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如何對抗諸葛亮北伐,司馬懿是如何應對諸葛亮的北伐的?

時間 2022-11-20 10:05:38

1樓:作者抗氧化

史記包括三國演義都有明確的記載,主要分一下幾點:

堅守。司馬懿知道在計謀上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以不動應萬動。

絕不主動出擊:以逸待勞,這個是軍法裡面的。司馬懿熟讀兵書這點肯定知道。

拼消耗:諸葛亮領軍從蜀國出發,也就是現在的四川,蜀道難,糧草運輸更難。司馬懿知道只要堅守幾個月,諸葛亮就會因糧草耗盡自動退兵。

隱忍。司馬懿能忍別人不能忍之事,諸葛亮派人給他送裙子,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熱情接待送裙子的士兵。換做其他將領根本受不住早就出兵了。後來奪取魏國政權也是靠隱忍。

放權:司馬懿懂得放權,對戰爭中隨時出現的問題讓下面的人根據實際情況自由決斷。而諸葛亮就大事小事一起抓,導致精力分散,還沒有辦法培養下面的人。

2樓:道

司馬懿對抗諸葛亮的辦法,其實是個算術問題

首先,算算軍隊的耗費。按照鄧艾在屯田時的描述,三千萬斛為十萬大軍五年用度,那麼一年600萬斛,1斛約為現在20公升,按照出土秦漢量具實測結果為15公斤。就是說十萬大軍一年要消耗9000萬公斤,9萬噸糧食。

  那麼三國時土地單產如何?手頭沒有現成的資料,按照《通典•食貨典》上做個估計。秦修鄭國渠,「畝收一鐘」,秦時一畝為現在的 0.

692畝,按0.7近似,1鐘6斛4鬥,換算到現在的度量衡為畝產277斤。同時《通典•食貨典》還記載畝收10斛為良田,換算到現在畝產400斤強,近似為畝產200公斤。

那麼,要提供10萬大軍的9萬噸糧食,需要多少良田?簡單的算術問題,3萬公頃。如果以鄭國渠的收成為標準田收成,需要約.

5萬公頃。在這裡小結一下,30,000公頃良田=10萬大軍一年用度;或4.5萬公頃標準田=10萬大軍一年用度。

  現在看看司馬懿上台後幹了些什麼。上邦戰時因為曹真病重,他臨時從荊州抽調過來指揮。蜀軍撤退後到五丈原一戰共三年,史書上記載司馬懿幹了兩件事:

第一,遷五千農戶來上邦屯田;第二,修臨晉陂開成國渠,灌溉鹽鹼地數千頃。當時一頃相當於現在1.8公頃,數千按三千算,共5600公頃。

考慮到鄭國渠同為引水灌溉鹽鹼地,這部分按照鄭國渠標準田計算。   那麼五千農戶能耕作多少土地?雖然缺乏三國時期的律法,第一,東漢孝順建康元年(144)普查結果,平均每戶70畝以上,但當時人口有九百九十四萬戶,而且這個平均的分母為全國戶數,包含了商人等非農戶,就是說農戶的實際耕種面積應該超過這個數;第二,按照晉武帝司馬炎平吳後頒布的佔田法估算,男子70畝,女子30畝,一戶100畝。

考慮到三國時軍閥混戰人口劇減,曹魏人口才66萬戶440萬口,相對土地變得富裕,按照晉武帝時1戶100畝計算。當時1畝相當於現在0.7畝,按照現在標準70畝。

就是說這五千戶可以開荒35萬畝,2.4萬公頃左右。 上邦因為是著名的產麥區,同時關隴一帶的水利建設自從秦漢以來就是中國之冠,這部分按照良田計算。

至少,應該認為高於標準田。   仔細換算一下,2.4萬公頃良田相當於8萬士兵一年用度,扣除五千農戶(每戶5人計算),可以淨收5萬5千士兵的軍糧。

臨晉陂成國渠的收成可以支撐1萬多人的用度, 扣除耕作的三千人左右,兩處增產的糧食可以多支撐6萬駐軍。實際上大家可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諸葛亮第一次第二次北伐時曹魏在關隴地區並沒有過多的駐軍, 每次都需要從**派援軍,而最後五丈原一戰時司馬懿已經人多勢眾。其根本原因在於農業的恢復和發展使得曹魏能夠在這裡增派數萬常備軍。

