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認為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佛教是如何看待「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時間 2022-04-24 15:09:07

1樓:匿名使用者

在回答您這個問題前,有必要先達成乙個共識;說明乙個概念。

共識,問題中所提及到的「人」,是平常人,即佛陀教育中所命名之「凡夫」。

概念,問題中所提及的「性」,是荀子所言之「人性」,也即人的性情,其產生於人的意識(簡單說法),人若用意識思維外界事物,就必然產生種種分別,如善----惡;高-----低;大-----小,等等等等,因此,也會對人的性情有意識的分別其或善;或惡。而佛陀教育中所命名之「性」指的是「自性」,對自性的定義請參讀《心經》所述:「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在此處簡單說,沒有善惡之分。

下面回答您提的問題:

在達成共識和明確概念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用佛陀教育理念**人之性情善惡的問題。

一般凡夫性情或善或惡,要看時節因緣;要看何因何果。比如:當某人為了己私之時,傷害他人利益,決不顧人性品階,當惡便惡,義無返顧,那就是時節因緣所至,或因果所至;還是這個人,當他為了自己至親利益之時,他的人性或必然至善,甚至在時節因緣成熟時,他可以捨棄生命,即便是這種結果也並沒有逃脫因果定律。

人(凡夫)之性情善惡,取決於因緣、因果。

至於您提及的「眾生都有(的)佛性」,根本上說與善惡無關。

此「性」非彼「性」,萬不可混淆。

2樓:

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出世是沒有私心,沒有壓力,帶著一顆善良,一顆純潔的心來到這世界!!!!!!啊彌陀佛曾經說過,眾生都具有佛性,每個眾生都具有不一樣的慧根!!!

人會變壞,會做惡事,都是因他後生以及他的慧跟所致!!! 難道你不覺得嗎?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猖狂了嗎??

打搶,自殺式攻擊事件等等 ,難道你們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嗎? 如果像你所說的,如果眾生都能夠不會拘泥於我執,每個眾生高尚無量的平行,其實,那也是啊彌陀佛的願望啊!!!!! 可是,眾生愚痴,貪以今世人間的一切(想強調一下,貪痴和需要有所不同,貪痴是貪於世界的一切,不知足;需要是為了生活,比如說必須養妻活兒,那些是不同!!

),不好好想想在我們去世之後,我們到底會去那裡,難道真的死了就一了百了嗎?啊彌陀佛說不是這樣的,身體只是我們的軀體,真實的我們是我們的靈魂,人死了之後,會依照生前所做的善惡來決定接下來要走的路!!! 大善人因為抱著在世時所修的公德而去西方極樂世界;中善人在世是沒有做過什麼善事,也沒有做過什麼惡事,那麼,他們就可以在重新轉世,重新輪迴;至於大惡人,天理不容,被推進三惡道:

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進入這三道的人必須依照在生是的惡罪來承受極苦的折磨!!!!!!!!!惡事萬萬不能做啊!!!!!!!

勿一善小而不為,勿一惡小而為之!!!!!!!!!!!

記得長年 "南無啊彌陀佛"

希望我所提供的資料你能夠喜歡,因為我寫得手非常酸!!!!再見咯

3樓:禮進

佛教各派有不同的說法。不可籠統認為佛教說人到底是性善還是性惡。

根本上座部,包括化地部以至南傳上座部一系,基本上認為「心性本淨,客塵所染」。

說一切有部的法系認為心性本不淨,即染淨兼備。

大乘中觀學派一般不對心性本身的狀態做直接的論述。說到底,中觀反對自性,並不承認人有什麼所謂的「本性」。

大乘瑜伽行派(唯識),依《解深密經》等經論,則將人分為五個「種姓」:(一)菩薩種姓,(二)獨覺種姓,(三)聲聞種姓,(四)三乘不定姓(不定種性),(五)無姓有情(無種性)。「姓」此處通「性」。

所謂「五性個別」,人人的本性是不一樣的。它並不承認說無種性之人也有什麼所謂的佛性。

一般的真常論系統,如《涅盤經》、《寶性論》、中國的禪宗等等,都認為人自性本來清淨無染,本來成佛,本來涅盤。這與化地部有雷同之處。

關於心性的善惡染淨問題,無論在印度佛教史上,還是在中國佛教史上,都是乙個大問題,向來爭論很多。現在幾乎千篇一律地認為「自性本來情淨」,那只不過是因為真常系佔據了中國佛教的主流而已。其實這種說法在我看來倒是與婆羅門教六派哲學更接近。

4樓:永恆的歷史法庭

佛陀並沒有明說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但是他在華嚴經上說了一句話你可以參考,「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型德相,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說明佛教認為人本性是善,只是無量世的無名煩惱,妄想執著蒙蔽了本性,就好比雲彩把太陽遮住不是太陽沒有了,只是雲彩遮住了太陽,只要把雲彩撥開就有陽光,只要真正把妄想執著分別放下,你原本就是佛!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不講性善性惡,如果非要牽強的話,應該勉強算是性善吧。

佛教認為眾生(不光是人)皆具佛性,只因無始以來被無明遮障,才會因業力在輪迴之中不停流轉。學佛之路,就是要破除無明,顯露本性。

6樓:世宛絲

佛教講性無記(沒有善惡)� 人性本無善無惡 隨環境和個人地心念而定 �人性本善本惡不重要 �重要地是你現在是想善想惡��性地善惡是念念之間地事 �佛教講回頭是岸� 你要回頭就是人性本善 �執迷不悟就是人性本惡 � �佛教就是這摸圓融

