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一章原文,論語第一章內容

時間 2022-08-29 02:56:56

1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

【原文】

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2樓:蒲新芳

這個是從5年級開始背的,我現在是5年級

論語第一章內容

3樓:菠菠菠菠蘿哇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出處:《論語·學而篇》

譯文:孔子說:「學了並不斷去實踐它,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切磋道德學問,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惱怒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孔子認為,人生有三條重要法則:

一、終身學習並不斷實踐。如是,則永不落伍,永葆青春。有人說,你給別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有一河水。

意思是,在指導別人的時候,自己要不斷去學習沉澱自己的學養,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幫到別人,對方才能真正實現自游、暢遊、遠遊,才能「直掛雲帆濟滄海」。

二、與道義相期者交流。人是群居動物,必須交流,重要的是與什麼人交流;儒家認為應與志同道合、道義相期者保持交流常態。

生命中每一分都不可逆,什麼人都交往,勢必迷失自己,甚至迷失心智,生命狀態是迷茫、困惑抑或無聊,人生的軌跡不是向前、向善、向成功,而是停滯、猶豫、平庸。有人說,跟誰混,很重要。

三、修養德行。遇事不順,「反求諸己」,提公升境界,則「人皆可以堯、舜」。渴望被認知、渴望被賞識、渴望被尊重是人的本性;被人誤解,甚至被誹謗中傷而不怨天尤人者,朝著既定目標前進,往往容易成功!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拓展資料:

注釋:①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就是指孔子。

②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學習西周的詩、書、禮、樂等傳統文化典籍。

③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子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習,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④說(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有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在同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樂:與說(通「悅」)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現於外。

⑦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⑧慍(yùn):惱怒,怨恨。

⑨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市場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乙個有得君子嗎?」

鑑賞: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歷來的解釋都是: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乙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

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裡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

「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

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裡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

此外,在對「人不知,而不慍」一句的解釋中,當時因為孔子有說話的特定環境,他不需要說出知道什麼,別人就可以理解了,卻給後人留下乙個謎.有人認為,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這樣,「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於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了解.。

5樓:不要皺眉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7樓:

親愛的朋友,當您一次次地來到知道,一次次地為知道的朋友們答疑解惑,不僅朋友們會對您越來越熟悉,知道也會對您越來越熟悉。

有一天,從您誠摯的回答中,知道驚喜地發現,原來您是一位電腦高手,原來您是一位遊戲達人,原來您是一位資深球迷,原來您是一位醫學專家,或者,原來您是一位愛生活懂生活的人……這時候,知道會把原先分散在各處的您可能感興趣的待解決問題匯集在一起,推薦給您,方便您去回答。於是,當您進入首頁的時候,您會看到頁面中間多了乙個為您推薦的提問

《論語》第一章原文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慍:音yùn,惱怒,怨恨.

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乙個有德的君子嗎?」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歷來的解釋都是:

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乙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裡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

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裡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

(見《齊魯學刊》1986年第6期文)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容時參考.

此外,在對「人不知,而不慍」一句的解釋中,也有人認為,「人不知」的後面沒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麼呢?當時因為孔子有說話的特定環境,他不需要說出知道什麼,別人就可以理解了,卻給後人留下乙個謎.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

這樣,「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於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了解.

《論語》學而第一(翻譯及全文)

《論語》第一章至第二十章內容**可以找到~ 15

論語第一章1 10原文及譯文,《論語》第一章原文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論語 第一章原文 學而 是 論語 第一篇的篇名。論語 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 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 吾日三省吾身 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禮之用,和為貴 以及仁 孝 信等道德範疇。原文 1 1 子曰 1 學 2 而...

西遊記第一章好句賞析,西遊記第一章好句摘抄?

lv.202019 10 22 好句賞析如下 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 膽小的,乙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喊叫,纏一會,也都進去了。對比,體現出猴群中舉止各異,生動形象的展現出猴的形象,更是體現出那靈猴的勇敢。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 萬節修篁,含菸一壑...

誰有紅樓夢第一章,紅樓夢的第一章是什麼?

dskruing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士隱聽了,便迎上來道 你滿...

根鳥第一章精彩語段,根鳥的第一章菊坡的第一篇讀後感怎麼寫 go

沙子漸少,乙個純粹的戈壁灘出現在根鳥的腳下,它使根鳥更加覺得世界的荒涼。他向西走著,陪伴著他的,只有他自己單薄的影子。他讓自己什麼也不想,也不讓自己加快步伐,始終以一種不太費勁的步伐,不快但卻不停地向前。有時,他想給自己唱支歌,但那些歌總是只有乙個開頭,才唱了幾句,就沒有再唱下去的興致了,於是那歌聲...

西遊記原著第一章概括,西遊記第一章主要內容

原著 西遊記 第一章概括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頂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 水簾洞 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部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