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的來由和習俗(至少)

時間 2022-02-13 14:22:55

1樓:匿名使用者

1. 春節——春節民間俗稱過年,傳說年是一種怪獸,會吃掉家裡秋收的糧食,每年開始的時候,年獸會來到人間,為了嚇跑年獸,人們會燃燒竹子嚇跑它,後來漸漸發展為燃放爆竹,年獸過去了,家裡也就安全了,所以就叫過年。

2.端午節——傳說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這一天會鬼怪出沒、五毒橫行,為了安全地渡過這一天,人們會在自家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像一把利劍,而艾草的枝葉形狀像是倒是用的拂塵(不是像武俠片中的那種,而是唱戲用的那種,桿子上也有一節一節的「須」),都是道士做法用的法器,帶有一種特殊的氣味,可以辟邪。同時人們會喝雄黃酒,因為毒蛇、毒蟲都害怕雄黃,所以喝了雄黃酒後就可以五毒不侵。

至於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通俗的說法是因為紀念屈原而做的,但是民間傳說糯公尺可以辟邪,可能才是這一天吃糯公尺做的粽子的正在原因。

3.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傳說每年這一天,喜鵲會在銀河上搭一座鵲橋,供牛郎和織女相會,而這一天晚上,天上也的確看不到這兩顆星了。傳說在七夕的晚上,靜靜地站在葡萄架下,就可以聽到牛郎和織女的談話聲……

2樓:幸福的二表姐

科普時間到, 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的由來

3樓:匿名使用者

七夕(乞巧)節——牛郎織女的傳說,女子比手巧還有做在花架下看牛郎織女看到會有好姻緣。

寒食節——介子推的傳說(重耳的某士肯於重耳一起流浪卻不肯同富貴在重耳得勢後堅決不接受官職在重耳放火燒山時堅決不出山抱樹燒死~)民間不生火,吃生食。

中元節——鬼門關開的日子——民間放河燈迎祖先靈魂進門~

中國傳統節日時間,來歷,習俗?

4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1、春節

來歷: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

習俗: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2、元宵節

來歷: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習俗: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 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3、清明節

來歷: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習俗: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雖與介子推有關。

4、中秋節

來歷: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習俗: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製燈船的節俗。

5、重陽節

來歷: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

習俗: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採中草藥、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製藥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5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

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月餅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今天是七夕,就說七夕吧。 「七夕」最早**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

三、五月

五、七月

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節又名「燈節」或「燈夕」。北魏時期,道教篤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靈,他們的生日,分別為正月十

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也有人認為,它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相傳早於漢文帝期間,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及至漢武帝建立了「太初歷」,進一步肯定元宵節的重要性。元宵節的節期,隨著歷代的發展而不斷延長,相傳唐代的元宵只持續三日,到了宋朝則延長至五天,及後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開始活動,直至年十七才結束。

中國傳統婦女,三步不出閨門,平時在白天亦難出門,更何況是夜晚,難得元宵節當晚可以破禁,自然會盡享歡娛,等待異性來結識,所以不少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都以元宵佳節為題材。

要3個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和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會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陽,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線。

太陽從地平線上公升起,象徵一天的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曆1月1日,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元旦節。我國歷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會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即陰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

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

我國古代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係,每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乙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

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舊俗中的乙個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

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之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

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四月五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陰曆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與「午」互為諧音而通用。是我國的乙個古老節日。我國古代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

遭讒言被放逐後,目睹楚國政治日益腐敗,又不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力拯救危亡的祖國,於是自投汩羅江以殉國。此後,人們為了不使魚蝦吃掉其屍體,紛紛用糯公尺和麵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炸糕的**。這風俗已傳到了國外。)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中國傳統節日時間,來歷,習俗?

1.除夕 農曆十二月三十 公曆2月2日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 守歲 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 貼春聯 貼年畫 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2.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公曆2月3日 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 餃子 湯圓 大肉丸 全魚 美酒 蘋果 花生 瓜子 ...

中國傳統節日由來的清明節的來由,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與習俗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

中國傳統節日,全部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傳統節日形成,是乙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中國的傳統節日有 除夕 臘月最後一天 春節 正月初一 元宵節 正月十五 寒食節 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 陽曆 4月5日前後 上巳節 農曆 三月初三 端午節 農曆 五月初五 七夕節 農曆 七月初七 中秋...

中國傳統節日,全部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七夕節 農曆七月初七 元旦 春節 上巳 寒食 清明 端午 乞巧節 中秋 重陽 社日 全部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傳統節日形成,是乙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中國的傳統節日有 除夕 臘月最後一天 春節 正月初一 元宵節 正月十五 寒食節 清明節前...

中國傳統節日,全部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全部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傳統節日形成,是乙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中國的傳統節日有 除夕 臘月最後一天 春節 正月初一 元宵節 正月十五 寒食節 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 陽曆 4月5日前後 上巳節 農曆 三月初三 端午節 農曆 五月初五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