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盛極必衰,爆發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時間 2022-02-09 04:45:49

1樓:看看可否改變

唐朝盛極必衰的轉折點,公認的是「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發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55年—公元763年)的一場叛亂。

安史之亂

政治方面的原因:

唐玄宗執政後期,年老昏聵、耽於享樂(很多皇帝的共同特點),朝政先後被李林甫、楊國忠把持幾十年,特別是李林甫為宰相期間,因為嫉賢妒能,一直安排無背景的胡人為地方將領,這些地方將領(以節度使為主)逐漸擁兵自重,典型的例子就是安祿山(胡人乙個)。

而真正有本領、對**忠心耿耿的人,被排除在核心權力之外。

軍事方面的原因:

唐初,沿用隋朝的府兵制,置有634個府,其中有261個府兵用於保衛長安(設定在關中地區),從而保證朝廷有足夠的兵力保衛**政權。

但唐玄宗於公元722年,在邊境設定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乙個經略使管理。以數州為一鎮,不僅僅管理軍事,而且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從而掌握額轄區內的行政、財政、人民戶口、土地等全部大權。原來的地方長官刺史,成了節度使的下屬。

不要認為唐玄宗李隆基腦子壞了,才設定了兵鎮(節度使)制度。要了解當時的具體情況。

實在是因為唐朝經歷了初期的發展,邊疆規模越來越大了,邊疆地區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要有足夠大的動員和管理能力,才可以鎮守和抵禦外部。

實行節度使制度的初期,邊疆的軍事實力果然大為增強,大唐的整體國力也隨之增強,比如滅後突厥、擊敗吐蕃、令回紇、渤海等國臣服,一舉扭轉了武則天時期邊疆戰事不利的局面。不誇張的說,這一制度的實行,讓唐朝達到了頂峰時期。

所以唐玄宗才不斷的下放各種權力。但物極必反,各兵鎮(節度使)的整體實力越來越大(含軍事實力),**就漸漸難以管轄了。

比如,到了天寶年間,安祿山一人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的節度使,擁兵達到20萬之多。而**政權僅有兵力8萬不到。安祿山不反,才怪。

導火線:楊國忠和安祿山之間的矛盾,倆人互掐很久了,都想致對方於死地。雖然安祿山早有反心,但楊國忠是讓安祿山下定決心起兵的直接導火線。

最根本的原因,四個字:土地兼併。

從北魏到唐朝前期,一直實行一種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就是均田制。

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耕種者所有,部分土地在耕種者死後要還給官府。

均田制的實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佔有權,減少了田產糾紛,有利於無主荒田的開墾,有利於農民擺脫對地主的依附,使****控制的自耕農階層的人數大大增多。

因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作用。

最重要的是,讓大部分土地集中到****的手中,從而增強了**集權。

除了均田制,唐**把賦稅制度由租調製發展為租庸調制,即可以納絹或布代服徭役。

均田制使農民獲得一定的土地,租庸調制又保證了農民的勞動時間。

這兩種制度成為唐朝經濟繁榮的重要保障。

均田制和土地兼併,是一對矛盾體,在封建農業社會,哪乙個佔據上風,從根本決定了那一歷史時期上層建築的統治情況。

均田制為主,則**集權強大;土地兼併嚴重,則地方割據勢力強大。

土地兼併是農業社會非常普遍的現象,準確說,應該是迴圈往復出現的現象。

唐朝中期後,為什麼均田制會被破壞,土地兼併現象越來越嚴重了呢?

因為唐**在政策上,放寬了對土地買賣的限制,甚至連口分田在某種情況下都可以買賣。這在以前是絕對不允許的,現在就允許了。

這就麻煩了,給了土地兼併以發展的機會。各級貴族、官僚、地主大量購置土地,這個階層擁有的私有土地數量,遠遠超過了普通農民。相當於架空了****的土地所有權。

沒有了土地所有權,任何乙個封建政權都無法掌控全國政權。

所以,「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最終走向滅亡,根源就在於四個字:土地兼併。

2樓:愛貓咪的葉子

統治者越來越腐化造成的,許多農民失去土地,人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君臣之間的矛盾不斷擴大,而爆發的安史之亂。

