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唐朝盛世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 2022-01-31 17:52:52

1樓:餘笙挽夢

唐太宗曾經把百姓比作水,君是舟,唐太宗的統治其實就是在給自己掀起萬丈巨浪。所有的矛盾衝突聚集在一起,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自然是讓唐朝遭受了很大的打擊。所以,很多時候,乙個朝代最關鍵的事情就是在於如何獲得民心,並且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2樓:千年書蟲

因為唐代藩鎮割據,唐玄宗時期為了抵抗異族入侵,起用了節度使,結果節度使的權力過於巨大。

3樓:小瞎子

統治階級的腐敗,國家治理社會的制度落後,民心不再是導致動亂的主要原因。其次,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 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樓:

是因為宗教的不統一和經濟矛盾,產生的分歧而導致的後果。文化衝突一爆發,那麼必會發生軍事鬥爭。

5樓:k姥爺

唐朝沒有從制度上管控好軍隊是叛亂發生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因為青年時期平定韋后、太平公主之亂後,勵精圖治,使得開元時期的經濟政治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頂峰,因而漸漸驕奢淫逸起來,開始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安祿山等人,恰恰他們成了唐朝盛世的掘墓人。

6樓:嵩果科科

安史之亂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最主要的是內部矛盾**和地方軍閥勢力之間的矛盾。由於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壞,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這些招募來的職業軍人受到地方軍閥的收買籠絡,和將領形成一種特殊的盤根錯節,牢不可分的關係。開元之後,在邊防普遍設立節度使制度,導致他們的權力越來越大,尾大不掉。

唐朝盛世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唐玄宗晚年荒廢朝政,寵幸安祿山,導致他的權力過大,最後導致了安史之亂

如日中天的唐朝,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呢?

8樓:墨無憂

我們都知道,看待歷史事件,一般都是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安史之亂爆發時的歷史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在唐玄宗天寶年間。

彼時,唐朝已經度過了很多個繁榮的節點,

唐太宗"貞觀之治"、

唐高宗"永徽之治"、

武則天的"治巨集貞觀,政啟開元""貞觀遺風"

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文治武功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至鼎盛。

那麼,為何會在天寶年間爆發如此嚴重的稱得上是內亂的「安史之亂」?我們都知道,安史之亂,名字**於發起反唐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

安祿山一人更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這三地之間地域相連,兵力又於諸鎮之中最強,擁兵20萬,實力強大。相反,**兵力則不滿8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漸漸形成地方反過來威脅**的危機。

2.初步起因是某些人擁兵自重,但真實的內因是何?

我覺得是多方面的綜合因素造成的。

唐玄宗後期的治國表現可以說是很不抗打的。甚至說有消極怠政的現象出現。而這一切可能源自於前期的繁榮太過繁華,導致這些下面的**也有所」蠢蠢欲動「。

跟著就是一系列的矛盾問題出現。

經濟矛盾,有關**和地方上經濟的兩極分化。百姓的流離失所和宮內娘娘們的奢華生活,以及高度劃分的」均田制「的使用,使得民生方面陷入了」民不聊生「的局面。長期以往,必有反叛之心。

階級矛盾,朝內君臣、文臣武將之間的政事的意見不同以及相互間的權利制約,這些都使得內部管理上,是不安分的存在。

民族問題。安史之亂,發生之時,唐朝的內部管理上,有區域性地區出現異族人的生活習性和處事作風上的不合,久而久之也成了乙個不安分的因子所在。

綜觀上述,很多事情的發生和發展都是一件件事情的累積,到了某乙個時間點進行的爆發。我們只能說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去人為地盡量避免出現太多極端的事情發生。但是,日積月累,還是從長計議,慢慢消化比較好。

畢竟,沒有永恆的繁榮,有的只不過是一世的安寧。

9樓:淡年華

制度問題,在唐朝中期,地方節度使權力相當龐大,可以說是土皇帝也不為過,人的慾望是很難滿足的,自認當唐玄宗變得昏聵時,底下的節度使自然反了。

10樓:有點長的老寒腿

因為唐朝雖然經濟發展的好,國力很強,但同時一些地方官的權利也很大,實權也很大,再加上唐玄宗晚期不顧朝政,讓他們有了可乘之機。

11樓:零度狙擊

如果問起唐朝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一般教科書給我們的答案都是統治因素,具體講就是藩鎮割據。安祿山因為把控三鎮兵馬,所以才反了唐。

