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誠其意者,先治其知 致知在格物。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3-02-11 08:45:09

1樓:匿名使用者

格物 格,就是確實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在讀書中求知,在實踐中求知,而後明辯事物,盡事物之理。

致知 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鏡子,本來全體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現在逐漸擦去灰塵,使恢復光明,有了真知。

所謂知,指道德意識而言,知既至,則能明是非、善惡之辨,聞見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後知至。

誠意 就是要意念誠實。知既盡,則意可得而實,發於心之自然,非有所矯飾,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獨」上下功夫,嚴格要求自己,修養德性,知至而後意誠。

2樓:教育導師藍天

意思就是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己的品行。

要想修養自己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是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

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知研究萬事萬物。

這段話出自唐代,修身齊國平天下,無名氏。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需要一定的文韜武略的。如果我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還請給個贊(在左下角進行評價哦),期待您的贊,您的舉手之勞對我很重要,您的支援也是我進步的動力。如果覺得我的解答還滿意,可以點我頭像一對一諮詢。

最後再次祝您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欲成其意者,是先致其知.」是什麼意思

3樓:網友

意思是:想使其意念誠實,就要先求為真知。出自《禮記‧大學》。

原文《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譯文通過在一定規矩裡學習知識後,達到對事物的完善的理解,就是格物致知的意思!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

4樓:黃泥燜雞

不應該是《大學-中庸》嗎。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是什麼意思

5樓:一棵蘋果樹

1、意思簡單的說是: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2、出處:唐代韓愈在他的復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原道》中引用《大學》中的名言「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改寫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3、《大學》

(1)《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3)《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6樓:森鹿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 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7樓:水岸菖蒲

《大學》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此八條目中,「修身」是根本。

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礎和方法,後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於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有了認識才能意念誠實,然後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備了以上的條件,自身的修養才能提高。

自身的修養又是治理國家的必要條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最後達到天下大治。《大學》作為儒家思想的總綱領,造就了後代儒家對社會的關心和參與精神以及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即「內聖」與「外王」之道。

8樓:平邑高鐵

很多人覺得修身就是壓抑自己,這太low了,更有甚者覺得修身就是修煉自己,讓自己成神,哈哈。覺得事事處處給別人開綠燈,甚至犧牲自己。這是大錯特錯。

修身就是格物致知,就是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了解人,了解事和物的正反兩面,了解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意誠心正都是煙霧彈,放給傻子看的,華夏文字語言具有天然的加密屏障。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出自**

9樓:網友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出自:唐·韓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韓愈。

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末之有也!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是什麼意思?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什麼意思?

先致其知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句子。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解釋:古 古人。

之 取消句子獨立性。

欲 想要。明 昭明。

明 光明。先 首先。

想要整頓好自己的家的人,首先要先使家族齊心協力。;

要使家族齊心協力。,要先修養自身的品德;

要使意念真誠,先獲取知識,知識明確;獲取知識研究事物。

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

11樓:尋彥實綺梅

這是乙個典故,講的是乙個古代文人在研究一件事時,把這件事分開研究了。具體是什麼事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