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是否有很大出入,《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一些詳細的出入

時間 2022-01-29 02:43:21

1樓:匿名使用者

演義是一種**,目的是為了好看,為了故事的精彩,他展現的不是歷史史實,他只是以三國的歷史為題材,來編寫一本世人喜歡看的**。所謂的**人物必須的有善惡美醜的區別,所以作者刻意惡化某個角色,誇張某個角色...都是很正常的。

而三國志是一部記錄歷史事實的資料志,三國志裡面為許多人單獨做傳,精簡的概括某個人的歷程和業績,並沒有參雜許多個人感情。

因此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出入是非常之大的,例如:桃園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博望,蔣幹盜書,五虎上將等等都不是像三國演義裡說的那樣,就連劉關張三人的**--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雙股劍都是羅貫中的渲染,不是歷史事實。

個人見解,希望有所幫助!

2樓:

它們之間的差異太大了。三國演義的個人色彩非常濃,完全的就是推劉貶曹,不尊重歷史事實;三國志則比較客觀。例如,第一:

三國演義中,過分誇大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其他智士相比而言則是"愚蠢"的化身;第二:關於魯肅,三國演義中他的形象和歷史上的完全找不到共同點,感覺魯肅是乙個傻頭傻腦的形象,沒有主張、見解(在草船借劍中的表現),他出場最多的是赤壁之戰前後,純粹為了諸葛亮和周瑜的鬥智中牽線搭橋,做個被兩方面耍得團團轉的老好人。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周瑜臨死前會推薦這樣的人做大都督?

其實魯肅是一位傑出的戰略思想家,赤壁之戰中,他早就想到孫劉聯合,以及勸孫權不要投降曹操的問題上盡顯了他的智慧型。(從易中品三國,中國語言大學一位教授評魯肅都可知道。)

3樓:

是的,三國演義的基調是尊劉貶曹,但是三國志的基調是尊曹貶劉。三國演義畢竟是**,因此有些不符事實也是出於文學創作的需要,這是需要理解的。

以下是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區別: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沒有關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記載,只是說他們恩若兄弟。

青龍偃月刀:關羽的兵刃是長矛,其實呂布的兵刃也是長矛,張飛的兵刃並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戰呂布: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溫酒斬華雄:此乃江東猛虎孫堅所為。

徐州誅車胄:此乃劉備所為。

關羽斬顏良,誅文醜:斬顏良卻有其事(而且不是用青龍偃月刀斬的,是用短刀斬的),誅文醜的卻是曹操。

土山關公約三事:關羽是戰敗被擒,無條件投降,並非「土山約三事」有條件投降如此堂皇。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了劉備,並未發生過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古城斬蔡陽:此亦乃劉備所為。

華容道放曹: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關羽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逃,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鬥。

單刀赴會:本末倒置,實乃魯肅單刀會關羽。

水淹七軍: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了,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

關公月下斬貂蟬:關於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後,也未對貂蟬作交待。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家認為是虛構。

關羽的兒子:關平是關羽的親生長子;關興是文官,年輕的時候就死了;關索乃虛構人物;關羽還有一女,相傳叫銀屏,嫁與李恢之子。另外,張飛之子張苞未成年就夭折了。

倒是次子張紹做了大將軍。

赤兔馬和周倉:赤兔馬卻為呂布所騎,但呂布死後就不知去向。周倉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而且也有很多和《三國演義》記載不相符的野史,很可能是虛構人物;至於追命呂蒙,玉泉顯聖等,也是子虛烏有。

綜觀《三國演義》關羽之壯舉,也就斬顏糧是史實,其他的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

諸葛亮用兵如神:歷史上諸葛亮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並非其專長。倒是郭嘉,他的治軍才能非同一般。

火燒博望坡: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草船借箭: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諸葛亮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三氣周瑜: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劉備方面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赤壁之戰:只有智激孫權,火燒赤壁是史實,其他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諸葛亮徵漢中:徵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七擒孟獲: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征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只是在裴松之引註《漢晉春秋》時說了一句「七擒七縱」,但具體過程沒有記載。

