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出了哪三道題考諸葛亮,水鏡先生說諸葛亮日後必成俊傑是因為它具有哪些優良品質

時間 2022-09-04 15:58:54

1樓:學史部落格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

譯文:諸葛亮作為一國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慎用權利,對人開誠布公、胸懷坦誠。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玩忽職守犯法的就算是自己的親信也給予處罰,只要誠心認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給予寬大處理,巧言令色逃避責任就是再輕的過錯也要從嚴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微不足道的過錯都予以處罰。

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為他所不齒

2樓:珏崎cx糯瑤

他具有孝敬長輩、關心他人、勤奮好學的優良品質。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什麼意思?

3樓:么九惹剪輯

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乙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

最後乙個不得其時,是諸葛亮掌權太晚,而且時間太短。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而歸、託孤白帝城,此時已是223年。本身蜀漢就是實力底蘊最弱的一方,不到五年卻經歷了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敗北兩大創傷,蜀國的國本動搖。

諸葛亮必須用心恢復戰爭創傷、平定南方、安撫蜀國內部矛盾。等到諸葛亮做好這些必須的工作,決定北伐,已經是228年。

4樓:第二小光光

意思是說,他找對了主人,但是卻生不逢時,也就預示著諸葛亮所效忠的蜀漢最終必然失敗的結果!

找對了主人

首先說劉備三顧茅廬與諸葛亮確實對諸葛亮情深意重,事實上劉備本人也確實是乙個重情義重感情的人。這也才有了諸葛亮被感動後出山協助諸葛亮的歷史,水鏡先生說諸葛亮得其主,意思就是說諸葛亮一定會找對它的主人,這個主人說的就是劉備,但是劉備卻也存在著弱點,那就是劉備性情溫和,沒有絕對的將才之風,而且劉備並沒有順應民意入主中原。而是選擇了退居蜀漢之地!

生不逢時

說諸葛亮生不逢時,其原因主要就是劉備的懦弱導致了蜀漢最終沒能稱霸中原,而其子劉禪更是軟弱無能,沒有任何的政治才能最後歸降於魏國,再者,諸葛亮與劉備共同打天下之時,其實就已經看得出:未來的天下應該歸屬於魏國了,因為那時的魏國擁有精兵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蜀漢只有十幾萬,而且當時的魏國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中原的正統,雖然挾天子是大忌,但是畢竟有天子坐鎮。魏國應該是天子之命!

其實諸葛亮是完全能夠看出十局的,只不過他不忍心妻劉備於不顧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銘記於心!

以上就是我對水鏡先生言論的解釋,其實說白了——就是遇見了對的人,但是沒有在對的時候遇見那個對的人!!!

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現在的地位非常高, 高到文人方面基本沒有什麼人能夠超越的地位;這和歷代文人的吹捧不無關係, 為什麼呢? 孔夫子說了, 讀書都是為做官的(學而優則仕); 但有點不好意思主動去要! 如果有人主動來給我官做,那就更好了, 當然主動給官做, 如果主動上門請則更好了, 最好有個人出來三請四請才最好!

而歷史上也基本只有劉備三次請諸葛亮(不僅劉備去了,還去了三次; 太牛了!). 歷代文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諸葛亮的待遇.

而現實生活中, 這樣的明主又是很難得到的,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歷代文人莫不對此行為大為褒揚! (易中天的觀點)

得其主說的是: 劉備三顧茅廬, 劉備必然能夠信任諸葛亮, 諸葛亮得到信任後必然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 實際後來確實也是得到很好的發揮(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曹操的專利, 諸葛亮在的時候, 劉阿斗的地位肯定是不如漢獻帝劉協的, 也就是說諸葛亮比曹操還狠, 但是曹操給罵的不行, 而諸葛亮名聲卻很好!).

不得其時:劉備見諸葛亮大概是 建安十二年底, 曹操已經基本統一了北方, 而在三國時期和三國以前, 中國的經濟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東晉以後,江南才開始成為經濟中心), 曹操佔據北方後, 必然會統一全中國(南方統一北方,貌似只有明朝朱元璋北伐和近代北伐是成功的);天下統一大勢,已經基本形成.沒有什麼變化了.

而劉備和曹操是死敵; 且劉備的能力比之曹操(劉備打戰不如曹操, 文學不如曹操, 政治眼光不如曹操, 比曹操強的只有一點就是做人),還是差了一點點; 諸葛亮跟隨劉備幹革命; 必然是一條無比艱辛的道路! 不得其時!

