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春節習俗,中山過春節的習俗

時間 2022-01-17 19:32:59

1樓:

八、祭灶、蒸花饃、寫春聯、掃塵、貼春聯。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農曆正月初一,又稱農曆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山市:春節 即農曆新年。建國後習慣稱農曆新年為春節年初一,民間從子夜起至凌晨,多以香燭、齋菜等祭祖,燃放爆竹,家家戶戶的門前都貼上新春聯,取意為除舊布新、迎春接福。

在春節期間,男女老少都注重打扮,相互見面都講些祝賀的話,長輩要給晚輩或未婚者「利是」(紅包)。許多家庭都習慣在年初一吃齋菜素食,小欖還喜吃糖餅甜食;飯後給長輩和至親拜年。是日城鄉各地到處喜氣洋洋,一派歡樂景象。

年初二,俗稱「開年」、「開(做)禡」(口語稱開牙)。民家多宰雄雞祭祖,祈求新年閤家平安,人人精神爽利。這天全家吃葷,且較平時豐盛。已婚婦女習慣在當日偕同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年初三,俗呼赤口日。建國前,民家喜歡在早晨開門往外潑水和灑公尺、放爆竹,祈求全年不犯口舌是非。這天一般不拜年,甚少出街。今已無此陋習。

年初七,俗呼人日,即人的生日。許多人家習慣在當天煲粥炒粉作午飯。小欖居民則在早上吃以各種肉類和蔬菜煮成的生日粥;也有吃用蓮子、百合、花生、芝麻、橄欖仁、粉絲、乾果等煮成的生日糖茶。

客家人則喜用蘿蔔絲和公尺粉攪合煮成蘿蔔糕作午膳。

從1988年起,中山市城區石岐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日,興起一種以慈善助人為主題的稱為「慈善萬人行」的新民俗。當晚,城區內外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配以「飄色」、舞獅、舞龍、舞鶴以及其他民間藝術隊伍組成萬人大巡遊的龐大隊伍,浩浩蕩蕩地從西郊起步,沿孫文路步行至孫中山紀念堂。沿途萬人空巷,燈飾輝煌,一派熱鬧祥和的節日氣氛。

正月十五元宵節 俗稱燈節。舊俗在過去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在這天到祠堂裡或土地壇掛花燈,叫開燈或掛燈,到清明時才取下燒掉,叫結燈。此俗在建國後已少見,但部分農村仍存。

建國前的小欖地區則有燈會。當晚,一些民間組織舉行以傳統民間故事為題材所裝飾的花燈巡遊,男女青年則舉燈結伴歌唱,俗稱唱燈歌。過去,小欖在十六日還有執炮的習俗,即在廟前空地上放內藏竹子紅布條的土布炮,村民爭相執取散在空中的紅布條,執到的可取得象徵紅「炮」的鏡屏等物,預兆一年將行好運。

今已無此俗。燈會於次日晚(正月十六日)才結束,叫散燈;同時,也標誌著春節活動已盡興而止。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山有很多鎮,各個地方不一樣,不過都大同小異啦。

中山過春節的習俗

4樓:

中山過春節的習俗:掃屋、炸煎堆、炸角仔

1、掃屋

掃屋的工夫,一般是由家中的男性做,與此同時,家中的女性就負責家裡的洗刷工作。另外,家中的所有床上用品、衣物等等,都要大洗特洗至乾淨為止。直到全屋裡裡外外都要乾乾淨淨為止。

2、炸煎堆

俗語「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在中山民眾鎮大沙田水鄉,每逢歲晚和新年,都有開油鍋炸爆谷煎堆的習俗,取其「煎堆轆轆,金銀滿屋」之意,並作為過年祈福和親友拜年互送禮等物品。

「煎堆」的主要原料是糯公尺粉,加食油和糖水揉好,裡面裝上餡,便可以下油鍋炸,餡料以甜為主,也可以裝上鹹餡。在煎堆外層沾一點芝麻,放下油鍋後便需不斷用鐵絲編成的爪籬擠壓,使粉料中的空氣受熱膨脹,於是煎堆便漸漸像氣球般漲大,外皮炸得黃澄澄的,又漂亮又香脆。

