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為什麼嘆諸葛亮雖得其主非得其時

時間 2023-05-21 06:50:05

1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我沒注意到這句話過,但是羅貫中寫的還是有道理的!

樓上說正史沒記載!那是不明白這句話的用意,諸葛亮雖然多謀善斷,但他不是將才,陳壽在《諸葛亮傳》最後說: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說,他是良相,治理國家的能人,可比管、蕭!但不是將才隨機應變不是他的特長。很明顯,陳壽在評介諸葛亮的時候是否認了他在軍事領域的成就,肯定了他治理蜀中的相才,羅貫中當然也讀過,認同了陳的觀點,故而借水鏡先生給出:

雖得其主非得其時 劉備是仁主,諸葛若身在太平之世得此主而治天下,那才真正是諸葛亮如魚得水啊!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人要做大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當時曹操已經佔了天時,他統一了北方,而且還有天子在手上!

孫權則占地利,地利是指長江天險,而且歷經三世,所以江東也已經基本穩定!

劉備只能佔人和,但天下當時的人才基本上。

讓曹操、孫權收攏的已經差不多了!

所以水鏡先生說諸葛亮出山不和時機,主要是因為留給諸葛亮可動作的空間太小,想要一統天下比較困難!

結果也是這樣,諸葛亮以區區西蜀之地,能與曹魏和孫吳抗衡多年,已經不易!

沒有能統一天下,最主要的還是手下人才有限,還有就是兵力、國力都不足!

水鏡先生就是因為明白這些,所以才會說諸葛亮出山不和時宜!

3樓:善華採

雖然劉備人還可以,能用諸葛亮,可諸葛一生又沒有什麼能夠彪炳史冊的功績,幾次北伐全都無果而終,最後身死五丈原。諸葛事必躬親,留下的攤子沒有人能夠挑的起來,蜀漢由此而亡。再看司馬懿,不緊挫敗諸葛北伐,最後子孫還篡了曹家的皇位。

4樓:死靈伯爵

劉備清楚的知道諸葛亮在內政方面有很高的才能,而沒有軍事上的才能。而現在是亂世,軍事才能比內政更為重要。

5樓:網友

得其主非得其時,字面理解遇到乙個好的主公,但是當時的環境是國家要統一,天下要統一,古人對天下的理解和今天人們對天下的理解不一樣。當時的條件是,最有基礎最有實力的是曹操。就拿今天說吧,中國收復了香港,澳門,就差台灣,我們國家就統一了,如果你是台灣領導人,你覺得你有可能統一中國,收復整個大陸嗎?

我想當時諸葛亮的心情和今天台灣領導人的心情也許差不多!

6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雖強,只是後起之秀,倘若當時有曹操的軍力,統一天下如探囊取物啊。

7樓:蜜微笑

劉備重用他,對他有三顧之恩。

但是諸葛亮出山晚了,曹操掌握了全國的大權。

劉備艱難地拿到了兩個州,又如何能和九州抗衡?

8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

9樓:來宸

純粹文學創作留下的伏筆,正史裡沒有這樣的記載。

10樓:匿名使用者

水鏡先生是什麼貨色 還嘆亮哥 呵呵。

人家亮哥可是自比管仲 樂毅的。

而且 諸葛亮也就是為了等劉備來找他 派了石廣元他們為自己做廣告 劉備一看 人才!

要了 哈哈。

11樓:哈雷來了

劉備是明主,諸葛亮既然答應為其效力自然會盡孝犬馬之勞,但是有了諸葛亮相助之後三分天下已定,三國實力相當誰也不能把誰滅掉,所以說諸葛亮雖遇明主,但是不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故而說他是非得其時。

12樓:匿名使用者

等於問為什麼羅貫中這麼覺得。。。

主要是因為羅知道劉備最後還是沒匡復漢室,而三國的主線又是以劉備為主寫的,所以寫道諸葛亮不免因歷史的蹉跎而感慨,益州疲弊,此誠存亡危機之秋。羅也就借水晶先生之口說了出來,其實諸葛亮是水鏡推薦的,又說非得其時,這本身就是有點矛盾自降身價的說法。呵呵呵。

13樓:匿名使用者

蜀國的國勢不行,劉備死後更是。。。注定諸葛亮要幾次北伐未果。。。病死五丈原。。。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什麼意思

14樓:三條橋聚星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意思是雖然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乙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一心為大漢盡忠,但是他盡忠的時候,大漢其實已經是乙個空殼子了,而且當時曹魏、孫吳的政權都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諸葛亮要實現自己興復漢室的目標,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所謂的未得其時。

