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佛教高人,學佛後的困惑,痛苦

時間 2022-03-17 18:55:57

1樓:

怕作惡,怕事情做得不好,那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好的。因為人要有畏懼之心,才懂得自己的不足,才會去學習。如果乙個人不畏天,不畏地,無所畏忌,那就變成放任自大了,到最後必定胡作非為,逆天而行。

但是乙個人如果太過敏感也不好。但是人為什麼會敏感,為什麼會憂慮呢?那是因為自己有很多事情沒有盡力。

人會害怕緊張,是因為沒有好好做好對事情的準備,人之所以會懊悔,是因為做事時沒有盡力。樓主問問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怕別人說自己不好?

如果你真的盡力了,就算結果不完美,又怎會怕別人說?簡歷寫的不好怕別人不請自己?那誠實重要還是有人請重要?

而且簡歷不好是事實,不可以扭曲,但是自己的過往做得不好,不代表自己的將來不能夠努力發奮!要用誠心讓人感受到你的誠意,自然有人請你。但是所謂誠心,必須先誠實面對自己,必須下定決心完全改過,不再作假,不再騙人,不再偷懶!

如此做,自然能夠心安理得,就算以後做的只是個清潔工,那你也是個誠實,誠心,心安理得的清潔工!那在人格上說,就不比所謂的教授博士低!然後什麼不可以借錢啦!

不可以住新房啦!都是胡說八道!古時佛教大菩薩維摩詰居士就是大富豪一位,怎不見他不得好死?

什麼叫住了新房就得病或死?誰人不得病?誰人不死?

得病和死是人生四苦,是人生必經,是成佛必經之路,把得病和死說成是詛咒似的,那這個人一定不懂佛教!!!不可聽其胡說!!!

末學合十。

2樓:大阿彌佗佛

這是見思煩惱太重了,學佛沒學明白道理。

簡歷可以簡單地寫,在乙個大段時間裡都幹了哪些重要的工作。讓人知道你主要有甚麼技能就行了,其他的不問不說,不算犯戒。放下一切思想包袱,輕裝前進。

該須要朋友幫助時就勇敢的求助,乙個籬笆三個樁,乙個好漢三個幫嗎!

住新房病死,不對。你聽錯了。借錢不是壞事,偷盜才有災禍。

生活中的事情要隨緣,自己能力差就請朋友幫助,求佛菩薩保佑,斷惡修善是求福求慧的最佳方法。

你學佛學偏了,越學越煩惱,錯了,要糾正。

阿彌陀佛

3樓:銜月追秋

決心改正,就認真改,過去的錯誤,對方不問你就不說,對方問了你想說就說實話,不想說就說"這個我不想說",或者"這個可以不說嗎?"如果你不想說,對方強制想知道,你就保持沉默!忍!

簡歷就選擇對應的如實寫,不想寫就不寫,記不清日期就寫月份,記不清月份就寫年份,對方問你,你就如實說記不清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您好,小乘佛法講什麼?講空。一切皆空。樓主沒有做到吧,要先看到萬法空相,看到自性,才能有後面的事情啊。大乘講什麼,去惡向善,普度眾生。明知為空,偏向有處修。

樓主刻意在意大乘而忽略了小乘。大乘是給菩薩講的東西,沒有小乘基礎,怎麼能夠理解大乘的精髓?中國佛教很早就開始偏向大乘,並不是不對,只是不能忽略空性的領悟。

佛法的主旨首先是了苦!然後才是行善。可是樓主卻為了行善而痛苦,說明沒有得到解脫,也就是說沒有了悟空性,沒有去掉煩惱。

真正的修行者必然是自然而然的。行善不是道,善心不是佛性,執著這個就落在欲界的二元對立中,有欲就有苦,所以樓主不論行多少善必定痛苦,了苦是要靠智慧型的,智慧型怎麼得來,靠見道證道,知有為空,才是了苦的智慧型,叫般若。

有大乘精神的修行者是會從內心流淌出善念的。但是不能執著,不能幫就不幫,但是還是要幫,要放下得失之心來行善即是了,事情來了,能行善就行善,能幫就幫,幫完了就忘掉,如燕過長空,不留痕跡。想做到這一切,必須有實相般若,就是見到空性,切切實實,清清楚楚的知道世界是假相時,才能做到。

樓主的心態,是宗教心態,並不是佛法的精神。如果樓主希求通過行善來改變命運,那和佛法的行善是不沾邊的。

我建議樓主看清楚,你是想了苦,還是想得到好處。這兩者不能兼得,得到好處是欲,是苦。了苦是出三界輪迴,得清靜自在。

我建議既然你這麼痛苦,不如放下慾望,自然一點,先修小乘,做到放下。

5樓:小雷音寺梅特雷耶

心不靜亦不淨 世間法就是最大最完善的佛法 簡歷說的是簡單的經歷 你寫那麼多幹嘛 主要的寫兩三個就好了 若要全寫 那你要不要連用過幾塊尿布都寫出來呀 還有 關於善惡 世上本來就沒有善惡 是人有了分別心 所以才會分出善惡 自己好好想想吧 要是悟了 說明你有慧根 要是明悟不了 勸你今世還是先別急著修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學佛得有智慧型!不妄語那你把銀行密碼告訴我啊。

你得知道戒律是什麼?是戒我們心毒的。

什麼是惡?起邪心惡念去傷害別人那就是惡。你真心正見的去做,那不是惡。

你自己我執妄念佛法就成了迷宮了。所以得有師指引!

