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自己不當皇帝,還把各路諸侯封王呢

時間 2022-02-14 04:00:28

1樓:愛吃土豆炒山藥

原因有兩個。項羽一直是以仁義著稱,所以他會把得到的勝利果實平分給大家。另外乙個原因是項羽是軍人出身,沒有治國之能,權力下分是最好的選擇。

2樓:小鄧同學

這也是項羽人性的一面,他恨清朝滅掉了他的國家,於是否定了秦朝的一切,也包括郡縣制,於是一直主張恢復到戰國時期,主導了分封。

3樓:靈魂忍者

因為項羽的思想幼稚,認為這個整個天下不應該是乙個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4樓:五歲抬頭團

其實這是我們的乙個錯覺,那就是項羽擊敗秦軍後,天下並不是項羽的,而是六國共同抗秦的結果,而劉邦擊敗項羽以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所以劉邦也分封了異姓王,只是後來劉邦把這些異姓王都成功地剪除了,才有了大漢四百年的江山。

項羽面臨的也是同樣的問題,項羽在擊敗章邯以後,攻入函谷關,雖然立的功勞最大,但是項羽只是楚國的將軍,而楚國的王是楚懷王熊心,熊心也耍了個心眼,與眾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但是卻派實力強大的項羽去救趙,當時抗秦的勢力中,除了燕國不是燕王的後代,其他五國都是原來戰國時期的後代,本來大家的想法是,誰先攻入關中,誰就成為秦地的王,這樣戰國七雄再次恢復,六國諸侯算盤打的很好,但是項羽不幹。

如果結局真的是這樣,那麼劉邦就成了新的王,而項羽只能作為楚國的將領,翻盤的機會就小很多,人們還是習慣原來的格局。

所以項羽在和范增商議後,決定打破原來的格局,重新建立新的秩序,以便徐徐圖之,於是遙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也就是名義上的皇帝,自己進行了分封。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即以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魏豹為西魏王,都平陽;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韓成為韓王,都陽翟;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趙歇為代王,都代;張耳為常山王,都襄國;英布為九江王,都六;吳芮為衡山王,都邾;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韓廣為遼東王,都無終;臧荼為燕王,都薊;田巿為膠東王,都即墨;田都為齊王,都臨淄;田安為濟北王,都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

把秦地分成了三份,有了三秦,把齊地也分成了三份,有了三齊,把漢王封在了巴蜀,由三秦來鉗制,吳芮、英布等跟項羽關係還不錯的拱衛在他的邊上。這樣項羽可以慢慢奪取天下,也可以讓這些將領嘗一下權力的滋味,相信不會有人放手了。

楚國這個地方看起來不錯,但是卻是個四戰之地,除了東邊是靠海的,其他的三個方向都有可能受到攻擊,而項羽在分封的時候選錯了人,三齊很快被田榮統一,田榮對於項羽不肯封他懷恨在心,項羽與齊國必然有一站,而章邯彷彿失去了在秦朝時候的實力,在面對劉邦時一潰千里,項羽在對齊作戰,無暇西顧,劉邦有了穩定的大後方。開始發展自己的實力,還定三秦,接下來劉邦只要東進即可,加上劉邦的陰險狡詐,出爾反爾,而項羽又沒有進行遠交近攻,最後霸王失敗,落寞退場。

項羽的分封策略,是基於當時的政治形勢而採取的唯一合適的策略。這種「郡國並行「的體制,後來為漢朝所繼承、發展,只是項羽的自負、人才的缺失,沒有外交策略,導致其雖然軍事實力很強,但是卻無法統一天下,卻為劉邦做了嫁衣裳。

項羽將滅秦功臣封為與自己平等的諸侯王,卻為何還是眾叛親離?

