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的來歷的,食鹽的來歷的資料

時間 2022-04-20 08:12:01

1樓:匿名使用者

從這裡也許能找到.

食鹽的來歷

2樓:小嫣老師

中國也是鹽井的發明地,「鹽」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滷」。《說文》中記述: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

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滷,煎成鹽,顏色有青、黃、白、黑、紫五樣。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炎帝)與黃帝的時期開始煮鹽。

中國古時的鹽是用海水煮出來。20世紀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鹽器具,證明了仰韶時期(西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學會煎煮海鹽。根據以上資料和實物佐證,在中國,鹽起源的時間遠在五千年前的炎黃時代,發明人夙沙氏是海水製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後世尊崇其為「鹽宗」。

3樓:熱愛健康生活的小公尺兔

鹽在中國的源起。「鹽」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滷」。《說文》中記述:

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滷,煎成鹽,顏色有青、黃、白、黑、紫五樣。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炎帝)與黃帝的時期開始煮鹽。

中國古時的鹽是用海水煮出來。

初期鹽的製作,直接安爐灶架鐵鍋燃火煮。這種原始的煮鹽費工時,耗燃料,產量少,鹽價貴。

古時鹽的種類繁多,從顏色上分就有:絳雪、桃花、青、紫、白等。從出處分為:

海鹽取海滷煎煉而成,井鹽取井滷煎煉而成,鹼鹽是刮取鹼土煎煉而成,池鹽出自池滷風乾,崖鹽生於土崖之間。海鹽、井鹽、鹼鹽三者出於人,池鹽、崖鹽二者出於天。

工業上用海水晒鹽(也稱鹽田法)或用井水、鹽湖水煮鹽,使食鹽晶體析出。這樣制得的食鹽含有較多的雜質,叫做粗鹽。粗鹽經溶解、沉澱、過濾、蒸發,可製得精鹽。

為了消除碘缺乏危害,保護公民身體健康,國家對消除碘缺乏危害,採取長期**加碘食鹽(以下簡稱碘鹽)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擴充套件資料

食鹽注意事項

一、少買及時吃

少量購買,吃完再買,目的是防止碘的昇華。因碘酸鉀在熱、光、風、溼條件下都會分解揮發。

二、忌高溫

在炒菜做湯時忌高溫時放碘鹽。炒菜爆鍋時放碘鹽,碘的食用率僅為10%,中間放碘鹽食用率為60%;出鍋時放碘鹽食用率為90%;涼拌菜時放碘鹽食用率就可以達到100%。

三、忌在容器內敞口長期存放

碘鹽如長時間與陽光、空氣接觸,碘容易揮發。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內,用完後將蓋蓋嚴,密封儲存。

四、忌加醋

碘跟酸性物質結合後會被破壞。據測試,炒菜時如果同時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鹽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會下降。

五、鹽與輻射

2011年3月,國內多個地方超市出現的食鹽搶購現象,據了解,市民搶購食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的食鹽全部是加碘鹽,其中的碘正是碘片的主要成分碘化鉀。不少市民可能覺得多吃食鹽,關鍵時刻可防輻射。

另外乙個就是廣東一些沿海城市的居民,擔心海水被日本核輻射汙染不能用,食鹽一旦庫存不足會引起漲價。

對於第一種擔心,廣東省疾病控制中心一名專家表示,食鹽裡碘的含量是很低的,市民就算吃很多鹽,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輻射效果。過量吃碘鹽對人體有害,這個是衛生部門負責人說的。

對於第二種擔心,鹽業總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國家有關部門已作出回應,稱日本核輻射對我國未造成任何影響,「這種無影響是全方位的,包括海域。且廣東**市場的除海鹽外,還有礦鹽。」該負責人說,礦鹽都是從地下3公尺處提取的,沒有任何汙染。

對食鹽的質量,市民不用恐慌。

鹽最早是誰發現或發明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很少人有想過過自己的乙個想法,會成為乙個創舉或者變成一項發明。當年的牛頓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中國人的想法,或者截止到目前的發明太少了,更不用說想法會改變公眾的仟年習慣。中國歷來沒有多少人相信乙個普通人能搞發明?

在我們這個勤勞、智慧型、絕頂聰明的中華民族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乙個普通人能搞發明,對普通人做出的發明總是會不屑一顧的說「就你也能搞發明」或「這也是發明嗎」這樣的言語大大的削弱了人們對創新發明的積極性。

正像當初萬有引力的發現,也不是哪位科學家經過無數的試驗得出的結論,而是牛頓對於一種自然現象的思考得出的結論。所以乙個重大的發現或發明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只有非常聰明的人才有可能做到,我們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經過自己的觀察並積極的去思考,通過努力同樣也可以做到;.

想法源於生活,一位熱愛生活並善於思考的劉姓的先生就因此「想」出了乙個「發明」。根據近幾年來的「限鹽」,**搞了很多次的「限鹽」活動,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每家每戶去發放「限鹽勺」、宣傳單,可效果並不明顯。別的地區就不用說了,光是北京地區用鹽量平均每人每天食用鹽量都在13.

