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從何時開始?每個伏有多少天?如何推算每年的伏天

時間 2022-02-27 03:00:22

1樓:我有書半卷

按曆法規定: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末伏從立秋後第乙個庚日始至第二個庚日結束(稱出伏)。

2007年夏至是2007年6月22日,農曆 二零零七年五月初八 丁亥初伏2007年7月15日,農曆 六月初二

中伏2007年8月04日,農曆 六月二十二未伏2007年8月24日,農曆 七月十二

今年三伏天從哪天開始哪天結束?具體每個伏天開始的日期?總計多少天?

2樓:宇樂語

2015年7月13日入伏,伏天共計40天。詳解: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至第四個庚日是頭伏;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至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間是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至第二個庚日是三伏(秋後有一伏)。

2015年夏至日是6月22日,入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7月13日,8月8日立秋日。

初伏10天,自7月13日至7月22日;

中伏20天(因為夏至與立秋間有5個庚日), 自7月23日至8月11日;

三伏(末伏)10天,自8月12日至8月21日;

8月22日出伏。

3樓:刀鋒果粒橙

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

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天」來說,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共計40天。

2015今年三伏從哪天開始?2016三伏一共多少天?如何推算三伏的日期

4樓:家世比**

初伏:2015年7月13日至2015年7月22日庚寅中伏:2015年7月23日至2015年8月11日庚子末伏:

2015年8月12日至2015年8月22日庚申初伏:2016年7月17日至2015年7月26日中伏:2016年7月27日至2015年8月15日末伏:

2016年8月16日至2015年8月25日「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大約每年什麼時候開始進入伏天?

5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乾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乾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所謂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其具體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法來推算的,以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所引內容已經很完整得說出了中國古人對三伏的**和定義,但也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6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據《通書》、《陰陽曆書》和《萬年曆》查考可知:今年是陽曆公元2005年,陰曆乙酉(雞)年。「三伏」是:

7月15日,陰曆初十庚子日為初伏(又叫頭伏);7月25日陰曆二十庚戌日為中伏(二伏);8月14日,陰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今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

即從陰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後一天(陰曆七月二十日)出伏止,前後正好四十天。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俗話說「熱在三伏」,按照我國傳統曆法,今天開始進入夏季常年相對最熱的「三伏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連續時段。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為20天,比如今年。一般說來,「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

當然,古人的這種推算方法並不十分科學,並不一定與當年的氣象實際緊密結合,各地全年中的極端最高氣溫也不一定出現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麼說,「三伏天」確實是盛夏酷暑的時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

誰能推算一下今年的伏天日是從哪天開始?哪天結束

7樓:永恆的電池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

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我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用天乾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規定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後的第乙個庚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2007年夏至是6月22日陰曆5月初8 丁亥日。

第三個庚日是7月15日陰曆6月初2 庚戌日。入伏(初伏)。

7月25日 陰曆6月12日庚申日 中伏

8月8日陰曆6月26日 甲戌日 立秋

8月14日陰曆7月初2 庚辰日 末伏

8月24日陰曆7月12 庚寅日 出伏

8樓:我有書半卷

按曆法規定: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末伏從立秋後第乙個庚日始至第二個庚日結束(稱出伏)。

2007年夏至是2007年6月22日,農曆 二零零七年五月初八 丁亥入伏2007年7月15日,農曆 六月初二

出伏2007年8月24日,農曆 七月十二

九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9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從哪天開始算,數九從那天開始算,怎麼推算? 三伏天的劃分 三伏1月5日前後,小寒是天氣開始寒冷,但還沒有到最冷的時候。從各地歷年氣象

今年三伏天超長待機40天,加強版三伏天怎麼養生

三伏天包括初伏 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日子,大概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左右,大概30天左右,而今年夏天更是加長版三伏天,比往年又延續了十天左右。如此漫長又悶熱的三伏天,務必要注重合理養生,才能確保不在這一段時間裡生病。首先,應以避暑為主。三伏天時的天氣特點就是悶熱,潮濕,暑邪比較厲害,容...

三伏中初伏的日期的由來是怎樣的,三伏中初伏的日期是怎樣確定的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 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 頭伏 和中伏 二伏 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三伏 的第一天。因第三個庚日 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

「暑伏」怎麼算的,三伏怎麼算?

按照古代的曆法,暑伏是這樣算的 按我國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 初伏 第四個庚日為中伏 二伏 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暑伏 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暑伏 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暑伏又稱三伏,暑伏的具體日期是由曆法中的口訣 夏至三庚數頭伏 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

三伏天的時間是如何計算的,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 悶熱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 夏至三庚 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 庚 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 干支紀日法 用10個天乾與12...

2019年三伏天有40天?三伏天的日期是怎麼確定的

1 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氣溫高人易出汗,人體水分易揮發,要及時補充水分,可以隨身攜帶乙個水杯,可以喝一些綠豆湯 菊花茶等來幫助降溫下火。4 家裡要常備好防暑藥物,藿香正氣水 藿香正氣膠囊 仁丹 清涼油 風油精等,以免有身體不適時使用。5 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空調溫度二十四度是人體最適宜的溫度,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