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司馬徽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時間 2022-02-14 05:24:48

1樓:喜腦弓子

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乙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

2樓:匿名使用者

我暈~~不是「實」是「時」

司馬徽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原文如下:

徽(司馬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玄德曰:

「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

此四人務於精

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嘗抱膝長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眾問孔明

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潁川之

多賢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觀天文,嘗謂群星聚於潁分,其地必多賢士。」時雲長在側

曰:「某聞管仲、樂毅乃春秋、戰國名人,功蓋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過?」徽笑

曰:「以吾觀之,不當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雲長問:「那二人?」徽曰:「可

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眾皆愕然。徽下階相辭欲行,玄德留之

不住。徽出門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言罷,飄然而去。玄德嘆

曰:「真隱居賢士也!」

孔明雖然遇到了能夠讓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是此時漢室已式微,儘管孔明身負雄才大略,懷抱天下,然想輔助劉備復興漢室已經無望了,可謂生不逢時,難道不可惜嗎

3樓:奔騰小馬

孔明雖然遇到了能夠讓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是此時漢室已勢微,儘管孔明身負雄才大略,懷抱天下,然想輔助劉備復興漢室已經無望了,可謂生不逢時,難道不可惜嗎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4樓:淺酌低歌輕和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的意思是:

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乙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一心為大漢盡忠,但是他盡忠的時候,大漢其實已經是乙個空殼子了,而且當時曹魏、孫吳的政權都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諸葛亮要實現自己興復漢室的目標,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所謂的未得其時。

這句話中的,孔明未得其時,並不僅僅是指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間。未得其時中的這個「時」字指的是天時中的時,是諸葛亮出山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正是因為他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最後還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後落得個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壯結局。

5樓:張某某

其一為天時 ,其二為大勢 。

其一 : 天時 , 顧名思義孔明出山時 , 曹操已獨據天下其七八 。 而劉備兵不過幾千 。

另 , 劉備經常自詡匡扶漢室 , 而眾人皆知漢室氣運已盡 ,可劉備還不自知仍自詡為漢室宗親 。 其實匡扶漢室只為起兵之名但萬萬不可以此自詡而打天下 。 此為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 , 曹操挾天子獨佔天時 , 孫權占地利 , 劉備則獨佔人和 。

其二 : 大勢 , 自曹操得天子以挾天子令諸侯為名 , 獨順大勢而為 。 荀彧曾言 :

主公最善順勢而為 。 此時曹操天下獨佔七八 , 擁兵百萬 。 兵將謀士雖不如劉備 , 但良將眾多 ,且荀彧郭嘉程昱雖不如孔明 ,但差之不遠矣 。

此為大勢所趨 。

個人見解 , 如劉備其仁義迂腐減其三 ,則可與曹操平分天下 , 而去其五 ,則獨佔天下 。 其實孔明出山時機無謂 , 但個人認為其意思大致是劉備生不逢時 。此人如若在太平盛世絕為明君 , 但生於亂世則必敗矣 。

縱觀古往今來 , 秦皇嗜殺如命得天下 , 唐皇世明殺其兄得皇位 ,宋朝黃袍加身起兵得天下 , 明朝朱元璋性嗜殺 。 其他無疑為此 , 哪位開朝皇帝為仁義之君 ? 故劉備生不逢時 。

徐州再三退讓終得其州 , 荊州則再次退讓 。 以此得知劉備雖明主 ,但卻不該生於亂世 。

其上只為個人愚見 , 各位客觀勿怪 。

6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得到了乙個會識才,用才的君主劉備,事後也證明了劉備確實重用了諸葛.但是征伐打仗,擴張版圖並不是其最大的優點.無奈這又是乙個亂世,大家都想創業當皇帝,包括劉備在內,諸葛也不得不跟著到處打仗.

最後結果你也知道了,偏安一隅的時候,把巴蜀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條,具體的可以看三國志陳壽對諸葛治下的巴蜀的評價,基本上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情景.但是打仗的時候,六出祁山,外人評價貶大於褒,事實也差不多,當然這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過確實再沒有給蜀國爭取更多土地,更大版圖了.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孔明得到了會用他的劉備,但這個亂世不適合諸葛發揮長項,有點生不逢時的意思.