3樓:劉心安兒

唐朝盛極必衰,爆發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是當時的**比較腐敗,導致人民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很多內部矛盾在增多。

4樓:職場導師夏清

爆發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就是當時唐朝政治腐敗,而且皇帝和大臣貪於享樂

5樓:蓮葉何綿綿

百姓民不聊生,唐朝的基礎統治發生問題,並且當時給邊防節度使過多的權利,一家獨大。同時朝廷 統治腐朽,社會矛盾嚴重。

唐朝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6樓:漫閱科技

唐朝中期以後,府兵制度破壞,募兵制逐漸產生,駐守邊防城鎮的節度使大量招募軍隊,在其防區內逐漸取得了政權、財權和兵權,勢力日漸壯大。這時,朝廷的權力被藩鎮割據勢力所分割,節度使不服從朝廷調遣,聯合起來反對**,甚至向皇帝興師問罪,形成了與**分庭抗禮的割據勢力。相比之下,京師禁衛軍的力量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節鎮之兵,形成了外重內輕的局面。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唐全國有55萬軍隊,其中49萬駐守邊境,歸各地節度使掌握。河北邊防重鎮平盧(今河北盧龍縣)、范陽(今北京市)節度使更是兵多將廣,勢力強大。各地節度使都以養兵起家,士卒驕橫跋扈,常以廢易主帥為常事。

如河北幽州(今北京市)、成德(今河北定州市)、魏博(今河北大名縣)三鎮在位的57個節度使中,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其餘53人或擅立,或為士兵擁立,其中又有22人為部下逐殺。因此,在藩鎮統治地區連年征戰,攘奪不休,這種局面使方鎮節度使爭奪最高統治權力的野心不斷膨脹,終於釀成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爆發後,對於唐朝如何徵兵平亂,正史中為何鮮有記載

唐玄宗時代的 開元盛世 可謂是唐朝歷史上最輝煌的乙個時代,而改變這一時代的轉折點,就是我們熟知的 安史之亂 唐王朝在盛世的歡歌下,由於一場叛亂,暴露了唐朝國防力量的虛弱,也改變了大唐的盛世之路。唐朝在 安史之亂 爆發後,是如何徵兵抵抗這場叛亂的?在史書上未見明確的記載。而令後代欣慰的是,在偉大的現實...

安祿山為什麼要發起安史之亂,唐朝中後期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歷史上,唐太宗對安祿山非常不錯,安祿山同時也是唐太宗寵妃的乾兒子,明明深得君主信任,安祿山卻發起了 安史之亂 關安祿山謀反的目的,世人議論紛紛,但是觀點不一。有人說安祿山位高權重忌憚小人如楊國忠,為求自保所以造反 有人說安祿山察覺皇帝懷疑自己,於是便先下手為強。歷史上唐太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非常有名...

唐代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唐朝盛世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唐太宗曾經把百姓比作水,君是舟,唐太宗的統治其實就是在給自己掀起萬丈巨浪。所有的矛盾衝突聚集在一起,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自然是讓唐朝遭受了很大的打擊。所以,很多時候,乙個朝代最關鍵的事情就是在於如何獲得民心,並且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因為唐代藩鎮割據,唐玄宗時期為了抵抗異族入侵,起用了節度使,結...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怎麼樣了, 安史之亂 最後的結果是怎麼樣的

一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唐時期,進入了晚唐時期。特點是皇帝不能完全控制國家了,各地的節度使,也就是藩鎮成了國中之國,威脅 唐朝自此開始衰敗下去。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又延續了將近160年吧,安史之亂後的第乙個皇帝是唐肅宗李亨,唐玄宗的太子。二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於公元755年至763年所發生的一場叛亂...

安史之亂爆發導致唐朝開始走下坡路,為什麼安史之亂的後果要讓楊貴妃和楊國忠背黑鍋

其實安史之亂之所以會發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在 唐玄宗統治後期,口有蜜 腹有劍 的奸佞人物李林甫,擔任宰相長達十九年。他在職期間排斥異已,培植黨羽,公卿不由其門而進,必被罪徙 附離者,雖小人且為引重 繼他上台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乙個 不顧天下成敗 只顧循私誤國之人,他公行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