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安史之亂解釋時,有沒有回家鄉

時間 2022-12-05 23:45:42

1樓:匿名使用者

亂起之後,杜甫帶著家小由奉先往白水,又由白水向陝北流亡。「野果充餱糧,卑枝成屋椽。」吃野果子、搭窩棚,詩人和流亡的人民一起忍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

次年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屬寧夏)繼位,改元至德。杜甫此時已逃到鄜州(今陝西富縣一帶),八月間得知新的皇帝唐肅宗即位了,便把家小安置在羌村,獨身一人離開鄜州,北上延州(今陝西延安),想出蘆子關(陝西橫山縣附近),去投奔靈武。在行走途中卻為叛軍所獲,被押解到長安。

幸虧杜甫當時地位不高,名聲不大,自己又注意隱避,沒有被胡人所重視,沒有像長安一般的**那樣被押解到洛陽署以偽職,逼迫投降,所以杜甫就沒有被押解到洛陽去,也沒有在安祿山的偽**中任職,他不僅沒有被逼迫投降,由於自己隱蔽得好,也沒有受到嚴格的俘虜待遇。安史叛軍准許在城裡遊覽、訪問,行動比較自由。

杜甫安史之亂時的故事

2樓:會飛的菜鳥

杜甫少時曾漫遊、 江蘇、浙江、河北、山東 一帶, 735乙亥玄宗開元二三閏十一月 即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 年入長安應考,十年未中,貧困潦倒,天寶十四年 755 年才被任命為管兵器倉庫的 右衛率府胄曹參軍 。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在流亡途中被叛軍所俘,脫險後被唐肅宗授為左拾遺 ,不久貶為 華州司功參軍。後因關中發生饑荒而辭職,經陝甘而入四川,定居成都 。

杜甫定居在成都之後,在四川節度使嚴武幕中任節度參謀 、 檢校工部員外郎。公元768年,攜家出川,漂泊在江陵 、衡陽 一帶。公元770年病死在耒陽船上。

杜甫在安史之亂時為什麼沒被抓走?

3樓:鑫鑫迪斯科

這首詩寫乾元元年(758)底,杜甫在這之前仍任左拾遺(供皇上來諮詢的),因受房琯案牽連,於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是朝廷命官(雖然不是很大)。小小的石壕吏自然不敢抓。但杜甫當時在省親途中,而且他是華州的,管不上。

當時他投宿與這戶人家。

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的先後作品有哪些

杜甫寫安史之亂的詩句.知道的快來,完了沒分了!!!!!

安史之亂時杜甫的主要作品

4樓:星如瀾

杜甫晚年反映民生蕭條,十分感人的詩基本為這一時期作的,可從表現思想感情中判斷

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等

安史之亂時期杜甫的作品

5樓:

《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潼關吏》杜甫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白話譯文:

士卒勞役是多麼勞苦艱辛,在潼關要道築城。大城比鐵還要堅固,小城依山而築,高達萬丈。請問潼關吏:

你們重新修築潼關是為了防禦叛軍嗎?潼關吏邀請我下馬步行,為我指著山隅為我介紹情況:「那些防禦工事高聳入雲端,

即使飛鳥也不能越逾。胡賊來犯只要據守即可,又何必擔心西都長安呢。您看這個要害的地方,狹窄到只能一輛車子通過。

在戰事緊急時揮動兵器拒守,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敗仗,唐軍死傷極多,慘死黃河。請囑咐守關諸將領,千萬別蹈哥舒翰倉促應戰的覆轍。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詩題下有小注:「安祿山兵北,哥舒翰請守潼關,明皇聽楊國忠言,力趣出兵,翰撫膺慟哭,而出兵至靈寶潼關遂失守。」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到華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大敗,安史叛軍乘勢進逼洛陽。

如果洛陽再次失陷,叛軍必將西攻長安,那麼作為長安和關中地區屏障的潼關勢必有一場惡戰。

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經過這裡時,剛好看到了緊張的備戰氣氛,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並在回華州後,將其修訂脫稿。

6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後可分4個時期。

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後漫遊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

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存20餘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嶽》為代表。

天寶五載至十四載,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六載曾應試「制舉」;十載獻「大禮賦」三篇得玄宗賞識,命宰相試文章;但均無結果。

直到十四載十月,安史之亂前乙個月,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沉淪和個人的飢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乙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

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此期流傳下來的詩大約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

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後,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後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

不久因房案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後,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

此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後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傳世名作。759年,關輔大飢,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後辭官,經秦州、同谷,於年底到達成都。此期流傳下來詩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詩中的傑作。

7樓:

肅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後,他從鄜州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後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

不久因房琯案直諫忤旨 ,幾近一死 。長安收復後 ,回京任原職 。758年5月 ,外貶華州司功參軍 ,永別長安 。

此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先後寫出了《 悲陳陶 》 、《春望》、《北征》、《羌村》 、「三吏」(《新安吏》 、《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傳世名作。759年,關輔大飢 ,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後辭官 ,經秦州 、同谷 ,於年底到達成都。此期流傳下來詩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詩中的傑作。

簡介安史之亂,簡介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於公元755年至763年所發生的一場叛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政 加腐敗。唐玄宗耽於享樂,使國政先後由李林甫 楊國忠把持,又放任邊地將領擁兵自重,安祿山任三道節度使 平盧 范陽 河東 軍權在握。天寶十四載 755年 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發動兵變,翌年就攻...

求安史之亂,求安史之亂資料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 755年 身兼范陽 河東 平盧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揭開了安史之亂的序幕。765年,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自己建立政權。叛軍占領潼關 守將哥舒翰 潼關陷落,叛軍長驅直入進逼京師長安,皇帝出逃四川,隨行行至馬嵬驛時候,今陝西興平西 將士譁變。殺死楊國忠,逼迫玄宗縊死楊...

安史之亂的故事,安史之亂的歷史故事

張巡守睢陽的詳細情況 至德二載 757年 正月至十月,在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唐河南節度副使張巡等率軍民堅守睢陽 今河南商丘南 抗擊 牽制安祿山叛軍的著名作戰。後因睢陽糧盡援絕,被迫宰食馬匹。馬盡,掘鼠羅雀,發展至食人的悲慘境地。於是有人提議突圍東走,而張巡 許遠卻堅持認為 睢陽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

安史之亂的概括,安史之亂的200字概括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同 政權爭奪統治權的戰爭,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因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於發起叛亂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為主,故稱安史之亂,又因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發,至公元763年2月17...

安史之亂安祿山有請西涼鐵騎嗎,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有多少士兵

據我所知,安祿所控制的河東等四鎮地處東北,即今河北,遼寧等地,後來他自立 燕帝 即是為此。而西涼即今西北甘肅一帶,與河東相距遙遠,恰為唐軍的後方。後郭子儀 李光弼正是憑藉涼州及回鶻援軍平定了亂事。所以,安祿山不會有涼州兵馬。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