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如夢令 譯文,如夢令 李清照 翻譯

時間 2021-12-26 02:39:46

1樓:加爾基

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

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如夢令》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

原文如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樓: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

①如夢令:詞牌名。

②雨疏風驟(zhòu):雨點稀疏,風聲急驟。

③濃睡:沉睡。

④殘酒:殘餘得酒意。

⑤捲簾人:這裡指侍女。

⑥綠肥紅瘦:綠葉多而紅花少。

【譯文】

昨夜雨小風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試問捲簾的侍女,她卻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應是綠葉更加茂盛,紅花卻已凋零。

【品評】

這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小詞。清晨女詩人從沉睡中醒來,還帶著一些酒意,隱約記得夜間曾聽見急風夾雜著雨點敲打窗戶,不由得擔心正在盛開的海棠花。趕緊問正在捲簾得侍女,侍女回答:

海棠還和昨天一樣。女詩人顯然不滿意侍女的粗心,有些埋怨地說:「知道嗎?

經過一夜風雨,現在應該是綠葉多紅花少啊。短短地一問一答,把女詩人對落花的痛惜、對春天的留戀表達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最後一句,詩人不說葉多花少,而說「綠肥紅瘦」,非常傳神。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兩首著名的《如夢令》詞。它們給讀者描繪出了一位活潑可愛、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現出了她那純美的內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譽為「兩顆罕見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風驟》乃其中之一。

原詞如下: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據文獻記載,此詞一出,便立即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同時代人胡仔就很讚賞它,尤其是當中的「綠肥紅瘦」一句,說「此語甚奇」。②稍後的陳郁對此句更是備加推崇,說「天下稱之」。

③此後,歷代的文人、讀者對該詞也都一直讚賞不絕。對於其中的「捲簾人」,自古以來,人們都一致認為:它指的是「侍女」,鮮有二義。

雖然最先主此說的人如今已難考證,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說便已盛行。萬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詩餘畫譜》中,有一張依該詞詞意而作的繪畫。畫中即已明確地將捲簾人畫成了乙個侍女。

④近幾年出版的各種有關李清照詩詞賞析的論著,也幾乎都持這種「侍女」說,極少例外。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這首詞的主題,是通過女主人公與其侍女之間「凝鍊的對話,曲折地抒寫了惜花的心情」。⑤本文認為,將「捲簾人」肯定為「侍女」,似乎有點不妥。

首先,少年時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稱,其高超的藝術修養是不容懷疑的。同代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就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因此,用「綠肥紅瘦」這樣極富獨創性的詞語,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恐怕連她自己都會覺得索然寡味的。

其次,持「侍女」說,則該詞必然會被理解為一首「惜花」之作。可「綠肥紅瘦」一句,雖然「語甚奇」,「天下稱之」,但細細想來,實際上確是「造語雖工,然非大雅」,⑥雕琢的痕跡依然可見。讀後該詞,人們首先想到的,很容易是「綠肥紅瘦」的奇特,而非花殘葉茂的傷感。

因此,從一般作者的創作心理來看,若真有很深的惜花之情,是不會用此等語句的。

3樓:清堅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

1、雨疏風驟:雨點稀疏,風聲急緊。

2、試問捲簾人:試問,問一問看,這兩個字顯示出一種關切的心裡情態。捲簾人,指侍女。

3、知否、知否:兩字迭用,口氣極溫婉,含有一種嗔怪和糾正之意,顯示出大詞人很有教養,溫文厚道的大家閨秀性格。

4、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調殘。以「紅」「綠」兩種顏色指待紅花綠葉,文字精省,有視覺上的色彩感。

以「肥」「瘦」二字形容綠葉和紅花的盛衰及其不同的命運,有擬人化的效果,形象而又有人情味。可知在女詞人心中海棠也和自己一樣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辛棄疾《粉蝶兒》: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

【解讀】

詩詞的最高境界,應以明澈如水的語言含有無限意蘊和情思。這首詞明白如水,全是白話和口語,通過與捲簾人的對話而隱含著很深的感情,而對這種感情本身則不著一字。昨夜驟然襲來的風雨,無疑使女詞人極其敏感、多情的心靈經受了一番折磨。

