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竹筍的種植,竹筍種植幾年才出竹筍

時間 2022-04-15 07:21:11

1樓:

關於竹筍的種植的條件:

一、育苗方法

育苗不論是埋鞭育苗或是播種育苗,土壤應選擇疏鬆、質輕的黃壤土最好。

1、埋鞭育苗。選擇1~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是帶竹桿埋鞭育苗,竹桿上留1~2節活枝,每畝埋鞭3000~5000株,可產苗15000~20000株。

2、播種育苗。每畝播種10~15千克,可產苗30000~40000株。關鍵在於在幼苗期必須對幼苗遮蔭,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並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二、選地整地

毛籜方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土層在30厘公尺以上,不過於粘重的黃壤、黃棕壤都能生長,以肥沃疏鬆渾厚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最好。

整地以穴狀整地為主,整地規格為60×60×50厘公尺,塘打完後要把表層土壤回進塘內,回土要達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條件的可結合回土,在塘內施足以有機肥為主的廄肥。

三、合理栽植

1、選擇適當的栽植密度。主要根據用苗種類來確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屬於混生竹種,一至二年生的實生苗竹鞭不發達,移植後走鞭慢。

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後每年可走鞭1公尺以上,成林快。

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內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竹鞭繁殖苗每畝74株以上。並以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2、栽植時間。以每年的初春斷雪后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乙個月時間內,栽植成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

3、栽植方法。竹苗根系由於木質化程度高,起苗後放置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響成活率,因此不易長途運輸,為了保證成活率,從起苗到栽植完畢,一般不要超過72小時,在48小時內栽植完畢,成活率比較高,最好是隨起隨栽。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育苗方法

育苗不論是埋鞭育苗或是播種育苗,土壤應選擇疏鬆、質輕的黃壤土最好。

1、埋鞭育苗。選擇1~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是帶竹桿埋鞭育苗,竹桿上留1~2節活枝,每畝埋鞭3000~5000株,可產苗15000~20000株。

2、播種育苗。每畝播種10~15千克,可產苗30000~40000株。關鍵在於在幼苗期必須對幼苗遮蔭,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並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二、選地整地

毛籜方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土層在30厘公尺以上,不過於粘重的黃壤、黃棕壤都能生長,以肥沃疏鬆渾厚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最好。

整地以穴狀整地為主,整地規格為60×60×50厘公尺,塘打完後要把表層土壤回進塘內,回土要達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條件的可結合回土,在塘內施足以有機肥為主的廄肥。

三、合理栽植

1、選擇適當的栽植密度。主要根據用苗種類來確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屬於混生竹種,一至二年生的實生苗竹鞭不發達,移植後走鞭慢。

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後每年可走鞭1公尺以上,成林快。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內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竹鞭繁殖苗每畝74株以上。

並以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2、栽植時間。以每年的初春斷雪后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乙個月時間內,栽植成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

3、栽植方法。竹苗根系由於木質化程度高,起苗後放置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響成活率,因此不易長途運輸,為了保證成活率,從起苗到栽植完畢,一般不要超過72小時,在48小時內栽植完畢,成活率比較高,最好是隨起隨栽。並且起苗後立即漿根,如需長途運輸,則要用稻草按30株一捆把根包住。

栽植時可根據竹苗的大小,採用不同的種植法,一至二年的實生苗可採用中心栽植,並保證竹桿直立。而二年以上的實生苗或竹鞭繁殖苗,先要對竹桿進行切桿,切桿後苗高60厘公尺左右,栽植後的竹苗竹桿倒向山坡的下方,與水平面成45°的夾角,土壤外面只留1~2節活枝,以減少水分的蒸法,提高成活率。

四、科學管理

毛籜方竹的經營主要以採筍為主,所以在管理方面就是為了培植優質的竹筍。

1、前期可適當間種。竹林受益的前期,雖然可以採筍,但由於竹林相對的比較稀疏,竹筍的質量差,主要表現為青杆。因此在栽植竹苗的同時,在林地內種植20~30株闊葉樹,如檫木、西南樺、旱東瓜、大葉木薑子等,不但可以起到遮蔭的作用,落葉還可以補充竹林的養分,尤其在退耕還林地塊內,林木成才後還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2、除草施肥。造林前期,如果是造在農耕地上,由於長期施用化肥,土壤中的有機肥少,土壤板結度大,所以主要施有機肥——廄肥為主,同時結合除草鬆土,在竹苗周圍種植綠肥。最好不要施用化學肥料,可保證竹筍的天然品質。

