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與三九分別從那天開始,數九和三伏分別是從哪一天開始計算,怎樣計算的

時間 2022-01-16 18:09:15

1樓:

三伏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是初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是末伏。數九是冬至開始,每九天為乙個九,三九是第三個九天。

2樓:甲雁桃

三伏是從大暑開始,大概7月22號左右,數九是從冬至開始,12月22日或23日

3樓:張偉傑律師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夏至(6月22日)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九是中國傳統農曆年中的某一時段,也稱「三九天」。「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後第三個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並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人們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現在冬至到驚蟄。

與三九對應的是三伏。中國俗語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之說法。「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要加強防寒保暖措施。

數九和三伏分別是從哪一天開始計算,怎樣計算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簡而言之,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日後數到第3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

數九是從冬至開始算是往後數九個九天。冬至這一天又叫交九是一九的第一天。

農曆的紀年發並不是每年都三百六十五天,但是二十四節氣卻是固定的輪迴,來記錄太陽在南北回歸線的移動。

5樓:阿離

「數九」從每年「冬至「(陽曆12月的21日或22日)當天開始計算,每九天為乙個單位。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農曆中數「九」是我國習慣用的雜節。進入冬至就數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它以冬至日為起算點,數上9天是一九,再數9天是二九……數到「九九」就算「九」盡了。三

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節。

數九的風俗很多,從明代就出現了「畫九」的習俗。所謂的畫,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

「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伏天,指三伏天,時間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後的三四十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6樓:匿名使用者

「數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開始。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

「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夏至(6月22日)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九是中國傳統農曆年中的某一時段,也稱「三九天」。「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後第三個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並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人們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現在冬至到驚蟄。

與三九對應的是三伏。中國俗語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之說法。「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要加強防寒保暖措施。

三伏和三九是指什麼

7樓:無奈

「三九」指的是冬至以後第三個9天,大約在1月12日到20日前後。「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基本上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 冬至一年中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因此這一天地球表面獲得太陽光照射最少。

但是冬至不是氣溫最低的一天,冬至後,儘管太陽光照射時間增加,但地面熱量支出仍多於收入。所以,地面氣溫接著降低,到了地面受到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相同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時,天氣才會是最冷的時候。這時大約在一月中下旬(三九),才會說「冷在三九」。

因為同樣的原因,夏至的那天是我國許多地區白晝時間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太陽輻射最強的一天。即使夏至以後,我國得到的太陽輻射逐漸減少,然而地面吸收的熱量仍大於放出的熱量,熱量在繼續緩慢上公升,到了7月下旬前後,大氣的熱量吸收與放出處於平等的狀態,我國在部分地區氣溫出現最高,所以有「熱在三伏」之說。 、「三九」寒冬與冷在「三九」 人們說:

「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現在冬至到驚蟄。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一九)。

「冷在三九」:大寒正值三九,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一年中最冷的季節。 我國習慣以冬至日作為「數九寒天」的開始,以後每隔九天為一階段,為一九,共九個九,八十一天。

有人問:「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陽光斜射地面受熱量少,應最冷,為什麼說冷在三九呢?」這是因為冬至地面得到太陽熱量最少,但地面積累的熱量還未損失到最小,所以它不是最冷時候。

冬至以後,太陽位置雖北移,但大地吸收熱量還是少於散熱的熱量,入不敷出,溫度繼續下降。直到三九以後,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才超過散熱的熱量,氣溫才漸漸上公升。所以三九前後為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三伏天的劃分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統稱為三伏。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時期,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

農曆7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曆7月後立秋者,則中伏為20天 初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叫初伏,也叫頭伏。 中伏:

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乙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叫中伏,也叫二伏。 末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叫末伏,也叫終伏

三九和三伏是怎麼來的,具體的時間如何計算。

8樓:西大柚子吖

三九天是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九天」,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9-27天。中國的農曆用「九九」來計算時令,冬至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為一「九」,第乙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以此類推。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

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計算方法,三伏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的,到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的前一天結束。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是10天,中伏是10天或20天,末伏是10天,所以三伏一共有30或40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大約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間。

9樓:文文旭輝

三九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乙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

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一般「三九」時最冷。

三伏 「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這種規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做完三伏灸要注意什麼,「三九灸」注意事項與使用作用用那些?

三伏天艾灸之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每次艾灸完後的24小時內都不能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施灸的三天內最好吃清淡食物,忌食牛肉 鴨肉以及油炸辛辣食物 每次艾灸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受風 艾灸的時候如果施灸部位出現了潮紅 刺痛 灼熱甚至是小水泡都是正常現象,一般在兩三天之後就會自動消退 每次艾灸後的24小時不要做劇烈...

為什麼「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為什麼說冷在三九 熱在三伏?

不覺得呀,現在天氣都不冷了,我還穿短袖。為什麼說冷在三九 熱在三伏?地球的旋轉軸以一定的角度傾斜,在圍繞太陽旋轉的過程中,有四個季節的冷熱變化。然而,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冷 最熱的時候不是冬至和夏至,太陽高度最低 太陽輻射最弱 太陽輻射最高 太陽輻射最強 但經常推遲,也就是 九月冷,熱得熱 ...

三九天和三伏天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三九天,什麼是三伏天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 九天 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9 27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一般在每年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1 三九天 從冬至開始我們就來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天,每九天是乙個節點,一直數到九個九天後寒冬就算是結束了。而在這寒冷的81天中,人們公認最冷的時間就是第三...

在農曆中「三伏」和「三九」是怎樣定義的?頭伏和一九分別從哪天開始

三伏 是指初伏 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 三伏 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少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

四伏天和三伏天有什麼不同,三伏天與六伏天什麼區別

沒有四伏天這個說法。伏 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夏至開始,依照幹 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起第乙個庚日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 悶熱的日子。所謂的 伏天兒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