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早就指出諸葛亮致命錯誤,劉備偏偏不聽究竟是為何

時間 2022-02-09 12:43:33

1樓:ever一

龐統認為荊州不是乙個好地方,因為這個地方並不是說劉備集團控制所有,這個地方三國都控制了一部分,龐統認為不要把重心放在荊州,如果把重心放在荊州早晚會出事兒,但是諸葛亮認為,荊州作為軍事跳板,進可攻,退可守,所以必須要保住這地盤,龐統認為這是諸葛亮的致命錯誤,但是劉備不捨得丟棄荊州,所以他不聽龐統的。

諸葛亮龐統兩個人可以說是朋友,也可以說是競爭對手,戲劇化的是兩個人同時輔佐劉備,但是兩個人的治國方針和軍事戰略是完全不相同的,諸葛亮偏重於荊州,諸葛亮認為荊州四方要地,進攻可以直上直下,直南直北,完全是乙個軍事跳板。

龐統認為諸葛亮致命的錯誤就在荊州,在龐統看來,劉備根本沒辦法掌握整個荊州,北方有虎視眈眈的曹操集團,南方有不甘示弱的孫吳軍團,如果把荊州比作一塊肥肉,不如把這塊肥肉扔出去,讓他們兩個競爭好了,等他們兩個兩敗俱傷,劉備集團就有機可乘。

如果依照龐統的戰略思想,諸葛亮的想法完全就是異想天開,因為諸葛亮想要用荊州之地作為跳板,作為整個劉備集團的核心之一,龐統把荊州作為隨時可以捨棄的誘餌,兩者的想法完全相駁,不過劉備戎馬生涯比較坎坷,對這些地盤兒非常眷戀,所以沒有聽龐統的意見,導致了後來荊州確實讓劉備集團惹下了大禍。

2樓:

讀三國的人都知道臥龍鳳雛,得乙個安天下,可是劉備一下子得到了他們兩個人的同時輔佐,最後是失敗告終,不論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我們都只看到諸葛亮強大的光環,卻忽略了龐統,歷史上的龐統,雖然沒有諸葛亮那麼多的功勞,但是並不比他的能力差。龐統去世之前曾經說過諸葛亮的致命錯誤,可惜劉備就是不聽。

劉備的手上有三個里程碑,乙個是佔據了荊州,奪取了第1個根據地,靠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第2個是占領了益州,得益於龐統的運籌帷幄,第3個是占領了漢中,出自於法正的奇思妙想,這三步完成之後。蜀漢才基本成型,迎來了全盛的時期。

劉備在佔據荊州之後才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地盤,他東邊挨著孫權,北邊靠著魏國,正好處於兩個人之間,如果在這個地方發展壯大,就會同時威脅到對方,但是龐統和諸葛亮最大的分歧就是對於荊州的處理,赤壁之戰之後。當時的劉備疑心重重,要考慮再去奪取益州,龐統覺得應該謀取益州。

在勸說劉備謀取益州的時候,龐統否定了諸葛亮的想法,覺得荊州不是長久之地,應該把重心放在益州。主動丟下荊州,不僅可以保全關羽軍團的最強的實力,還可以引得曹操和吳國兩家為了荊州對抗,他們兩家的軍事力量就會有一些降低。關羽退出荊州的同時,還可以把荊州的人口遷到漢中,增加益州漢中的人口,增加蜀漢的軍事力量,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但是劉備就是不聽,結果就有了後面的失敗。

3樓:pisces喵

至少在表面上看來,荊州確實是塊寶地,劉備本人也不想這麼輕易放棄,才導致了最終的結果。

4樓:

因為當時劉備也捨不得放棄荊州,覺得荊州進可攻退可守,是塊寶地,所以他選擇了諸葛亮的計謀。

5樓:常大大璐

龐統指出荊州不是乙個好地方,劉備卻總想把荊州拿下。所以龐統認為這是諸葛亮的致命錯誤。

6樓:兔子立正

因為劉備的想法和諸葛亮是一樣的,他也捨不得荊州這塊寶地,所以選擇聽了諸葛亮的話。

7樓: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劉備認為龐統是為了表現自己,所以反駁諸葛亮的戰略。

8樓:海闊天空

因為當時劉備和諸葛亮想的一樣,都覺得荊州是個好地方,沒想到不受控制

9樓:

這個東西啊,各有所好,各有所喜歡的都有喜歡誰了,這個沒事情的呀。

10樓:

偏離了劉備的戰略布局。當時的益州不具備荊州戰略資源

11樓:司命南宮伊雪

他們認為諸葛亮和劉備應該放棄荊州,荊州不是乙個好地方不能被他們所用?