最後一戰司馬懿總兵力(包括秦朗的兩萬援軍)估計為12萬,就是說三年內關隴魏軍在後勤沒有增加太大壓力的情況下將數量翻番。面對突然增強的守敵,諸葛亮除了佔點口舌上的便宜確實無能為力了。   這才是司馬懿對抗諸葛亮的根本措施。

  #另外補充說明一下,1,鄧艾的話,三千萬斛為普遍說法,但也有兩千萬斛之說,中華書局出版的《通鑑》按兩千萬,《通典》按三千萬;2,按照《齊民要術》記載,曹魏曾經推廣種植過一種稱為「陴麥」的作物,出糧率只有3成,不到一般情況下的5成。有些學者認為鄧艾種植的為陴麥,但也僅僅是猜測。這裡不做太多的細節糾纏,只希望大家能夠從這個大致的模型中理解到經濟對軍事的重要性。

3樓:誰為天地立心

以逸待勞,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不求有功,但求敵人無功。這正好掐住了諸葛亮北伐的軟肋。諸葛亮北伐成功的條件非常明確,那就是在《隆中對》中所說的: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帥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司馬懿以不變應對,諸葛亮北伐取勝就再無基礎,再無條件了。

4樓:別再被盜號

其實,魏國早定下了對抗漢吳的對策。就是司馬懿、賈詡提出的,耗死漢吳。他們的理由就是,諸葛亮和孫權都是當世豪傑,魏國沒有人能對抗這兩個人。

但是魏國大,漢吳小,以後魏國的人才肯定比漢吳多,所以,現在對漢吳實行防守策略,等到諸葛亮、孫權一死,再對漢吳用兵,就容易的多。

司馬懿是這個策略的實際執行者,執行的也相當出色。雖然對諸葛亮沒有勝績,還有大敗,但是司馬宣王沒有讓諸葛亮拿到魏國的一寸土地,也算是相當成功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回答是什麼鬼?完全沒史料,純粹想當然。什麼叫:

就是司馬懿、賈詡提出的,耗死漢吳?賈詡司馬懿根本沒想過耗死蜀漢東吳,賈詡是進攻派,司馬懿龜縮就是賈詡第乙個站出來罵的,畏蜀如虎也是賈詡用來諷刺司馬懿的。司馬懿也是,讀過史書都知道,三國國力,魏1吳2蜀漢3,對付東吳司馬懿在東線當都督時,東吳敢過來一次就幹一次

6樓:

小學生吧。這都不知道

司馬懿是如何應對諸葛亮的北伐的?

7樓:漫閱科技

司馬懿的足智多謀在抗擊諸葛亮北伐的戰爭中也表現得比較出色。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採用據險堅守,以逸待勞的方針,使諸葛亮「虛耗國力,師勞功微」。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在渭水南岸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司馬懿還是堅守不戰。

諸葛亮使用送女人衣服給他等手段羞辱他,他也不生氣。部下強烈要求出戰,他就用向皇帝上疏請戰等方式拖延壓制,最後終於迫退了蜀軍。

司馬懿像

司馬懿如何知道諸葛亮北伐必往祁山出兵?

諸葛亮北伐對司馬懿用多少謀略?