這句話中的,孔明未得其時,並不僅僅是指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間。未得其時中的這個「時」字指的是天時中的時,是諸葛亮出山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正是因為他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最後還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後落得個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壯結局。

15樓:張某某

其一為天時 ,其二為大勢 。

其一 : 天時 , 顧名思義孔明出山時 , 曹操已獨據天下其七八 。 而劉備兵不過幾千 。

另 , 劉備經常自詡匡扶漢室 , 而眾人皆知漢室氣運已盡 ,可劉備還不自知仍自詡為漢室宗親 。 其實匡扶漢室只為起兵之名但萬萬不可以此自詡而打天下 。 此為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 , 曹操挾天子獨佔天時 , 孫權占地利 , 劉備則獨佔人和 。

其二 : 大勢 , 自曹操得天子以挾天子令諸侯為名 , 獨順大勢而為 。 荀彧曾言 :

主公最善順勢而為 。 此時曹操天下獨佔七八 , 擁兵百萬 。 兵將謀士雖不如劉備 , 但良將眾多 ,且荀彧郭嘉程昱雖不如孔明 ,但差之不遠矣 。

此為大勢所趨 。

個人見解 , 如劉備其仁義迂腐減其三 ,則可與曹操平分天下 , 而去其五 ,則獨佔天下 。 其實孔明出山時機無謂 , 但個人認為其意思大致是劉備生不逢時 。此人如若在太平盛世絕為明君 , 但生於亂世則必敗矣 。

縱觀古往今來 , 秦皇嗜殺如命得天下 , 唐皇世明殺其兄得皇位 ,宋朝黃袍加身起兵得天下 , 明朝朱元璋性嗜殺 。 其他無疑為此 , 哪位開朝皇帝為仁義之君 ? 故劉備生不逢時 。

徐州再三退讓終得其州 , 荊州則再次退讓 。 以此得知劉備雖明主 ,但卻不該生於亂世 。

其上只為個人愚見 , 各位客觀勿怪 。

16樓:匿名使用者

雖得其主的原因在於:劉備再遇到諸葛亮之前一直是顛沛流離,沒有自己的老窩,而究其原因在於沒有利害的謀士為其出謀劃策,搶地盤,劉備本人也不懂戰略,所以在看到諸葛亮短短的幾次出謀劃策後所帶來的成績,劉備非常欣喜,將戰略策劃全部放給諸葛亮,給了諸葛亮很大的權利。

不得其時的意思是:當時中原地區已經成為了曹操的地盤,曹操是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而且在漢時,中原地區的經濟比長江地區(也就是劉備和孫權的地盤)發達很多的。所以當時曹操佔非常大的優勢的。

要不然也不會發生劉備和孫權結盟對抗曹操。也就是說劉備當時沒有什麼優勢,失敗的可能性比較大。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17樓:匿名使用者

明雖然遇到了能夠讓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是此時漢室已式微,儘管孔明身負雄才大略,懷抱天下,然想輔助劉備復興漢室已經無望了,可謂生不逢時,難道不可惜嗎?「臥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這句話中的「時」指的不是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機,而是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天時」。「臥龍雖得其主」是說諸葛亮投奔劉備是找對了人,但「未得其時」,意思是說諸葛亮不得「天時」,所以他六出祁山不勝,最後秋風五丈原,只落得乙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

實際上,這句話是**中寫的司馬徽的一句讖語,而不是說當時諸葛亮的某個情況,所以司馬徽才會為諸葛亮感到可惜。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認為司馬徽所說的「時」應該有兩層意思:

一、天時,即天下大勢。劉備雖以漢室正統自居,但漢室已經衰微,運數已盡了;並且當時曹操已基本平定北方,在那個歷史時期,北方乃是天下根本,無論從耕地還是人口來說都佔據絕對多數,益州、荊州、江東的總和也趕不上北方,從長遠看,終究是佔據北方才能統一中國。

二、諸葛亮出山的時機。諸葛亮出山時年僅27歲,我個人認為年齡過小,尚需歷練,並且出山過早,很容易讓他人研究琢磨,司馬懿就是比諸葛亮出山晚,對諸葛亮的研究已經很透徹了。諸葛亮出山時對周瑜的研究也是很透徹了。

參考: http://zhidao.

19樓:抗春嬌

不得其時意指,隨尋得明主劉備,卻不在正確的時間出山,孔明出山已是曹操得天下九州之五州,劉表,劉璋隨佔據州郡卻庸碌無為,必敗也。孫權隨佔據赤壁之天險,水軍之勝,但終究領土限制了他的發展,劉備隨得蜀川,但其心性終究是他失敗之根源,當時大漢依然到了氣數已盡的地步,軍閥割據,古人云,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然這句話到了現代卻是不怎麼有用了】諸葛亮勢要逆天而行,只可惜只是拖延了天下統一的步伐。諸葛亮這樣的大才,最適合出現的時刻就是1天下大亂之初,朦朧時。

2待劉備取得荊襄九郡。

20樓:雪兒趣事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未得其時」,你是怎樣理解的?

