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時期的歷史問題,三國時期歷史問題

時間 2022-01-04 02:07:34

1樓:匿名使用者

牧之一職,起源極早。傳說舜時置天下為十二州,設立州牧,一稱州伯,牧在這裡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各個州的行政長官。夏代天下為九州,也有州牧,職能同舜時。

到了商周兩代,牧也還是地方長官,季就曾擔任牧師。應該說明的是,這時的牧,並不任職於地方,《禮記。曲禮下》記載:

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八命之類的人物,出於地方,入朝輔佐天子。負責監察、監督諸侯。

同時,在夏代到周朝還有牧人、牧正等官掌畜牧,和牧或者牧師不是一回事。   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漢武帝時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

後廢置無常。東漢靈帝時,為鎮壓農民起義,再設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如漢末劉表為荊州牧,袁紹為冀州牧,都等於割據政權。

以後歷代設都督、總管、節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廢。唐宋時惟京師或陪都地方最高長官以親王充任者,尚稱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廢。清代往往借作知州的別稱,實際上遠非東漢州牧之比了。

東漢末年,劉焉、劉璋父子曾做過益州牧,然後劉備靠諸葛亮取得益州牧的位置,劉備死後,他兒子劉禪做了蜀漢皇帝,諸葛亮領益州牧。

而太守,原為戰國時代郡守的尊稱。西漢景帝時,郡守改稱為太守,為一郡最高行政長官。歷代沿置不改。

南北朝時期,新增州漸多。郡之轄境縮小,郡守權為州刺史所奪,州郡區別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廢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後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

明清則專稱知府。秦時設郡守,漢景帝更名為太守,為一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不能叫一城太守,太守是乙個郡的長官,一郡又分好幾個縣。郡太守,二千石屬於高階**。裨將軍中級軍職二百石。

差距很大,不可能太守封裨將軍,再說乙個文職乙個武職,也是不一樣的。州牧,漢末設定,領一州事,州下又分數郡,州牧兼任太守相當於省長兼任市長,理論上是可以的,不過沒有看到相關記載。

3樓:

太守為一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州牧為一州之行政長官,那時的州相當於現在的省,州的長官叫州刺史和州牧,相當於現在的省長。郡相當於現在的市,郡的長官叫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郡下有縣,縣的長官叫縣令,相當於現在的縣長。

4樓:小巷來客

可以的.三國是乙個動盪的時代,一人多職是正常的,甚至文人被封武將官職的也有,比如張昭就被封過虎憤中郎將.至於當了州牧可不可以當太守,其實也是可以的.

像諸葛亮的官職,就是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兼徵北大元帥;像魏延,是前將軍,都亭侯,漢中太守.其實太守就相當於市長,文武皆可.不過三國時期就是武將居多,畢竟要經常打仗的.

至於陴將能不能當太守有的問題,畢竟太守也是乙個不小的官,一般陴將當上太守後相應的軍介也會提公升,不過人還是那個人.

關於三國時期的歷史問題

5樓:152mm的大管子

蜀國與南蠻的關係和魏國與西域的性質是不一樣的

只要簡單看地圖就可以了解,南蠻位於蜀國的南方,魏國的反方向。蜀國要向魏國進攻的話,南蠻就相當於蜀國的大後方,因此諸葛亮為了保持長期戰爭中的後方穩定,必須選擇可靠的太守並駐軍。如此一來,後方穩定的蜀國才能全力與魏國作戰。

然而西域相對魏蜀兩國的戰線過遠,以當年的交通條件,實質上西域對魏國就是一塊飛地,不論得失都不能影響魏蜀兩國的戰爭,再加上距離過遠難以有效統治,甚至難以有效對軍隊進行補給,所以魏國乾脆任命當地人進行統治,也不加以駐軍,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你想想看,使用當地人管理當地人,在民族問題等問題上都好解決管理。比如日本人為什麼扶持溥儀和汪精衛建立偽**。和我國現在的民族自治區有異曲同工之妙,就好像你是a族人,你們那裡90%都是a族人,但卻是10%b族人管你,你會高興嗎?

