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的詩《涼州詞》的意思,王之渙的《涼州詞》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時間 2022-09-28 05:15:58

1樓:匿名使用者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

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首句設想奇特,是泝流而望。這與李白《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視覺方向相反,強調的重點也不同。李詩強調氣勢,王詩強調源流之高遠。

在如此山長水遠天高地闊的浩翰背景中,一片孤城形只影單,兀然獨立於萬仞群山之中,而那條黃河則如絲如帶,把藍天白雲、孤城、群山繫結在一起。這是一幅潑墨寫意的邊塞圖畫。詩人把一座城說成一片城,以一片對萬仞,突出孤獨之感:

孤城如一葉扁舟在翰海中漂泊,如一朵白雲在天地間淹滯,正如戍守者那孤獨無奈的情懷。由此便推出了乙個"怨"的主題:這偏遠荒涼的邊塞啊,春風都不肯光顧,而人卻要背井離鄉地在這裡苦熬歲月。

如此深長無奈之怨卻以"何須怨"這樣寬慰的語氣說出,曲折達意,舉重若輕。仔細想來,《折楊柳》之曲也的確無助於消解幽怨。那麼怨誰呢?

詩人沒說,倒是同題的另一首詩微露怨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但天子也不是好怨的,因此只好輕輕地怨怨"春風"算了。

《唐詩正聲》吳逸一評:「滿目徵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唐賢三昧集箋注》:

「此狀涼州之險惡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須作楊柳之怨乎?明說邊境苦寒,陽和不至,措詞宛委,深耐人思。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2樓:匿名使用者

詩句中,「一片」為唐人習慣用語,常與「孤」連文,即今之「一座」。「孤城」指玉門關。將玉門關作「孤城」,顯然與徵人的離情別緒聯結在一起 。

仞,古長度單位,七尺為一仞。「黃河遠上」,也有作「黃河直上」的。葉景葵認為:

「詩句有一字沿訛為後人所忽略者,為《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古今傳誦之句也,前見北平圖書館新得銅活字本《萬首唐人絕句》,『黃河』作『黃沙』,恍然有悟,向誦此詩,即疑『黃河』兩字與下三句皆不貫串,此詩之佳處不知何在!若作『黃沙』,則第二句『萬仞山』便有意義,而第二聯亦字字皆有著落,第一聯寫出涼州荒寒蕭索之象,實為第三句『怨』字埋根,於是此詩全體靈活矣。」《唐人絕句精華》也說:

「此詩各本皆作『黃河遠上』,惟計有功《唐詩紀事》作『黃沙直上』。按玉門關在敦煌,離黃河流域甚遠,作『河』非也。且首句寫關外之景,但見無際黃沙直與白雲相連,已令人生荒遠之感。

再加第二句寫其空曠寥廓,愈覺難堪。乃於此等境界之中忽聞羌笛吹《折楊柳》曲,不能不有『春風不度玉門關』之怨詞。」但今之不少學者仍認為,就詩意說,「黃河遠上」比「黃河直上」要好。

理由是:一,「黃河遠上」意境開闊,莽莽蒼蒼,浩浩瀚瀚,如同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顯得狀美,而「黃沙直上」只是給人荒涼的感覺。二,「黃河遠上」句與下句「一片孤城」,一遠一近,一動一靜,互相映襯,有一種立體的感覺,而「黃沙直上」句畫面比較單調。

至於黃河遠距玉門關的問題,則認為,《涼州詞》只是唐代的一種曲調,不一定只寫涼州;有人還考證,認為王之渙的《涼州詞》還有另乙個題目:《聽玉門關吹笛》,由此認為是詩人在玉門關吹笛時寫的,孤城是眼前景象,黃河是出關途徑之處,詩人是在乙個更廣闊的空間描寫自然景物

王之渙的《涼州詞》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3樓:慧慧的網盤

意思: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台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原文: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4樓:9點說史

其一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譯文: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台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涼州詞二首

唐代:王之渙

其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二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根據王之渙墓誌銘可知,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渙辭官,過了15年的自由生活。《涼州詞二首》當作於其辭官居家的15年期間,即開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涼州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

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呢?玉門關一代根本沒有楊柳可折啊!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二、原文:

涼州詞(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三、賞析: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

