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天要分成小時,小時不是更好麼

時間 2022-04-25 18:14:06

1樓:雲影飛非

時間和太陽角度有關,圓周角360度,所以時間也是60進製的。

補充:古人計時是用日晷的,也是乙個圓,圓10等分不容易,而12等分就容易多了。

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乙個白天加乙個黑夜,共計24小時。 按照現在慣例,一日的時間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時,把24小時作為一日。依照現在慣例,一日是從半夜0點開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時止作為一天。

但是這裡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也就是用民間的十二個屬相來代替。恰好每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每逢單數進製,而每個時辰又分為三個部份,為初時、正時和末時,每天的交替時間是從當日的半夜十一點整開始為第二天的子時,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0點。所以夜晚11:

00整到11:39分為初子時,11:40分到12:

19分為正子時,12:20分到凌晨1:00整為末子時。

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為初午時,11:

40分到12:19分為正午時,12:20分到下午1:

00整為末午時,其它依此類推。用日來計算短的時間很方便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天沒有24小時,而是有23小時56分4秒。這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就像火星自傳一圈是24小時37分一樣。

4樓:沙隆巴斯酋長

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約23小時53分48秒(我印象中是這樣),約等於24小時。因為每年都要多一段時間。所以每四年要有乙個閏年。

24小時為乙個太陽日啊!乙個「平太陽日」等於差不多24小時。這要問老祖先了。好象與12進製有關。

你完全可以把一天分成10個小時啊。只是只有你乙個人明白而已。

為什麼一天的時間要分為24個小時

5樓:匿名使用者

在應用公曆中,由於發現世界時在各地的不統一性,於是,在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區時系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範圍作為乙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

各時區的「**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經線東西兩側各7.5°範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準時刻.

這種世界時區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標準.從西徑7.5°到東經7.

5°(經度間隔為15°)為零地區.由零時區的兩個邊界分別向東和向西,每隔經度15°劃乙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時區與西十二時區相重合;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作為本區的標準時.

「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系統.

6樓:初子濯

: 按照現在慣例,一日的時間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時,把24小時作為一日.

7樓:匿名使用者

要知道一天為什麼分為24個小時,,,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以前把一天分為12個小時。在以前,在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特別是眾所周知的古埃及和中國,一天是12個小時,在中國古計時中被計為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

8樓:一生好過

因為24節氣把地球分成了24份

一天為什麼分成24小時,而不是20小時或者25小時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因為地球自轉的週期。

其實也不是24小時,是23小時多,將近24小時。

但由於這樣方便,就將近為24小時了。

10樓:星際是我

習慣上就是這麼沿用下來的,沒有為什麼,如果使用20或25小時,就又會問什麼不用24小時,沒有為什麼,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為什麼一天有24小時?

11樓:90時代啦

年月日的來歷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周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回歸年"。

曆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採用回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曆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使用的整天數的年曆法上叫做"歷年"

農曆是根據月亮的朔望月共12個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乙個閏年。閏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週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穫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很古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週期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大單位,把一年作為制訂曆法的根據。

乙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周,也就是乙個朔望月。乙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

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歷月"。眾所周知,月亮是個球體,由於月亮繞著地球不停地公轉,同時又跟著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亮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地變動,月亮對著我們照亮的這一面,有時有,有時無,有時多,有時少,這就形成了月亮的圓缺迴圈。當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叫做"朔"(多在陰曆的初一和三十日)。

過十四、十五天,我們就會看到圓圓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陰曆十

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這次望到下次望,這就是月亮繞地球轉了一周,就是乙個月,我們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圓缺迴圈變化的規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們很早就把它作為計算日子的單位,把朔望月作為制訂曆法的根據。陰曆的乙個月,就是根據朔望月定出來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乙個白天加乙個黑夜,共計24小時。地球是橢圓形的,自己不會發光,所在同乙個時間裡,地球只有一半向著太陽,向著太陽的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揹著太陽的一面,太陽的光照不到地球上,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於地球在不停地自轉,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規律的迴圈。

通常把太陽要公升起來的時候叫白天,這就是一天的開始。在白天轉為黑夜的時候,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時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這個天象變化的規律,就很容易被人們所掌握,並利用它來作為計算時間的基本單位。

一天,是曆法上的第一種單位。

這種用太陽定出來的日,叫做"太陽日"。太陽日又有"真太陽日"和"平太陽日"兩種。真太陽日有長有短,這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冬季地球離太陽遠一些,所以公轉就慢一些。

地球公轉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時間也就有長有短。因此"真太陽日"的時間是不完全一樣長的,這樣用起來就很困難。為了方便起見,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陽日,而是乙個長短不變的日,這個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陽日的平均時間長度,就叫"平太陽日"。

按照現在慣例,一日的時間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時,把24小時作為一日。依照現在慣例,一日是從半夜0點開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時止作為一天。但是這裡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也就是用民間的十二個屬相來代替。

恰好每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每逢單數進製,而每個時辰又分為三個部份,為初時、正時和末時,每天的交替時間是從當日的半夜十一點整開始為第二天的子時,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0點。所以夜晚11:00整到11:

39分為初子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子時,12:

20分到凌晨1:00整為末子時。而每天中午11:

00整到11:39分為初午時,11:40分到12:

19分為正午時,12:20分到下午1:00整為末午時,其它依此類推。

用日來計算短的時間很方便,如

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計算長的時間就很困難,所在在計算時間上還有月、年和世紀等。

陽曆、陰曆、農曆

陽曆(即公曆),是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用的曆法,由"儒略曆"修訂而成。儒略曆是西元前46年,古羅馬統帥儒略、愷撒決定採用的曆法。

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運動作為根據的曆法。它以地球繞太陽一周(一回歸年)為一年。一回歸年的長度是365.

