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一直用什麼曆法,中國古代一直採用一種傳統的曆法這中曆法把一年分為24節氣,指導農業生產,因此被稱為 ,也叫

時間 2022-11-07 14:31:11

1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

中國古代最精準的曆法誰編寫的,這部曆法叫什麼名字

2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漢代以前有所謂的先秦古六歷,然而對它們的真偽,便是古人也早已懷疑。漢武帝時修的《太初歷》是中國古代有明文記載的第一部曆法,但已不傳。西漢末劉歆所作的《三統歷》是第一部被完整保留下來的曆法,但學者們認為它幾乎就是《太初歷》的翻版。

《後漢四分歷》雖經反覆修改,但並無實質變化。直至劉洪《乾象歷》,引入月亮視運動的不均勻性,算是一大進步。此歷並未頒行,至魏晉修歷時其先進方法被採用。

南朝何承天《元嘉歷》在實測資料上有所改進。祖沖之所造《大明歷》則試圖從改變閏周和測定冬至點入手,提高曆法精度,但由於政治原因,其法不得施行。

隋張賓《開皇曆》依何承天之法,微加增損而已。而劉焯的《皇極曆》根據北齊張子信發現的太陽周年視運動和行星運動不均勻性,引進定氣;採用定朔、歲差;還運用先進的數學手段解決計算問題。所有這些先進的原理和方法的運用使得《皇極曆》成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上的曆法。

同樣由於政治原因,其法不得施行。但時人稱其為精密。唐初《戊寅歷》和李淳風《麟德歷》雖然行用一時,但它們的成就均不出《皇極曆》的範圍。

直至一行《大衍曆》,在對天體運動的理解、實測、計算技巧方面,都有重大革新,使得《大衍曆》成為中國古代曆法史上冠絕一時的好歷。南、北兩宋頒行的曆法共有十九部之多,然均無重大突破。

《大衍曆》之後,元代郭守敬等人的《授時歷》成為中國曆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經過前後數百年的努力,曆法所反映的天體運動規律,即治歷的基本原理已被古代天學家們大致掌握,欲使曆法有所改進,惟有在資料及其處理方法上下工夫,《授時歷》便是在這方面作出努力並獲得成功的典範。其基本資料全憑實測,打破古來治歷舊習,開創後世新法之源。

明代遵用《大統歷》,其法沿用《授時歷》。

3樓:匿名使用者

郭守敬修訂新曆法,經4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歷》,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

4樓:匿名使用者

《授時歷》是我國古代最精密的一部曆法 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字若思,出生在邢州邢台,是中國元代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製造科學儀器的專家。 郭守敬出生在乙個讀書人家,從小就喜歡讀書,他對天文學特別感興趣,還自己動手做了一些小的天文儀器。他繼承祖父郭榮的家學,刻苦鑽研天文、算學、水利方面的知識。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臨安,在統一前夕,命令制訂新曆法,由張文謙負責成立新的治歷機構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負責,郭守敬輔助。在學術上則王恂主推算,郭主制儀和觀測。

後來太史局改名為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了天文台。當時還有楊恭懿等人一起參予此事。經過四年的努力,終於編出了新曆,由忽必烈定名為《授時歷》。

《授時歷》是中國古代一部很精良的曆法。王恂、郭守敬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態度,他們首先分析研究了漢代以來的四十多家曆法,吸取各歷之長。王恂和郭守敬主張制歷應「明曆之理」並提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因此在新曆法制定過程有許多重要的成果。

《授時歷》也是我國古代最精密的一部曆法,和南宋楊忠輔制的統天歷一樣,以365.2425日作為一回歸年,如果以小時計算,是三百六十五日五時四十九分十二秒,比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實際時間只差二十六秒,經過三千三百二十年後才相差一日,跟目前國際通用的公曆完全相同。但是格里曆公元1582年才開始使用,比《授時歷》要晚三百年,比統天曆更晚了近四百年。

應用招差法推算太陽、月亮以及五星執行,在研製《授時歷》的過程中,郭守敬等人在數學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授時歷應用招差法推算太陽、月亮以及五星逐日執行的情況,要歐洲早四百年,英國天文學家格列高里最先對招差法作了說明(公元1670年),在牛頓的著作中,直到公元1676至1678年才出現招差法的普遍公式。 《授時歷》編成以後,郭守敬集中精力編寫著作,先後撰成《推步》、《立成》、《歷議擬稿》等天文書稿十多種,一百多卷。