孟獲後來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六出岐山: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岐山。

空城計: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而且空城計的發明者是曹操,發生在曹操和呂布之間。

《後出師表》:乃後人託偽,並非諸葛亮所作。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並非諸葛亮遺計,而是司馬懿心虛。

蔣幹中計:歷史上的蔣幹沒有說服周瑜,就回來了,稱讚周瑜雅量高致,並沒有中計,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幾年以前。

七十二疑塚:曹操葬在高陵,沒有七十二疑塚一說。

鞭打郵督:此乃劉備所為,非張飛。

猛張飛:張飛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長書畫,尤善仕女,而且喜歡結交文士,是文武雙全的帥才。

關於身高:劉備172cm,張飛184cm,關羽203cm,曹操161cm,張松110cm,諸葛亮184cm. (專家估計)

氣量狹小的周瑜: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評價周瑜說:「與公瑾交,若飲純酒,不覺自醉」,陳壽說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邁,蘇東坡等古人,在周瑜人品方面,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後,拉攏法正與張松,並詢問了蜀中的兵馬錢糧等情況,於是張松繪製了《西蜀地形圖》。

關於馬騰:馬騰和董卓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至於馬騰之死,並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曹,所以馬騰被殺。

關於劉琮:獻出荊州後,被曹操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並未被殺。後曹操為了表彰他的功績,遷為諫議大夫。

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

彝陵之戰:劉備僅帶了四萬多人,而孫權給了陸遜五萬人,陸遜之所以能夠取勝,不僅僅靠的是優良的戰術。

關於曹真:曹真並不像《三國演義》裡面那樣一無所是,相反,正史的曹真不但戰功彪炳,更讓諸葛亮吃了不少苦頭,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

關於蔣幹,江北名士,也是很傑出的一位人物,他沒有說服周瑜,就回來了,根本沒有中計一說,這件事情發生在赤壁大戰之前

關於趙雲:和諸葛亮,關羽一樣,羅貫中神話的人物之一,而且恐怕很讓人失望的是,趙雲也不像**所言的那樣,是個帥哥,只能說長的一般,真正長的帥的是呂布,馬超,孫策,周瑜等人.

而且長板坡之戰也不見正史記載,趙雲一生從來沒有真正帶過兵,只是後期有幾次,他更多的是扮演護衛長類似的角色出現 (絕對手打,杜絕盜版)

4樓:匿名使用者

演義就是**了,作者把自己的想法加進裡面,自然就歪曲了歷史,增加了可讀性。三國志就是歷史,歷史容不得虛假,枯燥無味。

5樓:水因依

一樓說的對,演義是**,加了虛構的成分。

志,是一種記載歷史體。相對客觀。

但如果你看了《三國志》後也會明白,有的地方也不是客觀的。因為作者陳壽在寫志的時候有一些名人的後代說情或賄賂他,讓他把祖上寫的好一點。

兩者最明顯的區別是一些歷史事實,如赤壁之戰。只是吳國的事情,和諸葛亮無關。

最好是看看,這樣更清楚

6樓:

我回答的不全面

但是你光從書名中就能看出很多的不同

乙個是演義,乙個是志

相差很多是正常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歷來的評價是:三分真七分假。大致的歷史脈絡是正確的,細節方面由於塑造人物的需要有誇大或貶損。

三國志是分魏志、蜀志、吳志,不想三國演義帶有那麼重的親蜀色彩,但個人感覺三國志畢竟是蜀、吳被滅之後編撰的,帶有些許讚魏情感。

後面說的孫堅殺華雄倒是真的,其他的意見不敢苟同。

8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引用的文字有些問題....

1,曹操好色的問題,根本沒有那麼嚴重啦,很多是演義的杜撰,相對於呂布勾搭董卓的女婢這種轟動大漢娛樂圈的八卦來說,曹操的私生活還是比較健康的.

