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是怎麼推算出來的,24節氣怎麼計算的?

時間 2022-08-05 05:07:24

1樓:瑾瑜

日期計算:

通式壽星公式——[y×d+c]-l

y=年代數的後2位、d=0.2422、l=閏年數、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

21世紀立春的c值=3.87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17×0.2422+3.87]-[(17-1)/4]=7.9874-4=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注:計算結果只保留整數)

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乙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執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定氣法」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乙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曆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曆。

「定氣法」以太陽執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時也同樣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它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乙個週期作為乙個輪迴。

2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形成,相信你也已經有所了解了,直入主題:怎麼推算?

那就只能算太陽的黃經了,黃經怎麼算,那就是天文學家的事了,民間是沒有完美的公式可以計算,不過,有人總結出了乙個近幾百年內可以簡化計算的公式:[y*d+c]-l,有興趣可以去文庫中看一下:http:

這裡講一下我所使用的幾個方法

通過查表法來計算節氣

通過現有的c++庫來查詢

通過excel外掛程式查詢節氣

看你是否有興趣,如果需要,可以繼續追問。

24節氣怎麼計算的?

3樓:雙魚泡泡

二十四節氣的計算方法: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1、在沿海和在內陸看到角星出現並不是同一時刻,因此以第一眼看到它那一刻作為春天的開始,比節氣更準確。比如立春這個節氣是推算出來的,並不是在那天整個中國都立春、全世界都立春。

2、二十四節氣,於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訂立、到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3、二十四節氣,是反映黃河流域之氣候變化及氣候與農作物的關係,但歷經各朝各代的經營,現今我國幅員廣闊,南北相距約三千公里,不但各地氣候差異甚大,而且各地農作物種類、生態及進行農事的時間也不相同。

4樓:就那個可愛

回答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採用「定氣法」劃分。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日期計算通式壽星公式——[y×d+c]-ly=年代數的後2位、d=0.

2422、l=閏年數、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21世紀立春的c值=3.87

提問曰曆上的一節氣是開始一天算還是最後一天算回答中國日曆上每標乙個節氣就代表乙個新季節的到來。所以是這個季節的第一天。

提問比如8月7曰立秋是開始還是立秋最後一天從日曆上看是最後一天有人說立秋開始了這就搞不懂了

回答應該是秋天的開始

更多3條

5樓:居芝析夏

24節氣必須按照太陽在天空中執行的真實位置而定,它其實是乙個「時刻」,而非「一日」。傳統中國曆法為陰陽合曆,制訂的準則有利用太陽的運動(日、年與節氣),也有月亮的運動(月)。在地球上觀察,太陽每日會向東移動約1度,環繞一圈的時間稱為「回歸年」或「太陽年」,其執行軌跡稱為「黃道」。

由於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公轉軸有23.5度的傾角,使得夏季正午時太陽仰角高度較高,冬季時較低,影響一年四季氣溫與季候。為了讓先民們能得知寒暑氣候變化而決定農事進展或作為生活起居的參考,古代歷法學家於是規定:

將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歸年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將二個中氣等分稱為節氣,此為24節氣的**,而這種節氣的制訂法稱為「平氣法」。

然而由於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為橢圓形。離太陽較近時,地球公轉速度較快,較遠時則較慢,對當時制訂此曆法的中原地區而言,某些節氣無法反映出真實的氣候狀況。故自清代開始,另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訂為乙個節氣或中氣,24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此種節氣制訂法稱為「定氣法」。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春季開始,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

雨水:春到人間,降雨開始增多,春雨綿綿。

驚蟄:蟲類冬眠或隱藏起來,伏著不動,叫做蟄。春雷響起,驚醒蟄伏地下冬眠的蟲類,將開始出土活動。

春分:春季過了一半,此時陽光直射赤道上,這一天太陽從正東方公升起,落於正西方,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相等,古代曾稱春分與秋分為晝夜分。

清明:天氣逐漸和暖,春暖花開,草木開始萌發茂盛,大地一片氣清景明的現象。

穀雨: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農夫剛完成春耕,田裡的秧苗正需大量的雨水滋潤,適時且足夠的雨水才能使穀物成長茁壯。但此時的氣候,卻時晴時雨,時冷時熱,最讓人不易捉摸。

立夏:夏季開始,此時已出現溫暖的氣候,萬物迅速生長。

小滿:滿指穀物籽粒飽滿,稻穀和麥類等夏熟農作物行將結實,等待成熟,但尚未達到飽滿的程度。

芒種:有芒作物開始成熟,結實成穗,此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適當時節。

夏至:炎熱的夏天真正到來,此時陽光直射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多,是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中午時太陽的仰角是一年裡最高的,因此日影是一年中最短的,過了夏至日,白天漸漸變短,夜晚慢慢加長。