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徵夫的離愁了。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

6樓:匿名使用者

遠遠向西望去,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了一起,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原來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一帶的。

7樓:百度使用者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8樓:匿名使用者

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一起,玉門關孤零零的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呢,玉門關一帶根本沒有楊柳可折啊!原來。玉門關一帶沒有春風吹

9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雲遠遠的望去,像是在白圓中間流過。一座孤城在萬仞山中。何須對楊柳羌笛。春風的笛聲不會穿過。玉門。所崑曲。

10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唐王之渙的詩句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涼州詞二首⑴

其一黃河遠上白雲間⑵,一片孤城萬仞山⑶。

羌笛何須怨楊柳⑷,春風不度玉門關⑸。

其二單于北望拂雲堆⑹,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⑺。[1]

注釋譯文

編輯詞句注釋

⑴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⑵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一作「沙」,「遠」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約等於213厘公尺或264cm厘公尺)。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何須:何必。楊柳:

《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經·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⑸度:吹到過。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⑹單于:古代對匈奴君長的稱呼,此指突厥首領。拂雲堆:祠廟名,在今內蒙古五原。

⑺來:語助詞,無義。[2-3]

白話譯文

其一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台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12樓:使用者不存在

寫錯了,,,,,,,,

《涼州詞》王之渙的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其一: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

其二: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原詩:涼州詞二首

唐代:王之渙

其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二: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遠上:遠遠向西望去。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春風: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度:吹到過。來:語助詞,無義。

主題思想:

第一首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

第二首詩反映的是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詩歌以漢代唐,寫一位邊地首領到唐朝來求和親而未能如願,通過描寫其行動與心理,從側面烘托唐朝國勢的強盛。

作者成就影響:

王之渙是盛唐的著名詩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

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雲間」,僅七個字,祖國壯麗山河景色躍然紙上。

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

人物軼事:

智審黃狗

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在文安縣做官時,受理過這樣乙個案子。30多歲的民婦劉月娥哭訴:"公婆下世早,丈夫長年在外經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

昨晚,我去鄰家推碾,小姑在家縫補,我推碾回來剛進門,聽著小姑喊救命,我急忙向屋裡跑,在屋門口撞上個男人,廝打起來,抓了他幾下,但我不是他的對手,讓他跑掉了。

進屋掌燈一看,小姑胸口扎著一把剪刀,已經斷氣。"王之渙通過庭審家裡有狗,但是狗沒叫,料定是熟人作案;有廝打,確定殺手是高個並且背上有抓痕。繼而破案。

王之渙的邊塞詩,王之渙的詩有哪些

王之渙是唐朝四大邊塞詩人之一,更被章太炎先生尊為 絕句之最 遺憾的是留下來的詩太少,只有六首。邊塞詩有 涼州詞 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 其二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王之渙的邊塞詩 1 涼州詞.其一 黃河遠...

王之渙的涼州詞和王瀚的涼州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涼州詞 王 翰 p t o m i ji y gu ng b i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y y n p p m sh ng cu 欲 飲 琵 琶 馬 上 催 zu w sh ch ng j n m xi o醉 臥 沙 場 君 莫 笑 g l i zh ng zh n j r n hu 古 來 徵...

王之渙的涼州詞中描繪黃河蜿蜒流淌,孤城矗立的一句話是什麼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的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是一首雄渾蒼涼的邊塞。涼州詞 涼州歌的唱詞。樂府詩集 卷七十九 近代曲辭 載有 涼州歌 並說明是玄宗開元年間西涼府都督所進。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這首詩豪邁奔放的歌聲,把我們帶到祖...

《涼州詞》王之渙的和王翰的各自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涼州詞 王之渙 詩詞概述 該詩又名 出塞 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涼州詞 王翰 思想感情 作者的悲涼之意,也流露出了對將士的命運的同情之心,表達了作者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涼州詞 張籍 思想感情 詩中以生活的美好與戰爭的殘酷做對比,抒發了人生感嘆,儘管這首詩的格調是悲壯蒼涼的,但不悲觀...

《涼州詞》詩題的意思,王翰《涼州詞》全詩的意思是什麼?

涼州詞二首 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 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第二首詩反映的是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詩歌以漢代唐,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