8樓:匿名使用者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政治家、軍事家,是神機妙算的活神仙,而當時能與之抗衡的謀略方面最強大的的對手,首選應該就是司馬懿了,現在的民間尚流傳吧有關司馬懿與諸葛亮兩人之間鬥智鬥勇的傳說和故事,諸如「空城計」、「死諸葛嚇退活仲達」等等,似乎諸葛亮在謀略方面永遠優勝於司馬懿,那麼,在真實版的歷史中,諸葛亮和司馬懿相比,兩人的謀略誰更高一籌呢?

其實,司馬懿與諸葛亮兩人之間的真正對決,只發生在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與第六次北伐之時。那是真正的智慧型與謀略之間的較量。

諸葛亮一共北伐中原六次,即所謂的「六出祁山」。在抵抗蜀軍北伐的戰爭中,前四次指揮戰役的是大將軍曹真,司馬懿指揮的是最後兩次戰役,魏明帝太和五年,諸葛亮開始了他的第五次北伐。因此時曹真病故,朝廷下旨就讓司馬懿代替曹真主持西部戰區對蜀作戰,司馬懿就臨危受命。

可見,魏明帝對司馬懿非常信任。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善於治軍,多次討伐魏國,雖然遠道而來,但士氣十足、戰鬥力強,每一次討伐衛國都是志在必得。不過,蜀國也有不利的時候,蜀軍長途跋涉,戰線太長,以前幾次北伐,常因軍糧**不足而不能取勝,所以蜀軍宜於速戰速決。

魏軍就採取了拖延的戰術,使蜀軍人困馬乏、糧草**短缺,可不戰而勝。在戰術上,只要有效地攔截蜀軍,不讓蜀軍前進就能取得勝利。後來從戰局的發展來看,司馬懿的作戰方針是正確的。

實際上,諸葛亮為這次討伐魏國做足了準備。他先是將武都、陰平一舉拿下,為下一步討伐魏國掃清了道路。隨後,把用於防守東吳方向的李嚴所部也調到漢中,增加北伐軍的力量。

第三,屯積大量的糧草,並發明了木牛流馬來運輸糧草。第四,聯絡到了鮮卑柯必能、東吳孫權作為對外支援軍隊。諸葛亮所有能做的都做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此時的對手曹魏的情況,已遠非他第一次北伐時可比。

曹丕在位的7年時間,蜀國前半段在與吳國交惡,後半段諸葛亮在平定南方,之後與民休息。因此,魏蜀之間一直沒有發生戰爭,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曹魏關中地區很久未見兵革,曹魏在關中的防禦力量十分薄弱,所以,當時魏延出子午谷之論,還真有出其不意、險中求勝的可能。即便諸葛亮不採納魏延的計謀,如果馬謖能夠在街亭之戰中擊敗張郃,由於隴上的南安、天水、安定等郡都已投降了蜀國,因此,諸葛亮應該能夠在隴西扎下腳跟。

可是,機會失去了,就永遠不可能再來。

此次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手,魏軍有失有得,失在兩次出擊,均吃敗仗,還損失了一員大將。其實,古往今來沒有常勝將軍,司馬懿作戰失敗,是由於輕敵的結果。同時說明,蜀軍戰鬥力確實很強,很能打仗。

從戰場上看,司馬懿似乎沒有成功,但司馬懿面對遠道而來的蜀軍,採用堅守不出的策略,有效地阻止了蜀軍的東進,因此從戰略上看,他又是勝利者。從此以後,司馬懿接受教訓,決心採取以守為攻的戰略拖住諸葛亮。由此可見,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對決,展示了他的足智多謀。

如此看來,雖然諸葛亮的確不不愧為乙個優秀的軍事家。但在謀略方面,司馬懿應該勝過諸葛亮一籌。

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為什麼守而不攻?

