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歷史問題,高中歷史問題

時間 2023-05-14 16:25:08

1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做呀,我就是這樣學歷史的。

我的方法是,把歷史分為三條線:

一是政治史(包括軍事史)

二是經濟史。

三是文化史。

和你要的一樣,自己整理出來記到筆記本上。這種事還是要身體力行,自己做。

我建議不要做成**的,就是三條線一條乙個小筆記本就行了。

做完也差不多學完了,不要死記。

2樓:朱志崗

自己整理,更容易記住,也容易掌握。你已經找到方向,走下去吧。

3樓:匿名使用者

想得好,我也自己做的,這樣太辛苦了,不過還要靠自己才行。如果真的想要看別人的成果,直接問老師就行了啊,那裡肯定有最全的材料,不過這種拿別人的沒意義。。

高中歷史問題

4樓:匿名使用者

1、問鼎中原,說明王室衰微,諸侯勢力抬頭企圖奪取**政權。周天子對諸侯的控制減弱,諸侯不再履行應有的義務,符合題意。

2、諸侯履行了服從天子命令,隨從作戰的義務,與題意不符。

3、與分封制互為內外的宗法制要求嫡長子繼承,「立子以貴不以長」,故3符合題意。

5樓:匿名使用者

問鼎中原後出現的就不是分封制了,而是世襲制了。在禹的兒子啟在其死後繼承了禹的地位,從此開始了"家天下"的局面;商代則形成了"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權力繼承規則;周代則形成了嫡長子繼承制。

而「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正是說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現象。

希望對你有幫助。

6樓:哈嘍

因為統治的疆域擴大了,還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導致統治階級素質的降低,導致分封制的崩潰。

7樓:空城

1你應該曉得啊,三也很好理解,為嘛我表達不出來,汗。

8樓:笑爾

選擇1 問鼎中原處於春秋戰國時期, 諸侯兼併戰爭頻繁。 分封制逐漸遭到破壞 。

但我覺得應該沒有3 因為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屬於嫡長子繼承制的具體規定正是在西周早期確立的,那時分封制並未遭到破壞。

9樓:匿名使用者

3『立子以貴不以長』可看出是禪讓制,君主把位置讓給有才能的人,例如堯舜禹。

1與題意無關。

2你看選項已經有個「諸侯」了,還能不是嗎?

10樓:7風之殤

因此問鼎中原代表著周王朝分封制的土崩瓦解,代表著分封制中王-諸侯-士大夫-平民的階級層次的崩潰;c:分封制要求的是嫡長子繼承制,就是第乙個老婆生的第乙個兒子來繼承父親的爵位。我覺得c挺對,答案應該只有a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1問鼎中原 出自春秋時間。你結合這個成語的歷史背景來看。鼎是象徵王權,問鼎中原表示王權衰落。

2、這個是古代嫡長子繼承制度,我沒看懂!只能解釋一半不好意思。

高中歷史問題

12樓:匿名使用者

a項,因為新中國建國初期,小農經濟仍然是主要生產方式。當時我們的主要任務仍然是推翻封建主義並掃蕩其殘餘,徹底打倒反動地主,所以,當時的土地改革主要是打倒土豪分田地,實際上就是在維護普通農民的利益、維護小農經濟。

b項,因為經過了土地改革之後,我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才算完成,之後,到了1956年前後,開展了社會主義革命,也就是工業合作社和農業合作社,才打破了小農經濟,真正建立了向工業化社會轉型的基礎。

c項,英國圈地運動,就是為了打破小農經濟,實現全社會的工業化,才開始的。其方式幾乎稱得上殘暴和血腥,利用手中的強大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新型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土地和資源。

d項,蘇聯農業集體化,性質跟新中國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一樣的。

13樓:網友

材料認為要實現工業化,就必須衝破小農經濟的束縛b項,由於土地改革後的農民土地私有制不利於我國開展大規模的工業建設(「一五」計畫),因此才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

c項,英國的圈地運動有利於資本主義在農村的擴充套件,自然有利於工業化的實現;

d項,為了擺脫蘇聯工業化建設中糧食的困難,蘇聯實行了農業集體化;

a項,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仍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沒有衝破小農經濟的影響。

因此 綜上所述 選a

14樓:鴻歸蛩病

用比較簡單好理解的方式和你講吧。

首先,抓題幹。衝破小農經濟是關鍵點。只有a不符合這一點,b對農業改造,肯定是衝破了。

c是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一件逐步工業化的現象,所謂的羊吃草,肯定是衝擊了英國舊有的小農經濟了。d是蘇聯的農業改革,走向集體化,肯定也是衝破原來的小農經濟。所以bcd都是。

a是分配土地,實現農民土地所有制,說白了就是把地主的地的所有權給農民了,農民自己有地了。但是還是農民自己種自己地,還是小農經濟,沒有走向像蘇聯的集體化,英國的工業化,或者社會主義改造那種逐步工業化的道路,所以a不是。

