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假如諸葛亮不北伐而是富強蜀地,三國局勢會怎樣變化

時間 2022-03-04 14:32:40

1樓:匿名使用者

滅的更快

事實上,當時北伐前,魏所擁有的國土資源是蜀與吳所加起來都無法比擬的,魏國國土在哪?中原地區,中華文明的開源之地,再以曹操的能力,司馬懿的能力,即使諸葛亮再怎麼發育也沒用,就像王者榮耀一樣,隊方擁有了所以資源發育機會,你就能躲塔里發育,誰強誰弱,一看便知,更別說,當時還有乙個吳國,也不會放任你蜀國發育,就在那乙個點,魏國打完赤壁之戰,已經殘血了,你現在不上,等他回城,怎麼還打的贏。

2樓:堯子毅

三國時期的蜀漢無論從經濟規模、地理環境、疆域面積和人口數量構成的綜合實力都是沒法同北方的曹魏、東南的孫吳等兩個割據相比擬的,換句話來說這三方如果在短時期內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兼併戰爭,而只是搞一些小敲小打的、持久的邊界摩擦,那麼最終的結果必然是綜合實力最弱的那一方被消耗拖垮,剩餘兩方就可以逸待勞地不戰而勝(即:通過不甚激烈的戰爭)。

——諸葛亮正是清晰地看到了這一點才不惜拼盡國力的北伐,其戰略思想就是要爭取在蜀漢國力耗盡之前光復北方,承繼劉漢國統。其實這也是諸葛亮看清蜀漢後主劉禪是乙個安于享樂、胸無大志的主,一旦諸葛亮離去,後主劉禪不可能是乙個守成之主,不得以只好採取激進的北伐戰略,意圖在其有生之年完成統一大業,給蜀漢留下乙個太平江山,寄望蜀漢龍脈得以傳承。

諸葛亮採取北伐戰略的三個基本原因:

——1、諸葛亮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健康危機,所以只能採取**操作——北伐,意圖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統一大業;

——2、諸葛亮對後主劉禪缺乏信心,一旦自己離去,蜀漢不但沒有統一天下能力,甚至連守土安邦的能力也沒有;

——3、蜀漢的綜合實力遠遜曹魏和東吳,因此即使打只是拼消耗的持久戰蜀漢也是必輸無疑的;

——綜上所述,從歷史環境來看,魏、蜀、吳三個割據政權發生兼併戰爭是必然的,而魏、吳兩方因綜合實力相對強一些,因此採取坐山觀虎鬥的策略,而不使用積極進攻的策略,就是怕掉進"鶴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彀中,因為他們有時間等得起。蜀漢綜合實力相對貧弱,不具備時間優勢,北伐可能失敗、也可能勝利,各有50%的概率,不北伐蜀漢身死國滅那是一定的。諸葛亮不得以只能採取還有一線希望的策略——北伐,既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舉措,更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3樓:海闊天空

你不北伐不代表沒人找你挑事,富強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說句話就能成的事,怕只怕會死的更慘

4樓:

不使用積極進攻的策略,就是怕掉進"鶴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彀中,因為他們有時間等得起。蜀漢綜合實力相對貧弱,不具備時間優勢,北伐可能失敗、也可能勝利,各有50%的概率,不北伐蜀漢身死國滅那是一定的。

5樓:體壇大拌菜

假如諸葛亮放棄北伐,加強蜀國的行政管理,把國內經濟搞上去,讓人民的生活過得舒適,任人唯賢,懲治腐敗,加上邊境的防守,諸葛亮把心事用在國家建設上,蜀國一定會非常富裕,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人心也就穩定。社會就不會動盪不安!魏國也沒有誰敢輕易去攻打蜀國,三足鼎立的局面會一直延續。

6樓:

三國的局勢不會因諸葛亮不北伐而改變。三國的局勢呢?不是由他決定是歷史形成。他不北伐,別人也要殺他。大國吞小國小國曆就啥也不是,這是歷史形成的原因。

7樓:千姿流雲

三國時期的後期,如果諸葛亮不屢次北伐,而把精力放在國內置設上,讓人民過上安寧富裕的生活,也讓國家穩定繁榮,也是乙個明智的選擇。等綜合國力提高了,再去實現一統天下的願望也無不可。而他諸葛亮急功近利,屢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弄得國力空虛民生凋敝,從而加速了蜀國的滅亡,怎不讓人嘆息!