5樓:玉火花

咱們都知道項羽是個悲劇英雄,即使當年他把跟隨他一些消滅秦國的將領都紛紛而且賞賜很多,但是到最後項羽還是眾叛親離,結局看起來也是十分的悲慘。

其實我覺得這和像比如他本身個人的脾氣是離不開的,他這個人比較自大,聽不進去,而且也不能做到為人善用,才導致了他周圍的人都紛紛離開他了。我覺得這和他年少成名心高氣盛是脫不了關係的,沒有辦法真正的做到理解一下是對待每乙個人。

而且還不得做到當即立斷,性格上還有優柔寡斷,在決定著歷史轉折點的鴻門宴,偏偏把劉邦給放走了,實在是不應該。所以,種種原因之下我覺得項羽眾叛親離是有原因的。

而這一點和劉邦相比,劉邦和他的區別是非常大的,劉邦是乙個街頭小混混做到了最高統治者,所以他的心智和謀略說實在的都會比年輕氣盛,沒有經歷過多少磨難的項羽,顯得更加的機智,聰明一些。

所以在任人唯用這方面,項羽也是略輸他一籌,而且十分多疑,沒有辦法真正的去信任乙個人,之後在很多方面打仗又輸給了劉邦。

而且在烏江如果是劉邦的話,肯定會急忙逃走,但是作為比較有英雄氣概的,項羽,只是會烏江自刎而已,所以項羽在性格上的缺陷讓他出現了眾叛親離的悲慘局面,但這可能也是他能讓大家所記住的一部分重要原因吧。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項羽想要把自己變成更強大,所以會離開他們。在當時來說,鞏固勝利就意味著項羽必須定都關中,佔據有利形勢,形成「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的局面,在雄厚的軍事力量支撐下,天下諸侯都不敢輕舉妄動。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秦朝滅亡前後,天下諸侯之間普遍或明或暗地保持著敵對狀態,這是不爭的事實,項羽本人當然也看到了這一現象,卻未能做出合理的應對策略。

在鉅鹿之戰尤其是消滅秦朝之後。

項羽所代表的楚國已經在實際上成為當時天下最強盛且最有威望的諸侯國,項羽也因此才具有了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資格。此時的他,更是已經具有了接近天下共主的地位。此時的他,如果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的話,就應該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將天下諸侯勢力納入彀中。

而項羽在滅秦之後放棄了「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的八百里秦川,就意味著他放棄了「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的資本,所以後來的劉邦輕易地攻入了楚國都城彭城。

7樓:

項羽太重情義了,不然也不會有之後的自刎烏江。1%的給予和99%的給予,如果給太滿,之後沒有得到比之前高的回報心理上就會不平衡。

8樓:

因為項羽的分封並未讓大部分人滿意,其次是項羽滅秦後並未能鞏固和擴大勝利。

9樓:沙丁魚會飛的

因為項羽是乙個注重近親的人而沒有注重人才的培養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10樓:老陳聊文化

因為項羽心胸不夠寬闊,他任人唯親的做法,讓許多手下的將士都心寒了。

11樓:lllljy金魚

可能是因為項羽不會用人吧,畢竟項羽是乙個非常重感情的人,會首先考慮自己的親人官職。

12樓:喬楚筱

項羽還是情商低的,就拿亞父來說,就能看出項羽不夠果決,不會用人。

13樓:

因為項羽在用人的時候,比較看重自己的親戚和關係好的人,從而讓其他人心裡不服氣。

14樓:高考張老師

其實這還是主要與人心自己這一方面有關,雖然說項羽所分封的方式看來是十分的平均的,但是他造就的局面終究是一種像一人獨大的局面,為什麼這樣說呢?雖然說他分封以後諸位都是諸侯王,但項羽所分封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我是老大,你們是小弟,你們跟著我。這自然而然就讓別人心裡非常的不爽!

另外一方面,就像沒有誰覺得錢是多的,而在分封這方面也是這個樣子,雖然說項羽是這樣分的,但是每個人都想要更多,他們想要的不是平均,而是自己更強更大,即使項羽這樣分也很難使別人心中達到他們滿意的地步,而所造就的只是在這些人心中越來越深的仇恨!