其實還有乙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歷史背景。bcd的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都是各國各自工業化的時間點,所以那時的事肯定是和工業化,衝破小農經濟有關係的。a發生在建國初,還沒有進行這種工業化的革命,所以一般都不是的,這是乙個小技巧。

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儲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15樓:網友

bcd都是工業化的程序。

a是將生產資料的分配問題解決,是把地主手上的土地分給農民的改革。 先讓農民們都有地種,然後在改革,就是b。

所以a不是b是。

c就是英國革命中的事,所以一定是的。

d也是。

16樓:匿名使用者

選a,建國初期的土改,只是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實質並沒有改變小農經濟的形式。

高中歷史問題

17樓:屈徽

。 五四運動後,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以社會主義為奮鬥目標,以廣大人民群眾為基礎的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8樓:網友

1.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起了領導作用 2.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

高中歷史問題

19樓:憶夢星琳

注意關鍵這兩個字,不過你說的也是有道理的,可是高中的歷史題就是這樣的,很多糾結的選項,感覺兩個都有道理。

但是對中國後期產生重要影響的事件應該是中美關係緩和吧,因為當時美國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老大,和美國關係緩和等於和資本主義世界關係緩和。中國大陸之所以能加入聯合國取得合法席位,因為有當時主要有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援,而且中國大陸**還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

所以關鍵事件還是中美關係緩和,為以後中國的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也是產生了很大影響。並且中美關係緩和的話,也能支援中國大陸在聯合國的地位,不僅能夠有第三世界的支援還能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承認。

20樓:活捉懶羊羊

等我到高中在告訴你咯。

有關高中歷史的問題

21樓:凌湖幽荷

公民法的應用範圍只限於羅馬公民,為的是緩解當時羅馬國家內部的經濟和社會矛盾,最終目標是維護羅馬帝國的統治。維護羅馬帝國統治的應該是《民法大全》萬民法是隨著羅馬擴張而逐漸發展的,最終成型在《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

商人的利益受到侵犯,按照法律收到賠償,不受地區,身份的限制,顯示了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的基本準則。

22樓:晴明夢

第二個估計是想說那商人不是本地人,法官卻能秉持公正。

高中歷史問題

23樓:董宛若微風

1分封制 郡縣制 行省制。

2 奴隸主貴族 封建地主階級 分封制 **集權制。

24樓:銀城刀神

1分封制(西周)、郡縣制(秦漢,包括郡國並行制)、行省制(元)

25樓:惜上陌

1.西周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

2.奴隸主 君主;封建制 分封制。

高中歷史問題,會的幫幫忙,謝謝大家啦

重農抑商 統治者不能正確認識商的重要性,農民受壓迫 商人比農夫生活富裕。朝廷重農抑商沒有得到實現。反映了法律應體現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從而達到法律保護實質上之平等 這個控訴,揭露了前漢初期農民生活和商人生活之間的顯著差別,並說明沉重的賦稅只能使農民窮而商人富。以這種方式利用 剝削農民的商人,常常把...

關於日本歷史問題,歷史問題(關於日本的)

甲陽軍鑑 一書,作者一般認為是高阪昌信。但是也有部分的史學家認為是江戶時代的兵學者小幡景憲假借高阪昌信之名所著,或是山本勘助之子所著,借用高阪的名字來發表。內容主要是描寫江戶時代日本甲州地區的軍事專書。是目前所有的史書當中,對於武田信玄的用兵理論 兵制 軍團編成 兵器運用,描寫的最為詳盡和正確的史料...

關於元朝的歷史問題,歷史問題,關於元朝的

這個問題問的好,元朝開國皇帝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蒙古人崇武輕文,擅長輕騎兵閃電作戰。蒙古人最崇拜的圖騰是狼,他們在軍事上的謀略都是跟狼學的。第乙個原因,由於元朝不重文,所以科舉考試之類的文學發展在元朝基本沒什麼大成就,一些文人因為受不到朝廷重視,所以就只能在一些茶館酒館裡一...

高中歷史,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問題,高中歷史求解 1 怎麼理解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礎上的 2 怎麼理解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

分封制就是立了大功或是皇帝之子 一般都是皇帝的兒子 就能成為諸侯或王獲得封地土地 宗法制就是將原本身的東西 有數量的土地 分下去,嫡長子繼承核心的肉 最多最好的土地 剩下的次子 隨便喝點湯,東西會越分越少,就跟劉備雖是皇親 劉皇叔,但是到了他這代啥也沒分到了!宗法制給天下人立規矩,象有什麼好東西都留...

請教幾個歷史問題,高手幫幫忙,一些歷史問題,高手來幫忙解決一下

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顧名思義就是發源地不同,大河文明主要集中在河流附近,比如黃河文明。兩河文明。海洋文明是以古希臘為代表的,等 一些歷史問題,高手來幫忙解決一下 1兵馬強盛 2從屬關係大夫是丞相的下屬 3大漢相當於皇帝 4扶植新勢力,但是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5南朝在江南生活富足容易失去鬥志而貪圖安逸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