三國時期歷史問題

7樓:景飛國

襄陽太守呂常

當時曹仁、滿寵、呂常堅守城池,關久不攻不下

所以導致關公兵敗,並沒有攻下襄陽

8樓:匿名使用者

襄陽守將是呂蒙,後來就是呂蒙從襄陽出兵偷襲擊敗關羽的

9樓:匿名使用者

襄樊二地都是曹仁管轄,也就是現在乙個省裡的兩個市而已,省長是曹仁也就是當時的太守或者都督,鎮守樊城的確是曹仁沒錯,那麼襄樊以及所屬各地都是曹仁及其心腹把守,襄陽守將是文聘和賈逵,文聘是主將,賈逵相當於軍師,他們防守江陵關羽因為抵擋不住關羽初次的進攻(襄陽雖是大城,但曹仁把重兵囤積在樊城以便救援四方,因為新野也在劉備江夏,孫權廬江的攻擊範圍內)才向樊城曹仁求援,也就有了後來曹仁死守樊城,最後得以借孫權之力解圍。

10樓:檻外隱士

曹仁被圍困於樊城,呂常被圍困於襄陽城。所以關羽圍困兩座城池,就是因為他帶來了絕大多數荊州守軍,以致荊州失守。

11樓:路西法君王

守將是呂常,是被圍城沒有攻破

12樓:鬱薄廖之槐

我怎麼知道你指的是那段歷史啊,難不成我還把所有三國的歷史都告訴你啊,那你還不如去買《三國演義》呢,說清楚點嗎,拜託

13樓:匿名使用者

要是攻破了,亭侯還能敗走麥城,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先主被陸遜火燒連營,最後託孤於孔明,薨於白帝城麼?

三國歷史問題

14樓:匿名使用者

還是按時間來回答你的問題吧

先是黃巾起義。張角起初是宣傳太平道,用法術、咒語到處為人醫病。可能是因為心理作用,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後,都不藥而癒,所以張角的信徒越來越多。

發展了十幾年後,張角的信徒有數十萬,遍及八個州,其中除了普通百姓外還有不少豪族、官吏。這時的張角開始打起推翻漢室的心思,並在積極做準備。但因為有人叛變,張角不得不提前發動起義,因為起義軍都頭裹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之亂」。

這時漢室任免何進為大將軍統領全國鎮壓黃巾軍。

然後就是董卓入關。董卓是因為袁紹的建議被何進召喚入關的。這得先說外戚和宦官。

東漢末年,繼位的皇帝都很小,小皇帝不能管事,國家大權就落入皇后和皇后家族手裡,皇后的家族就是外戚。小皇帝長大後要奪回權力,只有靠身邊的宦官。因為是靠宦官奪回大權,所以皇帝對宦官格外信任並加以重用,宦官也就越來越囂張跋扈。

黃巾之亂後,漢靈帝病死,大將軍何進想趁機剷除宦官,但是又不自信,於是徵求部下建議。曹操認為宦官之所以囂張,完全是因為皇帝對他們的信任,現在漢靈帝已死,宦官沒了皇帝的保護是完全不必放在心上的,隨便派個人就能把宦官給搞定了。而袁紹的建議則是讓天下諸侯入京共同剷除宦官。

何進採取了袁紹的建議,把董卓給召過來了。結果是董卓還沒到,宦官們已經知道了何進的計畫,於是先下手為強,殺了何進,而袁紹這幫人又把宦官給殺盡了。

再是討伐董卓。這有3個要注意的。

1、首倡義兵的是曹操和張邈。(《三國志·張邈傳》「董卓之亂,太守與邈首舉義」),但.聯軍成立「發矯詔」者為東郡太守橋瑁,不是曹操也不是袁紹。

2、是曹操推選袁紹為盟主的

3、孫堅是袁術手下,並不是乙個獨立的割據勢力。

因為「發矯詔」的不是袁紹,所以各地諸侯並不是是因為袁紹的威懾力才聯合起來的。而曹操推選袁紹為盟主並且被諸侯們認可,原因有兩個:一是袁紹「四世三公」,有背景有身份,像曹操就不行,因為曹操是宦官曹騰的孫子;二是袁紹在反對董卓方面名氣大,當初董卓要廢了少帝,群臣都不敢說話,只有袁紹站了出來表示反對,而且和董卓劍拔弩張,別看董卓是袁紹叫過來的,袁紹這個人也還是有原則的。