而這部分仇恨在諸侯王的心中可以說是愈演愈烈,從最初的部分,甚至到最後的反感以及最後的反抗,可以說,這一切都是項羽這個分封所造成的結果,但是這對項羽來說也是一件很無奈的結果,因為當時攻打天下的時候,都是各路諸侯平起,一起攻打天下,而顯然項羽乙個人霸佔天下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對於分封來說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乙個兩難的抉擇,想來項羽的心中也是非常的糾結的,但這又能怎麼樣呢?如果你不分封,迎來了可能是各路諸侯當時的反抗,瞬間就可能導致項羽的政權的垮台,但是項羽的分封又導致各路諸侯心中的不滿,可以說是乙個進退兩難的局面!

項羽分封有十八王,為何跳出來和他叫板的是劉邦呢 ?

15樓:南國見悠然

西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舉起了「伐無道 誅暴秦」的反秦大旗。

天下豪傑之士紛紛雲集響應,一時間已故六國紛紛復立,項羽消滅秦軍主力,進入關中後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那麼為什麼,最後跳出來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是劉邦呢?

1、關中王變成了漢中王

陳勝吳廣起義初期,天下雲集響應,反秦士氣高昂,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

後在秦將章邯的鎮壓下,陳勝敗亡,緊接而起的項梁戰死,反秦起義陷入困境,各路諸侯割地自王,不敢再和秦兵交戰。

於是楚懷王宣布「先入關中者王」。

項羽和劉邦各帶一路兵馬從不同線路攻秦,項羽一路大戰破秦軍主力,聲威大振,而劉邦一路甚少遇到強敵大戰,率先進入關中。按照楚懷王之約,劉邦先進入關中,在關中稱為的就是劉邦了。

然而項羽破秦主力後聽說劉邦已經進入關中要在關中稱王後,率40萬大軍進入關中。

其謀士範增進言殺劉邦,在項梁的幫助下劉邦逃過了身死鴻門的危機,但對項羽欲殺自己已在劉邦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

鴻門宴後項羽以其威勢自號西楚霸王,列土分封了十八個諸侯,與其關係近的封在富饒之地,而劉邦先入關中本應是關中王的他,卻被封在了秦發配囚犯的巴蜀之地。對此劉邦深感不滿,仇恨的種子瞬間發芽了,想率兵攻擊項羽,在蕭何、張良的勸阻下,才忍氣吞聲接受封號。

2、同為滅秦主力,憑什麼你說了算

與各起義勢力佔據一席之地後紛紛自立為王,畏懼秦軍而不敢出戰相比項羽和劉邦乙個殲滅秦軍主力,乙個攻克秦國都城,都是為滅秦主力,為滅秦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

然而滅秦的果實卻為項羽獨佔,其自號霸王,分封諸侯,天下之政出於項羽,劉邦和其它諸侯一樣只得了乙個王的分封,甚至感覺還不如其他和項羽關係近的封王,內心的憤懣和不滿,就驅使他要和項羽一爭了。

16樓:靈魂忍者

因為其他的諸侯根本就沒有能力和項羽叫板,只有劉邦才不服項羽。

17樓:蠟筆小曦

因為這裡面劉邦的野心最大,劉邦也是最不甘的乙個,劉邦穩定自己的勢力之後自然要去和項羽一決高下。

18樓:培培美好心願

因為劉邦實力最為強勁,劉邦有統一天下之志,其餘諸王只想做乙個國王,沒有當皇帝的想法。

19樓:小什老師

因為項羽分封有十八王,而劉邦是其中實力最強大的,並且劉邦野心勃勃,有逐鹿中原之志。

項羽將滅秦功臣封為與自己平等的諸侯王,卻為什麼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20樓:高考張老師

其實這還是主要與人心自己這一方面有關,雖然說項羽所分封的方式看來是十分的平均的,但是他造就的局面終究是一種像一人獨大的局面,為什麼這樣說呢?雖然說他分封以後諸位都是諸侯王,但項羽所分封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我是老大,你們是小弟,你們跟著我。這自然而然就讓別人心裡非常的不爽!

