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服飾 飲食 民居,苗族的簡介,民居 食物 服飾 節日特色等

時間 2022-07-23 18:52:05

1樓:匿名使用者

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儲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

從造型上 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製型、縫製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係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

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

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

苗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地區。苗族有悠久的歷史,遠古時,其先民居住在黃河流域以南,長江流域以北的廣大地區。後遷入西南地區。

苗族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距今6 千多年前,便已懂得了"飯菜過煮,得肉便燒"的飲食方法。由於地域廣大,自然條件不同,飲食習慣也有差別。

苗民多以大公尺為主食,玉公尺、紅薯、小麥等為輔,雜以養麥、大麥、燕麥、高粱等。嗜酸辣鹹.好菸酒茶。飼養家禽家畜,種植各種蔬菜。

苗家飲食獨特的民族風俗是喜食酸味,以酸湯最為著名。酸味食品主要有酸湯、酸菜、醃酸魚、牛肉酸、豬肉酸、酸辣子、酸蘿蔔、青菜酸、豆類酸等。 苗族吃酸菜的歷史悠久,跟他們深居高山,缺少食鹽有關,平時很難買到蔬菜和肉類,所以每家都備有酸壇,用以醃製各種酸味食品。

在製作酸味食品上,苗家人有整套工藝和吃法。苗族幾乎家家都有醃製食品的罈子,統稱酸壇。

苗族居住的許多地區素有"魚公尺之鄉"的美譽,自古不少民族就以善種水稻著稱,稻公尺是其主食。他們除了一般的蒸煮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製作方法,如香竹飯、餌塊、公尺線、公尺幹、棕子、粑粑、炒公尺,等等。

苗族喜食野菜,如蕨菜、魚腥草、馬蹄菜、刺花菜、鐵道木花、刺五加、水香菜、青苔等,多洗淨涼拌吃。這些野菜有的既是菜也是藥,食之苦澀,但卻清涼、爽口、甘甜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消暑、化食等作用。

最為奇特的風味食品,莫過於吃竹蛆、蜂蛹、黃螞蟻蛋、花蜘蛛、牛屎蟲蛋、沙蛆等。黃螞蟻生長在樹上,身上約兩厘公尺,腰細腹大,嘴巴裡有兩顆大牙,多在闊葉處做巢生息、繁殖。

苗族的烹飪方法較多,最常見的有煮、燉、蒸、炸、醮、烤、燒、烘、舂、生食、醃、炒等,其中又以燒、烤、舂、醮、生食、醃為特色。

燒,即將食物放入火中燒;烤,即將食物用竹、木棍串起,抹上佐料,在火上烘烤;舂,即把肉先切成小塊,放在木炭上烘烤熟或在火裡燒熟,再回上韭菜、薄荷 、生薑、鹽、蒜等佐料。 苗家還擅於製做豆豉、豆腐、灌腸、麵醬等。好吃火鍋,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鍋,進蔬菜、肉、豆腐等,邊涮邊蘸辣椒鹽水吃。

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把玉公尺、黃豆、蠶豆、紅薯片、麥粉團、芝麻、糯公尺分別炒熟,用茶油炸一下,存放起來。客人到來,將各種炸品及鹽、蒜、胡椒粉放入碗中,用沸茶水沖開。

客人必須連喝4 碗。

喝茶時,如果客人不想喝了,就把一根筷子架在碗上即可,否則主人會一直請你喝下去。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用冬瓜、桔子、南瓜一類的瓜果雕成花、鳥、禽、魚等形狀,經過數道工序製成香、脆、甜的食物。

飲用時,取幾塊放入杯中,衝入沸水。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待客時,男女客人分開吃。長者先開杯,佳餚必先敬客。吃雞時,雞翅敬客人,雞頭歸長者,雞爪歸小孩吃。

一家之客也是全寨之客,各家爭相宴請。用牛角盛酒敬客,是隆重的待客方式。遇到過苗年一類的盛大節日,主寨方家家戶戶都做迎客準備,將酒放到蘆笙場或銅鼓坪上,把客人擁到寨裡,由兩人舉牛角勸飲,鼓樂齊鳴,客人要一飲而盡。

苗族人普遍喜歡喝酒,常以酒解除疲勞,以酒示敬,以酒傳情,飲酒為樂。苗家的酒主要有白酒、甜酒、刺梨酒、泡酒等。白酒即土酒,苗家人常飲,以大公尺、糯公尺、玉公尺、高粱等為原料釀製。

泡酒則是在甜酒的基礎上摻入適量清水或冷開水即可飲。刺梨酒是用蒸熟的刺梨幹摻和適量的公尺飯,加入自製的酒麴拌勻後,入缸密封。半月後酒化,再用木甑蒸餾,可分別得到20度、30度和50度的刺梨酒。

以糯公尺和刺梨釀製的刺梨酒為最佳,具有消食助氣的功效。

"無酒不成禮"已是他們遵守的禮儀,酒是待客議事、婚喪嫁娶、起房建屋、逢年過節的必備品。在長期的歷史發展和生活實踐中,苗族人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酒文化。

苗家飲酒,多因時間、地點和物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如"攔路酒"、"進門酒"、"嫁別酒"、"迎客酒"、"送客酒"、"雙杯酒"、"交杯酒"、"半路酒"、"轉轉酒"、"賀兒酒"、"平夥酒"、"酬勞酒"、"慰問酒"、"雞血酒"、"陪葬酒"等等。苗族人還極為講究待客的飲酒禮節,如主人向客人敬酒要敬兩杯,謂"兩條腿走路",敬酒者雙手端杯,按正、反方向敬兩周,敬到最後一人時,雙方交杯對飲;又如以牛角杯敬酒,客人如不喝完,則"杯"倒酒淌,使人不能不喝。

苗族的簡介,民居、食物、服飾、節日特色等

2樓:匿名使用者

你也是六年級吧........是寫作文需要麼?我寫過了,幫你吧!

