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德經》的問題,道德經中的問題

時間 2022-10-05 05:51:23

1樓:懶仁哲學

第一章: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拜託,你句子顛倒了

意思:有了空間,才開始出現天地;有了物質,才開始產生萬物。

無名:沒用名字的東西,這裡指空間。

裡面的"母"指的是開始,而不是人

補充:很多事物人們不能看到它,摸到它,但去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並且只能意會,而不能用言語表達。『名』與『實』在很多場合不能劃等號。

把無為和有為,無慾和有欲和諧統一,這樣處事養生,才是合乎『道』的。

ps:是古代樸素唯物主意,老子講的是世界的本源,並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其他客觀事物上,從這點上可以斷定是唯物!

2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這個資料吧:

比較詳細,希望對您有幫助。

3樓:匿名使用者

我有本中華書局出的《老子》,也就是《道德經》,上面寫的是: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我另一本《道德經》上也是這樣寫的)意思是:無,稱天地的初始,有,稱萬物的本原。

再解釋下意思就是:無,(被)稱為天地的初始;有,(被)稱為萬物的本原。

母是根本、本源的意思。

《道德經》是唯物的

4樓:考拉

我看的是內蒙古大學出版的,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都不太一樣了,都幾千年過去了,版本都五花八門了。

它又有唯物又有唯心了啦

尼采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乙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德經中的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主動去改變事物的發展規律,一切順應自然。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慾,使民心不亂......嘗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從而看出老子思想中,人能夠滿足溫飽,身體健康就夠了,不需要有其他的慾望。如果讓人們知道了很多可以去做的事情,看到了很多「好」的東西,那麼其必然會產生慾望。所以索性不要讓他們知道,不要讓他們看到,他們就能永遠保持純潔的心,永遠過著平靜安逸的生活。

因為整個社會都不知道那些事情,都看不到那些東西,所以少數的聰明人也發揮不出他們的財智去改變現狀,因為那個社會不崇尚這些東西。

慾望不是思想決定的,而是客觀存在的,思想是沒有對錯之分的。一旦人們知道了某些事物,心裡產生了好壞的衡量標準,必然嚮往「好」的東西,慾望就產生了,如果這個「好」的標準是無限放大著的,那麼慾望就會無限放大。

如果沒有慾望,人類一定還是像某種走獸一樣,和大自然保持著一種平衡,甚至不會有原始社會的產生。所以老子的思想對於人類不適用,那只是他自己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但是老子也不否定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其他動物不同,人類大腦的結構要複雜的多,這一點決定了人類社會所遵循的道必然有別於其他飛禽走獸,也決定了人類必然會統治地球、並且將不斷改造自己的生活環境。

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也是有其時代背景的,在社會已經發展到那個階段的時候,老子希望人類不要再去擴張不要再去改變,但是當下的人類已經不是走獸了,「人類的慾望」早已產生,所以必然會繼續發展下去。想要貫徹老子的思想,只有乙個途徑,就是脫離社會,隱居山林。

6樓:匿名使用者

道可道,非常道。以身觀身,如果人沒有了慾望,人類就會消失。這是宇宙的本質,宇宙也有慾望所以才會**,才會膨脹,才會產生地球。

7樓:

1、關於「慾望不能停止,是因為存在著錯誤的思想」,主要參考老子關於無為而治的篇章,二章、五章、十章

2、關於清靜的篇章:第十六章中: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另外還有第四十五章:靜勝躁,寒勝熱 ,清靜為天下正。

還可以參考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 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

8樓:家在牛屯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不大費 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長久

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 知足之足 常足矣

補充:道德經 屬於道家一種思想 一種學派 不與道教而一 後來道教逐漸吸收了道家的思想 但道德經並沒有陰陽論 老子是推崇無為的(無為而無不為) 百家爭鳴 且如此 觀點 :道德經八十一章本事就是要用一種清靜的心態去讀的

有關道德經的問題

9樓:

按照老子的說法,可以理解為世界的本原,是一種人類感官無法完全感知的東西。老子具體的認為「道」是不斷運動的萬事萬物背後靜止的東西,是名目繁多的萬事萬物背後簡單的東西,是人力認為的產物背後天然純樸的東西,是爭強鬥勇逞強鬥力背後柔弱寧靜的東西,有一種人掌握了它並運用它,就能安養性命,就能以柔弱勝剛強,以無為致有為,從而無所不利。

10樓:

道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用以說明世界的本原、本體、規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學體系中,其涵義有所不同。

關於老子《道德經》的問題?

11樓:c在奇蹟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所謂「一」者,即是老子所言的「道」。只要遵循這個正道,遵循自然規律,天地萬物都會井然有序。

遵從大道(自然),天會清朗祥和,地會寧靜太平。人的精神元氣會靈明不昧,穀物糧食等會生長豐盈,侯王君主能夠將天下治理好。

12樓:星靜疏

「昔」代表原始,「一」代表起始數,代表一物之生, 一物之主。原始時期,萬物皆各得其一而成。得到清而成天,得到寧 而成地,得到靈而成神,得到盈而成谷,得到生而成萬物,得到高貴 而成侯王。

萬事萬物各得其所。天失去清就不成為天,就要崩裂;地 失去寧就不成為地,就要覆滅;神失去靈就不成為神,就要呆滯;谷 失去盈就不成為谷,就要枯竭;萬物失去生,萬物就要絕滅;侯王失 去高貴就不成為侯王。貴以賤作為根本,高以下作為基礎。

因此侯王 自稱「孤」、「寡」、「不穀」,以示謙下,這不就是以賤作為根本 例項嗎?不是嗎?世上最好的榮譽是無譽,這樣也不會有誹謗。

不要 像玉石那樣璀璨明亮讓人重視, 而要像石頭那樣暗淡無光, 為人忽 視。

道德經的一些問題,求助

孔子的道德經,孔子」道德經「

道德經 簡介 道德經 d o d j n 指 老子 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 傳說前600年左右 前470年左右 中國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 一說為河南鹿邑縣東,一說為安徽渦陽 厲鄉曲仁里人,有人說又稱老聃。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

道德經關於寬容大度的是哪篇,如何學習《道德經》?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禾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芥,而不以責於人。故又德司芥,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老子 道德經 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故吉人語善 視善 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

關於老子《道德經》的問題,有關道家中老子的《道德經》的問題

這句話出自 道德經 所謂 一 者,即是老子所言的 道 只要遵循這個正道,遵循自然規律,天地萬物都會井然有序。遵從大道 自然 天會清朗祥和,地會寧靜太平。人的精神元氣會靈明不昧,穀物糧食等會生長豐盈,侯王君主能夠將天下治理好。昔 代表原始,一 代表起始數,代表一物之生,一物之主。原始時期,萬物皆各得其...

你對道德經有什麼理解,你對《道德經》的理解

一切皆為定數,順其自然,無為有為隨心而動。選擇後,目標一定要純粹,堅持修行泰山蹦於前而面不改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狀態。商鞅變法,李斯侍秦,蕭何修漢律,張湯奠定中國法學基礎,都是對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的繼承。道是靈,德是魂。歷經艱辛磨難者,回頭回味便能感嘆 為 的最高境界是 無為 的真正含義。也...

道德經全文(最全的),道德經全文一共多少章

不分章。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 德經 下篇 道經 後改為 道經 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 德經 並分為81章。道德經 的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 馬王堆帛書,甲本為5344字,乙本為5342字 外加重文124字 今本,河上公 道德經章句 為5201字 外加重文94字 王弼 老子道德經注 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