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那麼

時間 2022-04-23 03:12:37

1樓:七情保溫杯

二十歲稱為弱冠、八十歲、九十歲稱為耄耋、一百歲稱為期頤。

1、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2、耄耋:因「八十九十曰耋」七十曰耄」,指八十歲或九十歲。

3、期頤:因"百年曰期頤」指百歲高壽。

擴充套件資料:

其他的年齡稱謂:

1、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2、初度:周歲。後稱生日為初度。

3、生小:幼年。

4、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5、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7、教數:9歲。

8、外傅:10歲,出外就學。

9、束髮: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10、舞勺:13歲。

11、及笄:指女子15歲。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2、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14、鮐背:指長壽老人。

2樓:百科全書小鵬老師

回答三十而立: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餘地了。

五十知命:五十歲就不得不承認命中註定無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天干地支可以配成甲子、乙丑...........壬戌、癸亥六十個組合俗稱六十花甲子。

六十歲是天干地支乙個輪迴了,所以叫花甲。七十古稀:七十古稀源自"人活七十古來稀"這句話。

古時能活到70歲的極其稀有,所以稱70歲的人為古稀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的話,麻煩您給個贊哦~更多3條

3樓:小古老師

回答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組織答案需要時間,請耐心等幾分鐘~2、四十不惑:人四十歲了就不應該對外物有所疑惑,而是要思想清晰,對遇到的問題要有透徹的理解和妥善解決方法。

4、六十花甲:古代的一種年齡稱謂,原來說的是六十而耳順,意思是用耳朵聽出潛藏的聲音,即是所言之人的真實所想。

5、七十古稀:人活到七十的本來就很少,所在在這個年紀。從心所欲但是不踰矩。

更多2條

4樓:易水已逝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總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像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致改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耄耋(音maodie)

90歲-背之年

100歲-期頤

還有搞笑的:三十而立,四十半蹲,五十全蹲,六十而坐,七十而躺,八十長躺,九十輪迴

5樓:軒轅聖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皇邢二《疏》皆說,此章是孔子隱聖同凡,勸人勤學。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有」字,音義皆同「又」字。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語體就是十五。

孔子說:「我十五歲即志於學。」《毛詩傳》說:

「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依此解釋,「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志於學」,就是專心求學。

《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學。

此處孔子自述十五歲志於學,皇邢二《疏》皆據《白虎通闢雍篇》解釋,十五是成童之歲,心志堅明,故自十五始志於學。劉氏《正義》據《白虎通》說,十五歲是入大學之年,所學的是經術。劉氏又據《禮記大學篇》所說,始於致知格物,終於治國平天下,皆是大學所學的經術。

「三十而立。」皇《疏》:「立,謂所學經業成立也。」劉氏《正義》:「立,謂學立。」自十五歲,志於學,至三十歲,所學已成立。也就是學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搖動。

「四十而不惑。」孔安國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論語後案》:

「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於立之後者,何也。夫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立,守經也。

不惑,達權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權,無可,無不可。「立」,則是:

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權變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劉氏《正義》引《漢書董仲舒傳對策》曰:

「天令之謂命。」劉氏《正義》說:「知天命者,知己為天所命,非虛生也。

蓋夫子當衰週之時,賢聖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學之,知其有得,而自謙言無大過。則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與己之不負乎天。

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於己,而受之於天,聖人所不敢辭也。」孔子學《易》,乃知天命。

吾人雖聞天命,未必能知,須先信賴聖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順。」鄭康成注:「耳順,聞其言,而知微旨也。

」皇《疏》:「但聞其言,即解微旨,是所聞不逆於耳,故曰耳順也。」皇《疏》又引李充說:

「心與耳相從,故曰耳順也。」順字,《說文》:「理也,損頁川。

」段注以為,自人之頭頂至腳踵,如河川流通,至為通順。順之而後,始見天理,始著條理。由此可知,「耳順」就是耳的功能已經通順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聞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

此是耳聞無礙之境。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從心的從字,作順從講。「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說文》作巨,引申為法度之義。

孔子至七十歲時,順從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順心而為,自然合法,也就是動念不離乎道。