龐統早就指出諸葛亮致命錯誤,為何劉備偏偏不聽?

12樓:

讀三國的人都知道臥龍鳳雛,得乙個安天下,可是劉備一下子得到了他們兩個人的同時輔佐,最後是失敗告終,不論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我們都只看到諸葛亮強大的光環,卻忽略了龐統,歷史上的龐統,雖然沒有諸葛亮那麼多的功勞,但是並不比他的能力差。龐統去世之前曾經說過諸葛亮的致命錯誤,可惜劉備就是不聽。

劉備的手上有三個里程碑,乙個是佔據了荊州,奪取了第1個根據地,靠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第2個是占領了益州,得益於龐統的運籌帷幄,第3個是占領了漢中,出自於法正的奇思妙想,這三步完成之後。蜀漢才基本成型,迎來了全盛的時期。

劉備在佔據荊州之後才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地盤,他東邊挨著孫權,北邊靠著魏國,正好處於兩個人之間,如果在這個地方發展壯大,就會同時威脅到對方,但是龐統和諸葛亮最大的分歧就是對於荊州的處理,赤壁之戰之後。當時的劉備疑心重重,要考慮再去奪取益州,龐統覺得應該謀取益州。

在勸說劉備謀取益州的時候,龐統否定了諸葛亮的想法,覺得荊州不是長久之地,應該把重心放在益州。主動丟下荊州,不僅可以保全關羽軍團的最強的實力,還可以引得曹操和吳國兩家為了荊州對抗,他們兩家的軍事力量就會有一些降低。關羽退出荊州的同時,還可以把荊州的人口遷到漢中,增加益州漢中的人口,增加蜀漢的軍事力量,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但是劉備就是不聽,結果就有了後面的失敗。

13樓:ever一

龐統認為荊州不是乙個好地方,因為這個地方並不是說劉備集團控制所有,這個地方三國都控制了一部分,龐統認為不要把重心放在荊州,如果把重心放在荊州早晚會出事兒,但是諸葛亮認為,荊州作為軍事跳板,進可攻,退可守,所以必須要保住這地盤,龐統認為這是諸葛亮的致命錯誤,但是劉備不捨得丟棄荊州,所以他不聽龐統的。

諸葛亮龐統兩個人可以說是朋友,也可以說是競爭對手,戲劇化的是兩個人同時輔佐劉備,但是兩個人的治國方針和軍事戰略是完全不相同的,諸葛亮偏重於荊州,諸葛亮認為荊州四方要地,進攻可以直上直下,直南直北,完全是乙個軍事跳板。

龐統認為諸葛亮致命的錯誤就在荊州,在龐統看來,劉備根本沒辦法掌握整個荊州,北方有虎視眈眈的曹操集團,南方有不甘示弱的孫吳軍團,如果把荊州比作一塊肥肉,不如把這塊肥肉扔出去,讓他們兩個競爭好了,等他們兩個兩敗俱傷,劉備集團就有機可乘。

如果依照龐統的戰略思想,諸葛亮的想法完全就是異想天開,因為諸葛亮想要用荊州之地作為跳板,作為整個劉備集團的核心之一,龐統把荊州作為隨時可以捨棄的誘餌,兩者的想法完全相駁,不過劉備戎馬生涯比較坎坷,對這些地盤兒非常眷戀,所以沒有聽龐統的意見,導致了後來荊州確實讓劉備集團惹下了大禍。