12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的安史之亂是社會矛盾積攢之後爆發的結果,唐朝的繁榮,主要就是經濟和文化開明,而這些在後期都是大地主貢獻的,而且一些親王勢力過大,威脅皇權。

13樓:餘量不足

因為原先累計了很多小問題,但是一直沒有去解決,就累計了越來越多。之後的君王看著這些繁榮,也沒有去管那些問題,反而只顧享受,所以,會爆發安史之亂也正常。

14樓:國際大牌

造成安史之亂的原因有很多,是各種矛盾的集中反映,唐朝**朝廷與地方軍閥勢力之間矛盾日益加劇,地方軍閥勢力日益增強,最終爆發安史之亂。

15樓:加十二刀疤爪子

因為唐玄宗到了後期,因為國家趨於穩定,然後他也因為貪戀美色,天天已經不去上朝了,導致了美好的貞觀之治變成了叛亂。

16樓:不負好時光了

因為如日中天的唐朝,繁花似錦,無憂無慮,才導致一些人蠢蠢欲動想要打破這種安寧生活,感覺此時的唐朝有很大的漏洞,所以就有策反之心。

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 200

17樓:京城「老炮兒

李隆基執政時,番邦勢力逐漸增強,產生了外重內輕的軍事格局,再加上執政懈怠,沉陷與美色之中難以自拔,給了安祿山等人以可趁之機。

18樓:白欽翎

分為幾條。

首先,根本原因是李隆基的放縱,唐玄宗可是非常非常喜愛他的心腹愛將。甚至直到安祿山反了他還懷疑是不是真的,接著質疑是不是楊國忠讓他的愛將受委屈了。加之安祿山本身的能力(姑且稱之為能力),會鑽營,能拉攏人,懂上意。

其次,由於李林甫的死。如果李林甫活著,十個安祿山也不敢反(這是史實,歷史上李林甫可是把安胡兒拿捏的十分稱心如意)。

接著,因為范陽藩鎮的強大。范陽軍鎮鼎盛時期,勢力範圍可是為全唐的三分之一。安祿山手下的兵力不太清楚,不過當時的幾支胡人騎兵大部分在安祿山手裡。

兵糧不缺,重金誘降了一支突厥騎兵,首領是阿布斯。由是兵強馬壯,天下莫及。

加之安祿山『結義』兄弟,安思順是朔方節度使(這個安思順是忠臣,沒跟他兄弟反)……

此時朝中的宰相是楊國忠,楊國忠發現了,但是他能力不行,沒hold住安胖子……

皇帝老而昏庸(唐玄宗老了之後,真的很昏庸……)……

最後,安史之亂麼,還得有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

安祿山在叛亂之後,眼睛失明,脾氣暴躁,安慶緒看不見安胖子;安祿山得了個小兒子,叫安慶恩,想立為繼承人;安慶緒先下手為強……

史思明這貨是個屠夫,殺人無算,割據了范陽,後來找個機會把安慶緒和他四個弟弟全殺了,稱帝;

史朝義,他爹讓他帶兵築成,修一半,外牆沒抹泥,史思明說幹活不賣力,晚上就把你們全殺了。他先動了手。

結束,手打。

19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軍政體制問題。為了戍邊,邊境省份節度使權力過大。**對地方軍隊沒有管轄權,大體上屬於兵為將有,不知有君這種情況。

20樓:彡ex丶卟敗灬

節度使,尾大不掉,50萬兵員,各位節度使就一共掌握了48萬了,大唐朝廷只好借節度使打節度使,打死這個,壯大那個。安祿山是騙唐玄宗和楊貴妃,自己割據後反唐的

21樓:紫月幽魔靈

唐天寶年間(742~756),唐玄宗荒於朝政,與楊貴妃終日以歌舞為樂。且信任奸佞,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政治極度腐敗。755年11月,安祿山與另一叛將史思明發動所統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兵15萬,號稱20萬,以誅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叛唐。