假設諸葛亮早五六年遇到劉備, 說不定劉備還能和曹操涿鹿中原一翻. 而建安十三歲年, 僅能夠偏安一隅已經是最好的可能了, 而劉備和諸葛亮的志向又不僅僅至於此! 所以不得其時候(有慾望,而得不到才是痛苦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是指諸葛亮忠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主公,可以一展身手。但是天下大勢已定,曹操已經雄踞北方中原和河北廣大地區,並且挾天子以令諸侯。在這種大勢之下諸葛亮所能做的戰略選擇已經很小,所以演義中後來也有諸葛亮逆天而行的說法。

試想一下,如果是在十幾年前群雄割據的時候諸葛亮碰上劉備……對吧。

7樓:平昌青雲

敢問汝,前十幾載諸葛村夫多大乎?再試問之前十幾載會不會遇到奉孝乎?在某看來這是諸葛村夫支待價而沽也。沒毛病

水鏡先生派書童察訪,了解到諸葛亮的哪三件事?這三件事各說明了什麼?

8樓:手機使用者

一:獻給母親暖床,再讓母親睡。 孝順

二:相比之極學問低的人請教。 不恥下問

9樓:匿名使用者

1、冬天為母親暖床鋪;2、為了不碰著人家的籬笆而繞路挑水;3、虛心待人

各說明了諸葛亮具有孝順、為別人著想和虛心待人的品質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什麼意思

10樓:三條橋聚星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意思是雖然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乙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一心為大漢盡忠,但是他盡忠的時候,大漢其實已經是乙個空殼子了,而且當時曹魏、孫吳的政權都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諸葛亮要實現自己興復漢室的目標,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所謂的未得其時。

這句話中的,孔明未得其時,並不僅僅是指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間。未得其時中的這個「時」字指的是天時中的時,是諸葛亮出山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正是因為他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最後還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後落得個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壯結局。

11樓:張某某

其一為天時 ,其二為大勢 。

其一 : 天時 , 顧名思義孔明出山時 , 曹操已獨據天下其七八 。 而劉備兵不過幾千 。

另 , 劉備經常自詡匡扶漢室 , 而眾人皆知漢室氣運已盡 ,可劉備還不自知仍自詡為漢室宗親 。 其實匡扶漢室只為起兵之名但萬萬不可以此自詡而打天下 。 此為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 , 曹操挾天子獨佔天時 , 孫權占地利 , 劉備則獨佔人和 。

其二 : 大勢 , 自曹操得天子以挾天子令諸侯為名 , 獨順大勢而為 。 荀彧曾言 :

主公最善順勢而為 。 此時曹操天下獨佔七八 , 擁兵百萬 。 兵將謀士雖不如劉備 , 但良將眾多 ,且荀彧郭嘉程昱雖不如孔明 ,但差之不遠矣 。

此為大勢所趨 。

個人見解 , 如劉備其仁義迂腐減其三 ,則可與曹操平分天下 , 而去其五 ,則獨佔天下 。 其實孔明出山時機無謂 , 但個人認為其意思大致是劉備生不逢時 。此人如若在太平盛世絕為明君 , 但生於亂世則必敗矣 。

縱觀古往今來 , 秦皇嗜殺如命得天下 , 唐皇世明殺其兄得皇位 ,宋朝黃袍加身起兵得天下 , 明朝朱元璋性嗜殺 。 其他無疑為此 , 哪位開朝皇帝為仁義之君 ? 故劉備生不逢時 。

徐州再三退讓終得其州 , 荊州則再次退讓 。 以此得知劉備雖明主 ,但卻不該生於亂世 。

其上只為個人愚見 , 各位客觀勿怪 。

12樓:匿名使用者

雖得其主的原因在於:劉備再遇到諸葛亮之前一直是顛沛流離,沒有自己的老窩,而究其原因在於沒有利害的謀士為其出謀劃策,搶地盤,劉備本人也不懂戰略,所以在看到諸葛亮短短的幾次出謀劃策後所帶來的成績,劉備非常欣喜,將戰略策劃全部放給諸葛亮,給了諸葛亮很大的權利。

不得其時的意思是:當時中原地區已經成為了曹操的地盤,曹操是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而且在漢時,中原地區的經濟比長江地區(也就是劉備和孫權的地盤)發達很多的。所以當時曹操佔非常大的優勢的。

要不然也不會發生劉備和孫權結盟對抗曹操。也就是說劉備當時沒有什麼優勢,失敗的可能性比較大。

水水鏡先生說諸葛亮日後必成俊傑是因為它具有哪些優良品質

13樓:匿名使用者

水水鏡先生說諸葛亮日後必成俊傑是因為它具有哪些優良品質1 處事冷靜,在別人很慌亂時也能冷靜思考,不受別人影響.

2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

3 善於分析別人的性格,注意細節,考慮問題全面.

4 智慧型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