4克,比國家建議的健康食用鹽量高出一倍還要多。

難道減少市民的食用鹽量就那那難嗎?一位姓劉的先生發明了一種名為「十粒天」的鹽。聽起來挺奇怪的名字,據了解其實就是在鹽中加入適量的粘合劑後,壓制成標準的球粒。

每個球粒重0.5克(或1克)供人們使用,使得人們可以非常直觀、方便、準確的掌握每天食鹽的攝取量。這樣乙個對人們「限鹽」有著重要意義的發明,就是劉先生的一次偶然發現和腦子裡突然出現的乙個想法。

發明難嗎?不,發明並不難。難的是人們對待發明的態度。

更重要的是對於生活細節的觀察與發現,細數國人數仟年來,除了四大發明,後期的幾乎沒了,21世紀是中國的,發明也應當屬於中國。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發明的行列來。

5樓:匿名使用者

知天文地理、識水脈的李冰發明了鹽井開鑿技術...

食鹽是什麼時候,怎麼發現的?

6樓:李子齊

中國古代稱自然鹽為「滷」,把經人力加工過的鹽,才稱之為「鹽」。中國古代最早發現和利用自然鹽,是在洪荒時代,與動物對岩鹽、鹽水的舐飲一樣,是出自生理本能。中國古代流傳下的「白鹿飲泉」、「牛舐地出鹽」、「群猴舔地」、「羝羊舐土」的記載,以及北美的維吉尼亞有康納瓦舐鹽地,都說明了這一點。

中國最早發現並利用的自然鹽有池鹽。其產地在晉、陝、甘等廣大西北地區,最著名的是山西運城的鹽池(即解池、河東鹽池)歷史悠久,在《史記》中有記載,黃帝曾戰炎帝於阪泉,敗蚩尢於涿鹿,後又「邑於涿鹿之阿」。據專家考證:

「阪泉在山西解縣鹽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濁澤,一名涿鹿」。而「炎黃血戰,實為食鹽而起」。

人類最早何時開始食用鹽,迄今尚未無史籍記載或考古資料可以確切說明。但是,可以想見,如同火的使用一樣,鹽的發現和食用,同樣經歷了極其漫長的歲月。當古代先民處於「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的蒙味時代,尚不知何為鹹味,亦不知鹽為何物。

後世人們在祭祀用的肉湯中不加鹽,即所謂「大羹不致」以表示對古禮的遵循。司馬遷在《史記•樂書》中對這種古禮也作了記載:「大食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者矣。

」典籍的這些記載,都可視為古代先民原本不知鹽、不識鹽的佐證。因而可以推論,古代先民確實曾經歷過乙個不知食用鹽的漫長歷史時期。

食鹽,又稱餐桌鹽,是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質之一,也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鹽的主要化學成份氯化鈉(化學式nacl)在食鹽中含量為99%(屬於混合物),部分地區所出品的食鹽加入氯化鉀來降低氯化鈉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壓發生率。同時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食鹽都通過新增碘來預防碘缺乏病,新增了碘的食鹽叫做碘鹽。

鹽在中國的源起。「鹽」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滷」。《說文》中記述:

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滷,煎成鹽,顏色有粗鹽青、黃、白、黑、紫五樣。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炎帝)與黃帝的時期開始煮鹽。

中國古時的鹽是用海水煮出來。20世紀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鹽器具,證明了仰韶時期(西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學會煎煮海鹽。根據以上資料和實物佐證,在中國,鹽起源的時間遠在五千年前的炎黃時代,發明人夙沙氏是海水製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後世尊崇其為「鹽宗」。

在宋朝以前,在河東解州安邑縣東南十里,就修建了專為祭祀「鹽宗」的廟宇。清同治年間,鹽運使喬松年在泰州修建「鹽宗廟」,廟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為鹽的夙沙氏,商周之際運輸滷鹽的膠鬲、春秋時在齊國實行「鹽政官營」的管仲,置於陪祭的地位。

參考資料

食鹽的來歷,我國食鹽的主要來源?

中國也是鹽井的發明地,鹽 字本意是 在器皿中煮滷 說文 中記述 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滷,煎成鹽,顏色有青 黃 白 黑 紫五樣。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 炎帝 與黃帝的時期開始煮鹽。中國古時的鹽是用海水煮出來。20世紀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鹽器具,證明了仰韶...

六一的來歷,六一的來歷

兒童節,也叫 六一國際兒童節 每年的6月1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 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 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

武松綽號的來歷,武松 綽號的來歷

武松,綽號行者,綽號來歷如下 行者是那時對遊方道人的一種稱呼。本是打虎英雄,但因其大哥被人毒害,怒而殺人。逃跑後,遇到結拜兄弟菜園子張青和其妻母夜叉孫二娘。於是武松剪了頭髮,著了皂直裰,系了絛,把氈笠兒除下來,解開頭髮,折迭起來,將界箍兒箍起,掛著數珠。便化名行者,做了頭陀,提了鑌鐵戒刀,身帶度牒文...

袁 姓的來歷, 袁 姓的來歷

袁姓,主要源自媯姓,是中華民族的姓氏之一,其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0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0.54 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媯姓,即為舜帝後裔。相傳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顓頊的後代,因生在姚墟 今山東菏澤東北 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媯汭河 今山東永濟南 所以後代又有媯姓。以媯為姓的後裔中有被周武王...

漢字的來歷以下,漢字的來歷資料100字以下

希望對你有幫助 漢字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 結繩 八卦 圖畫 書契 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乙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