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傳 》翻譯,徐霞客傳的翻譯

時間 2022-12-12 09:35:38

1樓:城市秋天

一、譯文。

他出行,只帶著乙個奴僕,有時是乙個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裝,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飢餓幾天不吃飯,能遇到什麼食物就吃什麼食物,並能吃飽,能徒步跑幾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過叢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橫渡山谷,像拿繩索打水一樣。

敏捷得如同猿猴,強健得如同黃牛。把高峻的山岩當作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飲食沐浴,把山魅、木客、猴子、大猿當作伴侶。昏昧柔弱的樣子,好像不怎麼會說話;可一旦和他討論辨析山水的脈絡,搜尋**各地的形勝,就突然變得能言善辯起來。

平常也未曾寫過華麗的文章,但出遊到幾百里的地方,卻能靠著破壁枯樹,點燃松枝幹穗,拿筆快速地記錄,(寫出的東西)好像是記得清清楚楚的賬目,好像是高手畫的美麗圖域,即使是很會寫文章的人也沒法超過他。

二、原文。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飢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凌絕壁,冒叢箐,扳援下上,懸度綆汲,捷如青猿,健如黃犢;以崟巖這床席,以溪澗為飲沐,以山魅、木客、王孫、貜父為伴侶,儚儚粥粥,口不能道;

時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居平未嘗鞶帨為古文辭,行遊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

三、出處。《徐霞客傳》第二段。

2樓:匿名使用者

30歲的時候,母親讓他出遊。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遊,秋冬天冷的時候,拜望長輩,把這當作常例。東南地區美麗的山水,像東西洞庭、陽羡、京口、吳興、武林。

浙西的徑山、天目,浙東的五洩、四明、天台、雁巖、東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過兩三次的,有去過多次的,沒有只去過一次的。

應該不是翻譯成英文吧。

徐霞客傳的翻譯

徐霞客傳的注釋譯文

徐霞客遊記翻譯

3樓:五三班的金

徐霞客二十八歲那年,來到溫州攀登雁蕩山。他想起古書上說的雁蕩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看看。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只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麼能有湖呢?

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罷休,繼續前行到乙個大懸崖,路沒有了。他仔細觀察懸崖,發現下面有個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繫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岩石上,然後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發現下面鬥深百丈,無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帶,腳蹬懸崖,吃力地往上爬,準備爬回崖頂。

爬著爬著,帶子斷了,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岩石,不然就會掉下深淵,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結起來,又費力地向上攀援,終於爬上了崖頂。還有一次,他去黃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

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無法上去。徐霞客沒有被嚇住,他拄了一根鐵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山坡背陰的地方最難攀登,路上結成堅冰,又陡又滑,腳踩上去,就滑下來。

徐霞客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於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經好幾個月了。

他還走過福建武夷山的三條險徑: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雲岩的千仞絕壁和接筍峰的「雞胸」、「龍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時,已是日頭將落,下山尋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懸的荊棘,「亂墜而下」。

他在中岳嵩山,從太室絕頂上也是順著山峽往下懸溜下來的。徐霞客驚人的遊跡,的確可以說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遊記》一篇文章的翻譯

誰知道《徐霞客遊記》的譯文

4樓:形不動心動

早上下雨。走了十五里,路有分歧,馬的頭朝西向著台山(意思是他向西往台山去),雨過天晴,天色漸漸明亮起來。又走了十里,抵達松門嶺,山險峻,路很滑,我捨棄騎馬改為步行。

自從奉化以來,雖然翻越了好多座山嶺,但都是沿著山麓走的;到這裡迂迴地上公升,都是在山脊上走。雨後天剛放晴,泉水的聲音,山上美麗的景色,回環往復改變,翠綠的樹叢中山杜鵑映照著頭髮,令人忘記攀登的辛苦。又走了十五里,在筋竹庵吃飯。

山頂的地方隨處種著麥子。從筋竹嶺向南走,則是朝向國清的大路。適逢有國清的僧人雲峰和我一起吃飯,說起從這裡到石梁,山勢險峻,路途遙遠,帶著行李會很不方便,不如輕裝前往,雇人挑著行李在後面。

我欣然同意這個提議,讓擔夫隨同雲峰前往國清,我與蓮舟上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走石梁的小路。走了五里,經過筋竹嶺。

筋竹嶺旁邊都是短松,老樹幹彎曲,根和葉子蒼勁秀麗,都是我們閶門好的盆景材料(盆中物這個詞不確定,我覺得是盆景)。又走了三十里,抵達彌陀庵。身邊都是高高的山嶺,深山裡很荒涼寂靜,怕藏有老虎,所以把草和樹木都燒掉。

泉水轟鳴,風吹著,路上沒有乙個旅人。彌陀庵在萬山坳的低窪處的當中,道路荒涼且長遠,我正走到一半的地方,可以在這裡吃飯和住宿。

徐霞客遊記翻譯 快快!!!!!

張衡傳翻譯,張衡傳原文 翻譯

張衡傳 原文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0343837 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後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仗,幽微難明。...

蘇武傳的翻譯,《蘇武傳》原文加翻譯

蘇武傳 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 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墨翁傳(翻譯),墨翁傳的翻譯

墨翁者,吳槐市裡中人也。嘗遊荊楚間,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 吾鬻此,足以資讀書,奚汲汲 四方乎?乃歸,署門曰 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雖龜手黧 面,而形貌奇古,服危 冠大襦。人望見,鹹異之。時磨墨沈 數斗,醉為人作徑尺字,殊偉。所製墨,有定直。酬弗當,輒弗與。故他肆之屨 恆滿,而其門落然。客有誚 之曰 子...

文天祥傳(節選 翻譯,文天祥傳的翻譯

皇帝召他入宮,對他說,你有什麼願望?天祥回答說 我受到皇帝的重恩,做了宰相,怎麼能侍奉其他人呢?希望賜我一死我就滿足了。然而皇帝不忍殺了他,就讓他退下。言官大力讚揚天祥的請求,皇 帝聽從了。不一會有詔書阻止他死去,但是天祥已經死了。天祥臨死很從容,對吏卒說 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面叩拜而死。幾日後,他...

王勃傳的原文及翻譯,王勃傳(節選)翻譯

原文 初,道出鍾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 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公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尤喜著書。譯文 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