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是哪人,竹林七賢是哪七個人

時間 2022-09-26 00:36:31

1樓:_仙劍永恆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2樓:傾茗記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

3樓:

竹林七賢生活在三國魏王朝統治比較黑暗的年代,是當時7位名人:嵇抗、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

4樓:臨煙川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5樓:

檢舉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6樓:亨曼

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指哪七個人?

7樓:君子陶陶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版鹹七人。因權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出處:《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譯文:嵇康相處山陽,所與神交的只有陳留阮籍、河內山濤,參與了流的河內向秀、沛國劉伶、阮籍的侄子阮咸、琅邪王戎,於是為竹林之遊,人們所說的「竹林七賢」啊。

8樓:時瑞大王八蛋

王戎、山濤、向秀、劉伶、嵇康、阮籍和阮咸

9樓:匿名使用者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10樓:828如履薄冰

劉伶,向秀,阮咸,嵇康,山濤,王戎,阮籍

11樓:匿名使用者

嵇唐,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

12樓:努力讓未來可期

大思想家:嵇康、向秀

大摳門鬼:王戎

大政治家:山濤

大詩人:阮籍

大**家:阮咸

大酒鬼:劉伶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分別是那七個人?

「竹林七賢」指的哪七個人,他們「賢」在哪?

13樓: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人。

阮籍對待喜歡的人就是黑眼珠對著他,不喜歡用白眼珠對著他。他的青白眼很有名,並且喜歡沒事了坐車隨便開,開到無路可走的地方,慟哭。因為街上的路象徵著生活中人生的路也無路可走了。

所以,《滕王閣序》:「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阮籍喜歡長嘯。

14樓:堵慶生夙愷

中國魏晉時期7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分別是哪七個人?

15樓:奉宜修支品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16樓:天上在不在人間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中,又號「鄴中七子」。

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建安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說他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

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鹹、河內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

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竹林七賢是哪七個人?揚州八怪是哪八個人?他們分別擅長什麼?

17樓:清涼悠悠

揚州八怪」究竟「怪」在**,說法也不一。有人認為他們為人怪,從實際看,並不如此。八怪本身,經歷坎坷,他們有著不平之氣,有無限激憤,對貧民階層深表同情。

他們憑著知識分子的敏銳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對醜惡的事物和人,加以抨擊,或著於詩文,或表諸書畫。這類事在中國歷史上雖不少見,但也不是多見,人們以「怪」來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們的日常行為,都沒有超出當時禮教的範圍,並沒有晉代文人那樣放縱--裝痴作怪、哭笑無常。

他們和**名士交流,參加詩文酒會,表現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所以,從他們生活行為中來認定他們的「怪」是沒有道理的。現在只有到他們的作品中,來加以研究。

「八怪」不願走別人已開創的道路,而是要另闢蹊徑。他們要創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驚雷雨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來自立門戶,就是要不同於古人,不追隨時俗,風格獨創。他們的作品有違人們欣賞習慣,人們覺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

正如鄭燮自己所說:「下筆別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頹唐偃仰各有態,常人笑我板橋怪。

」當時人們對他們褒貶不一,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偏離了「正宗」,這就說明了它所以被稱之為「怪」的主要原由。揚州八怪畫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在自己創造與發揮,窮其一生,為創造新的畫風而努力。

「揚州八怪」知識廣博,長於詩文。在生活上大都歷經坎坷,最後走上了以賣畫為生的道路。他們雖然賣畫,卻是以畫寄情,在書畫藝術上有更高的追求,不願流入一般畫工的行列。

他們的學識、經歷、藝術修養、深厚功力和立意創新的藝術追求,已不同於一般畫工,達到了立意新、構圖新、技法新的境界,開創了一代新畫風,為中國繪畫的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業。

中國繪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文人畫自唐宋興盛起來,逐步豐富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留下大量的作品,這是中國繪畫的驕傲。明清以來,中國各地出現了眾多的畫派,各具特色,爭雄於畫壇。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以「四王」為首的虞山、婁東畫派,而在揚州,則形成了以金農、鄭燮為首的「揚州八怪」畫風。

這些畫家都繼承和發揚了我國的繪畫傳統,但他們對於繼承傳統和創作方法有著不同的見解。虞山、婁東等畫派,講求臨摹學習古人,以遵守古法為原則,以力振古法為己任,並以「正宗」自命。他們的創作方法,如「正宗」畫家王琿所說,作畫要「以元人筆直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

他們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作品多為仿古代名家之作( 當然在仿古中也有創造),形成一種僵化的局面,束縛了畫家的手腳。