8樓:

有朝一日被動挨打還不如主動出擊。蜀地實力不搶耗不過別人。

9樓:連馳

即使他不打人家,人家也不會讓他消停的發展的,並且諸葛亮知道自身和當時蜀國的情況才著急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地盤面積決定了經濟,經濟決定了國力.

採用守勢肯定不能扭轉局面,唯有戰爭可以一搏.

11樓:

假設不會成立,在當時那個年代你不去北伐而是想著自己變強,別人也不會給你這個機會的,和平養不出強兵

12樓:錢多多

蜀國地盤比魏國小得多,經濟基礎比魏國差的多,人口基數比魏國少得多,同樣的休養生息魏國國力比蜀國增長得快得多

13樓:

當時的蜀國是以攻為防,如果不戰,不去北伐,可能滅亡的更快。

14樓:浮馬白雲

蜀國即使不北伐,也改變不了滅亡的命運。三國演義這本書開頭不就寫了麼,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蜀國再怎麼發展,也沒有魏國中原的發展趨勢好,綜合國力強,戰國有七個國家共存,到最後也還是統一了,一統天下是每個掌權者的最終目標和夢想。

15樓:煙雨霏霏

可能變化就是他不打別人,別人主動打他,結局不會有太大變化。

夷陵之戰後如果諸葛亮不著急北伐,而深耕巴蜀三國的結局會如何?

16樓:景l樂園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只是待在成都,這只能加重諸葛亮和劉禪的矛盾,最後蜀國還是會涼

17樓:痕水月

如果諸葛亮不堅持北伐,那麼以後北伐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小,蜀國的結局仍然會滅亡。

18樓:董公子財經

夷陵之戰後如果諸葛亮不著急北伐,而深耕巴蜀三國的結局大概也會一樣,到了合久必分的境地了。

19樓:想念的念念

深耕巴蜀三國之後,還是要北伐,所以跟之前先北伐的結局相比,也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20樓:無奈月長人不寐

結局其實不會有太大差別,歷史時期決定了當時的蜀國再怎麼發展也比不過北方的魏國,而且其他兩國不可能放任蜀國發展。

21樓:微風花輕落

我覺得應該是如果諸葛亮不堅持早期北伐的話,蜀漢北伐成功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小。蜀國的繁榮還遠不及中原。諸葛亮也許能把蜀漢的兵力從50人增加到100人,而曹魏只能從100人發展到116人。

兩者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

這是由蜀漢的地理位置決定的,不是諸葛亮能改變的。因此,諸葛亮急於北伐的乙個重要原因是曹魏還沒有完全從多年的戰爭中恢復過來。這時,北伐也是兩國國力差距最小的時候。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

諸葛亮的北伐有效地轉移了蜀漢內部的矛盾。蜀漢有許多派系,可分為荊州集團、東周集團和宜州集團。荊州集團是劉備的統治和核心。

東洲集團是劉章的前總部。宜州集團是蜀國的乙個土著部落。劉備入蜀前,宜州集團與東周集團的鬥爭異常激烈。

這也是東周集團帶領劉備入蜀的直接原因。劉備在東周集團的幫助下成功占領了宜州,自然得到了東周集團的回報並分享了他的一些權力。蜀漢重要**李延和法正是東周集團的代表。

如果蜀漢政權不發動北伐,就等於失去了法制。蜀漢政權一直認為自己是漢朝的正統。我們現在稱他為蜀國和蜀漢。

劉備當時稱自己為大漢,建國的目的是為了恢復大漢的國家。蜀漢聲稱繼承了漢朝的法制。如果他們不盡力恢復這兩個首都,而是在乙個角落裡定居,他們將失去存在的意義。

如果蜀漢失去了漢朝的統治,那就和篡奪魏國沒什麼不同了。

22樓:小飛居

如果諸葛亮不著急北伐,那麼北伐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少,這樣的結果也差不多。

23樓:詩允love詩傑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

24樓:murile木木

我覺得夷陵之戰後就算諸葛亮不著急北伐,再是怎樣深耕巴蜀,結局也不會多大的變化。

假如諸葛亮不北伐,選擇休養生息,蜀國會怎樣呢?