施肥時間主要為春季、秋季兩次。春季追肥促進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長,秋季追肥促進發筍。

3、挖去老竹鞭。由於毛籜方竹是混生竹,前期的生筍比較集中,待竹林生長到5年以上後,竹林也初步形成,這時結合採筍,挖去5年以上的老竹鞭,促進新鞭的生成,提高竹筍的產量。

4、科學採筍。毛籜方竹的出筍時間隨海拔的高低不同,高海拔的山區先出筍。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時間進行採筍和留足母筍。

採筍時間不能過早或過晚,一般筆尖長到離地面10厘公尺左右時採為佳,過早產量低,過晚基部老化,即影響竹筍品質,同時也多消耗竹鞭的養分,影響竹筍的生長,從總體上影響竹筍的產量。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3樓:匿名使用者

種竹管理比較簡單,但如果不講管理,照樣發揮不出效益,以下介紹筍竹營造方法。

一、第一年

1、選擇竹種:較好的品種有大頭典竹和八渡筍竹。前者出筍早,「五一」節前後開始出筍,比其他筍早收乙個月,早筍市價高。後者品質優,正常一棵筍有幾斤重,後筍市好銷售。

2、整地造林:整地株行距3公尺×4公尺或4公尺×4公尺,每畝56或42株,長明坎,坎長、寬、深為1公尺×0.3公尺×0.

3公尺。苗木造林選用根苗,即挖取上年留生的成竹苗或用枝苗育出的一年生實生苗。這種苗第二年產量比枝苗高三倍。

合格根苗要煙斗完整帶根帶芽眼。造林時,竹苗煙斗扣在坎的底部,苗杆埋入坎泥中,苗杆節眼向兩邊,苗杆尾苗留5—10厘公尺露在坎面上。這種種法有利用竹苗保濕成活。

種時要漿根,踩實坎內泥土。造林時間為早春至清明節的雨季。

3、撫育、擴坎、施肥:撫育一年2—3次,及時撫育很重要。擴坎要遲一點,在新竹長出之後的下半年進行。6—8月份施肥一次,每株施複合肥0.5斤。

4、圍牛保苗:竹子最忌在未生好新根之前被牛碰松竹苗,這樣竹苗不能成活。

二、第二年

1、施肥:現提倡環保,在出筍季節不主張追肥,以避免竹筍久放腐爛。故第二年在春節前後就要追肥了,每株施複合肥1斤。竹子不怕肥近,**有肥,竹筍從**鑽出來。

2、收筍:大頭典從「五一」節前一點開始收,5、6、7月為高峰期,8、9月出筍漸少,「國慶」節後應停收筍留筍長成竹。起筍方法:

一般筍尖出土3—5厘公尺時挖取,挖開泥土,見筍基部至少留一雙芽眼,以後新筍又從芽眼長出,一株變兩株,竹筍以未成筍節為優。

3、撫育、擴坎:撫育二次,4月份鏟一閽人,8—10月鏟一次。年底擴坎一次。

4、砍老竹:10月份留成竹後,12月份可砍去上年留竹今年出筍的老竹,留下今年新竹。因為老竹已沒有芽眼,不能出筍,只能搶吃養分,謂之「公孫不見面」。

如需留枝苗,則到下年1—2月份再砍老竹,取枝苗。砍老竹後,即對竹叢進行鬆土擴坎

4樓:匿名使用者

要鮮活的竹子麼。然後好像竹子種在山上的比較好!

好像種在比較荒涼的土地上比較奧好吧!

竹筍種植幾年才出竹筍

5樓:凘**

1、選擇適當的栽植密度。主要根據用苗種類來確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屬於混生竹種,一至二年生的實生苗竹鞭不發達,移植後走鞭慢。

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後每年可走鞭1公尺以上,成林快。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內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

麻竹筍如何種植及管理

竹筍能種出竹子嗎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竹筍已經被挖斷根了,已經沒有活力了。一般都是通過母竹來繁殖。

竹子栽培技術:選地建園, 適時栽植,園地一般選擇海拔在2 500m以下, 土壤疏鬆、肥沃, 土層深厚, 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或河灘地為竹林園地。

