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中,和正史有所出入的地方有哪些

時間 2022-01-29 02:43:22

1樓:baby壞小孩

其實《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和正史有不同的,比如說趙雲吧,趙雲其實只是劉備身邊的保鏢而已,至於說趙雲千里單騎救少主就和正史不符合。

其實歷史上的趙雲救主是有條件的,而且是帶著軍隊過去的,所以最後才會救出少主,而且趙雲的武力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趙雲的武藝是不錯但肯定沒有**中描述的那麼高,在三國志原版中五虎大將的排名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可見趙雲是排在最後面的,不過這也不表示趙雲的能力就差,但是總歸是有點出入的。

然後就是我們的諸葛亮了,我們都聽過草船借箭的故事,正史上面也是確有其事,但這不是諸葛亮做出來的,草船借箭,據《三國志》記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

所以我們被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給矇騙了上千年,雖然諸葛亮不如三國演義中的那麼料事如神,神通廣大,但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活了54歲,然而就是這54年裡,他詮釋了忠臣與智者的意義。他在政治、軍事、外交、文學甚至發明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發明的**還有交通工具沿用至今,所以演義和正史也是有一定的參照對比的。

2樓:虎哥叨娛樂

有很多和歷史不符合的地方,比如歷史上沒有桃園結義這一說法,只是說這三人的感情極好,宛如兄弟。書中之所以會寫成結義,可能也是想藉此表達他們三人的感情是真的很好。

3樓:簡單聊聊生活

在演繹當中,趙雲是單騎救主,而在歷史記載當中,趙雲是應該帶著部隊去救援的。在演義裡很多人物都被神化了,這可能是寫作的需要吧。

4樓:配角解釋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將許多的人物都進行了神化,還有就是對於曹操的一些描寫有過分的誇張,其實曹操作為乙個梟雄,在歷史上的一些名聲還是比較好的,但是**中卻過度的把他給惡魔化了。

5樓:裊裊帶你讀書

我覺得《三國演義》裡面更真實,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在於抹黑曹操。在我看來曹操其實是乙個很偉大的英雄,而且他還特別有才華,擅長寫詩句。

6樓:在嗎

《三國演義》和正史中有很多的人物形象與性格作為都有著很大的出入,比如諸葛亮在正史中描述的並沒有《三國演義》中的那樣神通廣大,他的英雄形象有所誇大

7樓:林楊的四皇妃

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畢竟只是**。不能拿來用作真正的歷史,像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也是不存在的,關羽比劉備還大一歲,再怎麼說也是關羽是大哥吧。

8樓:haohao生活

草船借箭的典故吧,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的計謀,而是孫權的,因此我們都被電視劇集所誤導了,他們所追求的節目效果可能會使你顛倒事實。

9樓:

諸葛亮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一些影視劇也把他給神話了,即使在《三國演義》當中他的歷史功績也被誇大了,據說他在劉備死前,並沒有被重用,而且草船借箭貌似也是虛構的。

10樓:莫莫洛

三國演義作為一本**,有很多地方是有誇張的成分的,比如說諸葛亮三氣周瑜,把周瑜氣死了,我覺得這個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因為人被氣死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啊。

11樓:

空城計,並不是諸葛亮,而另有其人。草船借箭也不是諸葛亮的計謀,正史中卻有這件事情發生,但是是孫權的謀略。

三國演義和三國正史有什麼區別? 10

12樓:我是龍的傳人

三國正史如《三國志》,而《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記錄的歷史演繹出來的**、故事,是文學作品。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

主要的區別有三點:

一是體例不同。《三國志》是史書,是對三國歷史的較為客觀的敘述。而《三國演義》則是歷史**,是對三國歷史的人為演繹,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虛構的內容。

二是成書時間不同。《三國志》成書於西晉初年,距離三國很近,因而可以保證這部史書的真實性。而《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摻入了大量民間傳說。

三是承續關係不同。陳壽寫作《三國志》依靠的是他自己多年收集的歷史資料,而羅貫中撰寫《三國演義》則主要取材於《三國志》。也就是說,《三國志》是《三國演義》的母體。

舉例:在《三國志》裡那個文韜武略、心胸開闊、英雄豪俠的周瑜,到了《三國演義》裡卻成了心胸狹窄、疾賢妒能的「小氣鬼」。 《三國志》中,周瑜從小就多才多藝,年青時就精通**。