7樓:低調v的魚

把真實的自己顯露出來,這樣就心無掛礙了。 有求必苦,之所以糾結是因為看得太重了,太放不下了,不敢面對自己的陰暗面。六祖說的好,護短非是聖賢。

看開了,看淡了,看破了,人生不就是那麼回事嗎?何必認真,何必糾結?學佛應該越學越灑脫,越學越歡喜。

8樓:世間法多浮雲

學佛不能過於怯懦或愚執,法是方便法,要懂得取捨。有多少能力,量力而行,解行相應,漸修實證,一定能如法覺悟。

《佛說四十二章經》又言:「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掛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祝朋友隨緣精進,取捨自在。南無阿彌陀佛!

9樓:大成

借錢要遭災禍……住了新房就得病或死了,

您這都是從什麼地方聽來的?借錢不還是不對的;住了有問題的新房對身體有影響,是可能的。可哪有這麼絕對呢?

你如果信仰佛教,就要找一位具德上-師吧,這些問題會有讓你滿意的答案。

10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我說佛是沒心的。你會怎麼想。有心則生惡。

無心順自然。。自然有情否無情。你應該每做乙個惡事。。

就要成心懺悔。一次。而你做一次好事也不要記住他。。。

你後悔的時候可以念經。大悲咒一次。也可以多念。。

還有要順其自然。。得與失。都一樣。。

人死後什麼也帶不走。能帶走的只有善和惡。。還有做錯事要曾任。

這樣才能吃一錯長一智。。最好是唔大道

11樓:匿名使用者

學佛學偏了,有點著魔了,不了解學佛的本意,用世間法理解佛意,或者說用你自己的意思解釋佛意,所以搞得很矛盾。學佛是學解脫的,哪有學成這個樣子的,不過心越苦則越明,學佛的時候一定要時刻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不是胡思亂想地理解佛意,而是尋找煩惱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佛是怎麼說來解除煩惱的。你的最大問題是妄想太多,首先必須要收心,做事一定要只有乙個目標,乙個方向,不然就亂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要執著,道理永遠是死的,無所有、畢竟空,你還執著個什麼呢,主要是發心,看自己用的是什麼心,不在於你做的是什麼事,你的心一定是要為眾生的就對了,你如果為了自己,總是擔心自己受到惡報就是完全為了自己,說以才會胡思亂想,一心一意地為眾生,其他任何想法都是胡思亂想,不要執著於事相上,專心念佛號有助於你的定心,心不定所以痛苦。

12樓:了了

學佛如果沒有師傅引導,很容易走偏差,容易走火入魔啊。基礎一定要穩固,不然修的越高摔下來就越重。

師兄是跟著哪個師傅學佛的,就多看看那位師傅的講座、法會等等吧。自己慢慢去悟,這個不是一句兩句一天兩天的事情。

如果師兄不知道看是,我可以介紹給師兄一些。

13樓:慈悲東瓜

你後邊講這些,太極端了。那不是佛教的。借錢還了,那不會有什麼業障的。

新房建好就住,肯定生病,這是科學上說的。建議你看看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佛在金光明經中提出了懺悔法門。

你做惡事,懺悔後,以後決定不做。擺地攤犯法這是現世法。現世法也屬於佛法。

所以建議你慢慢改變一下,畢竟擺攤也沒什麼前途。哎,講這就要看你的具體情況了。

14樓:爸媽姥

我不是高人,但我覺得學佛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你在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的情況下經常煩惱,痛苦的話,就說明你可能學錯了,建議你看一下善生經,可能會幫到你,祝你好運!

15樓:你家齊齊

擺攤並不是惡事,只是zf的問題,至於說借錢,住新房這些會遭受厄運,這不是佛教的理念。念佛修心,但是不要過分執著。佛祖當年啟示世人,其中就擔心世人過分執著,你這就是過分執著。

16樓:匿名使用者

既然是簡歷就有取有舍。

17樓:匿名使用者

感覺你進了迷魂陣了。心太狂了,貪的太多,想辦法讓自己先平靜下來。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18樓:匿名使用者

學佛後,煩惱就是菩提!多念佛,以上那些都是妄想,不真!