小暑:暑是炎熱之意,此時天氣開始逐漸炎熱,但是還沒有熱到極點,雖然夏至時北半球受陽光照射時間最長,由於太陽射來的熱力必須先對地面和大氣加溫,才能把熱儲存於大氣中,所以天氣從夏至開始慢慢加熱,經過小暑後,熱度才會逐漸公升高到極點。

大暑:氣候酷熱到達高峰。

立秋:秋季開始,氣溫將由熱轉涼,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臨。

處暑:處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的暑氣到此終止,但有時晴天的下午,炎熱不亞於暑夏,可視為夏的迴光返照。

白露:天氣已經轉涼,夜晚時空氣中所含的水汽,接觸到地面上因輻射而迅速冷卻的物體,於是部份凝結為水滴而附於地面的花草樹葉上,這些透明晶瑩的水珠,我們就稱它為白露。

秋分:秋季過了一半,同春分一樣,此時陽光直射赤道上,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相等。

寒露:此時已屆深秋,天氣轉冷,早晚所接觸到的霧氣和露水,感覺寒意沁心,而草木行將枯萎。

霜降:天氣漸寒,當地面的物體溫度降至攝氏零度或以下,接觸的水汽直接結霜附於其上。

立冬:冬季開始,冬是終了,作物已收割貯藏,農事完成。

小雪:氣候寒冷,此時節空氣中的水汽在溫度冷至攝氏零度以下時,會凝成結晶狀的固體由空中降下,稱為降雪,不過降雪量不多且不大。

大雪:天氣更寒冷,大雪紛飛,地面積雪。

冬至:嚴冬來臨,此時陽光直射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中午時太陽的仰角是一年裡最低的,日影是一年中最長的。

小寒:天氣相當寒冷,雖進入嚴冬但尚未到達最冷的時候。

大寒:天氣酷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6樓:zk人生如秀

由於知識有限,這裡告訴大家乙個錯誤的方法,為說明這個蒐集了些資料

測量太陽周年視運動從春分點起每經過15°所用的時間,因為太陽周年運動速度不等,每個節氣的時間也不等,平均為15天,一般是地球公轉在遠日點速度慢,春分到秋分用時186天,而從秋分起到次年春分用時179天,前者即是夏半年,後者是冬半年。

如果僅僅是單純的靠15天的疊加,絕對無法準確的計算出準確的節氣,事實就是夏半年的節氣有時是16天。

古人先是觀測星象,斗轉星移來確定節氣,有了「十二月建」。

漢武帝時期後圭表測影根據兩冬至間隔確定回歸年,每個月分為乙個「節令」和乙個「中氣」,採用平均時間法,也有有節無氣之月,為上乙個月的閏月。

再後來到了1645年採用西洋傳教士「定氣法」,也是沿用至今的農曆,節氣間度數相等時間不相等。於是將太陽直射在赤道上的時間定位春分,北移直射北回歸線定為夏至,後南移又是秋分與冬至。再具體把它劃分為24節氣,具體方法我也未可知了。

7樓:哈哈哈哈嗨

可以根據每年的立春的日期,推算全年的24節氣,每年的立春日期計算公式如下:

立春之後每個15天就是乙個節氣

節氣日期速演算法:通式壽星公式——[y×d+c]-ly=年代數、d=0.2422、l=閏年數、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

本世紀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這麼簡單。

二十四節氣怎麼算的啊?

8樓:流行美妝

一月:立春、雨水

二月:驚蟄、春分

三月:清明、穀雨

四月:立夏、小滿

五月:芒種、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處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冬月:大雪、冬至

臘月:小寒、大寒

正常是15天乙個節氣、乙個月30天,兩個節(注:都是按農曆算得);九天一九;十天一伏!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4節氣歌,24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 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西元前104年,由鄧平...

24節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24節氣是從什麼時候才有的

這裡的 節 就是節氣的節,節氣一詞按 玉海 算是古代的辭源 的說法是 五日為一侯,三侯為一氣,故一歲有24氣.每月二氣,在月首為節氣,在月中為中氣.從前的24節氣是慢慢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的.在春秋時期,呂氏春秋 就只記載了八個節氣 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西漢 淮南子 一書中...

24節氣的來由和習俗,24節氣的來由和節氣的習俗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 仲夏 仲秋 仲冬等節氣。經過不斷地改進後,到了秦漢年間已完全確立二十四節氣。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 太初歷 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二十四節氣劃分的依據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主要反映地球...

24節氣歌的介紹,24節氣歌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我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曆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 陰陽合曆 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

24節氣名詞解釋,關於24節氣的知識有哪些

二十四節氣 廿四節氣 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 氣候 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千年以來指導著中國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世界觀,發現並細化了一年之中這個井然有序的生態變化規律。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主要政治 經濟 文化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