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24節氣是從什麼時候才有的

時間 2022-07-22 01:13:09

1樓:笨飛飛

這裡的"節"就是節氣的節,節氣一詞按《玉海》(算是古代的辭源)的說法是"五日為一侯,三侯為一氣,故一歲有24氣.每月二氣,在月首為節氣,在月中為中氣."從前的24節氣是慢慢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的.

在春秋時期,《呂氏春秋》就只記載了八個節氣--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西漢《淮南子》一書中首次完整地記載了廿四節氣。在西漢初年的《禮月令疏》中以驚蜇為正月中,清明為二月中,後漢劉歆作《三統歷》以驚蜇為二月節,今歷以清明為三月節,穀雨為三月中.

以後每個朝代都按照當時對天文學的了解(特別是對太陽運動的了解)修改曆法並頒布民間施行。清朝順治年間西方科學家湯若望(漢名,在清朝任官職)曾在奏張中說到節氣反映太陽活動的規律同時也是觀察總結了北方地區物候變化規律所致「如果節氣安排的時間不對,則太陽起落的時間、晝夜的長短都會引起混亂,現在的節氣安排只是考慮了北方,即便是在北方各地的同一節氣,也會相差1-2天,中國幅員廣大,這種混亂影響人民

2樓:風飛女孩玫瑰夢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中原地區發明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夏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冬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直到西漢時才成為了現在的二十四節氣。

《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就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3樓:南宮基哲

1.立春開始.

2.古代開始.

中國24節氣是從什麼時候才有的

4樓:雨後彩虹

中國24節氣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曆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

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準。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干支曆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

上古時代以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絡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

故,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北斗斗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5樓:古方紅糖

1.中國24節氣產生時期: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2.我們說的農曆是一種「陰陽曆」,既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古代又是乙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

3.二十四節氣: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4.二十四節氣的歷史由來

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漢族勞動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淮南子》一書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 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6樓:卡布奇諾

春秋時期就有四個節氣,不斷完善單秦代訂立,在漢代就已經完全確立的。可以這樣說,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

7樓:

二十四節氣是西漢開始的。

西漢時,「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文獻《淮南子·天文訓》。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歷》作為指導農事的曆法補充。採用「平氣法」(即平均時間法)劃分節氣。

「平氣法」用立杆測影確定黃河流域的日短至作為冬至日,將冬至與下乙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節氣」;平均每月有乙個「中氣」與乙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

8樓:韓娛飯

二十四節氣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並開始使用。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曆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

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曆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

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準,稱為鬥建,亦稱月建。

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干支曆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上古時代以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9樓:

西漢時,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文獻《淮南子·天文訓》。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歷》作為指導農事的曆法補充。

漢及後期很長一段時期採用「平氣法」(即平均時間法)劃分節氣。「平氣法」用測影確定日短至的冬至日,將冬至與下乙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節氣」。平均每月有乙個「中氣」與乙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

10樓:

二十四節氣是春秋戰國時代開始使用的。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乙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24節氣分別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1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原產生於黃河流域一帶,它具體地反映了黃河流域一帶的農事活動和氣候關係。但由於二十四節氣能反映農時季節,便於人們分段掌握農事活動,便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了。各地農民在應用二十四節氣的過程中,結合本地地區氣候情況來安排農事,充實和豐富了二十四節氣的內容,使二十四節氣在各個地區都得到了因地制宜靈活地應用。

一、立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這個節氣,表示著萬物復甦的春天又開始了,天氣將逐漸回暖,廣闊的大地將呈現一片永珍更新的景象,也標明一年的農事活動的開始。俗話說:「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二、雨水:

雨水這個節氣,表示氣候逐漸回暖,雨量開始增多,結束了冬天少雨的現象。

三、驚蟄:

驚蟄這個節氣,表示春意漸濃,氣溫公升高,春雷也開始轟鳴,蟄伏在泥土裡冬眠的昆蟲和小動物開始出土活動,過冬的蟲卵也快要孵化了。

四、春分:

這個節氣,表示春季日夜千分的意思。在春分這一天,全球各地晝夜都各為十二小時。此後,白天逐漸增長,夜間逐漸縮短。

五、清明:

清明這個節氣,表示氣溫已變暖,草本萌動,自然界出現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六、穀雨:

穀雨這個節氣,表示降雨量逐漸增多,更適宜農作物生長,所謂「雨生百穀」就是這個意思。

七、立夏:

立夏這個節氣,表示風和日麗的春天已經過去,夏季開始,炎熱的大氣即將來臨,農事活動已進入夏季繁忙季節了。

八、小滿:

小滿這個節氣,表示農作物欣欣向榮,長得豐滿可愛。由於暴雨已開始,江河易滿。

九、芒種:

「芒」是指殼實尖端的細毛。芒種這個節氣,北方表示收割麥類作物和播種稻穀。有人把芒種說忙種,由於這時候是耕種最忙的季節,意思也是可相通的。

十、夏至:

夏至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天到來了。夏至這一天,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這個時期日長夜短。

十一、小暑:

小暑這個節氣,表示已進入暑天,炎熱逼人。

十二、大暑:

大暑這個節氣,表示夏季最炎熱的署天來臨了。

十三、立秋:

立秋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季將過,天高氣爽的秋天開始。

十四、處暑:

「處」是終止的意思。處署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暑天已過去,天氣漸漸轉涼。

十五、白露:

白露這個節氣,表示天氣更涼,空氣中的水汽,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

十六、秋分:

秋分這個節氣,同春分一樣,表示秋季日夜平分的意思。在秋分這一天,全球各地晝夜都各為十二小時。此後,黑夜逐漸增長,白天逐漸縮短。

十七、寒露:

寒露這個節氣,表示露水更濃,天氣逐漸由涼轉寒。

十八、霜降:

霜降這個節氣,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

十九、立冬:

立冬這個節氣,表示冬季的開始。預示氣候的寒涼程度將逐漸加劇。

二十、小雪:

小雪這個節氣,表示到了冬季,北方開始降雪。

二十一、大雪:

大雪這個節氣和小雪一樣,但表示降雪要來得大些。

二十二、冬至:

冬至這個節氣,表示最冷的冬天要來了。

二十三、小寒:

小寒這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最寒冷的季節。會出現霜凍。

二十四、大寒:

大寒這個節氣,同小寒一樣表示一年中天氣最寒冷的季節

24節氣歌,24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 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西元前104年,由鄧平...

24節氣的來由和習俗,24節氣的來由和節氣的習俗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 仲夏 仲秋 仲冬等節氣。經過不斷地改進後,到了秦漢年間已完全確立二十四節氣。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 太初歷 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二十四節氣劃分的依據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主要反映地球...

24節氣歌的介紹,24節氣歌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我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曆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 陰陽合曆 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

24節氣名詞解釋,關於24節氣的知識有哪些

二十四節氣 廿四節氣 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 氣候 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千年以來指導著中國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世界觀,發現並細化了一年之中這個井然有序的生態變化規律。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主要政治 經濟 文化 農業...

24節氣是怎麼推算出來的,24節氣怎麼計算的?

日期計算 通式壽星公式 y d c l y 年代數的後2位 d 0 2422 l 閏年數 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21世紀立春的c值 3 87 例如 2017年的立春日期 17 0 2422 3 87 17 1 4 7 9874 4 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注 計算結果只保留整數 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