傳統的煎堆受冷後會慢慢癟下來。為了使煎堆仍然保持原來的形狀,中山人從實踐中摸索出不少辦法。例如在糯公尺中摻入墨魚骨粉(俗稱「海鰾」),或者是煮熟揉爛的蕃薯,這樣炸出來的煎堆在保持香脆口感的同時,可以幾天都不變形。

3、炸角仔

角仔又稱「油角」,是中山人過年的必備食品,不少家庭現在還保留著自炸油角的習慣。炸油角是中山的傳統小食,形狀似「荷包」。中山人過年要炸油角,是取「起鑊」的意頭,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鑊,炸煎堆和油角了。

開油鑊炸些煎堆油角,是為祈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鑊似的油潤、富足。油角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荷包飽脹,賺到盆滿缽滿。

5樓:rose熏衣草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後,天帝玉皇於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

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乙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

春聯的乙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給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祭祖,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7、逛廟會

逛廟會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春節情結,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的宗教儀式,廟會之時,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場」以祭祀神佛,人們也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廟會期間,也少不了商販叫賣、民間藝術表演。

廟會上有許多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傳統專案,比如,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

8、觀社火

除了廟會,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年節娛樂活動。社火源於古老的土地神與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

在以農業文化著稱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的立足之本,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並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於是形成了尚火觀念。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

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成為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9、舞龍

舞龍,又名「耍龍燈」、「龍燈舞」,是漢民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慶節日,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

舞龍起源於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

關於舞龍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乙個傳說:一天,龍王腰痛難忍,龍宮中的所有藥物都吃了,仍不見效。只好變成老頭來到人間求醫。

大夫摸脈後甚覺奇異,問道:「你不是人吧!」龍王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

於是大夫讓他變回原形,從腰間的鱗甲中捉出一條蜈蚣。經過撥毒、敷藥,龍王完全**了。為了答謝**之恩,龍王向大夫說:

「只要照我的樣子扎龍舞耍,就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件事傳出後,人們便以為龍能興雲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龍祈雨,並有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矩。

10、舞獅

舞獅,也叫「耍獅子」、「獅子舞」,它與舞龍一樣,是我國的傳統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又會在春節或慶典活動舞獅。

舞獅開始於南北朝。在我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北方舞獅和南方舞獅兩種。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乙隻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

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

南方舞獅主要流行在廣東。這種舞獅由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獅子的造型、式樣、顏色多與北方獅不同。

舞獅者穿各種燈籠褲,上穿密妞扣的唐裝燈籠袖衫或背心,可見舞獅者全身。舞獅要使出渾身解數。

春節有哪些民間習俗,過春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春節的民間習俗有 1.貼門神。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2.放爆竹。中國民間有 開門爆竹 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 爆仗 炮仗 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

遠安春節習俗,遠安的春節習俗

湖北遠安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 清泰平安 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 新年抓財 有希望的後生 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 出人頭地 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 百好 以圖吉利。荊州 沙市一帶,第 餐要吃雞蛋,意謂 實實在在,吉祥如意 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

春節有哪些民間習俗,春節的習俗,春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春節民間習俗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 開門炮仗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 滿堂紅 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拜年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便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 刺 ...

春節習俗是,春節的時間和習俗是什麼?

春節的時間是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才結束。春節是中國的民俗,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又稱之為過年,意味著新的一年開始。春節有哪些習俗呢?1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習俗 春節一般以吃年糕 餃子 湯圓 大肉丸 全魚 美酒 蘋果 花生 瓜子 糖果等為主 放鞭炮 給壓歲錢 拜年 走親戚...

求春節習俗作文,求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可以寫,關於春節的事情。特別是關於開心事情。求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求一篇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拜託!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 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貼春聯 倒貼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