總之袁紹是盟主的合適人選。

袁術很菜確實沒錯,但是孫堅只是袁術的部將。討伐董卓時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孫堅為先鋒,一直打勝仗,這時有人進讒言,說孫堅太厲害了,打倒董卓只是打敗一匹狼,但如果讓孫堅發展起來那就是養了乙隻老虎,袁術於是斷絕給孫堅部隊糧食,結果孫堅部隊大亂,被華雄趁亂擊敗,孫堅連夜趕去見袁術說道理,袁術無話可說,只好斬了進讒言的人表示道歉。

從這事可以看出,袁術是很提防孫堅的,而且袁術也完全有能力管住孫堅,因為孫堅的兵源、糧食都得仰仗袁術。後來孫策用玉璽換得袁術的士兵和糧食,打下江東得到根據地,這才脫離了袁術。而孫堅要想脫離袁術單幹,那是不可能的。

最後就是曹操和劉備的身份。曹操是宦官曹騰的孫子,家裡有錢有勢,再加上曹操這人也確實有能力,所以能很快當上了大官。而劉備,在《三國演義》裡劉備見漢獻帝時有說身世: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

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

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

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

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

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

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

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家裡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劉備父親那一代就是普通百姓了。再說了,少帝是被董卓給廢了的,少帝身為皇帝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握,難道劉備的皇室血統比少帝更純?

15樓:匿名使用者

問題一,劉表,袁術,孫堅的關係很複雜,基本的情況是袁術罩著孫堅的,因為袁術和劉表因為在地界上問題,關係很緊張,而早年,孫堅做長沙太守的時候襲殺了荊州刺史王叡,故劉表和孫堅關係不和,所以基本上的關係是袁術和孫堅一夥的,只是實力上袁術遠遠強於孫堅,軍事上袁術一直接濟著孫堅,雖然袁術這個人人品不怎麼樣,但是跟孫堅的關係還是可以的。袁術是老牌軍閥,雄踞淮南。孫堅的實力跟袁術差遠了,要知道,各路諸侯都想借反董卓來壯大自己的實力,那麼強者首先考慮的時候儲存實力,弱者考慮的是通過武力建立功勳來提公升自己的威望,這也是曹操孫堅等捨命相拼的原因。

孫堅是劉表手下大將黃祖殺死的,這跟高導高半仙演繹的差別巨大,後來孫策為了報仇,狂攻劉表,也殺了黃祖。所以劉表跟孫氏的關係相當差,後來赤壁之戰的時候,劉表死了,魯肅去荊州弔喪其實是很危險的,足可見魯肅也是個雄才......

問題二,袁術袁紹是士族,類似今天富二代,家裡四世三公,(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文職中最大的官),威望高,袁紹當反董聯盟的首領的時候,只是小小的渤海太守,相對於今天乙個地級市的市長,所領導的是州牧刺史等,就是今天的省長,省武裝部部長,明顯是越權,那就顯示出袁紹是有背景的,漢朝很特別,是個注重士族的時代,因為漢朝的維持必須依靠士族穩固,可以說地方上士族的勢力絕對可以影響漢朝的統治。我們一般講中國歷史,一般的順序就是漢朝以後就是隋唐,嚴格上不提晉代,就是因為從漢朝到隋唐是乙個過渡時期,過渡的就是士族地主階級時期。另外提一點,袁紹和袁術是兄弟,親兄弟,同父異母,袁紹比袁術大,但袁紹庶子,妾生的,袁術是正妻生的,這樣袁術是一直看不起袁紹的,兩個人的關係相當差,高半仙拍出來的兩個人還開心地和著小酒,的確實很離譜。