她知道春天的腳步已經走遠了,最嬌豔的花朵也要面臨凋落的命運了。她惜春,傷春,為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感傷不已,只有借酒澆愁。一覺醒來發問,正顯示出心事:

經受一夜風雨摧殘之後,海棠花的命運如何。有趣的是捲簾人和女詞人的對話,形成心裡性格上的絕妙對照。大詞人敏感。

細膩、多情的心靈與捲簾侍女的憨厚、淡漠、毫不在意都得到顯示。「試問」、「卻道」、「應是」六字很妙,把女主人的心裡變化、溫柔嗔怪和教養一筆呼出。這首小令很受人們讚美,「當時文人莫不擊節稱讚,未有能道出之者「

4樓:

昨夜雨小風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試問捲簾的侍女,她卻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應是綠葉更加茂盛,紅花卻已凋零。

5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 文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6樓:晉易詹曉絲

還時常記得出遊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7樓:小百何醬

昨晚颳風下雨,喝多了 ,今早保姆叫起床, 問她我院子海棠花被雨打了嗎,保姆說沒有還那樣,你又騙我,肯定綠的多紅的少了,我好心痛。。。

8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的回答有許多地方頗令人感興趣,引人無窮思慮:

(1)」捲簾人」到底作何解?

(2)一樓的回答中「造語雖工,然非大雅」一句能否道得詳細且明白些?究竟如何之」**」?

9樓:

一樓的同志說的太全了。我完全不能發揮了.

如夢令 李清照 翻譯

10樓:養豬界的小梁

1、出處:宋代·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2、原文: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3、釋義: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著了道路。

興盡之後很晚才往回划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怎麼渡,怎麼渡?(最終)驚起水邊滿灘鷗鷺。

賞析:此詞是記遊賞之作,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創作背景:這首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較為可信的時間當是李清照到達汴京之後尚未出嫁之前。這段時間李清照身居閨中,不免會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11樓:dear_沐小涵

一樓回答是錯的,不能誤導啊!!!!一樓的翻譯應該是如夢令裡的「常記溪亭日暮」這一首,但是《如夢令》有兩首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賞析一】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

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乙個「捲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捲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翻譯: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時分,

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

一直玩到興盡才乘舟返回,

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樣才能劃出去,船兒搶著渡過,

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1]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這首《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12樓:匿名使用者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如夢令》

【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作者小傳】: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常記:長久記憶。

沉醉:大醉。

藕花:荷花。

爭渡:這裡指奮力划船渡過。有注「怎渡」者,不宜從。

灘:明·毛晉汲古閣本《漱玉詞》作「行」。

【賞析】:

這是一首絕妙的大自然的讚歌。此首小令,為作者年輕時詞作。寫她經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遊,表現其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

用白描的藝術手法,創造乙個具有平淡之美的藝術境界,清秀淡雅,靜中有動,語言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給人以強列的美的享受。

《如夢令》李清照南宋, 如夢令 南宋 李清照譯文

譯文,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的如夢令完整翻譯,李清照 如夢令 譯文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注釋 如夢令 詞牌名。雨疏風驟 zh u 雨點稀疏,風聲急驟。濃睡 沉睡。殘酒 殘餘得酒意。捲簾人 這裡指侍女。綠肥紅瘦 綠葉多而紅花少。譯文 昨夜雨小風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試問捲簾的侍...

李清照《如夢令》全篇,李清照的《如夢令》原文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柳瘦。如夢令誰伴明月獨坐?我共影兒兩個 燈書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天那,好個悽惶的我 注釋 溪亭 臨水的亭台。沈 同 沉 爭 同 怎 ...

李清照的《如夢令》,李清照的《如夢令》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作者小傳 李清照 1084 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 今屬山東濟南 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

《如夢令》翻譯,如夢令 李清照 翻譯

原 文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譯 文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如夢令 李清照 翻譯 1 出處 宋代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