「揚州八怪」諸家也尊重傳統,但他們與「正宗」不同。他們繼承了石濤、徐渭、朱耷等人的創作方法,「師其意不在跡象間」,不死守臨摹古法。如鄭板橋推崇石濤,他向石濤學習,也「撇一半,學一半未嘗全學」。

石濤對「揚州八怪」藝術風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他提出「師造化」、「用我法」,反對「泥古不化」,要求畫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創作素材,強調作品要有強烈的個性。他認為「古人鬚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腸。

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鬚眉」。石濤的繪畫思想,為「揚州八怪」的出現,奠定了理論基礎,並為「揚州八怪」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揚州八怪」從大自然中去發掘靈感,從生活中去尋找題材,下筆自成一家,不願與人相同,在當時是使人耳目一新的。

人們常常把自己少見的東西,視為怪異,因而對「八怪」那種抒發自己心靈、縱橫馳騁的作品,感到新奇,稱之為怪。也有一些習慣於傳統的畫家,認為「八怪」的畫超出了法度,就對八怪加以貶抑,說他們是偏師,屬於旁門左道,說他們「示嶄新於一時,只盛行於百里」。讚賞者則誇他們的作品用筆奔放,揮灑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縛,打破當時僵化局面,給中國繪畫帶來新的生機,影響和哺孕了後來像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藝術大師。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

18樓:匿名使用者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成為竹林七賢。

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為準。即: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

19樓:匿名使用者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

竹林七賢是哪 七個人?

20樓:蘋果旺旺小饅頭

竹林七賢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具體介紹如下:

1、嵇康

嵇康(224年-263年 ),字叔夜。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家、文學家。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成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2、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3、山濤

山濤(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

4、向秀

向秀(約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人。魏晉時期的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

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昭害死後,向秀應本郡的郡上計到洛陽,受司馬昭接見,後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5、劉伶

劉伶(生卒年不詳,一說約221年-約300年),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並稱為「竹林七賢」。

6、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衝。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諸葛村)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

張方劫持惠帝入長安後,王戎逃奔陝縣。永興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諡號「元」。

7、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詳),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人。魏晉時期名士,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阮籍之侄,與阮籍並稱為「大小阮」。

阮咸在仕途上並不得意,任散騎侍郎時,山濤推舉阮咸主持選舉,晉武帝認為阮咸好酒虛浮,於是不用他。因質疑荀勖的音律而遭到其記恨,貶為始平太守,後無疾而終。

竹林七賢的內容簡介,竹林七賢簡介

竹林,是一種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景觀,走進鄉間,走進山野,隨意舉目便能瞧見,一點不稀罕。然當士子走進這平常的竹林,竟產生了文化史的奇觀,產生了政治史的奇蹟,產生了心靈史的奇談。奇觀,奇蹟,奇談,一連串奇字,在魏晉間化出了七賢 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阮咸 劉伶 王戎。竹林和七賢渾然一體,難分難解,人稱...

竹林七賢中,《廣陵散》的作者是誰?在竹林七賢中站什麼位置

嵇康 224 263 字叔夜,譙國銍縣 現安徽宿州境內 人。嵇康在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 越名教而任自然 審貴賤而通物情 釋私論 成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之一。在整個魏晉文藝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極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嵇康是著名的琴藝家和哲學家。他精通...

竹林七賢的最後的結局怎樣,竹林七賢之首的文人嵇康最後被當時的哪位大將軍處死

最後都死了。成為歷史 都死了,有幾個是被殺 竹林七賢之首的文人嵇康最後被當時的哪位大將軍處死 司馬昭 211年 265年9月6日 字子上,河內溫縣 今河南溫縣 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的父親。早年隨父抗蜀,多有戰功。...

竹林七賢中的山濤是怎麼樣的人,竹林七賢中的山濤是乙個怎麼樣的人?

竹林七賢之中,山濤被尊為 老大 這不僅因為他在7人中最年長,更因為他的風神氣度無人能比。山濤他清貧而死,一生沒有小妾,而且舉賢不斷,是有一定政治能力和政治操守的。背景 早孤,家貧。好老莊學說,與嵇康 阮籍等交遊。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

竹林七賢中誰的成就最高,竹林七賢那兩個人文學成就最高

竹林七賢中成就最高的是阮籍。1.竹林七賢,是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王戎及阮咸。2.他們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禮法 我行我素,有的逍遙山林 終身不仕,更有談玄醉酒 長歌當哭。3.世說新語曾有這樣一段記錄,陳留阮籍樵國嵇康 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