25樓:魚欲離海

如果諸葛亮沒有選擇北伐而是休養生息的話,蜀國滅亡的腳步可能來得更快一些,並不是不出擊就沒有人來攻打的,作為弱勢一方,蜀國如果處於被動的狀態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諸葛亮北伐因《三國演義》這部著作的影響,世人皆在諸葛亮五次北伐,以弱攻強,難道諸葛亮就不知道這是一條艱難的路嗎?其實不然,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的軍事家、謀略家,他力排萬難而北伐,不僅是為了完成劉備臨終的遺願,也是在給蜀漢尋求一條生存之道。三國時期,一直是戰亂紛爭,並不是蜀國選擇休養生息就能單方面停止戰亂,蜀國在經歷夷陵慘敗之後與東吳修好,但是彼時的曹丕也虎視眈眈,蜀漢已失荊州,川蜀地稀人少,難以休養,單憑一道天險難敵曹魏的鐵騎大軍,一旦放棄主動出擊的機會,蜀國將相當被動,單是耗著,曹魏都有本錢耗亡蜀國,所以諸葛亮不得不選擇出祁山。

休養生息並不適合蜀國其實在曹丕曾就想出兵攻打蜀國,不過當時魏國很多人認為,蜀漢有天險相助,一時難以攻下,不如屯田練兵,發展經濟、軍事,這樣十餘年的時間,以魏國的地盤和人口,必將遠超於蜀國,到時再一舉而攻下蜀國,一統天下。雖然魏國的邊防線過長,時常有游牧民族的小打小鬧,但是不傷根本,正是有諸葛亮頻頻北伐,才讓曹魏得不到休養生息的時間,否則的話,同樣的時間條件,蜀漢的發展又怎麼追得上魏國?滅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諸葛亮就算明知北伐之路有多麼難走,也不能選擇休養生息。

三國的歷史離我們實在太遙遠了,但是歷史是不可逆的,所以沒有任何的假設,諸葛亮就是排除萬難的去北伐,你可知道當時諸葛亮具體為什麼非要去伐魏呢?

26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蜀國也會滅亡,因為在內部有很激烈的矛盾,並且是諸葛亮沒辦法壓制的,所以他才會不斷地北伐。

27樓:不會飛的肥豬

蜀國會慢慢的恢復國力,人才不會凋零,整體實力會提高好幾個檔次。

假如諸葛亮不堅持北伐,而是等曹操、司馬懿內耗,結局會怎樣?

28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結局是蜀漢更早滅亡,曹魏有內鬥蜀漢依然也有,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的矛盾也是諸葛亮無法壓制的。

29樓:靈魂忍者

避免不了被滅亡,蜀中地形限制了蜀漢的發展,不對外擴張就會滅亡。

假如諸葛亮不傾全國之力北伐,蜀漢政權會這麼快滅亡嗎?

30樓:我遊戲特別

會,因為當時蜀國的整體實力已經非常落後了,只有北伐才有可能導致蜀國的力量增加。北伐是最好的選擇。

31樓:扮鬼臉嚇你

諸葛亮北伐,其實是為蜀國延續爭取時間,如果諸葛亮不去北伐,孫劉不聯盟,曹魏就有足夠的實力吊打蜀國,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就不復存在。

32樓:楓殺

不會,因為諸葛亮數次北伐消耗了蜀國大量的財力物力,到了後期蜀國根本沒有實力抵抗進攻了。

33樓:複雜世界認真看

會。蜀漢政權滅亡和諸葛亮北伐沒有直接關係,蜀漢是自身實力太弱導致滅亡,諸葛亮不北伐也會滅亡。

為什麼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東吳不何蜀國同去?

