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 傳統,中國傳統春節習俗

時間 2022-09-02 12:36:41

1樓: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跳鍾馗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中國人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溫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誠祈禱,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裡,與家人一起獲得幸福。

其中,多為佛教。

2樓:六石映像

每個節日都會有屬於它們的習俗,2020年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春節有哪些習俗呢?不知道沒關係,下面馬上給大家科普一下。

3樓:群山似白象

春節是我國乙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乙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中國傳統春節習俗

4樓:老劉說金融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其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燒炮竹、燒烟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游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5樓:毋念之

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間稱為「小年」,從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了。小年並非專指乙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

在清朝之前,民間傳統的小年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民間百姓相效仿,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老傳統。

[6] [7]

過年貼的門神也換屆?你知道的秦瓊尉遲恭,只是門神中的一屆

浩然文史

贊21閱讀3165

掃塵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是年前除舊布新習俗之一。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8] [9]

掃塵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辟邪除災、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祈求與願望。

[10]

祭灶神農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後要把灶台刷乾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公尺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等,。祭灶這一民俗活動可追溯到先秦時期,但在最開始的時候祭灶的日子並不是在小年日。鄭玄注《禮記·記法》說:

「(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傳說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除夕,這幾天都是灶神回宮的日子。除夕當天,則要重新請灶神下降,百姓都會先貼上灶王爺的神像然後再開始準備除夕的年夜飯。

據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志《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

6樓:冉逸雲

貼年畫,團圓飯等春節習俗

7樓:唐一憨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2、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3、吃餃子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作為節俗來講,過了臘八節,「過年」就由此拉開了序幕。

臘月二十三 ,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春節傳統習俗

8樓:匿名使用者

時間轉眼就來到年底,又將迎來新的一年。而過年對於小朋友來說是一段歡樂的時光,對大人來講也是乙個可以放鬆和休息的愜意時段。

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卻再也沒有以前那般濃烈。想想過去,一年到頭才能吃上一頓豐盛的大餐,而現在人們卻隨時可以叫乙份外賣,足不出戶就可以盡享美味。在過去,飯菜不夠吃;在現在,飯菜吃不完。

而在豐衣足食的當下,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卻斷不能丟!

春節傳統習俗:

1、祭灶神。

祭灶其實是春節的前期準備工作。要準備烹飪春節大餐,廚房的衛生自然不能馬虎。慢慢地,人們形成了在臘月二十三祭祀灶神的傳統。

相傳在這天灶王爺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的工作,人們為了讓灶王爺多說人間的好話,就「賄賂」灶王爺,買一副灶王爺的畫像掛在廚房,並奉上乾果、灶糖,希望他上天匯報工作時多多為人們美言。

2、掃塵。

打掃灶台只解決了吃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住的問題春肢,於是人們在二十四掃塵,也就是年末的最後一次大掃除。準備好乾淨的居住環境,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3、貼春聯。

春聯是一項古老的民俗傳統,它起源於桃符,早在南朝時人們就興起了貼桃符的傳統。不過到近現代,手寫的春聯已經不多了,人們習慣買一幅印刷的春聯,簡單方便。

在嫘祖故里,鹽亭縣肢殘人協會每燃察年都會組織手寫春聯贈市民的活動,把一副副紅豔豔的春聯贈送給市民,為春節增添乙份喜慶與感動。

4、貼窗花。

貼窗花也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民俗傳統,鮮紅的窗花襯托了春節的喜慶氛圍,也點綴了人們的居住環境,讓人們身處節日的氛圍之中。

5、到貼福字。

倒貼「福」字,寓意皮森茄福氣到我家,討得乙個好彩頭,來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6、春節該有的活動如拜年、貼年畫、守歲、燃放鞭炮、看燈會等等。

家家戶戶迎春節、慶團圓!

9樓:易書科技

民悄基俗啟碰謹二吵敏三事

10樓:aaa暗暗啊

臘月二十三

小年,也叫辭灶。灶王爺,本姓張,騎白馬,跨匣槍(呵呵,這好像是土匪)。

這一天要吃灶糖,就是麥芽糖,我覺得麥芽糖越來越難吃,可能是傳統製糖技術失傳了。沒把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嘴糊上,倒把我齁著了。

這一天要吃餃子,或者說開始包餃子,過去往往包一面袋子,還蒸一面袋子饅頭,都凍在缸裡。按照習俗,正月裡面不做飯,全靠這些了。

這一天要掃攔老房,買把新掃箸,把家裡的天棚旮旯掃一掃,去一去一年的晦氣。也是新年打掃衛生的開始。

這一天好要把去年的對聯、福字、財神都請走。

這一天開始就可以去上墳去了,多送些錢,燒些紙,告訴死去的先人過年了,快回家吧。家裡有牌位的,可以把zhu(就是乙個放牌位的盒子)請出來。

臘月三十(沒有三十就是二十九)

除夕,這天大清早正式上墳,把先人請回來,牌位供上。

早上一般吃排骨燉白菜,飯不能吃光了,剩一些,過完年吃,這叫做有餘。

頭一天開始hu(就是燉)東西,主要是整雞、肘子、排骨、下水。三十上午開始薰醬食物,有些食物開始醃製,魚之類的開始走油。

三十帖春聯、福字,請財神,門神,門上還貼一些紙貼(忘了叫什麼了)

