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李清照南宋, 如夢令 南宋 李清照譯文

時間 2022-05-03 16:53:54

1樓:水中月

譯文,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知道嗎?

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2樓:綠雲盼夏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遊,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麼出去呢?怎麼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划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3樓:翼飛

出自李清照之手的如夢令,是絕妙的大自然的讚歌,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美的享受。此首小令,為作者年輕時詞作。寫她經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遊,表現其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

4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知道嗎?

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功效一醒覺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

因而,她急問清算衡宇,啟戶捲簾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氣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乙個「捲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捲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

它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乙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

「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如夢令】 南宋 李清照譯文

5樓:匿名使用者

注釋:①如夢令:詞牌名。

②雨疏風驟(zhòu):雨點稀疏,風聲急驟。

③濃睡:沉睡。

④殘酒:殘餘得酒意。

⑤捲簾人:這裡指侍女。

⑥綠肥紅瘦:綠葉多而紅花少。

翻譯: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6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我常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玩到太陽落山時分,喝得醉熏熏的,都找不到回去的路。天黑了,玩夠了的我劃著船,卻划進了蓮花的深處。劃呀,劃呀,驚得一灘水鳥,都飛起來了。(還有一說,爭渡同怎渡)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天晚上,雨下得不大,風卻很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醉意並沒有全消。我問捲起簾幕走進來請安的侍女,她說海棠花依然如故。

知不知道?知不知道?應該是綠葉更加茂盛,而紅花卻已凋零。

李清照的《如夢令》原文

7樓:窩草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遊,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

「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

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8樓:x證

原文如下: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著了道路。興盡之後很晚才往回划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怎麼渡,怎麼渡?(最終)驚起水邊滿灘鷗鷺。

賞析: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9樓:高考曹老師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庭園裡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

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擴充套件資料

⑴如夢令,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⑵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疏:指稀疏。

⑶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捲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⑸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10樓:水梓欣

1.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1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的《如夢令》有兩首《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2樓:匿名使用者

如 夢 令

【北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①日暮,沈醉②不知歸路。

興盡③晚回舟,誤入藕花④深處。

爭渡,爭渡⑤,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台。

②沈(chén)醉:大醉。

③興盡:遊興得到了滿足。

④藕花:蓮花。

⑤爭渡:怎麼渡;爭:同「怎」。

13樓:匿名使用者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4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 如夢令 譯文,如夢令 李清照 翻譯

加爾基 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 海棠花依舊如故 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如夢令 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原文如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

《如夢令》翻譯,如夢令 李清照 翻譯

原 文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譯 文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如夢令 李清照 翻譯 1 出處 宋代 李清照...

李清照《如夢令》全篇,李清照的《如夢令》原文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柳瘦。如夢令誰伴明月獨坐?我共影兒兩個 燈書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天那,好個悽惶的我 注釋 溪亭 臨水的亭台。沈 同 沉 爭 同 怎 ...

李清照的《如夢令》,李清照的《如夢令》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作者小傳 李清照 1084 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 今屬山東濟南 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

如夢令的意境,李清照如夢令意境

李清照的 如夢令 一共有兩首 一。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 如夢令 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