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各種習俗有關的詩詞歌賦,有關於春節的100首古詩

時間 2022-04-29 10:06:35

1樓:艾冰激凌

老北京春節話童謠:

那時候,只要一喝上臘八粥,離年就不遠了。於是,孩子們便唱起了童謠:

「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新年來到〕舊時北京人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必用關東糖(麥芽糖)供奉灶神。從市面上買回來的關東糖,都做成甜瓜形狀,因此又叫做「糖瓜」。祭灶以後,春節就在眼前。

小姑娘要一種紅色的絨花戴在頭上來打扮自己,男孩子們個個忙著置辦鞭炮。年節的氣氛一下子濃烈起來。

童謠—— 糖瓜祭灶, 新年來到。 姑娘要花, 小子要炮。

〔忙年〕舊時稱臘月二十三為「過小年」,稱春節為「過大年」。「過大年」是一年當中最隆重也是最熱鬧的節日,節期很長,一般從臘八日起,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濃厚起來。為過年而操辦的一切事情,統稱之為「忙年」。

童謠——小孩,小孩, 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過幾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貼窗花〕快要過年的時候,家家都要貼窗花,有大格仔窗,有小格仔窗,還有長格的櫺子窗。所有的窗都糊上了潔白的窗紙。潔白的窗紙上貼了大紅的窗花,陽光一照,年節的氣氛一下就濃起來了。

童謠——過年啦, 貼花啦, 滿窗子, 都紅啦。

貼個貓, 貼個狗, 貼個小孩打滴溜, 貼個老猴抽菸鬥, 貼個沒牙佬滿窗走。

〔接財神〕北方鄉間,農曆正月二十日前後接財神,為的是圖個吉利。接財神的時候,家家都打發孩子上街唱遙兒,小孩自然是高興的。遙兒裡的財神,不是板著面孔的老爺,是個很隨便的大爺,這使孩子們覺得特別親近。

童謠——財神爺, 打南來,反穿著皮襖踢拉著鞋, 隔著牆頭扔元寶來!

〔你放爆仗我放鞭〕小孩子盼過年,有聲有色,把盼年的心情加在一首歌謠裡,歌謠變得和流水一般歡暢。謠裡有神話般的小巴狗,有在生活坐在山坡上抽旱煙的男人,更有孩子們喜歡的過年的鞭炮,熱鬧的年節馬上就到了。

童謠——小巴狗, 上南山, 吃金豆, 拉金磚,

你打燈, 我抽菸, 你放爆仗我放鞭, 嘀嘍噼啦過新年!

2樓:匿名使用者

過年守歲的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屠蘇酒(明 瞿佑)

紫俯仙人授寶方,新正先許少年嘗。

八神奉命調金鼎,一氣回春滿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風曉入九霞觴。

便將鳳歷從頭數,日日持杯訪醉鄉。

拜年(明 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鳳城新年辭(清 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迎春歌(明 袁巨集道)

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

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靚裝十萬人。額羅鮮明扮彩勝,社歌繚繞簇芒神。

緋衣金帶衣如鬥,前列長宮後太守。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

採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

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繡褲槌大鼓。金蟒纊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

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一路香風吹笑聲,千里紅紗遮醉玉。

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拾得青條誇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

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田家元日(唐 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 玉樓春 (宋 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除 夜 (南宋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3樓:古城阿忠

#過年那些事兒#春節習俗民風

4樓:匿名使用者

kdkamdffffffdsssssssssdfaqeqwrqrfewr

有關於春節的100首古詩 10

關於春節和元宵節的詩詞歌賦,越多越好

5樓:感情夢天空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公升南樓》《上元夜》《元宵月正圓》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年末的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節日交流問候傳遞著親朋鄉里之間的親情倫理,它是人們增深感情的紐帶,是歡樂祥和、親朋好友歡聚的傳統佳節。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樓:雪兒歡樂多

春節和元宵節詩詞如下:

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歸》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蘇軾《守歲》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吳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張祜《正月十五夜燈》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聽元宵,往歲喧嘩,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好問《京都元夕》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7樓:淡淡清香飄千古