只要奏樂有錯誤,他必定會發現,發現了就一定會加以指點,所以當時有民謠說:「曲有誤,周郎顧」(周郎會發現,可以請周郎指點指點)的說法。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聯吳抗曹,這個戰略起了關鍵性作用。

但是整個戰役的指揮計畫者實際上是周瑜。周瑜在說服孫權上起了重要作用,而《三國演義》中是諸葛亮激將法激的;利用火攻是黃蓋提出來的,後來都改成諸葛亮,這些都是出於突出諸葛亮這個主要人物的創作需要。突出了羅貫中對諸葛亮的喜愛,**中周瑜的性格特點主要是心胸狹窄,特別忌妒諸葛亮。

這是**為了使不同人物性格區別鮮明的創作需要。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巨集。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的。

綜上所述,三國正史,如《三國志》為晉朝陳壽所寫,記載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是寫實的,為二十四史之一。 《三國演義》為明朝羅貫中所寫,是在《三國志》所記載的歷史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的文學作品,內容與歷史事實不完全吻合,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若論史學價值,前者高於後者;若**學價值,後者高於前者。

13樓:不懂傻蛋

先看演義,在看正史,原因很簡單,就是史書全是文言文沒有一點功底看起來很吃力,演義是白話文要好看一點,雖然演義有很多情節是藝術加工的但是主要的歷史事件還是沒變的只是細節給改的面目全非了。史書關於三國歷史的除了《三國志》外還有很多,你看要看《三國志》的話最好也把裴松之的《三國志注》也順道給看了吧,他是給《三國志》些的註解和一些歷史資料的補充。對於《三國志》內容的理解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14樓:若暄

三國演義中跟三國正史裡有很多都是不同的

三國演義中很多都是編寫的或者誇大杜撰的

比如:三國演義有空城計、過五關斬六將、七進七出、七擒孟獲、等等都與三國正史中內容不同

15樓:謝子佑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最大的區別在於是乙個是**乙個是正史,顧名思義,因為三國演義是**,某些地方就需要使用誇張的藝術表達形式,甚至是虛構一些劇情使得內容更有賣點(寫過作文的都知道),羅貫中是明朝人,自然沒有晉臣陳壽來的更加清楚,不過正史與**也有些許缺陷,就是他需要的是成王敗寇,所以有些對於某些於晉的事就要避諱些,再加上晉的魏國遺臣比較多,自然也要顧忌,就更偏袒魏一些,而且據說在蜀國未滅的時候,陳壽和諸葛亮有些過節,所以陳壽對於諸葛的敘述不免有些個人情緒(誰會說自己的仇人很優秀呢),諸如此類的個人情緒也會影響。羅貫中是明朝人,也做了很多民間野史之類的調查,同時也是根據三國志改寫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嘛,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就會更正確些,不過**需要一些英雄,而由於三國志中描述的漢朝一直都被欺凌,所以人們也就會更偏向復興漢室的皇叔,時代的影響吧,羅貫中也就跟偏袒蜀漢。這個到底哪乙個更加可靠正式,沒人可以定論,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參考

16樓:有風度的小流氓

1、應該是你的三國演義不全吧,我記得官渡之戰之後是有一回郭嘉遺計定遼東(好像是叫這個)。

2、《三國演義》是在三國這段歷史上進行藝術加工後寫成的,《三國志》是西晉初年原來蜀國的官僚陳壽所做,那時候的史書當然是文言文,從閱讀的難度來說,當然是半白話文的《三國演義》讀著容易。而且三國演義雖然是**,可是整個脈絡都還是依據正史的,所以建議先讀演義再讀正史。當初我就是把三國演義當作武俠**來看的,迷得不行。

17樓:杜丶澤灬華

虛構成分和正史。

演義對於人物描寫更生動。

正史,則能反駁掉很多演義上錯誤的東西。(諸如關羽的**不可能是青龍刀。劉關張本沒有結義)

所以說推薦先看演義。再看正史。。

三國志有白話文的。。就是正史比較長。

18樓:匿名使用者

不仔細看哦,演義裡也有郭嘉遺計定乾坤的,在第33回,不過是定遼東,當然演義只是**,想來要比正史精彩的,畢竟**有誇張,有打鬥,而正史。。。就當史記那樣了,全部是文言的。與演義不同,演義是古白話,三國志全部文言