程氏樹德《論語集釋》,引明儒顧憲成《講義》說:「這章書,是夫子一生年譜,亦是千古作聖妙訣。」顧氏以為,孔子自十五志於學,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

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順,至七十從心,是證境。顧氏此說,大有道理。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麼孔子在談到為政,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

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乙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乙個姐姐,對家庭,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

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磨鍊,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非走這個路子不可。

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象,「四十而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

還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範圍。

到了「六十而耳順」,這裡問題又來了,孔子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麼問題不順,耳腔發炎嗎?這句很難解釋,可能在當時漏刻了文字。可能是「六十而」下面有乙個句讀。

如果照舊,「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始作人處世,學問修養,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儘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裡平靜。注意!心裡平靜不是死氣沉沉,是很活潑,很明確是非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可愛,對壞的人,更覺得要幫助改成好人,要這樣平靜,這個學問是很難的。

然後再加十年,才「從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踰矩」。

我們上街去看看,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來吃,「從心所欲」嘛!行嗎?要「不踰矩」。

人與人之間要有乙個範圍。「從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過這個範圍,所以「不踰矩」,同時這句話也通於形而上的道理。

另外,80~90歲叫耄耋之年;100歲叫期頤,《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20歲的別稱好像很少見,而且在它「附近」的年齡的別稱也有很多哦,比如,女孩十二歲。稱作金釵之年;女子十三歲稱作豆蔻年華;女子十五歲稱作及笄(《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女子十六歲稱作碧玉年華、破瓜之年(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男子二十歲叫「弱冠」(《禮記·曲禮上》:

「二十曰弱冠。」)。

6樓:戀香紊香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

7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8樓:tina變美日記

人的一生分成不同的年齡階段 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別稱 人剛出生的時候叫嬰兒 不滿周歲的時候叫襁褓 2到3歲叫孩提 女孩7歲為髫年 男孩7歲為韶年......

9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不要隨便拋書包,這是論語的句子 什麼六十花甲?六十是耳順,大概是說聽到罵自己的惡言耳語,也不會在意了,七十是從心所欲,大概就是領悟了人生經驗大道理,做事情可以更加得心應手不再犯錯

10樓: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惑的意思就是說已經不會迷惑了,已經活的很明白了

11樓:蘭雲霞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公尺壽,九十白壽,一百茶壽。

12樓:豬

有時候發現步調一致,會有心心相惜的感覺。有時不同,真想沒有人比我還過得好。體會一下我現在的處境心情。

有時候生活太難。別人達到了的境界自己沒有,會想很多。因為人人平等,會不平。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什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是什麼呢

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三十而能夠建立自己的事業 四十不惑,也就是人到四十對人生已經不再迷惑了 五十知天命,是孔子周遊列國時,東奔西走去求官到了五十才知道那不是他能夠追求到的,後來廣教學徒才是他的真正的命運,五十時他說了那句話,時也 運也 命也。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四十而立是什麼意思,人們常說三十而立,四十而立是什麼意思

隨處可見的問題,無處可見的回答 孔子說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其中 不惑 指什麼?有道理嗎 三十而立 三十歲時,人當自立,這個立,原意是立身的意思,所謂立身,就是丈夫有棲身之所,有所業。而不是立志的意思!四十不惑 人到了四十歲,應該業有所成,不會因為無業爾所困惑,並對人生或者事業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應...

三十而立的精美句子,三十而立精美句子

三十而立精美句子 解答可以寫句子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三十而立 感慨短句 1.乙個女人最好的年紀就是三十歲,在青澀與成熟間遊走的時光。思維的提公升,認知的改變一切都預示著即將走入的下乙個人生階段。2.不知不覺已是三十而立,白...

三十而立 中的 而立 代表什麼意思

三十而立的意思是 原文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譯文 孔子說 我十五歲立志於大學之道 三十歲能夠自立於道 四十歲能無所迷惑 五十歲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 六十歲所聞皆通 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賞析 在本章裡,孔子自述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而順是什麼意思

正解如下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皇邢二 疏 皆說,此章是孔子隱聖同凡,勸人勤學。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有 字,音義皆同 又 字。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語體就是十五。孔子說 我十五歲即志於學。毛詩傳 說 詩者,志之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