選擇優良品種, 規範栽植:品種選擇上, 宜選用適合本地土壤和氣候的蟠龍雪竹。選擇好林地後,

劈草煉山, 清除石塊、樹樁、柴根。按行距3m、株距2m挖窩, 保證每畝挖100~120個定植穴,

穴長0.60m、寬0.5m、深0.4m。

栽植前要將腐熟的有機肥施入穴底, 填土10cm, 再把母竹放入穴中。母竹放入穴中時, 使竹鞭平直舒展,

注意適當淺栽;注意鞭土密接, 分層壓實, 下緊上鬆。最後澆定根水, 條件允許的地方可覆蓋稻草或雜草, 防止水分蒸發。

7樓:科學普及交流

因為竹筍已經被挖斷根了,已經沒有活力了。

竹子的種植技術:

1.以緩坡地為好,土壤以土層深厚、肥沃濕潤、質地疏鬆、水分充足而不積水的酸性、中性壤土、輕粘壤土為宜。

2.細緻整地施肥,開溝做高畦。秋季或早春播種,採用穴播,穴距 20×25厘公尺,穴深1.

5至2厘公尺,每穴下種10粒,每畝用種1.5公斤。播後遮蓋稻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出苗後搭蓋透光度為30%的蔭棚,加強水肥管理,每畝可產苗8000叢左右。

3.早春起苗栽植,苗叢必須整叢挖起,3至5株為1小叢,剪去葉片的 1/3至1/2 ;每穴栽1小叢,入土深度高於分蘖處3厘公尺為宜,要做到苗根舒展,苗叢端正,栽後踩緊土壤。

8樓:匿名使用者

竹子喜溫暖的氣候,北方的寒冷乾燥使竹子成活率低,生長不良。要使竹子在北方始終保持綠色,生長良好,必須了解它的特性,對竹子進行精心栽培及養護。

一、栽植前的準備

1.翻地 栽植前首先對栽植地進行全面平整,清除雜物,翻地深度達30厘公尺以上。將表土翻入底層,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底土翻到表層,有利於風化,翻地最好在秋冬前完成。

2.挖穴

3.準備水源 打好水井,並安裝好水管。

4.回填 用表土回填到穴深的1/3,每穴放5公斤(小竹)或10公斤(大竹)農家肥及竹類專用生長劑,與回填土拌勻。

二、栽植

1.搬運 卸車或搬運竹苗時必須輕拿輕放,如不能及時栽種應放於遮陰處,已經分散在穴中的竹苗要及時栽種。

2.竹苗處理 竹苗栽種時必須進行封頂修剪,以確保成活和正常生長。封頂時主苗保留一些枝葉,同時用竹類生長素處理根部,以促進迅速形成新根。

3.種植 如果土壤較貧瘠,每穴放磷酸二銨0.1公斤(小竹)或0.3公斤(大竹),穴中加入1/2深的水,與穴中泥漿充分混合,加土,將根系和泥漿蓋上後踩實,最後蓋一層鬆土,四周做埂,埂高10厘公尺左右,澆足澆透定根水。

4.栽植深度 竹子深栽不易出筍,太淺易被風吹倒。大竹苗栽植深度為35至40厘公尺,小竹苗栽植深度為30至40厘公尺。

三、種植密度及種植穴規格

中型竹種植密度按每平方公尺4至8株,最高到10株。如實行大面積片植,每畝600至1000株;種植穴長×寬×深為50厘公尺×50厘公尺×40厘公尺。

大型竹密度可按需要選擇,但要保證通風透光,種植穴長×寬×深為80厘公尺×60厘公尺×50厘公尺。

四、養護管理

1.澆水 水分是直接影響新竹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因母竹經過挖掘、搬運、栽植,竹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吸水能力減弱,呼吸作用加強,若水分不足,就會發生枯萎,影響生長,甚至死亡。北方地區春季一般雨量少,空氣濕度小,新栽竹的枝葉水分蒸騰量又大,更要及時澆水保濕。

若遇長期雨天,要排出積水,保持土壤通透。

2.除草 新栽竹林植株稀疏,光線充足,雜草容易孳生,若不及時剷除,不僅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也直接影響新竹生長。除草最好選擇夏季晴天,剷除的雜草容易枯死。一般年鏟兩三次,若有條件除草數天後施入一些速效化肥。

3.新栽竹的養護 要防止人、畜破壞,還要及時挖除一些弱筍,每株母竹保留兩三個健壯竹筍,培養成竹。新竹長成後,應砍去1/3的頂梢,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抗旱能力,促進竹鞭生長。此外,要防止病蟲害發生。