19樓:

《三國演義》是從頭至尾一整篇敘述的很完整的故事,而《三國志》屬紀傳體,就是單個介紹每個人的一生,相信樓主可以耐心的讀完《三國演義》,卻絕對讀不完《三國志》,因為大家喜歡三國無非就是喜歡那麼幾個有名的人而已,《三國志》記載了三國時期裡絕大部分的人的事蹟,反正我看《三國志》只看了幾個認識的人而已。喜歡三國的人都是從**開始的,隨著愈發的關注才有心去看《三國志》,而通篇標準的文言文會讀起來很吃力。樓主既然喜歡三國那就去書店買書看吧,郭嘉遺計定乾坤在三國演義上是有寫的,電子版有甚意思?

因**好懂易記住樓主還是先看三國演義再看三國志。我看《三國志》也是連裴松之的注一起看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三國事蹟,但是真是假就看讀者自己理解了。

20樓:非常好看的**

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寫的,可能還有其它的書籍。三國志寫的粗略,三國演義寫的詳細。一分為二,合二為一,向我們展現了這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

2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三十三回,郭嘉遺計定遼東

三國演義是**,描寫生動可讀性強,有許多藝術處理及虛構情節。

三國志是史書,基本與史實相符,但文字比較干巴,可讀性完全談不上。

22樓:查水表

演藝就是**,以歷史為根據,加上作者的文藝手法,對人物的渲染等。三國志是史書,主要以記錄三國時期的史實事件。兩本書都不推薦你看,因為都是文言文。

建議看下易中天的品三國,白話文有議論有分析!請採納

2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更具有觀賞性,情節很精彩但很多都不符合史實,有些情節是作者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改編的,如果純粹是為了消遣的話《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如果想看真正的三國歷史,建議去看《三國志》

三國正史與三國演義

24樓:合驪悟昌黎

額。。。上面的人寫的好多啊。。。。其實不同的就是三國演義是**,正史是歷史記載。

**把一些人美化了,同時也把一些人醜化了。就比如上面的回答者說的那些事實笨不存在的事情都是用來美化**主人公,使每個人的個性分明

三國人物郭嘉的一生經歷,三國演義和正史三國志裡的出路最好詳細點

木牛流馬,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 231年 234年 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 一歲糧 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 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 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造木牛之法雲 方腹曲頭,一腳四足 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 獨行者...

三國演義有幾次三請,貂蟬在老版三國演義中出現過幾次?

三國火攻如下 火燒長社 點火者 皇甫嵩 朱俊 被燒者 張梁 張寶火燒博望坡 點火者 諸葛亮 被燒者 夏侯敦火燒淮河 點火者 徐盛 被燒者 曹丕 火燒藤甲兵 點火者 諸葛亮 被燒者 兀突骨火燒瓦口峪 點火者 張飛 被燒者 張郃 火燒上方谷 點火者 諸葛亮 被燒者 司馬懿火燒濮陽 點火者 陳宮 呂布 被...

《三國演義》中有什麼好句,《三國演義》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治病須分內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神威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說華佗。華佗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讚嘆龐統詩 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若非龐統連環計,公瑾安能立大功?曹操征南日日憂,馬騰韓遂起戈矛。鳳雛一語教徐庶,正似游魚脫釣鉤。古峴相連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

三國演義有哪些故事,三國演義裡面有哪些故事

王允連環美人計 曹操官渡之戰 孔明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七星壇祭風,草船借箭,智取三城,七擒孟獲,空城計,火燒藤甲兵 張飛長阪坡 關羽單刀赴會 過五關斬六將 敗走麥城 趙雲單騎救主,還有74歲力斬五將 劉關張三英戰呂布等等很 多 很多,他們說的也對 桃園三結義 劉備 關羽 張飛 怒鞭督郵 張飛 督郵...

三國演義曹操有多少名將,三國演義中都有哪些名將

多了,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夏侯惇,夏侯淵,李典,許褚,典韋等等都是啊 三國演義中都有哪些名將 魏 張遼 樂進 于禁 張合 徐晃 張遼 字文遠,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曹操麾下五大將之首。其指揮才能在合淝戰役時發揮得淋漓盡致,僅以八百精兵就大破東吳十萬大軍,威震逍遙津。樂進 字文謙。本是曹操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