中午開始包大年夜的餃子,一般是三鮮,帶蝦仁和海參的,往裡麵包硬幣,棗,花生,糖,年糕等等。

下午開始炒菜,六點鐘左右給牌位供上菜,磕頭,出門放鞭。開始吃飯,喝酒(這是被春節晚會弄得,最早是半夜吃)。

半夜,頂著鞭炮的狂轟濫炸,去十字路口燒紙,回來吃餃子,放鞭。給牌位上香,磕頭。給父母磕頭,收壓歲錢,接受孩子的磕頭,發壓歲錢。

初一,早上換新衣服。放鞭,吃餃子,這裡面有硬幣,棗,花生,糖,年糕等,代表著財運、甜蜜、早生貴子等。然後上香(一直到初三,下略)。

出門給叔叔、大爺、舅舅嬸嬸,七大姑八大姨拜年,如果信佛的話,去廟裡上香。

初三,早上送走牌位(據說怕姑爺知道長輩的名諱,兩口子打仗的時候罵長輩),姑娘回門(據說三十姑娘羨衡答不見娘家的燈)

初五,破五,放鞭。

初七,吃麵條纏老人腿。

十五,元宵節。

十七,吃麵條纏中人腿

二十七,吃麵條纏小人腿

二月二兄慧,龍抬頭,吃豬頭。過年活動告一段落。

另外的習俗

正月裡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我就乙個外甥,死看死守不讓他替頭)

凍餃子時候,不能數,不能轉圈擺等等(記不太清了)

還有憋臘八蒜,就是用醋泡蒜,變綠了即可食用。

用東北農村話總結

「乙個月過年,兩個月耍錢,三個月種田,半年---幹閒」

11樓:匿名使用者

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乙個

12樓:匿名使用者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

守歲又稱「熬年」,有這樣乙個傳說:

據說,老天爺為了讓天下的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每逢大年三十晚上就把大門開啟,把庫里的金銀財寶灑往人間。那個時辰,遍地金燦燦,銀閃閃,所有的磚頭、瓦塊、石頭都變成金銀了。但是,有一條規矩必須遵守,就是誰都不能貪心,揀到的金銀還一定得放在屋裡,等天亮才能開門。

李家莊有兄弟倆,老大為人尖酸刻薄,愛財如命;老二心地善良,勤勞忠誠。這年三十晚上,弟兄倆都坐在屋裡等著天門開。等啊,等啊,天門老是不開。

老大想:我得想個辦法,等天門一開,就能不費力地多弄一些金銀。於是,他將一大堆大石頭和大磨扇都搬到了自己門口,準備天門一開就把這些東西搬進屋裡。

老二卻一動也不動地坐著,耐心等待著。

三更時分,天門開了,院子裡的磚頭、瓦塊果然都變成了金銀。老二把金銀放進筐裡,搬回屋內,關上房門。老手如大拼出全力,把預先準備好的大塊石頭搬進屋內。

他看著這滿屋的金銀,像吃了蜜糖似的甜透了心。他巧首想,從今往後自己就是天下最有錢的人了。他著急地等待天亮,天卻總不亮。

他耐不住了,也顧不上「不到天明不開門」的規矩,便開門出去看天。等他回到屋裡時,發現所有金銀又都變成了石頭,他氣得痛哭起來。老二等天大亮才開啟門,一筐子金銀財寶把人眼都照花了。

後來,老天爺發現像老大那樣貪財如命的人越來越多,一生氣,就再也不開天門了孝薯數。但人們為了希望能過幸福富裕的生活,總是存著僥倖的心理,痴心地等待著。雖然等了一年又一年,天門總不見開。

但這天晚上,人們還是全家團聚在一起,點上蠟燭,等到天亮。就這樣,慢慢形成了「熬年」的風俗。這種風俗一直傳到現在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習俗

01 春節 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 元旦 元正 新春 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曆紀元後。古代 春節 與 春季 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 五穀豐登 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 舞獅源於鎮懾糟蹋...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中國傳統節日時間,來歷,習俗?

困難解決局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張經緯 春節簡介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 過年 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中國傳統春節吃什麼?

春節吃的傳統食物有餃子,長壽麵,魚等等。1 餃子 餃子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餃子諧音 交子 有 更歲交子 的含義,因此吃餃子意味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還有乙個原因是餃子的外形像元寶,有些地區還會在餃子裡包硬幣,新年吃餃子也代表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可以討個好彩頭。2 長壽麵 很多南方地區在春節的時候要...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與習俗是什麼,中國傳統節日時間,來歷,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 中秋節的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 中國傳統節日和文化習俗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建國前,繁文縟節較多,封建迷信嚴重。臘八過後,擇吉日掃灰。臘月二十三日辭灶之後,開始忙年,做大棗餑餑等。二十九日 封門 貼春聯 窗花 過門箋 掛宗譜。三十日晨,供盛飯。下午,上祖墳 送吊子 請先...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中國傳統節日時間,來歷,習俗?

1.除夕 農曆十二月三十 公曆2月2日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 守歲 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 貼春聯 貼年畫 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2.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公曆2月3日 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 餃子 湯圓 大肉丸 全魚 美酒 蘋果 花生 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