另外一方面,就像沒有誰覺得錢是多的,而在分封這方面也是這個樣子,雖然說項羽是這樣分的,但是每個人都想要更多,他們想要的不是平均,而是自己更強更大,即使項羽這樣分也很難使別人心中達到他們滿意的地步,而所造就的只是在這些人心中越來越深的仇恨!

而這部分仇恨在諸侯王的心中可以說是愈演愈烈,從最初的部分,甚至到最後的反感以及最後的反抗,可以說,這一切都是項羽這個分封所造成的結果,但是這對項羽來說也是一件很無奈的結果,因為當時攻打天下的時候,都是各路諸侯平起,一起攻打天下,而顯然項羽乙個人霸佔天下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對於分封來說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乙個兩難的抉擇,想來項羽的心中也是非常的糾結的,但這又能怎麼樣呢?如果你不分封,迎來了可能是各路諸侯當時的反抗,瞬間就可能導致項羽的政權的垮台,但是項羽的分封又導致各路諸侯心中的不滿,可以說是乙個進退兩難的局面!

項羽為什麼當不了皇帝,項羽為什麼不當皇帝

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他能征善戰,戰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雲。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寡擊眾,全殲秦軍主力,客觀上為漢高祖進入咸陽,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楚漢戰爭中,破田榮,救彭成,救滎陽,奪成皋,一生大戰數十次,多獲勝利。所以,古人稱他 有百戰百勝之才 然而,項羽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秦朝滅亡後...

曹操為什麼不當皇帝呢,為什麼曹操沒有當皇帝?

如果曹操當了皇帝,肯定會被天下人恥笑,這樣對於自己以後發展非常不利,所以曹操不當皇帝。曹操還沒有完成統一大業,所以一直沒有稱帝,但他自己已經先稱王了,已經在準備取代大漢了。曹操不打呼嚕是因為曹操。當皇帝相對來說這個什麼?失敗的風險呀,等等這些的特別特別多。多種原因,要想當皇帝,那是大逆不到,會被群起...

劉邦為什麼能當皇帝,而項羽不能當

首先 其根本原因在於兩個人的政治抱負不同,項羽要成就的是霸業,是要退回到秦統一以前的諸侯分封時代。劉邦則是要成就王業,是要取代秦始皇繼續統一全國,做天下人的皇帝。政治目標的高下就決定了他們的前途必定不同,乙個只想在分封的諸侯中當霸主,另乙個不當皇帝絕不罷休。即使最後項羽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 事實上也曾...

為什麼曾國藩不當皇帝,為何曾國藩擁兵數百萬都不願意當皇帝?

那時候內憂外患,而且清朝統治根深蒂固,以乙個曾國藩未必能扳倒清 個人理念問題,再說清朝當時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不是說曾國藩想幹嘛就幹嘛的。但是僧格林沁有兵力,勝保也有。再者,曾是崇尚儒家,出世輔主之人。他是忠臣,同時也是有名的理學家,封建的綱常理念在他老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曾老就沒這種想法。要當皇帝不是...

古代皇帝為什麼稱自己叫寡人,為什麼皇帝都自稱「寡人」?

是為了謙虛,寡人意思是 寡德之人 不是說自己缺德,而是說自己寡的是 治國之德 就是說自己不太善於治國,當然是謙虛了。寡人也稱孤。意思是我多麼孤單呀,沒有人理我呀 無非是封建統治者虛假的謙虛。這個稱謂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各諸侯的稱呼。之後的皇帝一般都自稱朕。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 孤 複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