21樓:鉞洮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時,水鏡先生說:雖得其主未得其時,意思是:諸葛亮雖然有了主人 也就是說找到了乙個可以用他一身的才華來輔佐的物件,但是卻不是時候啊,也就是說 諸葛亮這個時侯跟了劉備簡直就展現不出他的驚天之才啊。

時 指的是 劉備可以用諸葛亮的時候。。。求採納。

22樓:其高達

水鏡先生看出,諸葛亮算是生不逢時的。劉備人不錯,但是畢竟實力太弱,在劉備帳下,諸葛亮是不能人盡其用的。

23樓:廾

意思不是諸葛亮出山太早,而是說諸葛亮雖然得到了正真的主公,但是沒有時機了,(即不佔天時了,不可能一統天下了) 引申意為諸葛亮不可能匡復漢室的。 這是寫**的一種伏筆,所謂一出山就注定悲劇了,為將來諸葛亮5伐中原,病逝五丈原的鋪墊。 至於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原因很簡單,曹操太強大了,一統北方,虎踞中原,劉備僅有新野一城,還是劉表送的,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可能將曹操徹底擊敗的。

打仗不是說只要牛人就了,要看經濟,地理位子,人口多方面因數的,曹操可以輸100次,而劉備只要輸1次就掛了)

24樓:巨英奕

得其主,劉備手下無謀士,得諸葛,必定言聽計從,可以說是能夠給諸葛足夠空間施展才華。不得時,劉備和諸葛相識太晚,天下大半已經進入曹操控制,天下人心並不是依然思漢,整個形勢就是北方曹操吞吃南方各諸侯。本人猜想,若劉備在陶謙讓徐州之時認識諸葛,那麼天下歸誰就很難說了。

25樓:潘正啊狗

因為那時諸葛亮雖然跟了劉備,可是在劉備心中還是很看中關張!而諸葛亮既然跟了劉備,必然想得到他們的重視,以致發揮自己的才華!!可是當時對劉備陣營來說相對比較太平,沒有什麼戰役,諸葛亮沒有表現機會,得不到重視!!

所以「未得其時」

26樓:沁

諸葛亮年輕所以出山晚 大半個江山已被曹操占領 若跟隨曹操則顯示不出他的才能 跟隨劉備又沒有勢力等於以卵擊石。

水鏡先生出了哪三道題考諸葛亮,水鏡先生說諸葛亮日後必成俊傑是因為它具有哪些優良品質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 譯文 諸葛亮作為一國的丞相,安撫百姓 遵守禮制 約束 慎用權利,對人開誠布公 胸懷坦誠...

三國演義水鏡先生是何高人

三國時期的水鏡先生是著名隱士司馬徽。水鏡先生,本名司馬徽,字德操,東漢末年襄陽名士 又有人稱其為潁川陽翟 今河南省禹州市 人 約生於公元174年,卒於208年。他素以知人 育人 薦才 克己而著稱於世。被世人稱為 人鑑 俗稱 水鏡先生 劉備落難路經水鏡莊,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龐統兩人,說 伏龍 鳳...

水鏡先生司馬徽,為何不把司馬懿給劉備

水鏡先生雖然姓司馬,但是和司馬懿只是同宗,兩人關係並不親近,甚至於互相之間可能都不相識,而諸葛亮和龐統都是水鏡先生的愛徒,水鏡先生不但知道諸葛亮的性格與為人,還知道諸葛亮的報負,所以水鏡先生就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從小就跟著水鏡先生學習,在一群人中,諸葛亮的學習是最好的,而且抱負也非常高,常常以...

水鏡先生向劉備舉薦諸葛亮,為何不提司馬懿

說起三國名士司馬徽,想必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正是他向劉備推薦了臥龍 諸葛亮 和鳳雛 龐統 劉備才能夠最終和曹操 孫權等人逐鹿天下。但是問題來了,當時的司馬懿也十分有名,並且和司馬徽還是老鄉關係,為什麼水鏡先生司馬徽不向劉備舉薦司馬懿呢?有人認為,如果劉備得到司馬懿的話,說不定整個三國就是另一番景象...

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 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意思是說孔明雖然找到了乙個能夠重用他的君主,但是他卻生錯了時代。三國中水鏡先生說 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 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欲得天下需佔盡天時 地利 人和。其中最重要的天時被曹操所佔,挾天子以令諸侯,徐圖霸業,天下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