14樓:丸子閒談文化

諸葛亮龐統兩個人可以說是朋友,也可以說是競爭對手,戲劇化的是兩個人同時輔佐劉備,但是兩個人的治國方針和軍事戰略是完全不相同的,諸葛亮偏重於荊州,諸葛亮認為荊州四方要地,進攻可以直上直下,直南直北,完全是乙個軍事跳板。

15樓:活在瓜里的籽

如果依照龐統的戰略思想,諸葛亮的想法完全就是異想天開,因為諸葛亮想要用荊州之地作為跳板,作為整個劉備集團的核心之一,龐統把荊州作為隨時可以捨棄的誘餌,兩者的想法完全相駁,不過劉備戎馬生涯比較坎坷,對這些地盤兒非常眷戀,所以沒有聽龐統的意見。

16樓:泡芙

因為劉備更信任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在他心目中非常高大的,也是非常有本事的乙個人。

17樓:沿見

這是因為劉備更相信諸葛亮一些,這種盲目崇拜往往會影響乙個人對事物的判斷。

18樓:知心小謝

龐統和諸葛亮兩人的才華毋庸置疑,司馬徽對他們的評價也都正確。但錯就錯在兩人同時輔佐乙個君主,而且兩個人的策略,理念都不一樣。

19樓:泡泡小果奶

其實是因為劉備他非常的信任諸葛亮,而且劉備本身就沒有什麼軍事頭腦。

20樓:

因為在劉備心裡,仙風道骨的諸葛亮更有才華,他一直都把諸葛亮放在第一位。

21樓:雪亮門牙的大笑

龐統質疑了諸葛亮取荊州的戰略規劃,龐統說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佔據了荊州之後光是防禦荊州就很捉襟見肘了,哪有餘力再去爭別的地盤。可劉備當時身在荊州,也在荊州經營出了一些人脈和民心,他不奪荊州還能去**?

22樓:圈中六點半

諸葛亮早就告知龐統,為何龐統不聽勸告,執意去落鳳坡送死?(龐統,諸葛亮,劉備,司馬懿,的盧馬,郭嘉)

龐統早就指出諸葛亮致命錯誤,劉備偏偏不聽,結果怎麼樣?

23樓:夜染凝

諸葛亮建議把重心放在荊州,龐統建議把重心放在益州,最後的結果就是關羽死了,荊州也被瓜分了。

24樓:活在瓜里的籽

導致了後來荊州確實讓劉備集團惹下了大禍。龐統認為不要把重心放在荊州,如果把重心放在荊州早晚會出事兒,但是諸葛亮認為,荊州作為軍事跳板,進可攻,退可守,所以必須要保住這地盤,龐統認為這是諸葛亮的致命錯誤,但是劉備不捨得丟棄荊州,所以他不聽龐統的。

25樓:王木子言

結果就是劉備損失了關雲長這一員大將,也間接的讓蜀國開始走向下坡路;龐統建議劉備轉移重心,將重心設在益州,但劉備不聽,最後導致荊州丟失。

26樓:

龐統讓劉備把重心放在益州,劉備不聽,結果就是就是關羽被殺,而且荊州被瓜分了。

27樓:丸子閒談文化

結果就是惹禍了。因為劉備更相信諸葛亮一些,這種盲目崇拜往往會影響乙個人對事物的判斷。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只是劉備的後勤部長,很多大的戰役,諸葛亮都沒有參與謀劃,他只是被三國演義,一書封神。

28樓:

結果就是就是關羽被殺,而且荊州被瓜分了。那個時候劉備非常後悔,可是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29樓:浮生不停

龐統建議劉備把重心放在益州,而劉備卻聽諸葛亮的把重心放在了荊州,最後後梅莫及。

30樓:雪亮門牙的大笑

龐統質疑了諸葛亮隆中對裡取荊州的戰略規劃,龐統說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佔據了荊州之後光是防禦荊州就很捉襟見肘了,哪有餘力再去爭別的地盤。這其實很好反駁。劉備當時身在荊州,也在荊州經營出了一些人脈和民心,他不奪荊州還能去**?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便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得了三個,最後還被滅國了