民居:苗族由於特有的遷徙歷史,在建築選材和房屋構建行程自己特有的建築風格。苗家人喜歡木製建築,一般為三層構建,第一層一般為了解決斜坡地勢不平的問題,所以一般為半邊屋,堆放雜物或者圈養牲畜,第二層為正房,第三層為糧倉,有的人家專門在第三層設定「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麗,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關係。

苗家整個村寨都使用木材作為建築材料,被現代建築學家們譽為最具生態的建築方式,木製杆欄式建築既解決了山地建築平地少的問題,也解決了農家雜物堆放及牲畜的圈養問題。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村寨:雷山西江千戶苗寨。

食物: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公尺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

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蔔,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

酸湯是用公尺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儲存,普遍採用醃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醃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醃製食品的罈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製麴、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

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服飾:苗族少女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儲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製型、縫製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係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

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

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

這也是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書的原因。

苗家的姑娘最愛穿百褶裙,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製,一直到最後繪圖繡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繡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說到「服」,不得不想到「飾」。

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髮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

假若盛裝的苗族姑娘匯聚在一起,那一定會變成乙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髮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製著二龍戲珠、蝴蝶探花、丹鳳朝陽、百鳥朝鳳、游魚戲水苗族銀飾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

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製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

只有兩隻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繡,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

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型和才能。

節日特色:苗族是乙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

⒈農事活動節慶;⒉物質交流節慶;⒊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⒋祭祀性節慶;⒌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按時序分,一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乙個以上的節慶日。動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乙個子日至第二個寅日)為玩年節,其中第1個子日為天歲節,苗人不出門(遠門);第1個醜日是地歲節,第1個醜日至第2個醜日(2—14日)期間,人們紛紛走親訪友、互賀新歲、男女對歌、玩龍燈、獅子等;第2個寅日(15日)為尾巴年(燒龍燈)。

偏月(牛月或醜月)第乙個丑日為社日,亦稱龍頭節,苗人祭土地神,接龍、安龍(苗語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乙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漢籍稱為三月三街節)。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乙個未日為牛王節(漢籍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

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乙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苗族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羋姓),亦稱屈原節、歌師節。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個巳日為降龍節(漢籍稱為六月

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苗語稱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個寅日為鴨節,第2個辰日為趕秋節。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個申日為酒節(糯稻收割釀製甜酒、公尺酒)。8月(雞月或酉月)為祭祀節(主要進行椎牛、吃豬、跳香、還儺願、安龍等祭祖祀魂活動)。9月(狗月或戌 月)狩獵節,擇日祭梅山三神,開始狩獵。

10月(豬月或亥月)卯日、午日為吃豬泡湯節(殺年豬),灶神節(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漢籍稱苗人十月過年)。

苗族的民居特色,苗族的房屋特點

苗族民居史料載,為蚩尤部族後,蚩尤者,炎帝屬也,於炎黃一統後背而南下,入百越進入今天的湖南 廣西 雲南一帶居住。苗族 miao nationality 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 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貴州 湖南 雲南 湖北 海南 廣西等省 區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

苗族的建築名稱和特點,苗族民居的特點

苗族的吊腳樓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乙個 廠 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長木柱支撐,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裝上穿枋和橫樑,與土台平行。吊腳樓低的七八公尺,高者十三四公尺,占地十二三個平方公尺。屋頂除少數用杉木皮蓋之外,大多蓋青瓦,平順嚴密,大方整齊。吊腳樓一般以四排三間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還搭了一兩個 偏廈 ...

苗族民族服飾的特點或習俗,苗族服飾的特點

文化藝術。苗族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三種 一是衣服 胸圍鑲邊用的錦邊,苗語稱為 耕 二。是錦帶,寬2至3厘公尺,用作褲帶 袋帶 揹帶等,青年男女戀愛時,姑娘多以自己精心。織的錦帶贈送給情哥。三是錦幅,苗語稱為 倫 錦幅多用作背面 揹帶兜等。蠟染,也是苗族著名的傳統工藝。苗族染的圖案是苗族婦女的天才創作,...

苗族有哪些飲食禁忌,苗族的飲食有哪些?

苗族產婦忌吃老母黃牛肉 母豬肉 公雞肉 小魚 蔬菜 辣椒等。宴會上以雞 鴨待客為佳餚,尤以心 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後幼。除了這些禁忌之外,苗族人幾乎無所不吃,即使是一些昆蟲都可以拿來做成美味的食物。苗族的飲食有哪些?苗族人食物以大公尺為主,輔以包穀 小公尺 高...

發郵箱作文 苗族的服飾

已發,請查收哦 我是1052504050,自己的寫得不好,別見怪啊。能問一下 you是不是在上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問題 如果你是深圳市的就太好了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民族最多的國家,共有56個民族,而其中有很多民族就生活在美麗的雲南省,這裡沒有都市的喧囂,卻有著她獨有的清幽古樸,這片迷人的土地增添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