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選自什麼,伯牙鼓琴選自哪裡

時間 2023-05-20 21:15:03

1樓:帳號已登出

《伯牙善鼓琴》選自《列子》,為戰國鄭國人列禦寇所著。

原文。伯牙子鼓琴,其友鍾子期聽之,方鼓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復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以接之,賢者奚由盡忠哉!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樂而後至也。

譯文。伯牙彈琴,他的朋友鍾子期欣賞**。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泰山。

鍾子期高興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見了一座巍峨的泰山!

過了一會兒,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鍾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裡非常悲傷,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斷了,一輩子都不再彈琴了,認為世上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不僅彈琴是這樣,有才能的人也是這樣。雖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沒有人與之交接,賢者又通過什麼(路徑)來盡忠呢。

良馬不是自己變成千里馬的,而是等待伯樂然後變成千里馬。

擴充套件資料:《伯牙善鼓琴》講述了琴師伯牙與樵夫鍾子期之間由於鼓琴聽琴而產生的交情的故事。

**才子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出此曲的感情和意義,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和寡。

終於有一天,有乙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

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伯牙善鼓琴選自《列子》,為戰國鄭國人列禦寇所著。《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講述了琴師伯牙與樵夫鍾子期之間由於鼓琴聽琴而產生的交情。

版本一:《伯牙善鼓琴》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伯牙善鼓琴》翻譯。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內心想著高山。鍾子期讚嘆道:

好啊,高聳的樣子就像泰山!」伯牙內心想著流水。鍾子期又喝彩道:

好啊!浩浩蕩蕩就像長江大河一樣!」凡是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鍾子期都能夠從琴聲中聽出來。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遊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傷,就取琴彈奏起來。起初他彈了表現連綿大雨的曲子,接著又奏出了表現高山崩坍的壯烈之音。每奏一曲,鍾子期總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長嘆道:「好啊,好啊!你聽懂了啊,彈琴時您心裡想的和我想表達的一樣。

我到哪去隱匿自己的心聲呢?」

版本二:《伯牙善鼓琴》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

伯牙善鼓琴》翻譯。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讚嘆道:「太好了!

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江河,鍾子期讚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能理解他心意的人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3樓:娛樂達人小叮噹染色了

您好,伯牙鼓琴出自於《呂氏春秋·本味篇》。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親途中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呂氏春秋》一書中有關於伯牙絕絃的民間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4樓: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伯牙絕絃(bó yá jué xián),漢語成語,意思是鍾子期死後,伯牙從此不彈琴,比喻知音的難遇。出自《漢書·揚雄傳》:「是故鍾期死,伯牙絕絃破琴而不肯與眾鼓。」

伯牙絕絃,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乙個故事,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俞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

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絃」,終生不再彈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

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

語文書版本: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

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讚嘆道:

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澎湃的江河,鍾子期讚嘆道:

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5樓:森系女孩

伯牙鼓琴選自《呂氏春秋》(*

6樓:伏樂安

伯牙善鼓琴應該是選自於高山流水吧,因為高山流水有知音,有伯牙鼓琴,然後子期來喝。

伯牙鼓琴選自**

7樓:匿名使用者

伯牙鼓琴》出自《呂氏春秋》,《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先秦雜家代表著作,《呂 氏春秋》由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們編撰而成。成書於秦始皇統一前夕。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伯牙善於彈琴,而他的朋友鍾子期則善於聽琴。一次,伯牙彈起一支曲子,意在吟詠高山。鍾子期聽到琴聲抑揚頓挫、剛勁有力,就說:

好啊!這一曲氣勢磅礴,就像泰山一樣巍峨峻拔。」伯牙又彈起另一支曲子,意在吟詠流水。

鍾子期聽到琴聲舒緩自如、流暢明快,就讚嘆道:「妙呵!這一曲浩浩蕩蕩,就像江河水奔流不息!

又有一天,伯牙與鍾子期到泰山之北遊玩,遇上了一場暴雨,他們只好跑到山岩下面避雨。伯牙便拿出琴來彈奏。開始時,彈的是山風陣陣,大雨淋漓;然後表現風聲更緊,暴雨如注;最後彈出山崩石裂,驚天動地……每奏一曲,鍾子期便用準確的語言將樂曲的意境一一描繪出來。

伯牙感慨萬分:「你對琴聲的理解力實在太奇妙了!對曲子的描繪與我的心思完全一致。

我無論有什麼心思都逃不過你的耳朵。你真是乙個難得的知音呵!」

後來,鍾子期死了,伯牙於是就拉斷了琴弦,摔碎了琴。他說:「知音都沒有了,我還彈什麼琴呢?」從此他終生不再鼓琴。

8樓:葉來雨

伯牙鼓琴》出自《呂氏春秋》

伯牙鼓琴的譯文,伯牙鼓琴翻譯?

小葵花點穴手 伯牙鼓琴 是伯牙在探親途中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戰國鄭人列禦寇著 列子 一書中有關於伯牙絕絃的民間故事。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 今湖北荊州 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

文言文伯牙學琴原文,文言文《伯牙善鼓琴》的內容翻譯。

春秋時期,有乙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成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 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人情趣的方法。我帶你前去,讓他給你講...

伯牙鼓琴擴寫以上,伯牙鼓琴擴寫400字以上?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 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 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原文出自 呂氏春秋 本味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簡單翻譯為 俞伯牙彈琴,鍾子期聽曲。伯牙彈起了 高山流水 彈到 高山 章節時,鍾子期聽了,讚嘆道 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太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鼓琴,志在鍾子期曰 善哉兮若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