31樓:匿名使用者

從太乙兵法來說:劉備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

1、得到臥龍諸葛亮時已失去天時(失去人民),曹操已經代漢,諸葛亮只好替劉繼續代曹。諸葛亮有地利和人和,沒有天時是大客。

2、得到鳳雛龐統時已失去地利(失去大將),劉璋已經設下埋伏,龐統只能替劉留書補遺。龐統有天時和人和,沒有地利是中客。

3、得到幼麒姜維時已失去人和(失去主公),劉禪猜疑又沒本事,姜維只有替劉獨立支撐。姜維有天時和地利,沒有人和是小客。

擴充套件資料

1、諸葛亮號稱臥龍,人稱臥龍先生。臥龍是指正在沉睡的龍,還沒有飛龍在天。諸葛亮的一生,也沒有徹底飛龍在天,雖然幫助劉備建立蜀國,在劉備去世以後,幫助劉禪治理蜀國,但還是沒有統一天下。

傳說臥龍鳳雛,得到乙個人,就可以得到天下,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也。

2、龐統號稱鳳雛,和諸葛亮齊名。他是當世之人傑,可惜短命。鳳雛者,乃沒有長成的鳳凰。

自己剛好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幫助劉備建功立業,但是在落風坡被敵人用箭射死,救了劉備一命。也印證了沒有長成的鳳凰,要是長成,前途不可限量。

3、姜維號稱幼麟,智勇雙全,幼麟指正在成長的麒麟。在易經裡面,臥龍,鳳雛,幼麟三人何在一起,都是祥兆,三人合一,鳳凰浴火重生,臥龍飛龍在天,麒麟金光閃耀,但是麒麟沒有成長,國家已經敗亡,都是天意。

4、司馬懿號稱冢虎,冢為墳,亦指荒野。看似了無去處,不會危害於人。但是等人一旦睡去,自己醒來發威,可以一招致命。蜀國雖然有臥龍,鳳雛,幼麟,但終究熬不過這只長命的老虎。

諸葛亮龐統從師的故事,關於諸葛亮和龐統的三國故事有哪些

龐統 179年 214年 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 治今湖北襄陽 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

諸葛亮厲害不,龐統 諸葛亮誰厲害

諸葛亮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型的代表,更重要的是他是千百年來士大夫知識分子的人格之神。在中國歷史上,德才兼備的人很多,可是像他這樣集智慧型與人格於一身,可謂絕無僅有。他所張揚 實踐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的忘我精神,為歷代所推崇備致。諸葛亮的人格 節操 風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博覽群書...

龐統死於落鳳坡,為什麼諸葛亮提前告訴龐統,龐統不聽

三國演義裡虛構的,他並沒死與落鳳坡 三國志 蜀書 龐統傳 及 裴注 寫得很清楚 建安十四年 209 劉備自領荊州牧。建安十五年 210 龐統歸劉備,不久便深受器重,與諸葛亮並為軍師中郎將。建安十六年 211 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劉備入蜀,欲使其攻漢中張魯。這本是送上門來的良機,劉備卻因恐有損其 信義 ...

有沒有關於龐統和諸葛亮的故事,關於諸葛亮和龐統的三國故事有哪些

三國演義有 臥龍鳳雛 連在一起的吧!三國演義裡面很多,比如 三顧茅廬,赤壁之戰,進西川 關於諸葛亮和龐統的三國故事有哪些 龐統是劉備政權中與諸葛亮齊名的謀略家。司馬德操號稱水鏡先生,他曾說過 臥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見龐統之才與諸葛亮孔明不相上下。龐統小的時候,由於長得醜,又黑又矮,所以別...

諸葛亮VS司馬懿VS龐統VS郭嘉

論才智,龐統 諸葛亮 郭嘉 司馬懿 論貢獻,諸葛亮 司馬懿 郭嘉 龐統 論相貌,諸葛亮 郭嘉 司馬懿 龐統 有所長必有所短 諸葛 忠心耿耿,才知超群。司馬懿 雄心壯志,老練,足智多謀 龐統 不拘小節,聰明 郭嘉 忠心,也是非常聰明,只是死得太早 他們都很聰明,但我欣賞諸葛亮 個人認為四位都不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