4.成年竹的管理 新栽竹3年後便成為成年竹。為使竹園翠綠秀麗,提高出筍率,必須加強竹園的撫育管理。

(1)護筍養竹 當新竹尚未鬱閉時,護筍養竹是提高竹林密度、促進竹園發育的關鍵措施。散生竹應做到不挖鞭筍、冬筍,保護春筍,挖除鞭筍和冬筍對竹子的生長有很大影響,不但出筍減少,也會使成竹長勢衰弱。

(2)調集成理的竹林結構 大型竹逐年砍去或挖去七年生以上的老竹,留六年生以下的青壯年竹。中型竹應挖去五年生以上的老竹,疏伐量與當年留養的新竹數量大致相等,使竹林的年齡結構為

一、二、三年生竹各佔30%,四年生竹佔10%。還要砍小留大或挖小留大,視竹子的質量,砍弱竹、小竹、病竹、殘竹,留養健壯的竹子。每年冬天挖老篼,深翻土。

此外,還要斷鞭、埋鞭、培土,斷鞭時間一般在 7至9月。

(3)施肥 1至2月每畝施尿素15公斤,促進筍芽發育和筍體膨大,提高春筍產量。6月新竹展葉時,每畝可施入腐熟的人糞尿1500公斤,**新竹生長和老竹復壯所需養分,並促進竹鞭生長,能使竹林葉色加深,提高光合作用。8月正值行鞭和筍芽分化階段,每畝可施尿素15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鉀肥10公斤,以促進竹鞭復壯,筍芽分化、肥大,提高來年的發筍率。

秋冬伐竹後,每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垃圾肥3000公斤,以增加土溫,提早發春筍。

施肥方式可用鋪施、溝施或穴施相結合的方法。

另外還要對竹子進行去梢,以抑制頂端優勢,促進竹鞭生長和發筍,並可減少和防止風雪危害。去梢時間一般在霜降至第二年春分間進行,但以立冬時為好。

竹筍怎樣種

一 育苗方法 要選擇好的母竹,母竹應選 窄葉竹 它的特點是竹葉較小 較窄,葉片淡綠,竹節平坦,筍呈炮壘形,肉質厚,出筍早,筍期長,產量高。母竹以二年生的 羅花竹 最好,三年以上的老竹不宜做母竹,因為老竹的鞭上芽頭較少,出筍能力差,移植成活率低。母竹以胸徑3厘公尺左右,蒲頭淺,分枝低,無病蟲害,生長健...

竹筍的功效,竹筍的功效和作用!

竹筍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膳食纖維 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元素,有以下幾種主要功效 1 健脾開胃,竹筍成分中有一種含氮物質,味清香,能提公升菜餚的鮮味,有開胃促消化的作用。2 美容養顏,竹筍中多種營養元素,可以維持肌膚的營養,提公升面部彈力。3 竹筍纖維素含量豐富,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食物的消化,且竹筍...

鮮竹筍的做法竹,新鮮竹筍的做法

涼拌竹筍 將帶泥的野生竹筍洗淨,用小刀從筍尖往筍根方向縱向劃一刀,便可輕鬆將竹筍硬殼剝除,將筍切條片狀備用 鍋內坐水開煮,舀一小匙白糖入鍋攪勻。大火將水煮開鍋後,把切好的筍條倒入鍋中氽煮至斷生,撈出迅速過涼白開 水中最好加入2 3粒冰塊 控乾水備用。將控水後的竹筍放入大容器中調味,依次新增精鹽 白糖...

竹筍的做法,炒鮮竹筍怎麼做好吃,炒鮮竹筍的家常做法

炒鮮筍的做法 1.根據人數準備好適量的蔬菜。辣椒選用不辣的品種2.切好所有蔬菜 3.鮮竹筍下鍋煮熟 4.豌豆角煮熟。原因 生炒不易熟,口感脆 5.1小匙澱粉 少許素味精 適量水調勻備用6.1湯匙油翻炒薑末 之後加入辣椒翻炒 7.加入豌豆角 香菇 鮮竹筍翻炒,放入鹽 最後倒入調製好的澱粉水拌勻就可以出...

竹筍的醃製方法,竹筍怎麼醃製方法如下

1 原料 採收 當日挖回鮮筍,剝掉外殼,冬 春筍應注意保留根點 即筍花 保護尾尖,切除老化部分。2 水煮 把整理好的筍投入燒開的鍋內煮,水要多 火力要旺,煮的時間按筍的大小程度分開煮,要達到熟透心為準,當天採回筍一定要煮完。3 冷卻 煮好即撈起,放入清水中冷卻,同時剝去筍尖的全部嫩殼,要注意保護筍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