唐朝新招來的士兵抵擋不住安祿山的進攻, 致使叛軍長驅直入,直逼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四川,行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軍隊譁變,楊國忠為亂軍所殺。玄宗迫於禁軍之憤,縊殺楊貴妃,方得以南逃。

已在洛陽稱帝的安祿山恣行暴虐,眾叛親離,757年初被其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即帝位。後安慶緒又被史思明誘殺。761年,史思明也被其子史朝義所殺。

762年,史朝義兵敗自殺,安史之亂至此結束。這場戰亂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成為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22樓:二節假日

主要是唐玄宗時期的軍事制度改革形成了職業軍人階層,這些人在後期沒有出頭之路了,所以安祿山說要清君側的時候就跟著造反了。

要平定他們,還是要靠軍人的支援,結果就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說起來跟北魏時期的貴族軍造反有的像,不過貴族軍是在京城,一場騷亂就可以阻止朝廷對軍人的壓制,而安史之亂前夕對軍人的壓制早就形成了。

所以,反對的口號是楊國忠了。

23樓:鸚鵡螺的歌

唐朝節度使權利過大,造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唐朝安史之亂讓國家走向了衰落,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

24樓:change倩己娃娃

因為唐朝的小國實力太強大了,以至於他們開始謀反。

25樓:4646溜溜留

因為君王無能,過度縱情自己,荒亂朝政,讓奸臣有機可乘。

26樓:挽魚兒

因為小勢力壯大了。朝廷也是烏煙瘴氣的。君王對國家的管理不到位。

27樓:善良的

主要是因為唐朝的藩鎮割據太嚴重了,君王失去了對天下的控制。

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呢

28樓:學姐

發生安史之亂有諸多原因,其中唐朝沒有從制度上管控好軍隊是叛亂發生的主要原因。

唐朝到了玄宗時期,出現了開元盛世,經濟文化各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社會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同時,經濟發展又引起了土地大量兼併,破壞了唐朝原有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讓原來平時靠種地生活,戰時為國家打仗盡義務的那些人失去了土地,成了名副其實的流民,迫使朝廷將府兵制改為幕兵制,這些招來的職業軍人,受地方軍閥收買和籠絡,之間形成了相互利用和支援的特殊關係。

特別是唐玄宗在邊防實行節度使制度,讓這些人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既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的地方諸侯,這些人權力相當於周朝時期的諸侯王,他們權力和勢力越來越大,僅安祿山所管轄的范陽等三鎮兵為就超過了十五萬人馬

開元末年,唐邊防軍人數達到了五十萬人,大大超過了**軍的人數,戰鬥力明顯比**軍強,這是地方反叛**的主要原因。

發生安史之亂的另乙個重要原因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相互之間爭權奪利。

李義府擔心自己相位受到威脅,建議唐玄宗重用地方**,他的這個建議明顯帶有私心,因為在李義府看來,地方勢力比較大的幾個軍閥基本上是少數民族人,不會對他職位構成威脅,所以他峻使唐玄宗一方面加強邊防軍勢力。

另一方面擴大少數民族**哥舒翰、安祿山等人的管轄範圍,但天算不如人算,李義府的位置被楊玉環的兄長楊國忠取代,楊國忠建議唐玄宗要削減有些節度使的許可權,防止擁兵自眾和圖謀不軌,直接激化了他與安祿山的矛盾,安祿山回到轄地後,以清君側為名,聯合另乙個節度使史思明發動了叛亂。

29樓:京城「老炮兒

李隆基執政時,番邦勢力逐漸增強,產生了外重內輕的軍事格局,再加上執政懈怠,沉陷與美色之中難以自拔,給了安祿山等人以可趁之機。

在佛家盛行的兩晉和唐代,為何會有陸續不絕的人西行求法

我們都知道佛教是起源於印度,所以才有了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然後才有了唐僧這樣的文學作品人物,成就了 西遊記 這樣的名著。然後 西遊記 才會廣為人知,讓人們對唐玄奘印象深刻。歷史上佛教比較盛行的就是在兩晉和唐代,在這個時期的佛教如此的興盛,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人會西行求法,到西方去取得真經呢。個人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