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民居特色,苗族的房屋特點

時間 2022-05-04 17:42:31

1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民居史料載,為蚩尤部族後,蚩尤者,炎帝屬也,於炎黃一統後背而南下,入百越進入今天的湖南、廣西、雲南一帶居住。  苗族(miao nationality ),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公尺、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 0 世紀5 0 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花山節」、「四月八」、「龍船節」等。

  苗族曾經自稱「牡」、「蒙」、「摸」、「毛」,有的地區自稱「嘎腦」、「果雄」、「帶叟」、「答幾」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

2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住地,都盡可能選擇靠近田土和生活用水便的地方。為少佔耕地,多住靠近山村並向山上延伸。苗族的居住環境、村寨大小、房屋式樣、建築材料、室內布局和家具陳設,方言間和地區間都有差別。

但都有共同娛樂的廣場,有的地區還有家庭墓地。絕大多數村寨是聚民族而居,其中不少是家族成寨,少有交錯雜居,同其他民族共寨的不多。各地苗族的住房建築,都是就地取材,因而有木房、石板房、土牆草房、磚房等。

黔東南的苗族,都是聚集幾十以至幾百戶成寨,獨戶或幾戶人家成寨的很少,100—200戶成寨的較普遍,也有400—500戶以上的,村寨周圍或寨後、村頭,多護一座山林為風水林,並在其中選定一株古樹為神樹,定期由各戶醵資購備家畜家禽祭祀。清水江、潕陽河兩岸和海拔較低地區,每寨都修有土地祠,土地菩薩共三尊,均男性,有的村寨砍刺編籬圍寨一周,村口修有寨門,上覆瓦,安裝堅固大門板,每個較大寨子或附近幾寨,都在村中寨旁留一塊空地為蘆笙堂、銅鼓或木鼓堂,以作節日舉行蘆笙舞或銅鼓、木鼓舞之用,場地屬集體所有,不許侵占。黔東南州和黔南州苗族住房多位於山腳、山腰,如地勢陡峻,多依山建築為「吊腳樓」,「吊腳樓」有全吊腳和半吊腳兩種,一般是三開間,少數為五開間,住在河邊、山谷和地勢較為平坦的,多建平房和樓房,有少數「幹闌式」樓房。

操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居住較分散,每個村寨住戶也不多,一般只是幾戶至幾十戶成寨,超過百戶的很少多是聚族而居。銅仁地區的苗族,苗寨大者百餘戶,超過200戶的很少,多是瓦房,一般為三開間。黔西北苗族的住房有木瓦房、土牆房、草房、「杈杈房」等

3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有潑水節,***在那過過這個節日

苗族的民居特色

4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民居史料載,為蚩尤部族後,蚩尤者,炎帝屬也,於炎黃一統後背而南下,入百越進入今天的湖南、廣西、雲南一帶居住。  苗族(miao nationality ),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公尺、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 0 世紀5 0 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花山節」、「四月八」、「龍船節」等。

  苗族曾經自稱「牡」、「蒙」、「摸」、「毛」,有的地區自稱「嘎腦」、「果雄」、「帶叟」、「答幾」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

5樓:蕞美の微笑

由於長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房屋多系木結構,以瓦、杉皮或茅草等蓋頂,黔中或黔西地區有用薄石板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海南島和雲南昭通等地則住長形茅草房或以樹幹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帶則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住房多以樹柵為牆,削樹皮為壁,編時為瓦,或以士善牆,竹片或木片做瓦,內分臥室、廚房和畜廄,擺設簡單。部分苗族居住在壩區,住房亦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內分三室,左右室各設一側門,中室設大門,亦即正門。在部分苗族中,正門一般不得隨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喪嫁娶或祭把等活動,方能由正門出入。

6樓:青菀草

苗族的建築在各地也有很大差別。黔東南居民住木製平房和樓房。樓房一般為兩層,建築形式多為「吊腳樓」(即按山坡斜度豎樁,在樁上建築),屋頂為雙斜面。

頂棚上層貯藏糧食、雜物,吊腳樓下堆放雜物或圈養牲畜。湘西和貴州松桃等地,採用木質結構、雙斜面瓦頂或草頂平房,每幢3~5間,「偏廈」作灶房或牲口圈。過去,地主或富裕人家還築有庭院,並砌高牆或石碉圍護。

雲南文山地區苗族居民住宅的牆壁多用竹條編織、外面糊上泥土的方法建造,屋頂為平形草頂。昭通地區的苗族居民多住「權權房」,即一種用幾根樹幹交叉搭糊,蓋上茅草,用樹枝或竹子編織、糊泥作牆的房屋。一般隔為兩間,人畜各一。

海南島苗族住的是長而窄的茅草房,三間一幢,屋簷較長,簷下走廊是休息的地方。川南和黔西北的苗族多住士牆草頂或瓦頂的房屋。

苗族的房屋特點 10

7樓:

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區,山高坡陡,開挖地基極不容易,加上天氣陰雨多變,潮濕多霧,磚屋底層地氣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歷來依山傍水,構築一種通風效能好的乾爽的木樓,叫「吊腳樓」。

吊腳樓一般以四排三間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還搭了一兩個「偏廈」。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