34樓:iphone27王

曹魏的實力絕對是三國中最強大的,它的人口遠大於四百萬,孫吳人口差不多是230萬,蜀漢人口才90萬。

在那個時代,人口就代表著生產力、財力、兵源,無論蜀漢的工業技術水平再怎麼高,但還是拼不過曹魏的。在《三國演義》裡面,我們常常會看到,諸葛亮一滅掉曹魏多少多少人馬,又立刻會有什麼什麼將領率多少多少大軍前來支援;但蜀漢一損失多少多少人馬,就立刻到了什麼危亡之時,其實正史上也是差不多的。人口的差距直接導致了國力的巨大落差。

其實,蜀漢的每回北伐,東吳都或多或少地出兵援助過(不過大多數時間都是出工不出力),蜀漢在西攻打雍涼地區;東吳則出兵攻打徐、豫地區。但是由於大多數時間配合都不好,導致彷彿一直都是蜀漢孤軍作戰一般,其實東吳也出過力。

比方說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蜀漢自231年6月第四次北伐撤兵後,到234年北伐這段之前這段期間,吳國一直不斷向魏國發動中等規模的軍事行動,其中233年吳主曾親自出動進攻合肥新城(《三國志》曰:夏五月,權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權率大眾圍合肥新城。

是時蜀相諸葛亮出武功,權謂魏明帝不能遠出,而帝遣兵助司馬宣拒亮。自率水軍東征。未至壽春,權退還,孫韶亦罷。

),沒有獲勝。而且,孫權還策反了處於曹魏後方的公孫淵

孫權死後,諸葛恪、孫綝同樣也發動了北伐,不管他們出於什麼目的,他們最少都做了。

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和姜維北伐,誰的成果更大呢

三國 220年 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 蜀漢 東吳三個國家。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 魏 史稱曹魏,東漢時代正式結束,三國時代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

三國演義諸葛亮北伐梗概,老版三國演義諸葛亮出師北伐是從哪一集開始的

第六十八集 出師北伐 三國時諸葛亮北伐 古代並不是完全以國力定勝負。第一,進攻可以轉移國內矛盾的注意力 第二,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第三,以興復漢室的名義進攻名正言順,即使敗也可名留清史 諸葛亮出征北伐之前並不怕敵強我若,他所顧忌的只有魏將司馬懿。他採用離間機使司馬懿被扁,但他知道總有一天司馬懿會被重新...

三國最聰明的是諸葛亮嗎,三國時期諸葛亮真的是最聰明的人嗎?

樓上的觀點我贊同一半,但是我覺得三國演義裡對於諸葛亮的 智 更加弱化了,羅貫中還是太小看諸葛亮了,對於諸葛亮 智 的描寫更趨向於 妖魔化 書中表現諸葛亮 智 的方法無非是各種小把戲 借東風 草船借箭 空城計 木牛流馬,所以題主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諸葛亮是最 聰明 的嗎?答案是否,因為我認為用 聰明 ...

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那些勝仗,三國時期,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哪些勝仗

諸葛亮 用兵如神 歷史上的諸葛亮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並非其所長,可通過下面事實說明 火燒博望坡 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 此乃孫堅 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借東風 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赤壁之戰 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

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面對北伐的諸葛亮卻始終不主動出戰呢

諸葛亮與司馬懿在祁山一線的直接對抗成為了 三國演義 後半部的重中之重。而往往在我們看完這段都會有所疑問,無論是佔據人數還是地利優勢的曹魏為何始終都處於守勢,難道司馬懿真像 三國演義 中描寫的那樣懼怕了諸葛亮的統兵能力?三國演義 描寫的司馬懿都有點怕了諸葛亮 當然,從歷史上來說,真正面對蜀漢軍隊北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