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當日吃什麼,立秋吃什麼 8種傳統食物不可少

時間 2022-01-06 09:17:36

1樓: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在立秋這天吃些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在農村人們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公尺棒子啃。

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立秋後,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蔔、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

秋季是人體適宜進補的季節,但要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

忌多貪食瓜果,以免傷脾胃。

2樓:憶百養生

8月7日立秋日就要來臨,在入秋之初的時節,晝夜溫差開始變大。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我們要面對暑氣更加逼人的「秋老虎」,而到了早、晚,我們又要面臨習習涼風吹來的清冷。所以我們既要白日防暑,還要早晚防傷風感冒。

更多立秋之後的知識可以到憶百養生吧討論

1、多飲水;

2、多喝蓮子粥、百合粥、薄荷粥、淡茶、綠豆湯、豆漿、果汁等,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

3、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

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等礦物質。

秋季燥熱易上火,可吃些雪梨、鴨梨。生吃能清火,蒸熟吃則可滋陰。也可選用秋梨膏、養陰清肺膏、龜苓膏等滋陰潤肺的食品,都能防燥。

寒涼飲食要減少。可能會傷及脾胃的寒涼蔬果,如西瓜、黃瓜、苦瓜等要少吃。

4、加強營養。

立秋時節,可適當吃些肉食,進補優質蛋白,如鴨肉、泥鰍、魚、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

立秋吃什麼 8種傳統食物不可少

3樓:匿名使用者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乙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乙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

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

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於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杭州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3、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型大小肉食櫃檯前,選購肉食製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

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4、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5、天津流行「咬秋」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

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裡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6、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7、台灣吃龍眼肉

《台灣通史·風俗志》中記載,台灣舊時「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於東郊之外,至日往迓,謂之迎春。男女盛服觀,衣香扇影,雜喧滿道。春牛過處,兒童爭摸其耳,或鞭其身,謂可得福。

迎春如在歲首,尤形鬧熱,宛然太平景象也。」立秋時是台灣周圍海域的立翅旗魚、小串、烏賊、鰆、蝦的產期,也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

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8、南京「啃秋」

本週日就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夏至後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後十八盆」,表示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於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9、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乙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裡,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

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吃餃子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在東北有句俗語:坐子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

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裡的乙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4樓:百味交感

1、立秋吃茄子源於明朝,為了犒勞士兵,選擇有肉感的茄子替代,一直流傳下來。

2、在江南一帶,立秋有吃西瓜的習俗,把子留下來丟到火爐燒燼,能夠免除一年瘟疫。

3、老北京有貼秋膘吃肉食的習慣,大多選擇燉食,比如紅燒肉。

4、在山東立秋吃「渣」,它是一種豆沫和青菜磨製的豆腐,有很好的防腹瀉的作用。

5、在天津流行「咬秋」,這一天吃瓜免除冬春季節腹瀉,清楚暑氣,避痢疾。

6、在四川有喝「秋水」的習慣,這一天,小飲一杯,可以消除暑氣,秋天不拉肚子。

7、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乙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8、食小赤豆,從唐宋時起,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5樓:騎然安小蕾

炎熱的夏日已經過去,不經意間我們就來到了秋天,秋高氣爽,到了立秋時節,很多地方都有傳統的習俗,那麼小編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立秋必吃的美食吧。

01西瓜:在我們國家,有著立秋需要「啃秋」的習俗。在立秋這一天呢,我們啃食西瓜,代表著我們要啃去暑氣,啃下秋老虎。迎接涼爽的秋季。吃西瓜可以消除初秋之邪氣,潤養五臟。

02瓜:立秋我們不僅要「啃秋」,我們還要「咬秋」,在炎炎夏日裡,酷熱難熬,時逢立秋,需將其咬住。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

03茄子:這個習俗源於明朝,目的是為了犒勞士兵。為了對付秋老虎,我們應該食用一些清熱祛暑的食物,而茄子具有清熱解毒去火的作用,非常適合秋季食用,而且茄子還可以緩解慢性胃炎,潤腸通便。

04酒:立秋有喝「秋水」的習俗,立秋當天,喝一杯溫熱的酒,不僅可以起到暖胃的作用,同時口感也會更好,小酌一杯,細細的品味這口酒的香醇和濃厚。

05肉:立秋來了,當然要「貼秋膘」啦。俗話說「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依照祖國醫學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理,秋冬季節就需要進補。貼秋膘主要途徑就是吃各種高熱量的肉食啦。

06渣:在山東,立秋當天流行要吃「渣」,它是一種豆沫和青菜所磨製而成的豆腐渣,吃了過後,可以促進腸道消化,潤腸通便,並且還有著有很好的預防腹瀉的作用。

6樓:杰哥美食日常

立秋吃什麼蔬菜有營養

立秋吃什麼

7樓:卑微式迷戀

立秋吃龍眼、吃清涼糕和吃小赤豆。

1、吃龍眼

立秋節氣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2、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裡,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清涼糕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

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3、吃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8樓:孤獨藍天

秋社、咬秋、貼秋膘五花八門全國各地立秋習俗大比拼,作為夏天最重要的節氣,「立秋貼秋膘」可是老習俗了,但立秋吃什麼全國各地各有不同。

1、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乙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裡,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

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4、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5、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6、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7、懸秤稱人

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8、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

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裡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傳統立秋吃什麼,立秋吃什麼 8種傳統食物不可少

傳統立秋吃西瓜 龍眼 茄子等等。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乙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乙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

立秋傳統飲食 該吃什麼有講究,立秋吃什麼 8種傳統食物不可少

立秋吃什麼才健康,立秋後,在飲食上要 增酸 以增強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侵入。中醫認為,秋季是夏冬兩季的過渡時期,氣溫由熱向寒轉變,養生也應從 養陽 轉向 養陰 此時人們要保持健康,飲食應有所禁忌,不可胡吃亂喝。秋季飲食有哪些禁忌呢?黃綠色蔬果。即橙黃色蔬果和綠葉菜。夏天人們吃蔬菜 水果以瓜豆為主...

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立秋吃什麼?

天津重視在初秋吃西瓜或哈密瓜,這意味著在炎熱的夏天天氣非常熱。當秋天來臨的時候,它會咬人。江蘇和其他地方也在秋天開始的這一天吃西瓜,據說這可以避免秋天的痱子。在浙江和其他地方,立秋每天一起吃西瓜和燒酒。人們認為它可以預防瘧疾。秋天開始的同一天,鎮上的人們買了乙個西瓜回家,全家人圍在西瓜周圍咀嚼,那是...

立秋應該吃什麼,立秋要吃什麼?

立秋的習俗 秋社 咬秋 貼秋膘五花八門 各地立秋習俗大比拼,作為夏天最重要的節氣,立秋貼秋膘 可是老習俗了。1 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 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2 食秋桃 立...

立秋吃什麼啊?立秋要吃什麼?

江南有在初秋吃西瓜的習俗。立秋吃水果被稱為 咬秋 以前杭州流行秋桃。當大人和小孩在初秋吃秋桃時,每人乙個,吃完後保留果核。等到除夕,把桃核扔到爐子裡,燒成灰。人們認為這將拯救一年的瘟疫。在北京 河北,民間流行 貼秋膘 吃好吃的,當然首選肉,以肉貼膘 這一天,普通人家吃燉肉,講究的吃白切肉 紅燒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