這些書籍,包括極其珍貴的兩個星表,後來都失傳了。僅《授時歷經》、《授時歷議》和簡儀、圭表等幾種儀器的構造和使用方法,由於載入《元史》,才得以儲存下來。 郭守敬為修歷而設計和監製的新儀器有:

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過三年半約二百次的晷影測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他又結合歷史上的可靠資料加以計算,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

2425日。這個值同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值是一樣的。 中國古曆自西漢劉歆作《三統歷》以來,一直利用上元積年和日法進行計算。

《授時歷》則完全廢除了上元積年,採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作為計算的出發點,以至元十八年為「元」,即開始之年。所用的資料,個位數以下一律以100為進製單位,即用百進制式的小數制,取消日法的分數表示式。  郭守敬等人根據大量觀測資料,並仔細研究了自西漢以來的七十種曆法,編制出了新曆法――授時歷。

從公元1281年起,《授時歷》開始在全國頒布實行,使用時間長達三百六十三年(公元1281-1643年),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最長的一部曆法。 郭守敬是與張衡、祖沖之等人齊名的我國古代八大科學家之一,是13世紀末登上世界科學高峰的傑出人物。郭守敬在研製新曆法過程中,認真分析研究了西漢以來的70多種曆法,廣泛吸取前人的經驗,同時也堅持進行實際的測量,努力提高新曆法的精度。

中國古代一直採用一種傳統的曆法這中曆法把一年分為24節氣,指導農業生產,因此被稱為(),也叫()

5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乙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中國古代曆法現在仍然在使用的有那兩種

6樓:曦月

二十四節氣和陰曆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曆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曆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曆月的一種曆法。在曆法發展衍變過程中,二十四節氣的出現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形成了農曆(漢歷)。

雖然,陰曆、農曆都俗稱殷歷、古曆、漢歷、夏曆、舊曆,但陰曆和農曆(漢歷)是有區別的。傳統上使用的夏曆(漢歷)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而伊斯蘭歷(回曆)反而是一種純粹的陰曆。

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殷歷"、"古曆"、漢歷、"黃曆"、"夏曆"和"舊曆"等,很多人總認為陰曆就是農曆(漢歷),但其實不是,我們所說的農曆(漢歷)是陰陽曆結合的是增設有閏月的,而陰曆是沒有閏月 。

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周,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餘,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周,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乙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

由於中國古代是乙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進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中國正統的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執行的週期。

24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中國史上最早的太監是什麼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太監皇帝是誰?

魏高帝曹copy騰,歷史上的惟一乙個太監皇帝!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太監曹騰的養子。其是曹家本是夏候家。像曹操手下的名將夏候淵 夏候敦和曹操都是親戚關係。曹操掌權後,為什麼不回自己的本姓夏候姓呢?那是因為,一方面,曹操襲了他父親的候位,而這個候位是曹騰傳給他父母的,如果曹操不承認自己姓曹,這個候位當然就沒...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北方政權總能打敗南方統一全國

歷史上,退到南方的政權幾乎都沒有了繼續統一全國的心了 他們的生存條件太優越了,沒心思再過苦日子了,就心散了,無心戀戰了,也就頹廢了 而北方,似乎混血的比較多,就是強悍的一群人,且生存條件總不如南方,危機意識比較強,土地意識也很強,所以就很戀戰 但是,穩定的政權時間一長,人也容易懈怠,容易滋生大國意識...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多是北方民族南下統一中國

歷史上,退到南方的政權幾乎都沒有了繼續統一全國的心了 他們的生存條件太優越了,沒心思再過苦日子了,就心散了,無心戀戰了,也就頹廢了 而北方,似乎混血的比較多,就是強悍的一群人,且生存條件總不如南方,危機意識比較強,土地意識也很強,所以就很戀戰 但是,穩定的政權時間一長,人也容易懈怠,容易滋生大國意識...

歷史上最霸氣的一句話是什麼,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一句話是什麼?

勿謂言之不預也。don t say i didn t warn you.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龐國興中國人窮是窮點,但打仗是不怕死的。1.譚嗣同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2.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3.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4.驅逐韃虜,恢復中華!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什麼是一化三改造,為什麼說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乙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並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 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就是一化三改造.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基礎 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並發展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建立對於農業和...