每幢木樓,一般分三層,上層儲穀,中層住人,下層樓腳圍欄成圈,作堆放雜物或關養牲畜。住人的一層,旁有木梯與樓上層和下層相接,該層設有走廊通道,約1公尺寬。堂屋是迎客間,兩側各間則隔為二三小間為臥室或廚房。

房間寬敞明亮,門窗左右對稱。

有的苗家還在側間設有火坑,冬天就在這燒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門,門是兩扇,兩邊各有一窗。中堂的前簷下,都裝有靠背欄杆,稱「美人靠」。

擴充套件資料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

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8樓:夏天肥魚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築民居,黃土牆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腳樓便成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樣。苗族房屋的特點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體現了生活特色。

苗族的一些上層首領也修築磚石徹的帶風火牆壁的四合院落,寬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貧寒的人家也築簡陋的竹樓,低矮的石板屋和樹皮蓋頂的茅屋。但苗寨的主體部分仍是黑瓦房,吊腳落。

苗族,是乙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苗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乙個民族,是具有特色的民族。

9樓:善良的

苗族的房屋特點如下:

苗族的吊腳樓[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乙個「廠」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長木柱支撐,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裝上穿枋和橫樑,與土台平行。吊腳樓低的七八公尺,高者十三四公尺,占地十二三個平方公尺。屋頂除少數用杉木皮蓋之外,大多蓋青瓦,平順嚴密,大方整齊。

吊腳樓一般以四排三間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還搭了一兩個「偏廈」。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樓,一般分三層,上層儲穀,中層住人,下層樓腳圍欄成圈,作堆放雜物或關養牲畜。

住人的一層,旁有木梯與樓上層和下層相接,該層設有走廊通道,約1公尺寬。堂屋是迎客間,兩側各間則隔為二三小間為臥室或廚房。房間寬敞明亮,門窗左右對稱。

有的苗家還在側間設有火坑,冬天就在這燒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門,門是兩扇,兩邊各有一窗。中堂的前簷下,都裝有靠背欄杆,稱「美人靠」。

修建吊腳木樓的地基必須是把斜坡挖成上下兩層;每層進深各為6尺多,各層面積約100平方公尺。上下兩層相差約4尺多,層與層之間的山壁和外層山體用石頭砌成保坎。建房時,將前排落地房柱擱置在下層地基上,最外層不落地房柱與上層外伸出地基的樓板持平,形成懸空吊腳,上下地基之間的空間就成為吊腳樓的底層,這就是所謂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腳樓特點。

吊腳樓採用穿斗式結構,每排房柱5 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穿連,組成牢固的網路結構。中柱一定要用楓木,因為楓樹是苗族的生命圖騰樹,是象徵祖先靈魂的聖樹。

10樓:倪浩及

廣西苗族村寨有大有小,大者幾百戶,小者幾戶人家。房屋多干欄"式木樓,也有泥牆結構的瓦房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由於遷徙頻繁,居住分散,造成各地語言和詞彙有較大的差異,形成幾種方言和土語侗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乙個民族。

分布在貴州、湖南和廣西三省區的毗連地區,基本連成一片。侗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其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

侗語分南北兩大方言,廣西的侗族同於南部方言區。侗族多聚族而居,乙個村寨有乙個至幾個大姓,大寨有幾百戶,小寨有幾十戶,村莊依山傍水,房屋以"干欄"為主,樓下安放石礁、農具、雜物等,樓上住人。房屋中為廳堂,兩邊為火塘,兩頭為臥室;三樓為臥室和糧倉。

鼓樓是侗族一村寨或一族姓的標誌,也是他們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通風

苗族的服飾 飲食 民居,苗族的簡介,民居 食物 服飾 節日特色等

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 儲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 苗族服飾博物館 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 繡 挑 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

苗族的建築名稱和特點,苗族民居的特點

苗族的吊腳樓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乙個 廠 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長木柱支撐,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裝上穿枋和橫樑,與土台平行。吊腳樓低的七八公尺,高者十三四公尺,占地十二三個平方公尺。屋頂除少數用杉木皮蓋之外,大多蓋青瓦,平順嚴密,大方整齊。吊腳樓一般以四排三間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還搭了一兩個 偏廈 ...

苗族的簡介,民居 食物 服飾 節日特色等

我要苗族的民族服飾,民居,飲食,節日習俗的資料。民居 由於長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房屋多系木結構,以瓦 杉皮或茅草等蓋頂,黔中或黔西地區有用薄石板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 海南島和雲南昭通等地則住長形茅草房或以樹幹交叉搭成的 杈杈房 湘西一帶則為石屋。苗族多居住在山區,住房多以樹柵為牆...

苗族的特色有哪些,苗族的文化特色是什麼?

苗族 miao nationality 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 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貴州 湖南 雲南 湖北 海南 廣西等省 區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 玉公尺 穀子 小麥 棉花 烤煙 油菜 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

苗族蚩尤部落,苗族是不是蚩尤的後裔

苗族先人在長江中游居住很久之後,人多勢大,號稱 九黎 與南方的炎帝族發生矛盾,打敗了炎帝族,一部分追逐炎帝族直達黃河北岸。在這裡又經過了很多年,九黎族的勢力越來越強大。這時誕生的蚩尤,聰明好學,勇敢善戰,後來成了九黎族的首領,製造多種兵器,軍事力量強大,與來其黃河上游的黃帝族發生武裝衝突。起初黃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