7樓:為利有情願成佛

自性沒有善惡的區別。 既然提了這個問題的話。可以看大涅盤經。

因為世俗是虛幻的 所以沒有善惡。好比是水你說是黑還是白呢? 如果是說是黑或白 那只是染料的顏色 而水是無色的。

佛也是這樣 不善不餓 超越了善惡

8樓:大象文案

似乎沒有專門的著作,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應該是本善。

9樓:顏樹文

很多時候別人覺得你好欺負就會多欺負你一點,一定要強大起來。

10樓:雀眼

即時是性本善,也會為塵世間的功名利祿蒙蔽雙眼,需要修行來解脫

11樓:

佛教認為人的本性無善無惡

因為善是相對的,有惡才有善,如果沒有惡,那善也就沒有了。

佛教的《無量壽經》中說(原文不記得了,但是意思記得):絕大多數人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變化,若此人在惡的環境中,則此人必定惡,若此人在善的環境中,則此人必定善。

12樓:人在江南折柳

佛教認為人自性本來清淨!

13樓:匿名使用者

萬法皆空,所以性本空

14樓:匿名使用者

隨喜 匿名

阿彌陀佛

佛教是如何看待「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15樓:顏樹文

很多時候別人覺得你好欺負就會多欺負你一點,一定要強大起來。

16樓:青竹遺風

本性是不垢不淨的,因此沒有善惡。因為一念無明,產生了妄想、執著、分別心,才出現了善惡的分別。今生的善惡,緣於前生的因緣。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法家認為人性本惡。誰的說法更有道理?

17樓:小九七

人性本惡才是正確的,在沒有經過教育的時候,人都是自私的,只會考慮自己舒不舒服,而不會考慮別人,所以應該是人性本惡。

18樓:孤獨的yu呀

我覺得應該是儒家的說法更有道理。人們的改變都是由周圍的環境造成的。世界上善良的人還是巨大多數的

19樓:培培美好心願

都不對,嬰兒出生後的行為只是本能的生理行為,而不能作為人性本善本惡的依據。

20樓:保皇_零零恭

都沒有道理 大錯特錯

21樓:月光普照

性善是君子之腹,性惡是小人之心,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人性本善 還是人性本惡 辯論正方辯詞

22樓:匿名使用者

真理越辯論越明,但人性本無善無惡,應該是個科學已經證明了的問題,還有辯論的必要。

什麼是惡?是原罪?生物本能,維持自己的正常生存需要,也是惡?

什麼是善?活著就是善,主張廢除死刑,說明,死是惡的。

善與惡的觀念就不是一生下就在頭腦裡的。

23樓:匿名使用者

我贊同的是白紙論,沒有善惡,只有善惡傾向。之所以有善惡是因為偶然的事件遇上特殊的性格。

24樓:匿名使用者

人性本惡,善是現實社會約束出來的。

佛教認為人類有末日嗎,佛教中認為有世界末日嗎,人類會滅亡嗎

佛教認為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據法苑珠林卷一所載。一 小三災 1 饑饉災,人壽由八萬四千歲,每百年減一歲,減至三十歲時,大旱不雨,草菜不生,世間無量人民饑饉而死。2 疾疫災,人壽減至二十歲時,諸病皆起,世間無量人民疾疫而死。3 刀兵災,人壽減至十歲時,諸人各起鬥爭,手執草木即成刀杖,互相殘害...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你認為,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我覺得,人性的善惡論的評斷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人性的本質是什麼,它的屬性是自然的 即先天的 還是後天的。這一點可以至關重要,因為與回答人性是善是惡的問題相比,為什麼是善,為什麼是惡更為重要,這就回歸到人性的本質上來了 第二,人性是否可以變化。這一點彷彿跟人性的本善或者本惡好像關係不大,而事實...

佛教的主張認為人生苦海,主張,佛教說人生如苦海,覺得呢?說一說裡面的涵義?

佛法說六道眾生只有苦沒有樂,苦是真的,樂是假的。佛法裡面講真假它有個標準,會變的是假的,不變是真的。譬如飲食非常合你的口味,你非常愛好,你吃的時候很快樂,這是樂。吃一碗很快樂,吃兩碗也很快樂,連續叫你吃二十碗 三十碗,你就要求饒命,為什麼?變成苦了。樂會變成苦,假的不是真的。苦不會變成樂,譬如說挨餓...

佛教認為人是怎麼來的,誰創造了人

問你作過夢嗎?夢中的人,包括你自己是怎麼來的?你肯定找不到來處!因為夢是你的念頭變現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啊!我們這個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 物怎麼來的呢?如果你能肯定,我們一期的生活,也是一場夢!答案就有了!那麼,我們一期的生活是否是夢呢?金剛經 給了肯定的答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佛家認為人要覺悟,大慈大悲,但是佛家又認為人不應該執著。人生短暫,不去為自己想要的人生拼搏奮鬥,無

其實佛教沒有說不讓你拼搏和奮鬥,也不是說要我們無所為,傻坐終日,而是說要我們明白自己在做的是什麼 為什麼,所以才有覺悟 無我 無執等概念。也就是說,人得明白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生活意義。如果你的拼搏奮鬥,只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出人頭地,沒有想到得到這些以後又該做什麼,那麼這就只是看到生活的表面或者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