早在董卓之亂的時候,袁紹只是渤海太守,而袁術確是大漢的後將軍了,雖然袁術人品差,能力一般,不合否認的是在漢桓帝的時候,他是當時中國比較強大的軍閥之一。

問題三曹操是個苦孩子,曹操跟袁紹張邈他們是發小,從小一起玩大的,但是沒有袁紹幸福,曹操的第一桶金應該在兗州,兗州刺史劉岱和東郡太守橋瑁火併的時候,劉殺了橋,趕上黃巾起義,曹操佔了大便宜,去兗州救火,黃巾賊又殺了劉岱,曹操乘機就佔了兗州,後來又得了三國時期最大的人才庫——潁川,曹操的五大謀臣有3個半都是潁川的。至於董卓進京,講講大體的情況吧,支援劉漢王朝的三股力量:外戚,宦官,士族。

外戚就是皇族的娘家人,代表人物是何進,宦官就不用解釋,大家都知道,至於士族,在問題二里提過了,主要實力在地方上,這樣在皇宮裡基本就是外戚和宦官爭權,外戚勢力的大將軍何進準備對宦官下手,但是訊息走漏,宦官先動手,殺了何進等,把皇宮搞得一團糟,這樣,何太后就出面請西北軍閥董卓進京出面調解,大體就是這個意思。

問題四黃巾起義大概在公元183,其實黃巾起義名義上首領是張角,其實是很鬆散的,黃巾起義還有個很大的特點是,拖家帶口的,甚至還有帶著勞動工具,牲口的,跟難民一樣,與其說是起義,還不如說是難民避難,沒有統一的指揮領導者,戰鬥力很差,這樣說來,曹操在青州能擊敗號稱百萬的黃巾兵就不奇怪了,然後收編了百萬黃巾兵中的三萬人,號「青州兵」,據說是曹操的最精銳,一百萬濃縮成三萬人,看起來是精華(至少高導就是這麼演繹的),事實證明,張繡一隊騎兵就把青州兵打垮了.....

三國時期曹操的歷史簡介,三國時期曹操簡介

曹操 155年 220年 沛國譙 今安徽亳州 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192年,佔據兗州,打敗青州黃巾軍,選其精銳30萬,編為 青州兵 196年,迎漢獻帝都許,挾天子以令諸侯 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同年,他在北方實行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問題,對...

關於三國時期的孫策的詳細,關於三國時期的孫策的詳細資料!

孫策 175年 200年5月5日 1 字伯符,吳郡富春 今浙江杭州富陽區 人。孫堅長子 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孫吳的奠基者之一。興平二年 195年 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進攻樊能 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建...

歷史上三國時期有哪些才女,三國時期有哪些才女

歷史上三國時期有蔡琰 甄宓等才女。蔡文姬 生卒年不詳 名琰,原字昭姬,晉時因避司馬昭之諱,改字文姬,東漢陳留圉 今河南開封市杞縣 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漢末三國著名的文學家,精於天文數理,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代表作有 胡笳十八拍 悲憤詩 等 甄氏 182 221 字嫦娥,別稱...

關於三國時期的成語,關於三國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 1 髀肉復生 劉備 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2 後患無窮 劉備 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3 如魚得水 劉備與諸葛亮 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4 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 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5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

我需要三國時期的笑話,關於三國的笑話

曹操煮酒論英雄 曹操請劉備吃飯,席間,劉備放了乙個屁,很是尷尬 身後趙雲忙說 諸位莫怪,屁從雲中來。關羽不幹示弱,上前一步說 屁從羽 雨 中來。張飛嚷道 屁是飛來的。說罷四人哈哈大笑。唯獨曹操沒笑,他對此事深有感觸。送走劉備等人後,曹操對部下說 劉備屬下見主公有個閃失,都爭先恐後的搶著承 擔,真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