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積累4年共有23小時15分4秒,大約等於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閏年。但是4年加1天實際回歸年多了44分56秒,積滿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約多算了3天。

陽曆閏年規定:公元年數可用4整除的,就算閏年;為了要在400年減去多算的3天,並規定公元世紀的整數,即公元年數是100的整數時,須用400來整除的才算閏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閏年。這樣就巧妙地在400年中減去了3天,陽曆規定每年都是12個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為的規定,現在規定每年的1、3、5、7、8、10、12月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

陰曆,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來制訂的。因為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又有太陰曆之稱,是純粹的陰曆,我國使用"農曆",一般人叫它"陰曆",那是不對的。農曆不是一種純粹的陰曆,而是"陰陽曆"。

陰曆把月亮圓缺迴圈一次的時間算做乙個月,12個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圓缺迴圈一次--乙個朔望月,是29天12時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為方便,陰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實際上,乙個朔望月並不正好等於乙個大月和乙個小月的平均數--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個朔望月實際上要比354天多8小時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

因此,陰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閏年,每逢閏年就在12個月多加一天。陰曆的閏年是355天。這樣,陰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長度是354天8小時48分。

它的一年比回歸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乙個多月,17年就要短6個多月了。所以使用這種歷時,新年不一定在冬天過,它可以在春天過,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過。

它的惟一好處就是陰曆上的每乙個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狀。

陰曆作為一種曆法,由於它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相協調,所以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國家一般已經廢棄不用了。

農曆,是把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曆月的平均時間。這一點上和純粹的陰曆相同,但農曆運用了設定閏月的辦法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這樣它就又具有了陽曆的成分,所以它比純粹的陰曆好。

現在所有的農曆,據說我們的祖先遠在夏代(西元前17世紀以前)就使用了這種曆法。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夏曆。解放後還仍然叫做夏曆,1970年以後我國改稱為"農曆"。

至於"農曆"一名的由來,大概因為由於自古以農立國,所以制訂曆法必須為農業服務。

農曆的曆月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朔望月的時間是29日12小時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農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純粹的陰曆並不完全一樣,因為純粹的陰曆是大小月交替編排的,而農曆年大小月是經過推算決定的。

農曆每乙個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陽地球中間,且以黑著的半面對著地球的時候)。有時可能出現兩個大月,也可以連續出現兩個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在農曆的每100個曆月裡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農曆是基本上以12個月作為一年的,但12個朔望月的時間是354.3667日,和回歸年比起來要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乙個多月。

為了要把多餘的日數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乙個月,這就是農曆的閏月。有閏月的一年也叫閏年。所以農曆的閏年就有13個月了。

至於閏哪個月是由節氣情況決定的。

我國曆法淵源甚遠。《尚書?堯典》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等記載。

雖然《尚書》乃後人所託,井不足以證明當時已認識到每個回歸年長度為366天,但是對於農事活動來說,「年」是最重要的週期。這是原始社會的人們從生產實踐中得到的。我國曆法採用干支記法。

東漢以前只以記日,建武三十年(54)以後,始以記年。

人一天要睡幾個小時,人一天要睡多少個小時?

一天睡幾個小時比較合適以下是有關人體睡眠時間的資料 年齡睡眠時間 新生兒20 22小時 2月嬰兒 18 20小時 1歲15小時 2歲14小時 3 4歲 13小時 5 7歲 12小時 8 12歲 10小時 12 18歲9小時 成年人7 8 小時 不宜少於6小時 60 70歲 9小時70 90歲 10小...

為什麼一天只有24小時,為什麼一天是24小時?

把一天劃分為24小時的確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只要一天的時間是乙個恒量,那麼把它如何劃分成小的時間單位都是可以的.不過,把一天劃分成24小時有它自己的方便性 24可以很容易地平均分成3份 4份,這樣便於人們安排時間.另外,時間的劃分不論古今中外都與天文觀測有關,而天文觀測中又普遍把一周天劃分成12等份,...

一天為什麼是二十四小時,為什麼規定一天有二十四小時

日 有兩種 一種稱為 恆星日 是地球公轉時在軌道上前進15 所需的時間。這一日長為23小時56分4秒。計算方法是 某恆星通過地球上某一子午線時起,直至某恆星再到達這一子午線時止,就是乙個恆星日。其二為 平均太陽日 所謂太陽日,是指地面上由正午起,至第二次正午所需要的時間 也可以由半夜算起,到下一次半...

人一天要睡幾個小時才夠,人一天要睡多少個小時最為合適呢?

8 9小時就夠了 晚上22 00 早6 00 中午14 00左右是睡眠的最佳時間 保證這個時間段睡眠 一天的精力足夠了 以下是有關人體睡眠時間的資料 年 齡 睡眠時間 新生兒 20 22小時 2月嬰兒 18 20小時 1歲 15小時 2歲 14小時 3 4歲 13小時 5 7歲 12小時 8 12歲...

人一天要睡多少個小時,才算正常,

以下是有關人體睡眠時間的資料 年。齡。睡眠時間。新生兒。20 22小時。2月嬰兒。18 20小時。1歲。15小時。2歲。14小時。3 4歲。小時。5 7歲。小時。8 12歲。小時。12 18歲。小時。成年人。小時 不宜少於6小時 60 70歲。9小時。70 90歲。10小時。90歲以上。不宜少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