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時間 2022-09-12 23:08:04

1樓:唐子畏

中秋與月餅

中秋吃月餅。最先見於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唐和五代時賞月的食品只見有「玩月羹」等,未見有月餅。

月餅作為一種食品的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始見於南宋的《武林舊事》。明代以來,有關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述就更多了。《宛署雜記》說,每到中秋,百姓們都製作麵餅互相贈送,:

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場店鋪裡賣的月餅,多用果類作餡子,巧名異狀,有的月餅乙個要值數百錢。《熙朝樂事》裡也說,八月十五日稱為中秋,民間以月餅作為禮品互相贈送,取團圓之義。

這一天晚上,家家舉行賞月助家宴,或者帶上裝月餅的食盒和酒壺到湖邊去通宵遊賞。在西湖蘇堤上,人們成群結隊,載歌載舞。同白天沒有兩樣。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賞月的盛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月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講究。鹹、甜、葷、素各俱異味;光面、花邊,各有特色。明末彭蘊章在《幽州土風俗》中寫道:

「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瞻兔滿人間。悔煞嫩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丹顏。

」這說明心靈手巧的廚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形象再現於月餅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有「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婚兔之形」的記述。足見古代月餅從內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齊放了。

參考資料

2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在我國歷史悠久。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 。普遍

的說法是: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

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

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

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

亮)。」隨後,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一說始於宋朝。在北宋時的京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每逢中秋之夜,人們均登高樓、爬高山,待月亮公升起時開始進行祭月活動,所用供品有月餅、瓜果、雞冠花之類,但以月餅為主。宋代詩人蘇東坡詩云: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那時的月餅與現在的月餅已很相似了。

今天,我們在中秋節吃月餅,不僅為了慶祝豐收,而且也是對親人團圓的一種期盼。

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3樓:阿呆說八卦

這是一項優良的傳統習俗

4樓:親子週刊

[中秋節由來]中秋節怎麼過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來歷及傳統習俗冷知識介紹

5樓:徐茹臧帆

紀念嫦娥啊,嫦娥就乙個人在月宮吃月餅啊

6樓:願你的生活豐富多彩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為傳遞訊息,命人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分頭髮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了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啊

7樓:浪裡小青魚

月餅主要作為中秋佳節祭拜月神的貢品,後來慢慢流傳至今,便有了中秋佳節吃月餅的風俗習慣。

因為中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在中秋佳節這一天,天上的月亮會又圓又大,十分明亮。因此,從古至今,人們都用中秋明月寄託相思之情,期盼團員相聚的美好願望。

中秋吃月餅的起源,相傳是從元末開始流傳下來的。在元朝時期,因為中原人民受到了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反抗,在朱元璋的領帶下反抗蒙古勢力。

因為古時候傳送訊息十分不方便,有害怕被人搜查。因此,在劉伯溫的建議下,使用餅子作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將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餅子裡面,通過餅子的傳送將資訊傳遞給義軍。

為了紀念八月十五夜起義推翻元朝的功績,因此中期佳節吃月餅的習俗開始流傳下來。無論月餅的起源在什麼時候,都將月餅視為團圓相聚的聖物,用月餅來寄託對親人或者故鄉的思念。期盼美好生活是天下人們的美好心願。

8樓:鶴髮童顏

據說,唐朝時,唐高祖李淵(也有說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並於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

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高祖大喜,接過裝潢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隨後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相關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烤得大地乾裂,海水枯乾。老百姓沒有水喝,快活不下去了。英雄后羿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拯救了人們。

於是,王母將仙丹賜給后羿,后羿把仙丹交給妻子嫦娥保管。

有個壞人趁后羿不在家時,想把仙丹偷走。嫦娥為了保護仙丹,一口吞了下去。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飛了起來。

她捨不得后羿,於是住到了離地面最近的月亮裡。月亮上只有乙隻小兔子陪著嫦娥。人們知道後,都在院子裡擺上水果、餅乾,祈求后羿和嫦娥早日團圓,也祈求家人平安喜樂。

以後年年如此,中秋節賞月、拜月的習慣就流傳了下來。

9樓:節頤真伍絢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

「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

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乙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

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10樓:釋寧泥緞

這是我們老祖先留傳下來我們世世代代傳承的風俗傳統。在

八月十五這一天,中秋佳節。大家一起吃月餅看月亮。團團圓圓過中秋中秋吃月餅。

最先見於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唐和五代時賞月的食品只見有「玩月羹」等,未見有月餅。月餅作為一種食品的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始見於南宋的《武林舊事》。

明代以來,有關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述就更多了。《宛署雜記》說,每到中秋,百姓們都製作麵餅互相贈送,:大小不等,呼為「月餅」。

市場店鋪裡賣的月餅,多用果類作餡子,巧名異狀,有的月餅乙個要值數百錢。《熙朝樂事》裡也說,八月十五日稱為中秋,民間以月餅作為禮品互相贈送,取團圓之義。這一天晚上,家家舉行賞月助家宴,或者帶上裝月餅的食盒和酒壺到湖邊去通宵遊賞。

在西湖蘇堤上,人們成群結隊,載歌載舞。同白天沒有兩樣。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賞月的盛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月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講究。鹹、甜、葷、素各俱異味;光面、花邊,各有特色。明末彭蘊章在《幽州土風俗》中寫道:

「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瞻兔滿人間。悔煞嫩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丹顏。

」這說明心靈手巧的廚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形象再現於月餅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有「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婚兔之形」的記述。足見古代月餅從內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齊放了。

11樓:柯妍雅賞蓉

中秋節前

各種農作物都已經成熟

是豐收的季節

為了慶祝豐收

把果實包在麵裡

做成圓餅

也是閤家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12樓:默默她狠傷

原因: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寄託了人們的美好情感。

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在古代。中秋晚上祭月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乙份,表示閤家團圓。

13樓:倩兒

月餅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在古代,每到中秋節,人們就會在香案上擺上象徵豐收的圓形蔬果,跪拜月亮,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古代少女們都要拜月,是祈求住在月宮的天仙嫦娥能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據說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

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關於中秋賞月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

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其真實起源年代無考。

關於「月餅」一詞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南宋文獻。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

14樓:短腿酸奶

中秋節是團圓佳節,月餅象徵團圓。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訊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 八月十五夜起義 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使人分頭髮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

為什麼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呢,為什麼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

這是一項優良的傳統習俗 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絡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裡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月餅是內涵深刻的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文化食品,與5000多年中華民族歷史息息相關。月餅豐富的文化底蘊 個性鮮明的文化功能已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伴隨著歷史的前進,社會的發展...

為什麼中秋一定要吃月餅,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啊

這是一項優良的傳統習俗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月餅就象徵團團圓圓的寓意,吃月餅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而香港美心以西餐廳作為啟航點,穩步拓展至不同的餐飲領域,為舌尖帶來驚喜遊歷。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香港美心於1987年推出第一款月餅 雙黃蓮蓉月餅 從此,美心月餅將中秋人情味帶到世界各個角落。古上流...

中秋節的來歷和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和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 幸福,成為豐富多彩 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月餅,又叫月團 豐收餅 宮餅 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

中秋將至,月餅吃多了好嗎,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月餅含有較高的脂肪和糖分,吃多了不宜消化,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同時月餅中較高的脂肪和糖分容易使人發胖,故不宜多吃。食用月餅時的注意事項 月餅油多 糖多 以鴨蛋黃為餡的月餅膽固醇高,總體講是高熱量食品,糖尿病患者 肥胖者不宜多吃。膽囊炎 膽石症患者不宜多吃月餅,重則可以引起疾病發作。飽食過多的月餅可能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