春節胡秉言

爆竹聲聲舊歲除,祥來晦走萬物蘇。

闔家團圓親情厚,百瑞恩澤萬戶福。

8樓:匿名使用者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上元夜》唐 催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9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元宵節古詩詞

春節習俗有關詩句

10樓:黃昏鎮痛冰茶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關於春節習俗的詩詞歌賦

11樓:老墨說史

1、《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譯文:不要求見面只是希望通過拜貼來問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滿了各種名貴的拜貼。

我也隨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貼,人們只會嫌棄簡慢,而不會嫌棄這其實只是空虛的禮節。

2、《除夜 》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

譯文:病眼少睡不是堅守了一年,我心裡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亮以後,便是平頭六十人。

3、《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譯文:我獨自在旅館裡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麼事情,讓我這個遊客的心裡變得淒涼悲傷?

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髮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12樓:月照星空

關於春節習俗的詩詞歌賦有: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賣痴呆詞》(唐)范成大

《除夜》(唐)來鵠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元日》(宋)王安石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宋)毛滂

《除夜》(南宋)文天祥

《拜年》(明)文徵明

《已酉新正》(明)葉顒

《癸已除夕偶成》(清)黃景仁

《鳳城新年辭》(清)查慎行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人日思歸》(隋)薛道衡

《人日寄杜二拾遺》(唐)高適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守歲》(宋)蘇軾

《屠蘇酒》 (明 )瞿佑

《迎新春》(宋)柳永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董必武

《春節看花市》林伯渠

13樓:淡淡清香飄千古

春節胡秉言

爆竹聲聲舊歲除,祥來晦走萬物蘇。

闔家團圓親情厚,百瑞恩澤萬戶福。

14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元日》賞析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你知道多少關於春節的習俗、歌曲、詩詞

15樓:卷兒

1、春節的習俗

年節是中國乙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乙個節日,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熱鬧喜慶氣氛濃郁,內容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押舟、年例、逛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燒炮、燒烟花、摜春盛,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祭祀神靈、祖先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

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2、春節的歌曲

《新年好》、  《三百六十五個祝福》、  《過大年》

《大年三十》 、 《冰糖葫蘆》 、   《大碗茶》

《萬事如意》  、      《祝酒歌》、

3、春節的詩詞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毛滂《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孟浩然《田家元日》

共慶新年笑語譁,紅岩士女贈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衣懶換,酒難賒。可憐此夕看梅花。——吳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有關於春節的習俗,關於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春節吃臘八粥,泡臘八蒜,穿新衣,吃團圓飯,關於春節的習俗有哪些?正月初一 傳統年俗中,初一拜年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其實拜年是跟除夕守歲直接相關的。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

各地春節習俗,各地春節習俗

河南 送神慌年忙祭灶,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乙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 祭灶節 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各地過春節的習俗?南通蒸饅頭。這年糕。各地春節習俗 全國各地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我國各地春節都有什麼習俗呢?三十傍...

遠安春節習俗,遠安的春節習俗

湖北遠安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 清泰平安 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 新年抓財 有希望的後生 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 出人頭地 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 百好 以圖吉利。荊州 沙市一帶,第 餐要吃雞蛋,意謂 實實在在,吉祥如意 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

中山春節習俗,中山過春節的習俗

八 祭灶 蒸花饃 寫春聯 掃塵 貼春聯。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 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 農曆正月初一,又稱農曆新年 大年 歲首 正旦 正月朔日,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度歲 慶新歲。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 大年 新歲,...

春節習俗 傳統,中國傳統春節習俗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 餃子 糍粑 湯圓 荷包蛋 大肉丸 全魚 美酒 福橘 蘋果 花生 瓜子 糖果 香茗及餚饌為主 並伴有撣揚塵 洗被褥 備年貨 貼春聯 貼年畫 門神鍾馗 包餃子貼剪紙 貼窗花 貼福字 點蠟燭 點旺火 放鞭炮 守歲 給壓歲錢 拜年 走親戚 送年禮 上祖墳 逛花市 鬧社火 跳鍾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