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中秋節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

時間 2022-09-13 22:03:12

1樓:痛心の回憶

2` 中秋節又稱月節。最早來自月亮崇拜——遠古時期,白天靠陽光,夜晚靠月光,人類看著月出月落,月缺月圓,很敬畏,自然產生了月亮崇拜。祭月的習俗綿延不絕,周朝就有拜月儀式,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祭月的壇場。

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對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減淡,欣賞的態度逐步加強。八月十五,秋高氣爽,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圓又亮;加上正是秋收季節,五穀豐登,瓜果滿枝滿架,這是一年辛勞的回報,是來年生計的憑靠。所以,中秋時節,人的心情最好。

到唐代,中秋節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賞月也成為一種習俗。這是中國人調整身心的一種好方式,也是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表現。

中國人面對中秋皓月,彷彿面對可以傾訴衷腸的密友,任何隱秘的憧憬和期盼都可以向月姑傾吐,希望得到她的護佑。中秋之夜,羞澀的少女期盼月下老人為自己牽紅繩;漢族有些地方有「摸秋」「偷」人家瓜菜的有趣節俗,土家族也有,湖南侗族則叫「偷月亮菜」;在台灣,也有未婚少女在中秋夜偷菜的習俗,「偷著蔥,嫁好尪;偷著菜,嫁好婿」。南京等地區有「走月」的習俗,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都賞心悅目。

台灣高山族則在日月潭邊,在中秋的月光下玩起「托球舞」的遊戲。各地區、各民族過節的習俗多姿多彩,但大家都享受共同的中秋。

花好月圓人團圓,「圓」對中國人有特殊的含義。天上月圓時,閤家團圓分食月餅,這是一種溫馨的儀式。全家多少人,月餅就分切成多少份,每人都安享自己的乙份。

如果有人缺席,他的乙份就被儲存起來,盼著遊子歸來享用。這裡享用的絕不僅是月餅的滋味,更重要的是親情的滋味。家制月餅、分享月餅、饋贈月餅的過程,就是表達愛、傳遞愛、感受愛的過程。

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月亮圓滿時,也希望人間圓滿。團圓是一種群體意識,不是個人獨好,而是周圍的人都好。親人團圓,家庭和睦,安享天倫,這在中國人的幸福指數中占有重要位置,這是民族心理。

不過,團圓又不限於家庭。「國家」,國是擴大了的家。團圓也要擴大到全民族,這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元素。

國家團圓就叫金甌無缺,金甌是圓的,沒有欠缺,代表領土完整統一。中秋節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華兒女即便分散在天涯海角,在月光下的中秋也會共同心動,共同感應,「千里共嬋娟」。

這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的重要契機。所以不可輕看團圓意識,這是愛家愛國的深層心理元素,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精神資源。

2樓:阿歡的名單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3樓:

中秋賞月是傳統,那天的月亮一般是一年中最圓,全家人吃著月餅賞月是多麼美好的事

4樓:0ysh啦

因為可以…看到嫦娥姐姐

中秋節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

5樓:阿歡的名單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

6樓:我本熱情

來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源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

「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7樓:阿歡的名單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8樓:jnm景年明

這是中國傳統的文化,月圓日就是團圓日,中國歷史上就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嫦娥奔月等賞月故事,民間更是吃月餅,賞月。

9樓:匿名使用者

天上只有乙個月亮,不管你當何處,看到的都是同乙個月亮。從古到今有多多少文人墨客都用月亮?寄託著思念,所以,較上月。

10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以來,古人對月圓月缺而感到神密而崇拜,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把八月十五稱為團圓節。所以每年的八月十五都以拜月,賞月,視為人家團圓,運離家的親人同樣也用這種方一式來思念親人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賞月自古以來就有。中秋團圓,家庭團聚。但有一些家庭成員因相距太遠無法團員,只好寄託月亮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希望遠在異地的他也能感受中秋團圓之情!