請教佛教高人,學佛後的困惑,痛苦

19樓:懺悔文人

學佛後有疑問要及時想辦法解答,不要迷信,不怕不信,就怕迷信。

20樓:環聽露

真實的懺悔 懺悔這兩個字,第乙個字是梵語懺摩音譯過來的,第二個字是我們中國字悔過。懺悔它真實義是後不再造,這叫懺悔。自己有過失,能夠把過失在大眾當中宣揚出來,不要把過失藏在心裡,大眾知道你的過失了,當然免不了別人要責備你,【這個責備就是果報,就報掉了】,你有過失這個人指責罵你,就報掉了。

如果藏在那個地方沒報掉,愈藏就愈多,愈積愈厚,以後麻煩大了,果報在來生。【所以作好事不讓人知道,作一點好事人家知道了,讚嘆幾句報掉了】,造的一切惡事不肯讓人知道,惡是愈積愈多,善呢?隨作隨就沒有了。

那麼你的前途果報就可想而知了,不必說了。【所以聰明人反過來,我造的惡希望大家都知道,我作的善沒人曉得,這善愈積愈厚,惡隨作隨就報掉了,這才是聰明人,這個才是真正有智慧型的人】。所以它著重在不貳過,後不再造,知道這個事情錯誤的,下一次不會有同樣的錯誤,這個叫做懺悔。

絕對不是把自己的這個過失常常懷念著,我過去造什麼罪?每念一遍啊!阿賴耶識這個罪過又再加一層,不但罪業消不了,天天再加重,雖然身口沒有造,意在造,這是煩惱。

真正的懺悔是要得定,是要開慧,智慧型開了之後,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那才叫真正懺悔,真實的懺悔。

請教佛教高人佛理,學佛的困惑!

21樓:

這還是佛法講的因果現象。

四十二章經有這麼個記載:

有人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 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 ,子自持禍,歸子身矣。

所以,此處跟受害者和觀音菩薩沒關係,自己招禍罷了。

22樓:仁瀚妙富

佛菩薩消滅不了業力,業力須靠自力來消除,對方害人的業力不還諸於本人,那誰來受呢?

佛菩薩不是萬能的,菩薩要能消滅業力,那就沒有地獄了,何必度化眾生,直接全送到天堂、淨土不就得了。佛的大悲心也想這樣做,可是辦不到,所以只能老老實實、辛辛苦苦的度化眾生。

佛只是增上緣,不覺悟、不懺悔,佛就幫不了彼,其實還諸於彼,是最慈悲的方法,自作自受後此惡行的業力可以小些。要從輪迴角度去理解,現世報,因果要小些。隔世報,隔得越遠,報的越重。

請教佛教高人佛理,學佛的困惑,請教佛教高人,學佛後的困惑,痛苦!

這還是佛法講的因果現象。四十二章經有這麼個記載 有人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 子 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 歸矣 佛言 今子罵我。我今不納 子自持禍,歸子身矣。所以,此處跟受害者和觀音菩薩沒關係,自己招禍罷了。佛菩薩消滅不了業力,業力須靠自力來消除,對方害人的業力不還諸於本人,那誰來受呢...

請教佛教高人,學佛後的困惑,痛苦

誓不再造即是真懺悔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隨緣了舊業,不再結新仇。知道自己做了錯了就別再犯即可,若是因以前造作過的惡因,因為緣分具足而果報現前時,也不要怕,以一顆平靜的心去接受 不嗔恨,即可了業。也可以多做善事 多禮拜佛菩薩的形像來改變自己,提公升自己。一切皆有...

請佛教高人進來。請教佛教高人

1 不會怎麼樣。如果你能記憶起來的結果只有你自己知道。知道前後世是人本來就擁有的能力,只是凡人業障深重被蒙蔽了。2 福氣不能借給別人。除非他們有共業,可以待人消業。3 這個問題就很難了。金剛經裡面說要無相,沒有人可以用意念控制你,只是你自己心動了,以為這都是真的。就比如說別人罵你,你生氣了,其實對方...

請教佛教高人,請教精通佛法的高人!

佛教善惡的標準是佛祖定的。只管奉行便是。哪來這多亂想。增一阿含經 節選 世尊告彼。云何名為不善。云何名為善。所謂 殺生為不善。不殺為善。不與取為不善。與取為善。婬泆為不善。不婬為善。妄語為不善。不妄語為善。綺語為不善。不綺語為善。兩舌為不善。不兩舌為善。鬥亂彼此為不善。不鬥亂彼此為善。貪他為不善。不...

請教各位大德高人,通過我對佛教的理解,既然人能通過修行成佛,那麼動物也可以修行成佛。不知是否正確

阿彌陀佛!師兄,佛說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德性,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如師兄所說,一切動物,一切鬼神仙怪等等都是可以究竟成佛的。只是從當下的因緣上來說,人是最適合修行的一道。佛在阿含經中說,人道與各界天人相比較,有許多的不及,但人有一點是超出任何一道的,那就是有適合修行的環境。人生境界,喜怒哀樂順緣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