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伏怎麼算的,數伏是怎麼計算

時間 2022-01-16 18:14:06

1樓:秒懂五千年

都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那麼為什麼要分這「三伏」天?每乙個伏又有什麼區別呢?

2樓:匿名使用者

伏天的第一天為夏至往後數的第三個庚日。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

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這種規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入伏後,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3樓:美觀水晶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初伏(頭伏)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乙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農曆七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曆七月後立秋者,則中伏為20天。

末伏( 終伏 )

立秋後第乙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初伏有雨,伏伏有雨。」

4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乾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乾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乾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乾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乾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乙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乙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乙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數伏是怎麼計算

5樓:鹿洲舒寄南

俗語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初伏的第一天,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很多人都知道「數九」是從冬至算起,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數伏」究竟應該從哪天算起。因為,不論是從陽曆還是陰曆上看,每年的初伏起始日,總在變化,讓人捉摸不定。

這是因為我國使用的農曆曆法中,有一種「干支紀日法」,用「天乾」(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字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字相配組合成60組,用以編排年、月、日、時的順序,周而復始,重複使用。根據「干支紀日法」的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的起始日,並規定初伏和末伏各為10天。根據這個規則,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

由於現在的日曆中很少標出「干支」曆法,所以一般看不出哪天是「庚日」,需要去查「皇曆」。2010年夏至是6月21日(干支是壬寅),其後的第乙個庚日是6月29日(干支是庚戌),那麼,第三個庚日是7月19日(庚午),即為初伏的首日,第四個庚日是7月29日(庚辰),而立秋是8月8日(庚寅),其後的第乙個庚日是8月8日(庚寅),即為末伏的首日,因此今年的伏期是30天。這個是我在問問上搜的,我對這個也不是很了解

6樓:匿名使用者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數九從冬至日開始,九天一九,在公曆上很容易推算,而數伏在哪一天,用公曆推算起來就很困難。因為按中國的農曆,從夏至日開始,按農曆的的第三個庚日開始數伏,同時規定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三伏天的開始。這樣一來,中伏有時是十天,有時就二十天。

概括說來,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間,相隔約45天,這期間若有四個庚日,則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個庚日,則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規定末伏必須在立秋後開始而造成的。

說了這麼多,究竟從哪一天開始數伏的問題還是不大好解決,因為一般在日曆中都不標明天乾記日法,因而不曉得哪一天是庚日,從而也就不好推測從夏至日開始的第三個庚日是哪天。這裡給大家提出乙個簡便的方法,由於十天乙個庚日,而一年(回歸年)為365天,雖然不是庚日週期的整數倍,但相差半個庚日週期,這樣一來,就很容易推算哪一天是庚日了。比如,2005年的7月15日屬伏,是個庚日,則2006年的7月10日必定是庚日,而2007年的7月15日又將是庚日,依此類推,不是很容易推算庚日嗎?

這裡要注意乙個問題,就是公曆有閏年,每乙個閏年為366天,2008年就正好是閏年,這也好辦,凡是閏年就多推算一天,比如2008年若不按閏年推算,7月10日應是庚日,可是這年的二月分多了一天,則把這天算上後,7月9日就成為了庚日,2009年又可以按前面的辦法推算,7月14日為庚日,直到2012年再往前調一天。

一般情況下,夏至日在6月22日,可是乙個回歸年的週期大約為365天外加6小時左右,這樣一來,夏至日就在6月22日前後有了波動,一般會在6月21日和6月23日之間波動,不管夏至日如何波動,下一年數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滯後五天(遇到閏年則提前6天或滯後4天),所以數伏的日期推算雖然複雜一點,到還是相對穩定的。下表給出了今後10年的屬伏日期。

年代 夏至日 數伏開始日 中伏天數 立秋日 末伏開始日2005年 6月21日 7月15日 20天 8月7日 8月14日2006年 6月21日 7月20日 10天 8月8日 8月9日2007年 6月22日 7月15日 20天 8月8日 8月14日2008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7日 8月8日2009年 6月21日 7月14日 20天 8月7日 8月13日2010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8日 8月8日2011年 6月22日 7月14日 20天 8月8日 8月13日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7樓:魯北野叟

歲月滄桑的臉:你好。

【夏至三庚便數伏】

2011年06月22日(陰曆五月廿一日)戊申日 【夏至】

2011年06月24日(陰曆五月廿三日)庚戌日 第乙個庚日

2011年07月04日(陰曆六月初四日)庚申日 第二個庚日

2011年07月14日(陰曆六月十四日)庚午日 第三個庚日,開始數伏。

2011年07月24日(陰曆六月廿四日)庚辰日 第四個庚日 中伏

由於二伏(十天)完了還沒到立秋(有秋後一伏的規矩),所以今年中伏20天。

2011年08月13日(陰曆七月十四日)庚子日 末伏

2011年08月22日(陰曆七月廿三日) 伏盡

三伏怎麼算?

8樓:雨中漫步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初伏(頭伏)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乙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農曆七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曆七月後立秋者,則中伏為20天。

末伏( 終伏 )

立秋後第乙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初伏有雨,伏伏有雨。」

四伏天和三伏天有什麼不同,三伏天與六伏天什麼區別

沒有四伏天這個說法。伏 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夏至開始,依照幹 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起第乙個庚日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 悶熱的日子。所謂的 伏天兒 就是...

三伏天怎麼算,三伏天怎麼計算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伏 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夏至開始,依照幹 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庚日的 庚 字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天幹中的第七個...

「暑伏」怎麼算的,三伏怎麼算?

按照古代的曆法,暑伏是這樣算的 按我國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 初伏 第四個庚日為中伏 二伏 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暑伏 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暑伏 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暑伏又稱三伏,暑伏的具體日期是由曆法中的口訣 夏至三庚數頭伏 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

三伏天,飲食注意哪些,怎麼吃,三伏天飲食有哪些禁忌,三伏天飲食有哪些禁忌

俗話說 熱在三伏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溫度最高,同時也是潮濕悶熱的日子。這個時候,食慾下降,熱熱的呢?三伏天的飲食,要注意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精心 安神 戒躁 息怒,內外兼修。三伏天飲食注意事項 1.蛋白質供給需充足。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 必須酌量...

今年三伏天超長待機40天,加強版三伏天怎麼養生

三伏天包括初伏 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日子,大概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左右,大概30天左右,而今年夏天更是加長版三伏天,比往年又延續了十天左右。如此漫長又悶熱的三伏天,務必要注重合理養生,才能確保不在這一段時間裡生病。首先,應以避暑為主。三伏天時的天氣特點就是悶熱,潮濕,暑邪比較厲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