7樓:雪兒趣事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8樓:邦德鋼構

他們都在胡扯,事後諸葛亮!我來告訴你什麼意思!當時劉備47歲,諸葛亮27歲,劉備已到暮年,諸葛亮正當壯年,水鏡先生飽讀史書,知道千古君臣相遇,年齡不能差太多,尤其是君!

看看商鞅為什麼能成功,就是秦孝公才20出頭,吳起為什麼會失敗,就是楚悼王太老了!水鏡先生著眼於此,才會說不得其時!事實證明,劉備死的早!

可能你會問,劉備死了,諸葛亮還是一樣大權在握,不是一樣在繼續劉備生前政策和目標嗎?告訴你,劉備就是劉備,諸葛亮是諸葛亮,雖然目標一致,但是,誰當這個家,結果就有本質的區別!劉備天生就有乙個領導者,他有他的個人魅力,可諸葛亮就不行了!

劉備有皇叔身份,有禮賢下士的氣量,打荊州有荊州的才俊相輔,打益州有益州的人才幫忙,可諸葛亮呢,是不是只知道乙個姜維?所以,回答歷史問題,要以當代人來看!

9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令雖然遇到了能夠讓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是此時漢室已式微,儘管孔明身負雄才大略,懷抱天下,然想輔助劉備復興漢室已經無望了,可謂生不逢時,難道不可惜嗎?「臥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這句話中的「時」指的不是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機,而是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天時」。「臥龍雖得其主」是說諸葛亮投奔劉備是找對了人,但「未得其時」,意思是說諸葛亮不得「天時」,所以他六出祁山不勝,最後秋風五丈原,只落得乙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

實際上,這句話是**中寫的司馬徽的一句讖語,而不是說當時諸葛亮的某個情況,所以司馬徽才會為諸葛亮感到可惜。轉

10樓:劍信

欲得天下需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其中最重要的天時被曹操所佔,挾天子以令諸侯,徐圖霸業,天下九州,曹操已獨佔一大半。孔明出山時,天時已失。

而江東有長江天險,佔盡地利。所以留給劉備的只有人和。就是這個人和。

也被一分為三,劉備只佔其一而已。劉備雖是明主,但此時的天下格局已經非常明朗了,孔明不可能不明白僅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力挽狂瀾。最好的結局就是三分天下。

所以水鏡先生才會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惜哉!如果孔明能早早的遇到劉皇叔,或許蜀漢的歷史將會改寫。

為什麼司馬徽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1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現在的地位非常高, 高到文人方面基本沒有什麼人能夠超越的地位;這和歷代文人的吹捧不無關係, 為什麼呢? 孔夫子說了, 讀書都是為做官的(學而優則仕); 但有點不好意思主動去要! 如果有人主動來給我官做,那就更好了, 當然主動給官做, 如果主動上門請則更好了, 最好有個人出來三請四請才最好!

而歷史上也基本只有劉備三次請諸葛亮(不僅劉備去了,還去了三次; 太牛了!). 歷代文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諸葛亮的待遇.

而現實生活中, 這樣的明主又是很難得到的,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歷代文人莫不對此行為大為褒揚! (易中天的觀點)

得其主說的是: 劉備三顧茅廬, 劉備必然能夠信任諸葛亮, 諸葛亮得到信任後必然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 實際後來確實也是得到很好的發揮(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曹操的專利, 諸葛亮在的時候, 劉阿斗的地位肯定是不如漢獻帝劉協的, 也就是說諸葛亮比曹操還狠, 但是曹操給罵的不行, 而諸葛亮名聲卻很好!).

不得其時:劉備見諸葛亮大概是 建安十二年底, 曹操已經基本統一了北方, 而在三國時期和三國以前, 中國的經濟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東晉以後,江南才開始成為經濟中心), 曹操佔據北方後, 必然會統一全中國(南方統一北方,貌似只有明朝朱元璋北伐和近代北伐是成功的);天下統一大勢,已經基本形成.沒有什麼變化了.

而劉備和曹操是死敵; 且劉備的能力比之曹操(劉備打戰不如曹操, 文學不如曹操, 政治眼光不如曹操, 比曹操強的只有一點就是做人),還是差了一點點; 諸葛亮跟隨劉備幹革命; 必然是一條無比艱辛的道路! 不得其時!

假設諸葛亮早五六年遇到劉備, 說不定劉備還能和曹操涿鹿中原一翻. 而建安十三歲年, 僅能夠偏安一隅已經是最好的可能了, 而劉備和諸葛亮的志向又不僅僅至於此! 所以不得其時候(有慾望,而得不到才是痛苦的.)

