤退,法正心生一計,親自上前為劉備擋箭,劉備說:「孝直避箭。」法正回答:

「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於是劉備才撤退。

法正死後,222年,劉備興兵伐吳,223年大敗於吳國的陸遜,諸葛亮感概:「法孝直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意思是說如果法正還活著,必定能勸阻劉備東征,即使出征,也不會戰敗而歸。

法正不僅有謀略,而且能在關鍵時候糾正和勸說主公,可謂良臣,而劉備也能虛心接受法正的意見,此等君臣之情,堪與曹公和郭嘉媲美。

20樓:

英年早逝

其實熟悉三國的人就知道,在當時諸葛亮地位並不高,他甚至沒進核心領導層,或者說他只相當於劉邦的蕭何——管後勤罷了,而劉備的張良是法正,他說話的分量當時諸葛亮是比不上的

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那些勝仗,三國時期,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哪些勝仗

諸葛亮 用兵如神 歷史上的諸葛亮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並非其所長,可通過下面事實說明 火燒博望坡 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 此乃孫堅 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借東風 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赤壁之戰 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

在三國中,關羽死後諸葛亮為什麼勸不劉備伐吳

在 三國志 諸葛亮其實也已經回答了你這個問題了。原文是 亮答曰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 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詳細來說,本來劉備是只有荊州西部的幾個郡的地方,而且那時候,北面有曹操,東南有...

三國最聰明的是諸葛亮嗎,三國時期諸葛亮真的是最聰明的人嗎?

樓上的觀點我贊同一半,但是我覺得三國演義裡對於諸葛亮的 智 更加弱化了,羅貫中還是太小看諸葛亮了,對於諸葛亮 智 的描寫更趨向於 妖魔化 書中表現諸葛亮 智 的方法無非是各種小把戲 借東風 草船借箭 空城計 木牛流馬,所以題主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諸葛亮是最 聰明 的嗎?答案是否,因為我認為用 聰明 ...

三國裡劉備帶蜀國伐吳國時諸葛亮為什麼說 「若法孝直在,則能止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法正是病死的。這點不用懷疑。諸葛亮說這句話,是因為法正有個特點,是所有蜀國 都不具備的。那就是敢於直柬。法正為人正直,性格坦率,雖然劉備是老大,他是跟班,但劉備犯了錯誤,法正敢於直接指出劉備的問題所在,並嚴格批評劉備。而劉備還總是聽法正的話,因為他知道,雖然法正言辭激烈,但所講的都在理。所以說 若法...

諸葛亮是不是中國最聰明的人,三國時期諸葛亮真的是最聰明的人嗎?

不是的,在當時就有曹操 司馬懿 周瑜等人比他聰明或與他差不多。在他之前 之後,還有更厲害 的人物。三國演義中他是最聰明的。但是在三國時期他的很多策略在很早就被提出過,所以說他的聰明之處是選了乙個好主。正史的話不是,大概是姜子牙,但諸葛亮也是超聰明的 諸葛亮是中國最聰明的人。你指哪方面?不過,不管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