12樓:我的愛無語

因為一年沒幾次(主要是沒幾次跟家人團聚)圓月,一家人坐一起看著月亮,放鬆心情,談天說地

13樓:具體天沒聽聽歌

中種節是花好月圓一所以人門要吃月餅紀念這個學盛大節日。

14樓:瀟灑又懶癌

因為中秋月亮是圓的並且只有乙個。圓象徵團圓表達了人們對團圓的期盼,只有乙個意味著不論身處何方都能和親人、友人觀賞同一輪圓月。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天上只有乙個月bai亮,不du管你到何處,zhi

看到的都是同乙個月亮。從古到dao今,有多少回文人墨客都用月亮寄託著答思念。

還有受嫦娥奔月的故事的影響,每年的中秋節大家都會吃著月餅賞著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用月經來寄託自己的心情。

16樓:小小兔位元

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因為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台寶鑑,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永珍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17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詞能說明很多。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18樓:雙子

人月兩團圓。。。。。。。

中秋為什麼要賞月

19樓:兩隻眼睛開大炮

全家團圓一起賞月。

中秋節,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民間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賞桂花、猜燈謎等多種習俗。

中秋節起源於中國,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中秋是東亞民間的乙個傳統節日,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製燈船的節俗。

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20樓:雨中漫步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公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21樓:ok張竹林

團中秋節,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民間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賞桂花、猜燈謎等多種習俗。

中秋節起源於中國,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中秋是東亞民間的乙個傳統節日,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22樓:阿歡的名單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2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那天的月亮特別圓,特別漂亮。。。

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呢?

24樓:熱愛健康生活的小公尺兔

中秋賞月起源於人們對於月亮的崇拜,自周朝就有拜月儀式,後面又有了祭月的習俗,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對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減淡,欣賞的態度逐步加強,到唐代,中秋節正式形成,中秋賞月也成為一種習俗。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在這一天賞月是中國人調整身心的一種好方式,也是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表現。

相關說明

「月是中秋明」,中秋的月亮最明亮。舊曆秋天的7、8、9三個月,8月份處在當中,8月15日的滿月被稱為「中秋明月」,日本又叫作「十五夜」,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中秋時期,通常也是收穫的季節。

春華秋實,是大自然固有的規律,古人認為收穫是風調雨順上天恩賜的結果,大豐收之後,就會祭拜天地,以示感恩之心。古時祭祀月亮神,以慶祝中秋節,慢慢成為習俗。中秋節這天,月亮通常圓滿。

由此也衍生了賞月的風俗。

賞月是依據「舊曆」進行的儀式,而「舊曆」 根據月亮的滿虧贏缺來決定日曆,與現代的日曆大不相同,賞月的日子也隨年份不同而有所變化。在中秋節,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中秋為什麼要賞月

中秋節又稱月節。最早來自月亮崇拜 遠古時期,白天靠陽光,夜晚靠月光,人類看著月出月落,月缺月圓,很敬畏,自然產生了月亮崇拜。祭月的習俗綿延不絕,周朝就有拜月儀式,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祭月的壇場。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對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減淡,欣賞的態度逐步加強。八月十五,秋高氣爽,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圓...

中秋節的習俗為什麼是賞月吃月餅,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和賞月

中秋節由來 中秋節怎麼過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來歷及傳統習俗冷知識介紹 因為八月十五亮是圓的,然而月餅的形狀也是圓形。這就給人們形成了代代相傳的美好寓意 希望全天下的家人都團團圓圓 和和睦睦。據說中秋賞玉吃月餅是為了紀念嫦娥,因為嫦娥為了不讓仙丹落到壞人手中,自己誤服了仙丹,身子變輕之後飄進寂寞的廣寒宮...

中秋節來歷,中秋節來歷 110字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 八月節 八月半 月夕 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 夏至祭地 秋分祭月 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

中秋節應該吃什麼,中秋節吃什麼

吃月餅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 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 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 月餅 則始見於南宋 武林舊事 蒸作飲食 當時,杭州民間就有 ...

為什麼有中秋節,為什麼要有中秋節呢?

中秋節即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禮記 月令 上說 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節日起源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 上記載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 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