12樓:

因為司馬徽眼光遠矚,結合現今動亂的社會,已經看出了曹魏將會統一未來的局勢。他雖了解諸葛亮的才能,劉備渴望恢復漢室的雄心。雖精神值得贊佳,但遺憾的是,乙隻小蟲和乙隻大象博弈。

雖想極力挽回,但勝敗可想而知。所以司馬徽會感嘆,這種感嘆也隱藏著渴望奇蹟的出現,也希望劉備得諸葛亮能成功。這裡時的解釋是說:

不利的時間,不利的時候,不利的局面。他們的相遇是值得讓人感動的,只是相遇在動亂的社會和統一漢室的決心不對罷了。只能說是逆天而行,因為這樣的相遇是可悲的!!

所以司馬徽會感覺很惋惜。如果他們的相遇是太平年間。如果他們相遇時劉備兵力強足,也是值得欣慰的。

不知樓主是否滿意?望採納!!

13樓:韓中

三國志裡面評價諸葛亮"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意思是諸葛亮在理政方面很強,處理外交也強。所以適合做丞相,不適合做大將軍。歷史中的諸葛亮並不是用兵如神的人,而是治理國家的良相,放到近代就是***了吧。

這樣的人在治世更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在亂世很難力挽狂瀾。

劉備是明主,能發現諸葛亮的強處加以重用,你看三國劉備並不會讓諸葛亮帶兵行軍打戰,而是治理內務,所以劉備了解諸葛亮,重用諸葛亮,這就是諸葛亮得其主。

諸葛亮適合治世做能臣,不適合在亂世中統一軍閥,所以說不得其時。

水鏡先生司馬徽,為何不把司馬懿給劉備

水鏡先生雖然姓司馬,但是和司馬懿只是同宗,兩人關係並不親近,甚至於互相之間可能都不相識,而諸葛亮和龐統都是水鏡先生的愛徒,水鏡先生不但知道諸葛亮的性格與為人,還知道諸葛亮的報負,所以水鏡先生就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從小就跟著水鏡先生學習,在一群人中,諸葛亮的學習是最好的,而且抱負也非常高,常常以...

為什麼我的古琴徽,為什麼我的古琴12個徽

咖哩大排 新鮮了,沒見過12輝的,沒有 不好說。可以在網上找張正常的古琴 看,是少了哪一輝。可能在製作的時候沒做好,在運輸過程中掉了.雁足高低不嚴重的話問題不大,或者自己也可以解決,把高的那裡再往裡面敲幾下。估計是做工問題,不知 多少買來的?建議聯絡下購買商,協商解決。 12徽。沒見過 應該是製作失...

徽真堂產品為什麼那麼貴

提起 徽真堂 三個字,你會想到什麼?有人會想到草本姜灸真祛寒 有人會想到安徽金寨的西山藥庫 還有人會想到養生 為什麼有這麼多 徽真堂 徽真堂起源於1848年的安徽境內,從清道光二十八年延續至今。起初大家接觸到徽真堂大多始於草本姜灸或草本泡浴等專案產品,對於徽真堂而言,市場下沉一直是其在走的標準模式,...

司馬昭為什麼不稱帝啊,司馬懿司馬昭為什麼篡了曹魏的天下,卻都不稱帝呢?

很簡單,司馬昭稱帝程式沒完成就死了。甘露三年 258年 司馬昭平定了淮南三叛中的第三次諸葛誕之亂,已經基本消滅了反對勢力,加快了篡位過程。甘露五年 260年 剛烈的皇帝曹髦親自率領僮僕數百餘人討伐司馬昭。雖然這次完全是以卵擊石,曹髦毫無懸念的被殺。但司馬昭殺曹髦的行為引起了強烈的 司馬昭不得不將殺曹...

為什麼晉朝只拍到司馬懿 司馬師 司馬昭到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為止

我覺得首先,歷史題材影視劇大多聚焦於皇帝治國興國 創造輝煌的努力。西晉不符合這個條件。266年初,司馬炎登基廢除曹魏政權,建立了金朝 12年後,金朝征服了東吳國,真正統一了全國。不久,西晉 八王之亂 持續了16年,西晉很快就走到了盡頭。這樣乙個短暫的王朝並沒有創造出任何燦爛的文明。即使編劇 導演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