2,諸葛亮屬於行政型外交型人才,是***總理.郭嘉,賈詡,龐統之類的是軍事謀略型人物,是總參謀長之類的,不應該放在一起比.

《三國志》比演義有趣多了,需要一定的耐心來閱讀.

9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內容就不一樣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一些詳細的出入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只是**。。。並不是野史!!!

三國志是正史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12樓:匿名使用者

詳細的話可以作畢業**了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出入多不多? 10

13樓:匿名使用者

出入很大,三國志可以看成是歷史讀本,而三國演義就是純粹的**,有很多都是虛構的。三國志的作者是站在曹魏的立場寫的,而三國演義則是傾向蜀漢的角度,比較貶低曹操。

14樓:

出入還是很大的,如果不學歷史,看演藝就可以了,如果學歷史,一定要看三國志。

15樓:

個人覺得出入多。三國志是晉代陳壽寫的,位列二十四史!可以說是史書。

而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這裡面加入了羅貫中的個人思想、當時社會的影響(元末明初)等。其與三國時代相差較遠,真實成分相對較少了。可以說七分真實三分虛!

但史書和演義各有所長,全依個人喜好!三國演義深得廣大普通百姓的喜歡,通俗易懂,形神兼備!

16樓:展榆

兩者根本是不同的

不可能相互替代

17樓:

我兩本都看過,比較了一下,出入還是蠻多的

看三國志的話,是史書,需要一定的耐力和古文理解能力,要對歷史感興趣三國演義,本是**。就是稍微了解一下歷史,可用於娛樂樓主可以自己的興趣而定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有什麼不同,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有什麼不同

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改編的,三國志裡有些人在三國演義裡都沒的,不太可靠,畢竟是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有什麼不同?不同之處如下 1.成書時代作者不同 三國志是晉?陳壽所著 三國演義是明?羅貫中所著 2.兩書性質不同 三國志是正史,紀傳體 三國演義是 屬於章回 3.兩書編排方式不同 三國志因為是正史,所以是...

有關《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武將

區別如下 1 兩者的性質不同 三國志是史書。而三國演義是 2 作者不同 三國志 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撰寫的史書。三國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 家羅貫中。3 內容不同 三國志 記載三國時期的史料。六十五卷,包括 魏書 三十卷,蜀書 十五卷,吳書 二十卷,主要記載魏 蜀 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三國演義 是中...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哪個更好看,三國演義好看還是三國志?

好看肯定是三國演義啊!三國志接近史實,問題是我目前也沒找到過白話文的,古文你看著累不累,描述也簡單。三國演義不一樣,經過了加工渲染,比較突出英雄的個性,又有故事情節的構思,比如空城計什麼的三國志是沒的,肯定是三國演義好看點。演義好看,故事比較豐富,三國志和史實比較接近 看你喜歡了,如果喜歡 就三國演...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不同(準確對比)

首先從名字上看就可以看出乙個叫三國演義乙個叫三國志!想罵我腦殘吧?先看完!三國演義從名字上來看就知道這是一部演繹一段故事的東東,也就是 是修飾過的,他的內容有許多是假的是虛構的,是為了迎合讀者所捏造的,它有的只是那麼點歷史元素做背景而已。而三國志 它不是什麼 而是記錄歷史的資料,就像司馬遷的史記一樣...

為何三國志陸遜單成傳,《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是什麼?

三國志中除了君主有傳外 諸葛亮和陸遜都是單獨成傳 諸葛亮不用多說,陸遜可是歷史上都為數不多的出將入相之人,為他出獨立傳也是很正常的,而吳的前3代都督大多英年早逝,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在有生之年還沒能夠達到像陸遜那樣的政治成就。樓主喜歡看易中天品三國不?呵呵 蠻好看的 三國志 是史書,三國演義 是 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