9樓:

在諸葛亮北伐時,在於曹真打仗時,曹真是有守有攻,而後幾次是司馬懿帶領的軍隊對抗諸葛亮,而他是只守不攻的形式來面對諸葛亮的軍隊。

當時諸葛亮在想司馬懿這是要打乙個長期戰,等蜀軍到五丈原之後諸葛亮就準備足夠的糧食和軍梁,在等孫權來時,一起把魏國給滅了,然而孫權兵分三路對魏國發起激烈的攻擊,但司馬懿就只守著不出去。

當時諸葛亮侮辱送他女人衣服,嘲笑他跟乙個女人一樣,膽小,懦弱,他也就是一笑了之。司馬懿就是按兵不動,也不理會諸葛亮。

可能受不了部將嘲諷,司馬懿就試一試,司馬懿於是就吃了諸葛亮的大虧。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先是在部將要求下主動應戰,結果大敗被俘3000人;後是諸葛亮正式回軍之後,司馬懿命令張郃追擊,結果卻中了諸葛亮的埋伏,導致大將張郃被殺。

總之,司馬懿面對諸葛亮時的教訓就是,守而不攻是上策,一旦進攻就可能倒霉。只守不攻,才能慢慢削弱諸葛亮軍隊的力量,既能讓蜀國不至於無力再戰,也能給曹睿乙個交代。讓諸葛亮始終是魏國乙個威脅,更讓司馬懿有存在的價值。

這也是司馬懿的乙個陰謀,能自保還能讓諸葛亮受威脅。

所以誰都知道鳥盡弓藏的道理,司馬懿不會不懂,所以為了自己小命,就是只收你攻,諸葛亮憂思成疾,最終死在五丈原。

司馬懿與諸葛亮,當司馬懿遇到諸葛亮

兩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蜀漢的興盛,大多功勞在與諸葛,當然也有武將們的英勇。諸葛亮操勞過度,命短,其實對他自己來說是幸運 如果他活到劉禪投降之時,若是一起投降,自然會把他的一世才華抹滅得乾乾淨淨,若死守或自殺,也會落得乙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儘管忠貞而死,想必後人對他也不會如此敬仰。有人說,諸葛亮命長些...

司馬懿為什麼如此仇恨諸葛亮,諸葛亮和司馬懿什麼關係?理由?

我覺得司馬懿之所以這麼仇恨諸葛亮,是因為他把諸葛亮當成了他這一生的敵人,而在他的意識當中,他也只把諸葛亮當成了自己唯一的敵人,別人都不配與他爭天下。司馬懿是個自負的人,而在這一生當中,諸葛亮可以說給他造成了很多次的陰影,在軍事方面,兩個人分別是魏國和蜀國的軍師,可以說兩個人不分上下,都是才華橫溢,而...

孔子,諸葛亮,司馬懿誰的智商高,司馬懿和諸葛亮誰的智商比較高點

諸葛亮是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這些都是從 三國演義 總結的 司馬懿可能是心計.孔子.是 賢 如果這樣看來是諸葛亮,但朝代時期不同,就很難比較了.孔子怎麼能和諸葛亮 司馬懿比呢 孔子是文學家 諸葛亮 司馬懿是軍師 我玩三國志的時候是諸葛亮的智力最高的100司馬懿是9x的 我認為孔子是老師,對於...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關係,諸葛亮和司馬懿什麼關係?理由?

孔明比司馬棋高一招。連死諸葛也能嚇退活仲達。有可能是同學 司馬懿季度人家諸葛亮 才跑去魏的 虛構 李尋歡和上官金紅的關係 對手 蜀國忠臣和魏國奸臣 沒有什麼恩怨,戰場上各為其主而已 沒有,各自的立場不同而已 這麼簡單還用問啊?宿敵唄。對手和知音 都深知對方的用兵之道 死對頭 我指得是軍事上 順便說一...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故事,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故事

二人交手次數還算不少 豬哥曾經送過女人衣服給司馬 司馬還高高興興的穿上了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故事 青龍二年 234年 話葛亮發起第五次北伐,派兵在魏軍營前叫陣 辱罵 挑釁,但任憑你花招用盡,司馬懿決心不動,仍然堅守不戰。蜀軍叫陣無效,情急之中,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以示侮辱,意思是說,你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