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和三伏天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三九天,什麼是三伏天

時間 2022-02-12 19:58:11

1樓:西大柚子吖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九天",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9-27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一般在每年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1、三九天

從冬至開始我們就來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天,每九天是乙個節點,一直數到九個九天後寒冬就算是結束了。而在這寒冷的81天中,人們公認最冷的時間就是第三個九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冷在三九。

2、三伏天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其中初伏是10天,中伏是10或20天,末伏是10天。

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由於夏至與第乙個庚日之間的天數幾乎每年都不一樣,所以與「三庚」的天數也不是固定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以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為終伏. 自初伏日起,至終伏日止,一般為30天.

又按不同的程度分三個階段.所以稱三伏.則伏天為40天.

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時段。三九天,比較好計算,每年的冬至節這天,就開始進入「數九」,之後,你只要熟悉了中國傳統的節氣口訣,就知道寒暑時間表了。這就是:

「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九九八十一,耕田老漢田中立。」。這意思是說,由於地球有積蓄前端時間的冷熱能量的情況,所以,進入冬至之後,還有40天的最冷天氣;冬至之後的18天,僵手足;冬至之後的18天—36天的這18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可以凍死豬狗;而一旦進入冬至之後的36天——54天的這18天,沿河的柳樹就發新芽了,氣候就轉暖了;而冬至之後的54天——70天,人們就要脫下冬衣了;冬至之後的70天,就要準備春耕了,天氣就徹底暖和了。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乙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

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一般「三九」時最冷。

3樓:大師賈伯斯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少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

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三九天:三九天是古人在生產鬥爭中總結出來的氣節,從冬至這一天算起稱一九,往後順數每九天為一階段,稱二九,三九……九九共八十一天,稱冬至數九。 三九天氣候怎樣?

三九天,古代歌謠,「一九,二九,兩手不出袖口」(冬天氣候寒冷,手放在袖口內),「三九,冰上可行走」(河水結冰)。

4樓:匿名使用者

三九,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三伏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

5樓:匿名使用者

三九天是冬天三伏天是夏天★★☆

三九天和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6樓:薩楚餘黛

三九天是指冬至開始天氣轉冷的乙個時段..三伏天則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在大小暑之間..

7樓:泰全五溪

三九天指一年中最冷的那天,三伏天指一年中最熱的那天,這個是根據中國傳統曆法計算出來的

什麼是三九天,什麼是三伏天

8樓:卑微式迷戀

1、三九天是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九天",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9-27天。中國的農曆用"九九"來計算時令,冬至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為一"九",第乙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過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便結束,進入春天,而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

2、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9樓:大師賈伯斯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少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

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三九天:三九天是古人在生產鬥爭中總結出來的氣節,從冬至這一天算起稱一九,往後順數每九天為一階段,稱二九,三九……九九共八十一天,稱冬至數九。 三九天氣候怎樣?

三九天,古代歌謠,「一九,二九,兩手不出袖口」(冬天氣候寒冷,手放在袖口內),「三九,冰上可行走」(河水結冰)。

10樓:世清韓餘

這是古時候的一種節氣記錄方法,一年被分成9個9,三伏天就是夏天的乙個時節,三九天是冬天的乙個時節。

11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後第一天一般為一九第一天,夏至後第一天一般為三伏第一天

三伏天三九天是何時開始的,伏是什麼意思?

小學課文裡的三九天和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12樓:關山歸客

三九天指冬天

三九天是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九天",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9-27天。中國的農曆用"九九"來計算時令,冬至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為一"九",第乙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過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便結束,進入春天,而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

三九天和三伏天分別指什麼時侯

13樓:無一生為之

三伏是最熱的時候,三九是最冷的時候.(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

"三伏天"與"三九天"分別指的是那幾天?

14樓:匿名使用者

指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天

「三伏」天和「三九」天各有多少天?各自是怎樣算來的

三伏天有些年份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三九天是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 九天 即是冬至後的第19 27天,也就是 三九天 有九天。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 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間。我國古代流行 干支紀日法 用10個天乾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

四伏天和三伏天有什麼不同,三伏天與六伏天什麼區別

沒有四伏天這個說法。伏 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夏至開始,依照幹 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起第乙個庚日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 悶熱的日子。所謂的 伏天兒 就是...

北半球數九天氣南半球是不是進入三伏天了

數九,又稱九九,是以當年的冬至節氣為開端,從冬至節氣開始逢壬日開始,每九天算一 九 一直數到 九九 八十一天,九九 結束後就可以出 九 了,出 九 時正逢春分日,已經正式進入春季氣侯了。數九寒天是中國最冷的一段時間,在梁代宗懍 荊楚歲時記 中就有記載 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人們認為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